20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南北文化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 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 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 夷文化”。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 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 遗迹。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 场,一决雌雄。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 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 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 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如果说《诗经》 代表的是北方文学,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 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韵。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 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 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确立了史官的权威和绵延不断的修史传统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 更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 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 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 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 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 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饮食 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
2018-2019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南北文化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 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 “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 夷文化”。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 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 遗迹。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 场,一决雌雄。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 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 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 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如果说《诗经》 代表的是北方文学,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 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韵。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 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 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确立了史官的权威和绵延不断的修史传统。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 更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 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 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 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 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 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饮食 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
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 态和文化发展趋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 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 华民族的摇籃,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 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 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 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20世 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 撤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 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周朝起,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 为“蛮夷”,其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B.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离骚》为 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C.中国北方文化是麦黍文化,因而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而南方文化则是稻作文化, 因而弥漫着阴柔之气。 D.中国北方文化系统—一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更多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家 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围绕“南北文化对立融合”这一中心展开分析论证,采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北 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 B.文章第一、二段从历史的角度来阐释中心论题,引经据典,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底蕴, 又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 C.第三、四段,侧重从美学和思想形态两个方面,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南北文化的不同。 D.文章末尾,以时间为序,探讨了南方文明在近现代的迅猛发展和其对北方文化的积极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 态和文化发展趋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 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 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 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 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 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 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20 世 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 撒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 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 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周朝起,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 为“蛮夷”,其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B. 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离骚》为 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C. 中国北方文化是麦黍文化,因而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而南方文化则是稻作文化, 因而弥漫着阴柔之气。 D. 中国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更多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家 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围绕“南北文化对立融合”这一中心展开分析论证,采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北 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 B. 文章第一、二段从历史的角度来阐释中心论题,引经据典,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底蕴, 又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 C. 第三、四段,侧重从美学和思想形态两个方面,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南北文化的不同。 D. 文章末尾,以时间为序,探讨了南方文明在近现代的迅猛发展和其对北方文化的积极影 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 展,强大时还压制着北方文化 B.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化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 民歌的刚健质朴,南北文化基本上势不两立。 C.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 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 D.20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 如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就表明南方文化在起引导作用。 【答案】1.C2.A3.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 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和“被北 方视为‘蛮夷’,其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因果关系不成立,强拉因果。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突显了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错误,无 中生有。故选A。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 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强大时还压制着北方文化”属 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应该是“还不时地燃放出一段光彩”。B项,理解文意有偏差,“南 北文化基本上势不两立”分析有误,原文表达的意思是“南北文化对立和分庭抗礼”。C项, “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分析不完全正 确,原文有很长的限制性表述,“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成了正统 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 北地区,这里的重要的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 的乳汁”,可见根本原因应该是本段论述的重点内容—“思想形态”,而不完全是首都的 位置。故选D
A. 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 展,强大时还压制着北方文化。 B. 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化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 民歌的刚健质朴,南北文化基本上势不两立。 C. 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 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 D. 20 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 如 20 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就表明南方文化在起引导作用。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 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C 项,“‘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和“被北 方视为‘蛮夷’,其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因果关系不成立,强拉因果。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A 项,“突显了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错误,无 中生有。故选 A。 【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 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强大时还压制着北方文化”属 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应该是“还不时地燃放出一段光彩”。B 项,理解文意有偏差,“南 北文化基本上势不两立”分析有误,原文表达的意思是“南北文化对立和分庭抗礼”。C 项, “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分析不完全正 确,原文有很长的限制性表述,“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成了正统 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 北地区,这里的重要的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 的乳汁”,可见根本原因应该是本段论述的重点内容——“思想形态”,而不完全是首都的 位置。故选 D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 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 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 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10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 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 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 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 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篷勃疯狂地薆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 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 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夭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 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 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緣。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 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 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 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 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 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 10 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 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 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 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 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 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 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 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 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 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 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威莱。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笑着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莱。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莱,她都舍不得动筷 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 每一封信。 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上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他 们跑长途车的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养路站就他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 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 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莱地。莱地里的绿 色格外养眼。怕莱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莱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 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莱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莱地带点 土。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我 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 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 泥土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到“荒漠里的风狼一样嚎”,一方面表现出了小伙生活环境的艰苦,一方面也烘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笑着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舍不得动筷 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 每一封信。 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上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他 们跑长途车的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养路站就他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 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 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菜地里的绿 色格外养眼。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 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 土。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我 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 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 泥土。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写到“荒漠里的风狼一样嚎”,一方面表现出了小伙生活环境的艰苦,一方面也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