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在注音和字形方面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扬溢(yi) 无所适从(sh) 症结( zheng 礼上往来 (shang) B.谲诈(jue) 饥肠辘辘(1u) 缱绻(quan) 草菅 民命(jian) C.怃然(f) 纭纭众生(yun) 慰籍 (jie) 应运而生(ying) D.福祉(zhi) 冥顽不灵(ming) 热忱(zhen) 溘然长 逝(he) 解析:A项中“扬溢”应为“洋溢”,“礼上往来”应为“礼尚往来”;B项 全都正确;C项中“怃然”应为“w”,“纭纭众生”应为“芸芸众生”,“慰 籍”应为“慰藉”,“应运而生”应为“ying”;D项中“热忱”应为“chen” “溘然长逝”应为“ke” 答案:C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韩美日三方对朝鲜在声明中宣布无限期中止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表示严重 担忧,三方朝鲜立即重返六方会谈 ②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书记说,请允许我大胆地一下鲁迅先生那副对 联,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我和老丁共事多年,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生活中我们是莫逆之交,但退休后 他回广东老家,再无消息 A.敦促窜改尔后 B.敦促篡改而后 C.督促篡改尔后 D.督促窜改而 后 解析:“敦促”是恳切的催促“敦”有诚恳的意思督促是监督催促“窜改”是 动词,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动词,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 典、理论、政策等)“尔后”指从此以后,强调一个点;“而后”就是然后,强 调前提或前后顺序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即使曾有瑜亮之叹,告别时他们的内心也一定是光风霁月的,像琴箫合奏出 《笑傲江湖》的绝唱,余音袅袅,千载悠悠 B.看来,美英当局要想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还得及早改头换面,如果继续一 意孤行,更多更大的麻烦或许还在后头呢! C.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 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D.因为中亚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挥而就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中 亚,打通丝绸之路,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解析:A项中“光风霁月”指形容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比喻人胸怀坦荡 品德高尚;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光风”就是雨过初晴的风,“霁月”就 是雨雪止后的明月B项中“改弦更张”多指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改头换面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选项在注音和字形方面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扬溢(yì) 无所适从(shì) 症结(zhēnɡ) 礼上往来 (shànɡ) B.谲诈(jué) 饥肠辘辘(lù) 缱绻(quǎn) 草菅 民命(jiān) C.怃然(fǔ) 纭纭众生(yún) 慰籍 (jiè) 应运而生(yīnɡ) D.福祉(zhǐ) 冥顽不灵(mínɡ) 热忱(zhén) 溘然长 逝(hè) 解析: A 项中“扬溢”应为“洋溢”,“礼上往来”应为“礼尚往来”;B 项 全都正确;C 项中“怃然”应为“wǔ”,“纭纭众生”应为“芸芸众生”,“慰 籍”应为“慰藉”,“应运而生”应为“yìnɡ”;D 项中“热忱”应为“chén”, “溘然长逝”应为“kè” 答案: C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韩美日三方对朝鲜在声明中宣布无限期中止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表示严重 担忧,三方朝鲜立即重返六方会谈 ②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书记说,请允许我大胆地一下鲁迅先生那副对 联,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我和老丁共事多年,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生活中我们是莫逆之交,但退休后 他回广东老家,再无消息 A.敦促 窜改 尔后 B.敦促 篡改 而后 C.督促 篡改 尔后 D.督促 窜改 而 后 解析: “敦促”是恳切的催促“敦”有诚恳的意思督促是监督催促“窜改”是 动词,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动词,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 典、理论、政策等)“尔后”指从此以后,强调一个点;“而后”就是然后,强 调前提或前后顺序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即使曾有瑜亮之叹,告别时他们的内心也一定是光风霁月的,像琴箫合奏出 《笑傲江湖》的绝唱,余音袅袅,千载悠悠 B.看来,美英当局要想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还得及早改头换面,如果继续一 意孤行,更多更大的麻烦或许还在后头呢! C.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 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D.因为中亚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挥而就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中 亚,打通丝绸之路,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解析: A 项中“光风霁月”指形容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比喻人胸怀坦荡, 品德高尚;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光风”就是雨过初晴的风,“霁月”就 是雨雪止后的明月 B 项中“改弦更张”多指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改头换面
是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C项中“首鼠两端”指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而这里说的是意见不一致D项“一挥而就”指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 快就写好画好了“就”是完成;此处应为“一蹴而就”,踏一步就可以获得成功 比喻事情很容易做,“蹴”就是踏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 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12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 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何种贡献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 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 济持续发展 D.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对于一些商家已经成为一种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 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去掉“的回归”;B项逻辑混乱,三个短语顺序由轻 到重应为“羡慕、崇敬、膜拜”;D项后一分句主语残缺,若承前以考试为主语 又不妥改为“商人们对其推波助澜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荷花淀”作小说的标题,既点出了小说的环境,又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 感觉 B.在绍兴举办的“中国黄酒节”上,各路“酒神”亮出色绝活;中外客商纷纷 淘金” C.他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指挥演奏《黄河大合唱》你们看,他着装潇洒, 神态从容;情绪饱满,动作有力;眼光、手势配合和谐—一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D.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 闻的疾病? 解析:B.分号用错,应改成逗号;C.“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是对前面部分 分说的总括,应将破折号改为冒号;D.陈述句末应用句号 答案:A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诗鉴赏辞典》序(节选) 口程千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这座髙峰的出现不是偶 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 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和南北 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 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其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 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 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
是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 C 项中“首鼠两端”指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而这里说的是意见不一致 D 项“一挥而就”指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 快就写好画好了“就”是完成;此处应为“一蹴而就”,踏一步就可以获得成功, 比喻事情很容易做,“蹴”就是踏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媒体认为:有 NBA 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 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 2012 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 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何种贡献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 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 济持续发展 D.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对于一些商家已经成为一种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 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解析: A 项搭配不当,应去掉“的回归”;B 项逻辑混乱,三个短语顺序由轻 到重应为“羡慕、崇敬、膜拜”;D 项后一分句主语残缺,若承前以考试为主语 又不妥改为“商人们对其推波助澜”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荷花淀”作小说的标题,既点出了小说的环境,又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 感觉 B.在绍兴举办的“中国黄酒节”上,各路“酒神”亮出色绝活;中外客商纷纷 “淘金” C.他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指挥演奏《黄河大合唱》你们看,他着装潇洒, 神态从容;情绪饱满,动作有力;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D.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 闻的疾病? 解析: B.分号用错,应改成逗号;C.“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是对前面部分 分说的总括,应将破折号改为冒号;D.陈述句末应用句号 答案: A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唐诗鉴赏辞典》序(节选) □ 程千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 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 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和南北 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 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其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 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 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
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 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种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 就是始终并存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因人主的好恶,不免轩轾因此,唐人思想比较 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 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这,对于唐诗的发展,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 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 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 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 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最后,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 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 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 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抒发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 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 6.在“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中,“养料” 词指的是() A.作家、诗人为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创作活动而摄入的营养物质 B.由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及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而产生的,来自各个民族和 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种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人生体验、风俗习惯、艺术样 式、艺术经验等等 C.来自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文学前辈们积累起来的和来自其他民族文学家的艺术创作经验 解析:B项句中用的是“养料”的比喻义;A项误无疑;C、D项均误在片面 答案:B 7.不能说明画线句“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的一项是() A.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一直经济发 展,文化繁荣即便安史之乱后,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 B.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国内各民族相互融合,国际文化频繁交流, 各阶级、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丰富复杂 C.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种文化一样, 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 D.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留下了 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足以让后人借鉴昔贤,驰骋才力,抒发 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 解析:D项之说法是有关我国诗歌艺术传承的一个基本规律,放在我国任何时 代均可,故它不能说明唐朝出现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是必然且原文中是 说,“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 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使得他们 易于借鉴昔贤……”这才是出现这个高峰的必要条件 答案:D 以下据本文内容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成为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发展高峰的原因,可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社 会历史方面的因素,这是诗歌发展的外因:二是中国古代诗歌自身发展的因素 这是诗歌发展的内因 B.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必然会带来诗歌艺术的繁荣
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 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种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 就是始终并存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因人主的好恶,不免轩轾因此,唐人思想比较 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 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这,对于唐诗的发展,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 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 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 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 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最后,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 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 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 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抒发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 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 6.在“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中,“养料”一 词指的是( ) A.作家、诗人为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创作活动而摄入的营养物质 B.由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及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而产生的,来自各个民族和 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种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人生体验、风俗习惯、艺术样 式、艺术经验等等 C.来自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文学前辈们积累起来的和来自其他民族文学家的艺术创作经验 解析: B 项句中用的是“养料”的比喻义;A 项误无疑;C、D 项均误在片面 答案: B 7.不能说明画线句“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的一项是( ) A.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一直经济发 展,文化繁荣即便安史之乱后,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 B.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国内各民族相互融合,国际文化频繁交流, 各阶级、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丰富复杂 C.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种文化一样, 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 D.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留下了 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足以让后人借鉴昔贤,驰骋才力,抒发 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 解析: D 项之说法是有关我国诗歌艺术传承的一个基本规律,放在我国任何时 代均可,故它不能说明唐朝出现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是必然且原文中是 说,“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 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使得他们 易于借鉴昔贤……”这才是出现这个高峰的必要条件 答案: D 8.以下据本文内容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成为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发展高峰的原因,可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社 会历史方面的因素,这是诗歌发展的外因;二是中国古代诗歌自身发展的因素, 这是诗歌发展的内因 B.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必然会带来诗歌艺术的繁荣
C.没有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就没有唐诗的繁荣与登峰造极这又一次证明了各 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D.若没有唐代诗人对唐以前各个时代诗歌先贤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创作经验的 继承和发展,同样不可能出现唐诗的繁荣与登峰造极 解析:B.原文确实说了“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但“文化”与 “诗歌艺术”两个概念不等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诗歌仅是其 整体上的“文化繁荣”可能是其他形式繁荣而诗歌衰落从本文明显看出,某个时 代的诗歌艺术的繁荣取决于诸多因素,唐诗即是如此 答案:B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颜延之传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 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饮酒 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 义煕十二年,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洛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 晦、傅亮所赏高祖受命,补太子舍人雁门人周续之隐居庐山,儒学著称,永 初中,征诣京师,开馆以居之高祖亲幸,朝彦毕至,延之官列犹卑,引升上席上 使问续之三义,续之雅仗辞辩,延之每折以简要既连挫续之,上又使还自敷释, 言约理畅,莫不称善 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之美,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辞,不为之下,亮甚疾焉庐 陵王义真颇好辞义,待接甚厚 延之好酒疏诞,不能斟酌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云:“天 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甚激扬,每犯权要谓湛曰 “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湛深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 时沙门释慧琳,以才学为太祖所赏爱,每召见,常升独榻,延之甚疾焉因醉白上 曰:“昔同子参乘,袁丝正色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余居之”上变色延之性既 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遏隐,故论者多不知云居身清约,不营财利, 布衣蔬食,独酌郊野,当其为适,傍若无人 (节选自《宋书·颜延之传》) ①负郭:负,背倚;郭,外城谓靠近城郭②名器:古时称代表统治 者的等级、地位的爵号和车服仪制此处应指官职③三台: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 夫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冠绝:远远超过 B.饮酒不护细行 护:保护 C.高祖亲幸,朝彦毕至 彦:有才学的人 D.延之性既褊激 褊激:气量狭 隘,性情急躁 解析:B.护:此处应作“注意”讲 答案: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征诣京师,开馆以居之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①延之负其才辞,不为之下②之二虫又何知
C.没有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就没有唐诗的繁荣与登峰造极这又一次证明了各 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D.若没有唐代诗人对唐以前各个时代诗歌先贤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创作经验的 继承和发展,同样不可能出现唐诗的繁荣与登峰造极 解析: B.原文确实说了“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但“文化”与 “诗歌艺术”两个概念不等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诗歌仅是其一, 整体上的“文化繁荣”可能是其他形式繁荣而诗歌衰落从本文明显看出,某个时 代的诗歌艺术的繁荣取决于诸多因素,唐诗即是如此 答案: B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颜延之传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 延之少孤贫,居负郭①,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饮酒 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 义熙十二年,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洛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 晦、傅亮所赏 高祖受命,补太子舍人雁门人周续之隐居庐山,儒学著称,永 初中,征诣京师,开馆以居之高祖亲幸,朝彦毕至,延之官列犹卑,引升上席上 使问续之三义,续之雅仗辞辩,延之每折以简要既连挫续之,上又使还自敷释, 言约理畅,莫不称善 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之美,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辞,不为之下,亮甚疾焉庐 陵王义真颇好辞义,待接甚厚 延之好酒疏诞,不能斟酌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云:“天 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甚激扬,每犯权要谓湛曰: “吾名器②不升,当由作卿家吏”湛深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 时沙门释慧琳,以才学为太祖所赏爱,每召见,常升独榻,延之甚疾焉因醉白上 曰:“昔同子参乘,袁丝正色此三台③之坐,岂可使刑余居之”上变色延之性既 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遏隐,故论者多不知云居身清约,不营财利, 布衣蔬食,独酌郊野,当其为适,傍若无人 (节选自《宋书·颜延之传》) 【注】 ①负郭:负,背倚;郭,外城谓靠近城郭②名器:古时称代表统治 者的等级、地位的爵号和车服仪制此处应指官职③三台: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 夫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冠绝:远远超过 B.饮酒不护细行 护:保护 C.高祖亲幸,朝彦毕至 彦:有才学的人 D.延之性既褊激 褊激:气量狭 隘,性情急躁 解析: B.护:此处应作“注意”讲 答案: 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征诣京师,开馆以居之 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①延之负其才辞,不为之下 ②之二虫又何知
C.①言于彭城王义康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①当其为适,傍若无人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解析:A.都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B.①人称代词,他;②指示代词, 这C.①介词,向;②表被动D.①动词,可译为“感到”;②介词,替、给 答案:A 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颜延之刚直敢言的一项是() ①延之每折以简要②延之负其之辞,不为之下③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 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④辞甚激扬,每犯权要⑤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 ⑥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余居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②⑥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延之诗文冠绝当时,最初被傅亮等人赏识后来傅亮自认为文章天下第 而颜延之的名声不在他之下,傅亮就非常忌妒颜延之 B.颜延之的口才很好,曾经当着皇帝和朝中有学问的人的面和儒学大师周续之 进行辩论周续之连续几次都讲不过他 C.颜延之被贬为永嘉太守的原因是他触犯了权臣刘湛,但这也和他性格粗疏放 诞、不谙官场诀窍有关 D.颜延之喜欢喝酒,气量狭隘,性情急躁,敢于直言,但处身清廉简约,不谋 求财产利益,所以谈论他的人都说他好 答案:D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4分) 译文: (2)高祖亲幸,朝彦毕至,延之官列犹卑,引升上席(6分) 译文 答案:(1)延之幼年丧父,很贫穷,住在城外,住房十分简陋 (2)高祖亲自驾临,朝中有才学的人都来了,延之的官位还比较低下,被领到上 席 【参考译文】 颜延之,字延年,是琅邪临沂人 延之幼年丧父,很贫穷,住在城外,住房十分简陋喜好读书,没有什么书不看的, (所写)文章优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人喜欢饮酒,不注意生活上的小节,三十岁 了还没有结婚 义熙十二年,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一起接受使命到洛阳,途中他作诗二首,文辞华 丽,被谢晦、傅亮赏识高祖接受天命登上帝位,增补颜延之为太子舍人雁门人周 续之在庐山隐居,以儒学著称,永初年间,他被征召到京城,设置馆舍来让他居 住高祖亲自驾临,朝中有才学的人都来了,延之的官位还比较低下,被领到上席 皇上派人询问周续之三义,周续之凭借能言善辩进行回答,延之往往用简明扼要 的语言驳斥对方延之连续挫败了周续之,皇上又让他返回来铺陈阐述,他言辞简 约,说理通畅,没有人不说好的
C.①言于彭城王义康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①当其为适,傍若无人 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解析: A.都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B.①人称代词,他;②指示代词, 这 C.①介词,向;②表被动 D.①动词,可译为“感到”;②介词,替、给 答案: A 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颜延之刚直敢言的一项是( ) ①延之每折以简要 ②延之负其之辞,不为之下 ③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 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 ④辞甚激扬,每犯权要 ⑤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 ⑥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余居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 ②⑥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延之诗文冠绝当时,最初被傅亮等人赏识后来傅亮自认为文章天下第一, 而颜延之的名声不在他之下,傅亮就非常忌妒颜延之 B.颜延之的口才很好,曾经当着皇帝和朝中有学问的人的面和儒学大师周续之 进行辩论周续之连续几次都讲不过他 C.颜延之被贬为永嘉太守的原因是他触犯了权臣刘湛,但这也和他性格粗疏放 诞、不谙官场诀窍有关 D.颜延之喜欢喝酒,气量狭隘,性情急躁,敢于直言,但处身清廉简约,不谋 求财产利益,所以谈论他的人都说他好 答案: D 四、(24 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4 分) 译文: (2)高祖亲幸,朝彦毕至,延之官列犹卑,引升上席(6 分) 译文: 答案: (1)延之幼年丧父,很贫穷,住在城外,住房十分简陋 (2)高祖亲自驾临,朝中有才学的人都来了,延之的官位还比较低下,被领到上 席 【参考译文】 颜延之,字延年,是琅邪临沂人 延之幼年丧父,很贫穷,住在城外,住房十分简陋喜好读书,没有什么书不看的, (所写)文章优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人喜欢饮酒,不注意生活上的小节,三十岁 了还没有结婚 义熙十二年,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一起接受使命到洛阳,途中他作诗二首,文辞华 丽,被谢晦、傅亮赏识高祖接受天命登上帝位,增补颜延之为太子舍人雁门人周 续之在庐山隐居,以儒学著称,永初年间,他被征召到京城,设置馆舍来让他居 住高祖亲自驾临,朝中有才学的人都来了,延之的官位还比较低下,被领到上席 皇上派人询问周续之三义,周续之凭借能言善辩进行回答,延之往往用简明扼要 的语言驳斥对方延之连续挫败了周续之,皇上又让他返回来铺陈阐述,他言辞简 约,说理通畅,没有人不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