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教材总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它是根据学生学习完五个必 修模块(即诗歌:四个古代诗歌单元22首古代诗词:散文:五个单元18篇)的 前提下编制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高中同学阅读古代诗文。让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 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 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以说,是将学生在必修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强化与提高。据此, 建议 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法上,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重视学生自 主吟诵、探究、感悟。 课时安排,仅供参考。总课时36课时 单元 建议课时 单元 建议课时 第一单元 6课时 第四单元8课时 第二单元3课时第五单元8课 第三单元 3课时第六单元8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第四单元 略《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 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 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 他还学剑,钴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 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 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 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 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 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教材总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它是根据学生学习完五个必 修模块(即诗歌:四个古代诗歌单元 22 首古代诗词;散文:五个单元 18 篇)的 前提下编制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高中同学阅读古代诗文。让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 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 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以说,是将学生在必修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强化与提高。据此, 建议: 一、 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法上,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重视学生自 主吟诵、探究、感悟。 二、 课时安排,仅供参考。总课时 36 课时 单 元 建议课时 单 元 建议课时 第一单元 6 课时 第四单元 8 课时 第二单元 3 课时 第五单元 8 课时 第三单元 3 课时 第六单元 8 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第四单元 略《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 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 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 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 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 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 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 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 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
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 “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 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 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 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 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 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 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 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 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 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 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 《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 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 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 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 小孤山记》 题解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70) 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字音、节奏以及感情 2、学生齐声读课文,注意节奏 3、分组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三、检查预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有俊鹘抟水禽(tuan)B、沙洲葭苇(jia)C、潦缩(lio)D、岸如 赪( cheng)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C) 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 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 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 “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 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 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 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 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 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 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 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 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 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 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 《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 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 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 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 小孤山记》 题解: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 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字音、节奏以及感情 2、学生齐声读课文,注意节奏 3、分组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三、检查预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C )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 C、潦缩(liáo ) D、岸如 赪(chēng )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 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 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
A、有俊鹘抟水禽(tuan)B、沙洲葭苇(jia)C、潦缩(lio)D、 岸如赪( cheng)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 亮的女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 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实不然也 (4)碧峰巉然孤起 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之(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D、而(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而母立于兹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2)岸土赤而壁立 (3)掠江东南去 (4)上干云霄 6、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 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 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 C、潦缩(liáo ) D、 岸如赪(chēng )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 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 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实不然也 (4)碧峰巉然孤起 B、 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之(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D、而(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而母立于兹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2)岸土赤而壁立 (3)掠江东南去 (4)上干云霄 6、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 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 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 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⑦)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参考答案 1、C2、C3、B、然(……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以(用; 用:用:而且;因为)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而(罢了;表 顺接;表并列;表转折;你、你的)5、(1)晚:名作状(2)壁:象墙壁一样, 名作状(3)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4)上:向上,名作状 6、翻译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 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髙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 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 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 去,非常壮观。 (4)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 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 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 一个晚上才能喝 (⑦)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 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 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 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 连。髙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髙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 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 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 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 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 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参考答案 1、C 2、C 3、B4、然(……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以(用; 用;用;而且;因为)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而(罢了;表 顺接;表并列;表转折;你、你的)5、(1)晚:名作状(2)壁:象墙壁一样, 名作状(3)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4)上:向上,名作状 6、翻译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 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 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 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 去,非常壮观。 (4)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 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 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 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 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 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 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 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 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 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 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 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髙髙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 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 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 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 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 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 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 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 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 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 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 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 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 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 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 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 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 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 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 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 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 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 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 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 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 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小孤山简介: 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风 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独立,山高一百余米,最称著的为龙耳洞 洞内风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顶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竹掩映,天水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 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 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 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游小孤山记》)。小孤 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 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将小 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 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 下 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 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 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 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 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 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 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 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 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 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 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 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 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 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 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 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 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 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 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 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 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 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 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 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 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 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小孤山简介: 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风 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独立,山高一百余米,最称著的为龙耳洞, 洞内风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顶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竹掩映,天水一 色。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 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 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 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游小孤山记》)。小孤 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 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将小 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 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 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