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用 (一)什么是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 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赊销是工商企业之间经常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在赊销方式 中,商品购买企业在获得商品的时候,并没有马上支付货款,而是约定在将来付款。赊销方式对买卖双方都有 好处,如果购买企业必须马上用现金支付货款的话,那么当企业缺乏购货现金时,就不能及时进货这对生产 企业的再生产是不利的。试想,当购货方急需要某种货物,但只因当下不能付现而进不了货,生产经营活动就 有可能中断而销货方的商品也因此而销售不出去,资金不能及时回流再生产过程也必然受到影响。若采用 赊销方式购货方可以在没有购货资金时先把商品拿走约定期限再支付货款满足了生产经营过程对商品的 急需而销货方也通过把商品赊销出去而减少了商品的库存占压,双方各得其所。预付与赊销相反,即购货企 业在没有获得商品时预先支付部分或全部货款。在购买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如船舶等)时通常用预付方 商业信用是以赊销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它实际上包含了两种行为商品的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例如 在赊销方式下对生产企业来说,如果它与另一个企业发展了商业信用,那就意味着它一方面是把商品卖给了 对方企业另一方面又向对方企业提供了一笔资金。因为当生产企业把商品交给购货企业时双方是正常的 商品买卖关系购货企业得到商品后,买卖关系同时又形成了借贷关系。无论购货企业是否能把自己的商品 销售出去,它都必须遵守信用按期支付货款。 商业信用包括买卖和借贷两种行为但这种借贷行为是以买卖行为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商品的买卖,也 就不会有随后的借贷。因此能够发生商业信用的双方必须是有商品购销关系的企业否则就不会产生商业信 用。而且商业信用主要是由生产企业向购货企业提供的,即由卖方向买方提供 由于商业信用是在商品买卖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商品销售状况也就决定了商业信用的基本规模。在经济 繁荣的时期,生产和需求都很旺盛,企业商品销售量大增,这时发生的商业信用规模也会增大;反之,当经济衰 落时,生产和需求都很疲软,商品销售不畅,这时商业信用的规模也会缩小。所以实际商品的供求状况直接影 响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状况与经济周期的变化是十分密切的。 (二)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 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 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 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商业票据经债权人在票据背面作转让签字后,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 通转让。这种在票据背面签字转让的手续就叫“背书”,背书人对票据负有连带责任。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 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 款进行支付。这就形成票据流通。因此商业票据的流通转让有一定范围,主要是在企业与金融机构或有经 常性的往来关系、而又比较了解和信任的企业之间进行。票据到期以前可以多次进行转让每次转让时都要 背书所有在票据上背书的人都要对这张票的最终支付负有连带责任。由于商业票据既是商业信用工具,同 时又可以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因此人们也把商业票据称作商业货币或信用货币
21 一、商业信用 (一)什么是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 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赊销是工商企业之间经常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在赊销方式 中,商品购买企业在获得商品的时候,并没有马上支付货款,而是约定在将来付款。赊销方式对买卖双方都有 好处,如果购买企业必须马上用现金支付货款的话,那么当企业缺乏购货现金时,就不能及时进货,这对生产 企业的再生产是不利的。试想,当购货方急需要某种货物,但只因当下不能付现而进不了货,生产经营活动就 有可能中断,而销货方的商品也因此而销售不出去,资金不能及时回流,再生产过程也必然受到影响。若采用 赊销方式,购货方可以在没有购货资金时先把商品拿走,约定期限再支付货款,满足了生产经营过程对商品的 急需,而销货方也通过把商品赊销出去而减少了商品的库存占压,双方各得其所。预付与赊销相反,即购货企 业在没有获得商品时,预先支付部分或全部货款。在购买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如船舶等)时,通常用预付方 式。 商业信用是以赊销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它实际上包含了两种行为:商品的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例如, 在赊销方式下,对生产企业来说,如果它与另一个企业发展了商业信用,那就意味着它一方面是把商品卖给了 对方企业,另一方面又向对方企业提供了一笔资金。因为当生产企业把商品交给购货企业时,双方是正常的 商品买卖关系,购货企业得到商品后,买卖关系同时又形成了借贷关系。无论购货企业是否能把自己的商品 销售出去,它都必须遵守信用,按期支付货款。 商业信用包括买卖和借贷两种行为,但这种借贷行为是以买卖行为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商品的买卖,也 就不会有随后的借贷。因此能够发生商业信用的双方必须是有商品购销关系的企业,否则就不会产生商业信 用。而且商业信用主要是由生产企业向购货企业提供的,即由卖方向买方提供。 由于商业信用是在商品买卖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商品销售状况也就决定了商业信用的基本规模。在经济 繁荣的时期,生产和需求都很旺盛,企业商品销售量大增,这时发生的商业信用规模也会增大;反之,当经济衰 落时,生产和需求都很疲软,商品销售不畅,这时商业信用的规模也会缩小。所以实际商品的供求状况直接影 响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状况与经济周期的变化是十分密切的。 (二)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 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 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 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商业票据经债权人在票据背面作转让签字后,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 通转让。这种在票据背面签字转让的手续就叫“背书”,背书人对票据负有连带责任。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 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 款进行支付。这就形成票据流通。因此,商业票据的流通转让有一定范围,主要是在企业与金融机构或有经 常性的往来关系、而又比较了解和信任的企业之间进行。票据到期以前可以多次进行转让,每次转让时都要 背书,所有在票据上背书的人都要对这张票的最终支付负有连带责任。由于商业票据既是商业信用工具,同 时又可以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因此人们也把商业票据称作商业货币或信用货币
(三)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以延期支付方式赊销商品的行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就己经出现。只是到了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资本主 义社会,商业信用才得到充分发展。商业信用之所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得到大发展,是由商业信用本身的 作用决定的。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信用形式所不能替代 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任何商品生产者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它们之间存在着种种稳定的经济联系这种 种经济联系是由商品生产的社会化性质决定的。比如商品生产者必然要与它的原材料供应商发生经济往来 联系,一旦这种联系中断,商品生产得不到原材料,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稳定顺畅的联系是商品生产正常进 行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过程中这种联系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影响。比如说企业由于缺少现款不能购 买原材料如果没有商业信用,这种联系就要中断。如果对方能为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企业就可以及时得到原 材料继续进行生产。所以商业信用保证了企业之间这种正常的必要的联系。在商品经济中这种联系伴随 着每一个商品生产者,但阻碍这种联系的因素也处处存在。商业信用可以通过商品生产者的分散决策,消除 阻碍,保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进行。商业信用是在社会再生产的资金循环周转中,供销间提供的商品形态信 用形式。就企业间的信用活动而言,商业信用是基础,银行信用则是其补充和延伸 但商业信用也存在着局限性。它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商业信 用是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发生的信用所以大额的信用需要不可能通过商业信用来满足。其次是商业信用的方 向也受到限制。商业信用通常只能在买要这些原材料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而不能逆向活动。由此可见,企 业的很多信用需要无法通过商业信用得到满足。再次是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企业在向对方提供商业 信用时,期限一般受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期限较短,所以商业信用只能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商业 信用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商业票据流通的局限性。商业票据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流通而且每张商业票据的支 付金额不同,支付期限也不同在支付时均受到限制 二、银行信用 (一)什么是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 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马克思说:“银行家把 借贷货币资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致与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相对立的,不是单个的贷出者而是作为 所有贷出者的代表的银行家。银行家成了货币资本的总管理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为整个商业界而借款, 他们也把借入者集中起来,与所有贷出者相对立。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 代表借入者的集中。” 银行的放款有两种不同的用途。借者通过银行信用所获得的货币资本有的是用于追加资本,购买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商品;有的则仅仅是为了获得货币用以偿还债务或进行其他支付。这两种不同用途的放款在 再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一种用途的放款借者是为了获得追加资本,因而放款的结果,促进了真实 资本在量上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种放款被称为资本的贷放。后一种用途的放款由于并不是为了获 得补充资本,而只是的资金有长期闲置的,也有短期闲置的。银行的贷款有长期贷款也有短期贷款。虽然银
22 (三)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以延期支付方式赊销商品的行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就已经出现。只是到了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资本主 义社会,商业信用才得到充分发展。商业信用之所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得到大发展,是由商业信用本身的 作用决定的。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信用形式所不能替代 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任何商品生产者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它们之间存在着种种稳定的经济联系,这种 种经济联系是由商品生产的社会化性质决定的。比如商品生产者必然要与它的原材料供应商发生经济往来 联系,一旦这种联系中断,商品生产得不到原材料,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稳定顺畅的联系是商品生产正常进 行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过程中,这种联系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影响。比如说,企业由于缺少现款不能购 买原材料,如果没有商业信用,这种联系就要中断。如果对方能为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企业就可以及时得到原 材料,继续进行生产。所以商业信用保证了企业之间这种正常的必要的联系。在商品经济中,这种联系伴随 着每一个商品生产者,但阻碍这种联系的因素也处处存在。商业信用可以通过商品生产者的分散决策,消除 阻碍,保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进行。商业信用是在社会再生产的资金循环周转中,供销间提供的商品形态信 用形式。就企业间的信用活动而言,商业信用是基础,银行信用则是其补充和延伸。 但商业信用也存在着局限性。它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商业信 用是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发生的信用,所以大额的信用需要不可能通过商业信用来满足。其次是商业信用的方 向也受到限制。商业信用通常只能在买要这些原材料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而不能逆向活动。由此可见,企 业的很多信用需要无法通过商业信用得到满足。再次是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企业在向对方提供商业 信用时,期限一般受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期限较短,所以商业信用只能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商业 信用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商业票据流通的局限性。商业票据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流通,而且每张商业票据的支 付金额不同,支付期限也不同,在支付时均受到限制。 二、银行信用 (一)什么是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 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马克思说:“银行家把 借贷货币资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致与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相对立的,不是单个的贷出者,而是作为 所有贷出者的代表的银行家。银行家成了货币资本的总管理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为整个商业界而借款, 他们也把借入者集中起来,与所有贷出者相对立。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 代表借入者的集中。” 银行的放款有两种不同的用途。借者通过银行信用所获得的货币资本,有的是用于追加资本,购买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商品;有的则仅仅是为了获得货币,用以偿还债务或进行其他支付。这两种不同用途的放款,在 再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一种用途的放款,借者是为了获得追加资本,因而放款的结果,促进了真实 资本在量上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种放款被称为资本的贷放。后一种用途的放款,由于并不是为了获 得补充资本,而只是的资金有长期闲置的,也有短期闲置的。银行的贷款有长期贷款,也有短期贷款。虽然银
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应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银行信用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灵活性。银行 吸收的长期资金来源可用于发放短期贷款,银行吸收的短期资金也可以续短为长,用于长期资金运用。因此 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是银行信用并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资本 主义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首先从信用发展的历史来看,商业信用是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的。资本主义的 银行信用体系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次商业信用是直接与商品的生 产和流通相联的,直接为生产和交换服务的,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彼此之间如果能够通过商业信用直接融通所 需资金时,就不会去求助于银行信用。所以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同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 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因此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都具有一定的期限。当商业票据未到 期而持票人又急需现金时持票人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需的现金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 用。由于银行办理的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如商业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使商业票据及时兑 现促进了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也是一种很古老的信用形式。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过多关于国家借贷活动的记载。如《史记》 记载汉初吴楚七国之乱,因缺乏经费,长安将领出征时向有钱人家借款因战局成败未定无人肯借,有一毋盐 氏冒险贷款千金,以10倍的高利放出去,3个月后吴楚平定毋盐氏成为长安巨富。再如《后汉书》记载东汉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对羌人作战兵费大增而又连年歉收,官方积欠私人借款达几十亿之多。东汉顺帝 永和六年(公元141年),“诏贷王侯国租一岁”,“诏假民有赀者户钱一千”,说的也是皇帝向平民和王侯强 迫借钱的事。 国家除作为债务人从民间借贷外国家也作为债权人放贷。如《周礼》中记载的泉府就办理一种赊贷业 务,期限随用途而定。如果是作祭祀用,只准借10天如果为丧事用,则能赊借3个月。利息收入用作政府开 支。以后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也举办过类似的政府贷款。如汉武帝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曾派遣博士大 夫等人分巡国内对鳏寡废疾或有不能谋生者,予以贷款救济。汉元帝于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曾下诏“赦 天下所贷贫民勿收责(债)。” 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国家的负债有内债和外债两种。内债 是对国内的负债,外债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负债。在现代社会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发行国家 公债。这是一种长期负债,一般在1年以上有的长达10年。政府发行这种公债通常是用于大的项目投资或 建设。(2)发行国库券。这是一种短期负债,1年以下居多,一般是1个月、3个月、6个月等。(3)专项债券 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4)银行透支或借款。透支一般是指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借款一般期限 较长通常在隔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时(包括发行公债收入)才能偿还。总的来说,国家信用的直接用途是用于 弥补政府财政赤字。除此之外,国家信用也调剂财政年度收支的暂时不平衡。在一个财政年度同有住房贷款, 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等
23 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应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银行信用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灵活性。银行 吸收的长期资金来源可用于发放短期贷款,银行吸收的短期资金也可以续短为长,用于长期资金运用。因此, 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是银行信用并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资本 主义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首先,从信用发展的历史来看,商业信用是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的。资本主义的 银行信用体系,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次,商业信用是直接与商品的生 产和流通相联的,直接为生产和交换服务的,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彼此之间如果能够通过商业信用直接融通所 需资金时,就不会去求助于银行信用。所以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同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 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因此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都具有一定的期限。当商业票据未到 期而持票人又急需现金时,持票人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需的现金,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 用。由于银行办理的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如商业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使商业票据及时兑 现,促进了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也是一种很古老的信用形式。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过多关于国家借贷活动的记载。如《史记》 记载,汉初吴楚七国之乱,因缺乏经费,长安将领出征时向有钱人家借款,因战局成败未定无人肯借,有一毋盐 氏冒险贷款千金,以 10 倍的高利放出去,3 个月后吴楚平定,毋盐氏成为长安巨富。再如《后汉书》记载,东汉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 110 年)对羌人作战,兵费大增而又连年歉收,官方积欠私人借款达几十亿之多。东汉顺帝 永和六年(公元 141 年),“诏贷王侯国租一岁”,“诏假民有赀者户钱一千”,说的也是皇帝向平民和王侯强 迫借钱的事。 国家除作为债务人从民间借贷外,国家也作为债权人放贷。如《周礼》中记载的泉府就办理一种赊贷业 务,期限随用途而定。如果是作祭祀用,只准借 10 天,如果为丧事用,则能赊借 3 个月。利息收入用作政府开 支。以后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也举办过类似的政府贷款。如汉武帝于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 年)曾派遣博士大 夫等人分巡国内,对鳏寡废疾或有不能谋生者,予以贷款救济。汉元帝于永光四年(公元前 40 年)曾下诏“赦 天下所贷贫民勿收责(债)。” 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国家的负债有内债和外债两种。内债 是对国内的负债,外债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负债。在现代社会,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发行国家 公债。这是一种长期负债,一般在 1 年以上,有的长达 10 年。政府发行这种公债,通常是用于大的项目投资或 建设。(2)发行国库券。这是一种短期负债,1 年以下居多,一般是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等。(3)专项债券。 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4)银行透支或借款。透支一般是指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借款一般期限 较长,通常在隔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时(包括发行公债收入)才能偿还。总的来说,国家信用的直接用途是用于 弥补政府财政赤字。除此之外,国家信用也调剂财政年度收支的暂时不平衡。在一个财政年度同有住房贷款, 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等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帮助居民用明天的钱改善今天的生活,既调整了供需关系,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扩大 了银行金融服务的范围,调整了银行信贷资产的结构。因此是一个多赢的好事但制约消费信用发展的关键 在于金融风险更进一步说制约消费信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居民的恒常收入 消费信用往往被企业用作推销商品、扩大商品销路的一种手段,以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但是消费信 用使消费者提前动用未来的收入,寅吃卯粮,造成过旺的需求使生产盲目膨胀起来的商品供给与缩减的货币 需求之间脱节使生产与消费更加脱节,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的矛盾。因此消费信贷也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五、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里, 国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必然要利用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因此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也被广 泛用于国际间的商品交易和其他经济往来。 国际信用具体形式包括: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 业务和直接投资等 ()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 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出口信贷的特点是(1)附有采购限制,只有用于购买贷款国的产品,而且都同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2) 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差由贷款国政府补贴、(3)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为5~85年最长不 超过10年。 出口信贷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具体方式(1)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 供的贷款。由于得到了银行的贷款支持,出口商便可向进口商提供延期付款的信用,即允许进口商在订货时 先支付一部分现汇定金通常为合同金额的15%其余货款在出口商全部交货后的若干年内(一般为5年)分期 偿还。卖方信贷的一个特点是出口货物价格的确定较为复杂,因为出口商品价格往往包括银行利息。(2)买 方信贷。即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直接向进口商提供贷款一般由进口方银行 担保。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先由进、出口双方银行签订“买方信贷总协议”,规定出口方银行向进口方银行 提供贷款的使用范围、额度和利率条件等然后再由进口方银行根据具体的贸易合同和贷款协议向进口商转 贷。进口商则在规定的期限内逐次偿还银行贷款并支付利息。在买方信贷中,由于进口商可用现汇直接支 付,因而出口货物的价格比较简单和准确。 (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是指一些大商业银行向外国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私营工商企业或银行提供的中长期 贷款。这种贷款利率较高,一般在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之上,另加一定的附加利率。期限大多为3~5年。这种
24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帮助居民用明天的钱改善今天的生活,既调整了供需关系,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扩大 了银行金融服务的范围,调整了银行信贷资产的结构。因此是一个多赢的好事,但制约消费信用发展的关键 在于金融风险,更进一步说,制约消费信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居民的恒常收入。 消费信用往往被企业用作推销商品、扩大商品销路的一种手段,以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但是消费信 用使消费者提前动用未来的收入,寅吃卯粮,造成过旺的需求,使生产盲目膨胀起来的商品供给与缩减的货币 需求之间脱节,使生产与消费更加脱节,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的矛盾。因此,消费信贷也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五、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里, 一国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必然要利用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因此,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也被广 泛用于国际间的商品交易和其他经济往来。 国际信用具体形式包括: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 业务和直接投资等。 (一)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 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出口信贷的特点是:(1)附有采购限制,只有用于购买贷款国的产品,而且都同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2) 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差由贷款国政府补贴;(3)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为 5~8.5 年,最长不 超过 10 年。 出口信贷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具体方式:(1)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 供的贷款。由于得到了银行的贷款支持,出口商便可向进口商提供延期付款的信用,即允许进口商在订货时 先支付一部分现汇定金,通常为合同金额的15%,其余货款在出口商全部交货后的若干年内(一般为5年)分期 偿还。卖方信贷的一个特点是出口货物价格的确定较为复杂,因为出口商品价格往往包括银行利息。(2)买 方信贷。即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直接向进口商提供贷款一般由进口方银行 担保。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先由进、出口双方银行签订“买方信贷总协议”,规定出口方银行向进口方银行 提供贷款的使用范围、额度和利率条件等,然后再由进口方银行根据具体的贸易合同和贷款协议向进口商转 贷。进口商则在规定的期限内逐次偿还银行贷款,并支付利息。在买方信贷中,由于进口商可用现汇直接支 付,因而出口货物的价格比较简单和准确。 (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是指一些大商业银行向外国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私营工商企业或银行提供的中长期 贷款。这种贷款利率较高,一般在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之上,另加一定的附加利率。期限大多为 3~5 年。这种
贷款通常没有采购限制,也不限定用途。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有独家银行贷款和银团贷款 (三)政府贷款 政府贷款是一国政府利用国库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一般带有援助性质。其特点是:(1) 利率通常比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低得多,平均为25%~3%,最高为4%左右有时为无息贷款(2)期限长,平 均偿还期为30年,最长可达50年(3)一般都附有采购限制或指定用途即所贷款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购买贷 款国的设备和物资。 政府贷款中通常包括一定的无偿赠予。如对全部贷款的还本付息额进行贴现,或对贸易合同直接提供 部分赠款 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即国际金融机构成员国政府提供的贷款。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 其附属机构—一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以及一些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这些机构的贷款 大多条件优惠,主要目的是促进成员国长期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 (五)国际资本市场业务 主要是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活动。包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购买债券、股票或在国际资本市场上 发行债券、股票 (六)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 直接投资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在国外开办独资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等(2)收购或合并国外 企业包括建立附属机构(3)在东道国与当地企业合资开办企业;(4)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5) 利用直接投资的利润在当地进行再投资 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对债权国来说是资本 流出,对债务国来说是资本流入,这部分流入的资本也被称作“外资”,债务国的这些债务就是“外债”。日 前,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信用中往往是债权国发展中国家则往往是引进外资的债务国 第四节股份公司(自学) 第三章金融 本章重点是理解金融范畴的形成及其界定,难点是对国内外金融概念不同范围内容的对比与把握
25 贷款通常没有采购限制,也不限定用途。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有:独家银行贷款和银团贷款。 (三)政府贷款 政府贷款是一国政府利用国库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一般带有援助性质。其特点是:(1) 利率通常比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低得多,平均为 2.5%~3%,最高为 4%左右,有时为无息贷款;(2)期限长,平 均偿还期为 30 年,最长可达 50 年;(3)一般都附有采购限制或指定用途,即所贷款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购买贷 款国的设备和物资。 政府贷款中通常包括一定的无偿赠予。如对全部贷款的还本付息额进行贴现,或对贸易合同直接提供一 部分赠款。 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即国际金融机构成员国政府提供的贷款。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 其附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以及一些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这些机构的贷款 大多条件优惠,主要目的是促进成员国长期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 (五)国际资本市场业务 主要是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活动。包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购买债券、股票或在国际资本市场上 发行债券、股票。 (六)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 权。 直接投资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在国外开办独资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等;(2)收购或合并国外 企业,包括建立附属机构;(3)在东道国与当地企业合资开办企业;(4)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5) 利用直接投资的利润在当地进行再投资。 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对债权国来说,是资本 流出,对债务国来说,是资本流入,这部分流入的资本也被称作“外资”,债务国的这些债务就是“外债”。目 前,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信用中往往是债权国,发展中国家则往往是引进外资的债务国。 第四节股份公司(自学) 第三章 金融 本章重点是理解金融范畴的形成及其界定,难点是对国内外金融概念不同范围内容的对比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