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没有楼层显示以外,电梯速度很均匀,嘎吱作响,500米,相当于一百多层楼宇的封闭电梯,手抓着 吊笼上冰冷的螺纹钢,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当吊笼从地面升起的刹那,刺眼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张黧黑的 脸上,我们全眯起眼睛,眼泪流下来。走出吊笼,我在台阶上静默良久。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感动,应 该和看到日食没有什么不同,再重复一次:每一缕阳光都应该照耀到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 ⑦如果我们还有解不开的烦恼,去体验吧:如果你觉得自己郁闷得要自杀,带点好吃的去一次儿童医 院的白血病病房;如果你觉得自己病得比较重,带点玩具去看看脑瘫的孩子:如果你痛失了亲人,去看看 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学业或者工作不堪重负,下一次矿井吧。说多少劝解的话都没有意义, 真的,请体验一次:请暂时把你认为不可解决的烦恼扔开,去一趟,我保证你会把烦恼彻底抛开,拍拍灰 尘嘲笑自己 ⑧因为,这是我曾经的体验。 (摘自2010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24.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24,作者通过一次下矿井的经历,感悟到幸福从未远离我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12、.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①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 就是温家 ②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 样。早 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 里一条古 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 放在邻居 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 后来,他 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 她的儿子 成了国家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1942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 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 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③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母 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 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 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 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 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 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 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 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 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⑤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 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 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 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 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⑥多幸福啊,总理的母亲。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每数他处出视察与访,霞打不动的、是母 亲在新展果对他的张望、在心果对他的念吸。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 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11
11 除了没有楼层显示以外,电梯速度很均匀,嘎吱作响,500 米,相当于一百多层楼宇的封闭电梯,手抓着 吊笼上冰冷的螺纹钢,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当吊笼从地面升起的刹那,刺眼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张黧黑的 脸上,我们全眯起眼睛,眼泪流下来。走出吊笼,我在台阶上静默良久。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感动,应 该和看到日食没有什么不同,再重复一次:每一缕阳光都应该照耀到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 ⑦如果我们还有解不开的烦恼,去体验吧:如果你觉得自己郁闷得要自杀,带点好吃的去一次儿童医 院的白血病病房;如果你觉得自己病得比较重,带点玩具去看看脑瘫的孩子;如果你痛失了亲人,去看看 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学业或者工作不堪重负,下一次矿井吧。说多少劝解的话都没有意义, 真的,请体验一次:请暂时把你认为不可解决的烦恼扔开,去一趟,我保证你会把烦恼彻底抛开,拍拍灰 尘嘲笑自己。 ⑧因为,这是我曾经的体验。 (摘自 2010 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24.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 分) 【答案】24.作者通过一次下矿井的经历,感悟到幸福从未远离我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12、.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李晓 ○1 他的亲人,有 13 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 就是温家 宝。 ○2 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 一样。早 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 里一条古 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 放在邻居 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 后来,他 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 她的儿子 成了国家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 1942 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 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 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3 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母 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 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 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 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 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 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 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 ○4 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 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 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5 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 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 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 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 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6 多幸福啊,总理的母亲。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 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 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⑦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 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选自《意林》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3.从文中找出印证第⑥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 12.(3分)温总理日理万机,却不忘常给母亲打电话。说明:意近即可。 13.(3分)在日本成功演讲后,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母亲:在美国访问时,回忆幼时母亲对他的“四真” 教育;在天津帮一位母亲救助生病的孩子;在视察时向一位母亲了解民情,掀起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 前年的地震灾区,多次情不自禁地流泪。说明:一件事1分,任意写出三件事、意近即可。 13、(2010·浙江省金华市,6-10,1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10题。(13分)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 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 个孩子—一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 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 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 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 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 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 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⑦)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 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一一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一一你的一一父亲,请 你原谅。如果我父亲一—一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一那将是非常一一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 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 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 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 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 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3分)
12 ○7 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 “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选自《意林》2010 年第 10 期,有删改) 1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3.从文中找出印证第○6 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 12.(3 分)温总理日理万机,却不忘常给母亲打电话。说明:意近即可。 13.(3 分)在日本成功演讲后,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母亲;在美国访问时,回忆幼时母亲对他的“四真” 教育;在天津帮一位母亲救助生病的孩子;在视察时向一位母亲了解民情,掀起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 前年的地震灾区,多次情不自禁地流泪。说明:一件事 1 分,任意写出三件事、意近即可。 13、(2010·浙江省金华市,6—10,13 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6—10 题。(13 分)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 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 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 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 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 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 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 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 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 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 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 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 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 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 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 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 字左右)(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