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 …50 必修五……………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 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 第三专题直面人生· 第四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论语》选读 …6 为政以德… 二克己复礼 ,,,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70 五仁者爱人 71 六君子之风 八周而不比………………………… 十一诲人不倦… 十二高山仰止… ……76 十三沂水春风………………… ……7 十四中庸之道 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84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语言文字应用………… …91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三课神奇的汉字 第四课词语万花筒… 第五课言之有“理”…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105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10 诗歌部分…………………………………112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112 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 第三单元爱的心语 115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 …116 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 117 散文部分… …………………………119 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第二单元心灵的独自……… ··· ………120 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 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 …122 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 …123
6 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50 必修五………………………………………………………………………53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53 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57 第三专题直面人生………………………………………………………60 第四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63 《论语》选读………………………………………………………………66 一为政以德………………………………………………………………68 二克己复礼………………………………………………………………69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70 五仁者爱人………………………………………………………………71 六君子之风………………………………………………………………72 八周而不比………………………………………………………………74 十一诲人不倦……………………………………………………………75 十二高山仰止……………………………………………………………76 十三沂水春风……………………………………………………………77 十四中庸之道…………一………………………………………………78 外国小说欣赏………………………………………………………………80 第一单元………………………………………………………………82 第二单元………………………………………………………………83 第三单元………………………………………………………………84 第四单元………………………………………………………………85 第五单元………………………………………………………………86 第六单元………………………………………………………………87 第七单元………………………………………………………………88 第八单元………………………………………………………………89 语言文字应用………………………………………………………………91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92 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 ………95 第三课神奇的汉字……………………………………………………96 第四课词语万花筒……………………………………………………98 第五课言之有“理”…………………………………………………101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105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10 诗歌部分………………………………………………………………112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112 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114 第三单元爱的心语……………………………………………………115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116 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117 散文部分………………………………………………………………119 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119 第二单元心灵的独自…………………………………………………120 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121 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122 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12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127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27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138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142 模块说明 必修模块 课程标准内容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 对 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 达 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 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 理 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 和 批判能力。 4·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 材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髙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 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7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25 诗歌之部…………………………………………………………………127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27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30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33 散文之部…………………………………………………………………135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35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38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142 模块说明 必 修 模 块 课程标准内容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 对 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 达 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 同 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 理 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 和 批判能力。 4·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 材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 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 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 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 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 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 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 己的读书成果 1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 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 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 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 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髙记叙、说咀、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 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 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 倾听,敏捷应对。 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 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 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教科书体例结构 教科书编写思想力求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在体例结构、选文、练习设计等方面有 许多新意,有许多突破传统教科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教科书编写以专题为基本结构单位,旨在突岀综合整体的思想,专题名称旨在对内容标 识性作用。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 20个专题。专题按三个向度划分只是大致而言,其中有些是相互交叉的。每个专题由两至三 个学习板块组成。每个板块由有关选文及其他相关学习材料构成。板块的出现,突破了“ 篇一课”的陈式,形成了一个个小模块。高中新课改提倡两节课连排,由板块而专题而模块 的结构方式,既体现了模块意识,又有利于组织教学。板块与板块之间有较明显的递进、拓 展关系。 每个模块设置了四个专题,内部结构是:专题领起两至三个学习板块,学习板块领起若 干课文;专题名称下有“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学习板块后设置“文本研习”、“问 题探讨”、“活动体验”等,表明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每个专题后设置“积累与应用”。这样
8 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 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 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 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 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 物,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 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 己的读书成果。 1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 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 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 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 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咀、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 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 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 分钟能写 600 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 2 万字。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 倾听,敏捷应对。 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 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 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教科书体例结构 教科书编写思想力求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在体例结构、选文、练习设计等方面有 许多新意,有许多突破传统教科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教科书编写以专题为基本结构单位,旨在突出综合整体的思想,专题名称旨在对内容标 识性作用。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 20 个专题。专题按三个向度划分只是大致而言,其中有些是相互交叉的。每个专题由两至三 个学习板块组成。每个板块由有关选文及其他相关学习材料构成。板块的出现,突破了“一 篇一课”的陈式,形成了一个个小模块。高中新课改提倡两节课连排,由板块而专题而模块 的结构方式,既体现了模块意识,又有利于组织教学。板块与板块之间有较明显的递进、拓 展关系。 每个模块设置了四个专题,内部结构是:专题领起两至三个学习板块,学习板块领起若 干课文;专题名称下有“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学习板块后设置“文本研习”、“问 题探讨”、“活动体验”等,表明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每个专题后设置“积累与应用”。这样
每个专题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专题的整体性。“写作附在专题学习 后,以“写作观”、“写作指导”、“写作实践”构架,把写作观念、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实践 结合起来;同 时,写作实践与专题阅读教学相联系,读和写相互配合。教学时应注意体现这样编排的意义。 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深化和拓展。为了传承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训练学生必要的语 言规范和技能,选修ⅠA系列选择了三种(《(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 选修ⅠB系列选择了两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必修一 必修一是整个必修课程的起始内容,必修课程的体系结构特点在此都有较充分的显现。 如它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着眼于学生的精神发育,以人文为话题统领,从“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专题;以探究为核心设计专题,引导学习方式和教 学方式的变革等 必修一四个专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分别是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属于“人与自我”话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本专题设 计强调増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追求 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属于“人与社会”话题,主要学习方式为问题探讨。通过 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让学生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完善自我、服 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也属于“人与社会“话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文本研习。让学生通 对文本的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类精神 世界的滋养 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属于“人与自然”话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文本研习。本专题 旨在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 本专题的内容是对青春的思考和认识,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要引导学生围绕专题 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 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和认 2.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3.在合作学习中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 的读书成果。 4.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 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5·能够把握书信体文章写作的语言特点;部分学生可尝试诗歌写作 板块一:吟诵青春 、教学要求
9 每个专题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专题的整体性。“写作’’附在专题学习 后,以“写作观”、“写作指导”、“写作实践”构架,把写作观念、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实践 结合起来;同 时,写作实践与专题阅读教学相联系,读和写相互配合。教学时应注意体现这样编排的意义。 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深化和拓展。为了传承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训练学生必要的语 言规范和技能,选修 I A 系列选择了三种(《(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 选修 I B 系列选择了两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必修一 必修一是整个必修课程的起始内容,必修课程的体系结构特点在此都有较充分的显现。 如它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着眼于学生的精神发育,以人文为话题统领,从“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专题;以探究为核心设计专题,引导学习方式和教 学方式的变革等。 必修一四个专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分别是: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属于“人与自我”话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本专题设 计强调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追求。 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属于“人与社会”话题,主要学习方式为问题探讨。通过 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让学生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完善自我、服 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也属于“人与社会"话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文本研习。让学生通 对文本的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类精神 世界的滋养。 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属于“人与自然”话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文本研习。本专题 旨在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本专题的内容是对青春的思考和认识,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要引导学生围绕专题 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 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和认 识。 2.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3.在合作学习中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 的读书成果。 4.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 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5·能够把握书信体文章写作的语言特点;部分学生可尝试诗歌写作。 板块一:吟诵青春 一、教学要求
1.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说明这组诗表 达 的主要思想感情。 基本2.能准确流利地背诵《沁园春·长沙》,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朗读《相信 要求未来》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3.体会《沁园春·长沙》中的豪情壮志,能说出这种情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说 出《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意义。 发展尝试诗歌写作 要求 说明对词和新诗的基本常识的了解不宜过于专深,了解有助于理解文本的知识即可 、教学建议 本板块是一组不同时代的抒发青春情怀的诗歌,教学应围绕“理解”与“朗读"两个要点 开展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通过体验活 动,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从而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 可以考虑开展以下教学活动 分小组分别搜集三首诗的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 不同时代的年轻人的追求与理想,然后交流诗歌创作的时代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对诗歌创作 的影响,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怀,体会不同时代青年的情怀的异同,体会诗歌的时代特色 反复朗读《沁园春·长沙》,设计诗歌朗读提示,琢磨并写出每句诗朗读的停顿、重音 语气、语调及其理由,由此揣摩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进行交流, 反复朗读《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找出诗人所用的诗歌意象,分析诗人 创造 些意象的方法,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开展“寻觅青春经典诗文”活动,或尝试创作短诗,然后开展诗歌朗诵会或诗歌朗诵比 赛。也可以“我心目中青春”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板块二:吟诵青春 教学要求
10 基本 要求 1.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说明这组诗表 达 的主要思想感情。 2.能准确流利地背诵《沁园春·长沙》,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朗读《相信 未来》、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3.体会《沁园春·长沙》中的豪情壮志,能说出这种情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说 出《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意义。 发展 要求 尝试诗歌写作。 说明 对词和新诗的基本常识的了解不宜过于专深,了解有助于理解文本的知识即可。 二、教学建议 本板块是一组不同时代的抒发青春情怀的诗歌,教学应围绕“理解”与“朗读"两个要点 开展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通过体验活 动,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从而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 向。 可以考虑开展以下教学活动: . 分小组分别搜集三首诗的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 不同时代的年轻人的追求与理想,然后交流诗歌创作的时代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对诗歌创作 的影响,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怀,体会不同时代青年的情怀的异同,体会诗歌的时代特色。 反复朗读《沁园春·长沙》,设计诗歌朗读提示,琢磨并写出每句诗朗读的停顿、重音、 节 奏、语气、语调及其理由,由此揣摩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进行交流。 反复朗读《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找出诗人所用的诗歌意象,分析诗人 创造 这些意象的方法,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开展“寻觅青春经典诗文”活动,或尝试创作短诗,然后开展诗歌朗诵会或诗歌朗诵比 赛。也可以“我心目中青春”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赛。也可以“我心目中的青春"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块二:体悟人生 , , 板块二:吟诵青春 一、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