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全卷满分为150分(含卷面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轻松上阵,细心审题,提高得分!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书写题(5分) 1、请你工整、规范地书写全卷答题,书写端正、整洁可得满分,书写凌乱、潦草酌情 扣分,扣完为止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2、读下面这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及划线写出汉字。(3分) 般交响乐有四个乐章,每章速度各异,其中慢板乐章最为qin(▲)人心脾 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生命也有几个乐章,一张一chi(▲),其中慢板是人生的精华所 在,恰如蛋黄是整个鸡蛋的精髓。唐诗、宋词和元曲之所以脍hi(▲)人口,感人 至深,原因不少,其中一个是它的主题节奏是慢板或是对慢板生活的体验。 3、诗文填空(15分) (1)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 (宗璞《西湖的绿》) (2)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3)采菊东篱下,_▲_。(陶渊明《饮酒》)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生活中,人们常用《爱莲说》一文里“ ”的语句,来比喻那些洁身 自好、不为世俗左右的人。 (6)朝晖夕阴,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7)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 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就包含着这个哲理。 (8)唐宋诗词中的“雨”经过诗人内心感受的化合与点染,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 怎一个“雨”字了得!“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滴破了李清照苦难的心灵 ▲”(《夜雨寄北》)渲染了李商隐对远方妻子的无比思念;“_▲, (《春夜喜雨》)更是道出了诗人杜甫历经磨难,面对一夜春雨浇绿群山旷野油 然而生的喜悦和生命的希望 (9)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纪念册上,我们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鼓励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拼搏,为实现自 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4、选出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B、有些人生吞活剥地读了一些名著,就以为知道文学了,实际上差得远呢
1 初三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全卷满分为 150 分(含卷面书写分 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温馨提示:轻松上阵,细心审题,提高得分!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书写题(5 分) 1、请你工整、规范地书写全卷答题,书写端正、整洁可得满分,书写凌乱、潦草酌情 扣分,扣完为止。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2、读下面这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及划线写出汉字。(3 分) 一般交响乐有四个乐章,每章速度各异,其中慢板乐章最为 qìn( ▲ )人心脾。 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生命也有几个乐章,一张一 chi( ▲ ),其中慢板是人生的精华所 在,恰如蛋黄是整个鸡蛋的精髓。唐诗、宋词和元曲之所以脍 zhì( ▲ )人口,感人 至深,原因不少,其中一个是它的主题节奏是慢板或是对慢板生活的体验。 3、诗文填空(15 分) (1)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 ▲ 、 ▲ 了。 (宗璞《西湖的绿》) (2)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3)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4)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生活中,人们常用《爱莲说》一文里“ ▲ ”的语句,来比喻那些洁身 自好、不为世俗左右的人。 (6)朝晖夕阴,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7)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 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 , ▲ 。就包含着这个哲理。 (8)唐宋诗词中的“雨”经过诗人内心感受的化合与点染,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 怎一个“雨”字了得!“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滴破了李清照苦难的心灵; “ ▲ , ▲ ”(《夜雨寄北》)渲染了李商隐对远方妻子的无比思念;“ ▲ , ▲ ”(《春夜喜雨》)更是道出了诗人杜甫历经磨难,面对一夜春雨浇绿群山旷野油 然而生的喜悦和生命的希望。 (9)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纪念册上,我们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 , ▲ ”鼓励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拼搏,为实现自 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4、选出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B、有些人生吞活剥地读了一些名著,就以为知道文学了,实际上差得远呢
C、青年人拥有青春,若不珍惜青春,对青春不再的任何喟叹都无济于事。 D、他自视才高,行为散慢,傲视他人,一幅恃才放旷的样子。 5、下面对诗词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3分)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B、诗的前两句写初夏乡村的农忙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 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的精神 C、次句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 面又为我们传来了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暗示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D、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末句“才了 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 6、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大批英雄好汉的形象。请你根据上下句以 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仿写一句话填在空缺处,使得整个文字连贯。(3分) 取经途中,悟空斗妖魔 景阳岗上,武松除恶虎:他们都是英雄好汉 7、读下面这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得到的启示。(3分) 一个小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 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户,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 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8题至第17题 )(14分) ①在古代,由于缺少完备的通讯工具,最高统治者政令的下达,各级政府间公文的 传递,以及各地区之间书信的往来,只能靠专人递送。据专家考证,我国官办的邮政事 业,从商代中期算起,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兴办“大清邮政”,就已有三千余 历史。孔子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②这种传递公文要件和书信的方式,概称为“驿”或“邮”,合称为“邮驿”。明 代的《宛署杂记》解释说:“古,步递曰邮,马递曰驿。”《大清会典》说:“凡置邮, 曰驿,曰站,曰塘,曰台,曰所,曰铺。”驿的规模最大,站次之,往下类推,渐次简 陋 ③驿的长官称为驿丞、驿吏,官阶低卑,没有品级,属于“不入流”的吏员。那些 骑马或步行的传递者,一般称为驿卒
2 C、青年人拥有青春,若不珍惜青春,对青春不再的任何喟叹都无济于事。 D、他自视才高,行为散慢,傲视他人,一幅恃才放旷的样子。 5、下面对诗词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B、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乡村的农忙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 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的精神。 C、 次句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 面又为我们传来了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暗示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D、 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末句“才了 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 6、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大批英雄好汉的形象。请你根据上下句以 《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仿写一句话填在空缺处,使得整个文字连贯。(3 分) 取经途中,悟空斗妖魔; ▲ ;景阳岗上,武松除恶虎:他们都是英雄好汉。 7、读下面这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得到的启示。(3 分) 一个小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 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户,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 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启示: ▲ 三、现代文阅读(32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 8 题至第 17 题。 (一)(14 分) ①在古代,由于缺少完备的通讯工具,最高统治者政令的下达,各级政府间公文的 传递,以及各地区之间书信的往来,只能靠专人递送。据专家考证,我国官办的邮政事 业,从商代中期算起,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兴办“大清邮政”,就已有三千余 年历史。孔子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②这种传递公文要件和书信的方式,概称为“驿”或“邮”,合称为“邮驿”。明 代的《宛署杂记》解释说:“古,步递曰邮,马递曰驿。”《大清会典》说:“凡置邮, 曰驿,曰站,曰塘,曰台,曰所,曰铺。”驿的规模最大,站次之,往下类推,渐次简 陋。 ③驿的长官称为驿丞、驿吏,官阶低卑,没有品级,属于“不入流”的吏员。那些 骑马或步行的传递者,一般称为驿卒
④因驿不仅有传书送信的职责,除安排驿卒的食宿外,还兼有迎送来往官员的任务 故设有提供吃住的地方,于是驿又谓之驿馆、传舍。 ⑤驿中最辛苦的莫过于驿卒了,无论骑马步行,无论天晴落雨,无论山高路远,都 要及时地把邮件送往各处,特别是朝廷的重要文件,更不能耽误,否则就会受到处罚, 甚至危及生命。清代诗人薛所蕴在《驿卒词》一诗中写道:“闾阎困敝乏帮贴,差烦马 瘦刍茭(草料)绝。典妻鬻子敢辞劳,惜马无钱动捶楚。闻道军中驰告语:‘一日一夜 行千里!昨年偶尔误一时,县官逮治驿卒死。’五更三点不交睫(不敢合眼睡觉),头 枕驿门候消息 ⑥相对而言,驿丞则轻闲得多,他们除安排驿卒的工作外,很多的精力用于迎送来 往的官员。我们从白居易、李商隐、陆游等名人的诗集中,常会读到他们与驿丞应酬交 结的文字。明诗人张羽的《赠五河驿丞孙本》云:“驿楼郁郁古河滨,日日征帆送使君 不共灯前一杯酒,谁知亭长是诗人。 ⑦有意思的是,来往于驿馆的官员,常常题诗于壁以抒情寄意。白居易和元稹为至 交好友,但各自仕宦于外地,便于旅途中题诗于驿馆的素壁之上,两人经常可以读到对 方的诗,并和之,成为一段佳话。白居易《和元九骆口驿旧题》:“拙诗在壁无人爱, 鸟污苔侵文字残。唯有多情元侍御,绣衣不惜拂尘看。” ⑧1896年,我国在上海成立了“大清邮政局”,总局设在南京,下设十七个分局 据史料记载,到1939年,上海邮局职工约三千余人,其中邮差一千余人。 ⑨解放后,送信送电报的工人,被尊称为邮递员。 (聂鑫森《温州晚报》06、3、24) 8、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3分) 9、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作解释 ▲。(2分) 10、第①段中“据专家考证”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l1、第⑤段中引用清代诗人薛所蕴《驿卒词》一诗有什么用处?(2分) 12、邮递员传书送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等一系列现 代化通信方式,传统的书信似乎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生活视野。“书信还有没有用处?”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18分 永远的廊桥(电视散文) ①一个叫罗伯特的美国人,曾用他的镜头感动了世界,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那座叫 麦迪逊的廊桥。而这个时候,我常常更多想起了我的故乡。 ②这些年,上学,然后到艺术团,走了太多的地方,看过各种风景,但我忘不了故 乡,首先忘不了的是那儿的廊桥。在离家十年后的今天,我回来了。青山依旧绿,溪水
3 ④因驿不仅有传书送信的职责,除安排驿卒的食宿外,还兼有迎送来往官员的任务, 故设有提供吃住的地方,于是驿又谓之驿馆、传舍。 ⑤驿中最辛苦的莫过于驿卒了,无论骑马步行,无论天晴落雨,无论山高路远,都 要及时地把邮件送往各处,特别是朝廷的重要文件,更不能耽误,否则就会受到处罚, 甚至危及生命。清代诗人薛所蕴在《驿卒词》一诗中写道:“闾阎困敝乏帮贴,差烦马 瘦刍茭(草料)绝。典妻鬻子敢辞劳,惜马无钱动捶楚。闻道军中驰告语:‘一日一夜 行千里!昨年偶尔误一时,县官逮治驿卒死。’五更三点不交睫(不敢合眼睡觉),头 枕驿门候消息。” ⑥相对而言,驿丞则轻闲得多,他们除安排驿卒的工作外,很多的精力用于迎送来 往的官员。我们从白居易、李商隐、陆游等名人的诗集中,常会读到他们与驿丞应酬交 结的文字。明诗人张羽的《赠五河驿丞孙本》云:“驿楼郁郁古河滨,日日征帆送使君, 不共灯前一杯酒,谁知亭长是诗人。” ⑦有意思的是,来往于驿馆的官员,常常题诗于壁以抒情寄意。白居易和元稹为至 交好友,但各自仕宦于外地,便于旅途中题诗于驿馆的素壁之上,两人经常可以读到对 方的诗,并和之,成为一段佳话。白居易《和元九骆口驿旧题》:“拙诗在壁无人爱, 鸟污苔侵文字残。唯有多情元侍御,绣衣不惜拂尘看。” ⑧1896 年,我国在上海成立了“大清邮政局”,总局设在南京,下设十七个分局。 据史料记载,到 1939 年,上海邮局职工约三千余人,其中邮差一千余人。 ⑨解放后,送信送电报的工人,被尊称为邮递员。 (聂鑫森《温州晚报》06、3、24) 8、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 (3 分) 9、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作解释、 ▲ 、 ▲ 。(2 分) 10、第①段中“据专家考证”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11、第⑤段中引用清代诗人薛所蕴《驿卒词》一诗有什么用处?(2 分) 12、邮递员传书送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 等一系列现 代化通信方式,传统的书信似乎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生活视野。“书信还有没有用处?”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4 分) (二)18 分 永远的廊桥(电视散文) ①一个叫罗伯特的美国人,曾用他的镜头感动了世界,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那座叫 麦迪逊的廊桥。而这个时候,我常常更多想起了我的故乡。 ②这些年,上学,然后到艺术团,走了太多的地方,看过各种风景,但我忘不了故 乡,首先忘不了的是那儿的廊桥。在离家十年后的今天,我回来了。青山依旧绿,溪水
依旧清澈见底,翩飞的落叶依旧迎送着季节的变迁,我又见到那棵柿子树了。它的枝杆 粗壮得我已摇不动它了,只是红红的柿子依然像当年点亮山区的秋色 ③此时,我知道廊桥已离我不远了。这古朴的圆柱上我看不出时光的变化。窄窄的 条凳也仿佛昨天这儿坐过歇脚的乡亲、坐过挑担的货郎、坐过历代上京赶考的秀才,但 廊桥,你最记得的应该是我们这些山里娃。放学的时光,廊桥是孩子们的天堂。我们这 些咸菜坛子喂养的孩子,这些稻草垛晤暖的孩子,这些嚼着野果子长大的孩子,童年早 跟这儿连在一起。没有玩具,有这长长短短的栏杆就够了。小小的纸片飞旋而下,童年 也就像蝴蝶在山间扑打着翅膀:没有花园,这一根根廊柱就是不断长出快乐的大树。我 们尽情地转呀转呀,纷纷撒落的笑声铺满了每一块木板。当然,对女孩子来说,百玩不 厌的还是跳橡皮筋的游戏。在那些脚步的一起一落中,廊桥也给激动得一颤一颤的。我 常是一边玩一边心不在焉地伏在栏杆上写作业,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件事:那天边上的同 学正在玩“编织手网”的游戏,我看得心里痒痒的,于是就放下书本和她们一起玩了起 来。不知不觉课本被山风吹下廊桥,这下糟了,急得我直想哭。那天直到天黑我也不敢 回家,那一本课本对我们家来说并不容易,父母亲的一顿打是逃不了了。夜色中,我忽 然看见远处有火光,星星点点的火光在山野间游动。走近一看是我的同伴拿着火把走来 了。火光照亮了他们红红的脸蛋。他们一双双小手捧着刚刚从山里采回的蘑菇,还有一 个男孩捧着一只美丽的山鸡,说要拿这些换了钱,为我买课本。 ④廊桥是令人回忆的,或者他就是一个时间的入口,沿着这些古代的图饰,再向前 走,我们甚至可以触摸宋元明清,触摸那个叫做历史的东西。上大学后,终于有一天, 我看见了廊桥的资料:这些桥建的年代非常早,据说《清明上河图》里那座著名的桥在 这里尚可找到原形。这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一个奇迹。我不知道,是哪个朝代一个很了 不起的能工巧匠偶然的机会,避世到了这浙南的大山,带来了高超的建桥技术;还是这 儿的山民自古就出能工巧匠?我想后面的想法可能性更大些。我没有发现哪个地方有像 这儿一样,有这么多的廊桥。这儿是廊桥的故乡。这个想法不是来自某个专家,它只是 个孩子瞬间的感觉。那年我12岁,功课平平,文艺却不错,我考上了艺术学校的附 中。离家的时间越来越近,本该高兴的我却有些闷闷不乐。我对同伴们说:“我不想去 我不想离开你们。”小伙伴拉着我的手说:“别傻了,你一定要去!”我说:“我喜欢 廊桥,其它地方也有廊桥吗?”伙伴们愣了一下,接着交头接耳说起了悄悄话。几天后 的一个早上,我走进教室,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我的名字,每个同学从背后拿出一张画 这些画画的都是廊桥,可每一张都不一样。为了拿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我的同伴们不知 爬了多少山路。想起他们被钩破的裤脚,想起他们从鞋子破洞里露出的脚丫,我再一次 被感动了。我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多的廊桥!这些留在大山深处,留在岁月深处的廊桥, 就这样也被留在了乡情的深处。 ⑤廊桥被山藏着,被树掩着,它不显山露水哗众取宠,但每一个根柱,每一道梁, 每一个构件都是十分实在。它让人们坦坦然然。从山的这边跨到山的那边,特别是山雨
4 依旧清澈见底,翩飞的落叶依旧迎送着季节的变迁,我又见到那棵柿子树了。它的枝杆 粗壮得我已摇不动它了,只是红红的柿子依然像当年点亮山区的秋色。 ③此时,我知道廊桥已离我不远了。这古朴的圆柱上我看不出时光的变化。窄窄的 条凳也仿佛昨天这儿坐过歇脚的乡亲、坐过挑担的货郎、坐过历代上京赶考的秀才,但 廊桥,你最记得的应该是我们这些山里娃。放学的时光,廊桥是孩子们的天堂。我们这 些咸菜坛子喂养的孩子,这些稻草垛晤暖的孩子,这些嚼着野果子长大的孩子,童年早 跟这儿连在一起。没有玩具,有这长长短短的栏杆就够了。小小的纸片飞旋而下,童年 也就像蝴蝶在山间扑打着翅膀;没有花园,这一根根廊柱就是不断长出快乐的大树。我 们尽情地转呀转呀,纷纷撒落的笑声铺满了每一块木板。当然,对女孩子来说,百玩不 厌的还是跳橡皮筋的游戏。在那些脚步的一起一落中,廊桥也给激动得一颤一颤的。我 常是一边玩一边心不在焉地伏在栏杆上写作业,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件事:那天边上的同 学正在玩“编织手网”的游戏,我看得心里痒痒的,于是就放下书本和她们一起玩了起 来。不知不觉课本被山风吹下廊桥,这下糟了,急得我直想哭。那天直到天黑我也不敢 回家,那一本课本对我们家来说并不容易,父母亲的一顿打是逃不了了。夜色中,我忽 然看见远处有火光,星星点点的火光在山野间游动。走近一看是我的同伴拿着火把走来 了。火光照亮了他们红红的脸蛋。他们一双双小手捧着刚刚从山里采回的蘑菇,还有一 个男孩捧着一只美丽的山鸡,说要拿这些换了钱,为我买课本。 ④廊桥是令人回忆的,或者他就是一个时间的入口,沿着这些古代的图饰,再向前 走,我们甚至可以触摸宋元明清,触摸那个叫做历史的东西。上大学后,终于有一天, 我看见了廊桥的资料:这些桥建的年代非常早,据说《清明上河图》里那座著名的桥在 这里尚可找到原形。这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一个奇迹。我不知道,是哪个朝代一个很了 不起的能工巧匠偶然的机会,避世到了这浙南的大山,带来了高超的建桥技术;还是这 儿的山民自古就出能工巧匠?我想后面的想法可能性更大些。我没有发现哪个地方有像 这儿一样,有这么多的廊桥。这儿是廊桥的故乡。这个想法不是来自某个专家,它只是 一个孩子瞬间的感觉。那年我 12 岁,功课平平,文艺却不错,我考上了艺术学校的附 中。离家的时间越来越近,本该高兴的我却有些闷闷不乐。我对同伴们说:“我不想去, 我不想离开你们。”小伙伴拉着我的手说:“别傻了,你一定要去!”我说:“我喜欢 廊桥,其它地方也有廊桥吗?”伙伴们愣了一下,接着交头接耳说起了悄悄话。几天后 的一个早上,我走进教室,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我的名字,每个同学从背后拿出一张画。 这些画画的都是廊桥,可每一张都不一样。为了拿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我的同伴们不知 爬了多少山路。想起他们被钩破的裤脚,想起他们从鞋子破洞里露出的脚丫,我再一次 被感动了。我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多的廊桥!这些留在大山深处,留在岁月深处的廊桥, 就这样也被留在了乡情的深处。 ⑤廊桥被山藏着,被树掩着,它不显山露水哗众取宠,但每一个根柱,每一道梁, 每一个构件都是十分实在。它让人们坦坦然然。从山的这边跨到山的那边,特别是山雨
欲来狂风大作,这儿仍有一种家的安然,甚至脚下山洪暴发、浪涛飞卷,这儿还量那种 神闲气定的坦荡。我忽然想,这样的气质已并不仅仅是说桥,它也是山里人质朴、热情、 坚韧生命力的注解。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故乡多年之后,在现代都市建筑物的丛林 里,我至今无法忘记这里的一切。我永远的廊桥L 3、从文章结构来看,第①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14、(3分)第③④段为什么要写小伙伴采蘑菇帮我买书,又为我画廊桥? 15、第②段中“在离家十年后的今天,我回来了。”请你想象当时“我”的心情,用 段话(50字以内)来描述这种心情。(4分) 16、文章结尾处说“我至今无法忘记这里的一切。我永远的廊桥!”请结合全文的内容,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7、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读 完文章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请摘录你最喜欢的语句,并就某一方面 (如词语运用、修辞使用、句式特点、表现手法等)进行批注点评。(4分) 四、文言文阅读(23分) (一)(1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 ②期▲③鸿 ④劳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2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可以用乙段文字“斯是陋 室”来概括的语句是_▲。(2分) 2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2分)_▲ (二)(11分)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 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
5 欲来狂风大作,这儿仍有一种家的安然,甚至脚下山洪暴发、浪涛飞卷,这儿还量那种 神闲气定的坦荡。我忽然想,这样的气质已并不仅仅是说桥,它也是山里人质朴、热情、 坚韧生命力的注解。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故乡多年之后,在现代都市建筑物的丛林 里,我至今无法忘记这里的一切。我永远的廊桥! 13、从文章结构来看,第①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 分) 14、(3 分)第③④段为什么要写小伙伴采蘑菇帮我买书,又为我画廊桥? 15、第②段中“在离家十年后的今天,我回来了。”请你想象当时“我”的心情,用一 段话(50 字以内)来描述这种心情。(4 分) 16、文章结尾处说“我至今无法忘记这里的一切。我永远的廊桥!”请结合全文的内容,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17、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读 完文章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请摘录你最喜欢的语句,并就某一方面 (如词语运用、修辞使用、句式特点、表现手法等)进行批注点评。(4 分) 四、文言文阅读(23 分) (一)(12 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①以 ▲ ②期 ▲ ③鸿 ▲ ④劳 ▲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 2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 ,可以用乙段文字“斯是陋 室”来概括的语句是 ▲ 。(2 分) 2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2 分) ▲ (二)(11 分)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 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