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三调研考试题 编者:h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 至2页,第Ⅱ卷3至12页。全卷共四个大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 钟 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第Ⅱ卷的答题处。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积累与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选出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项 A.俯瞰(kan) 禁锢(gu) 憨态可掬(j B.炽烈(zhi)蹊跷(qao)有条不紊(wen) C.料峭(qiao) 恬静(kuo) 猝然长逝(cu) D.罹难(i 皎洁(jao) 百折不回(she)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恍惚符和功败垂成引经据典 B.归咎监控鱼目浑珠开源节流 C.辜负蔓延穷形尽相怒不可遏 烦燥隔阂仓皇失措混然一体 3选出依次填入语段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①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 的鸟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 ②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 ③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④乡亲们好奇地 着中央电视台“心联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 透着淳朴 A.清脆赞赏崇洋打量B.清晰称赞崇拜端详
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007 年初三调研考试题 编者:lh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12 页。全卷共四个大题,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 钟。 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第Ⅱ卷的答题处。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4 分) 一 积累与运用(24 分,每小题 3 分) 1.选出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项 A.俯瞰.(kàn) 禁锢.( ɡù ) 憨态可掬.(jū) B.炽.烈( zhì) 蹊跷.(qiǎo ) 有条不紊.(wěn) C.料峭.(qiào) 恬.静( kuó) 猝.然长逝(cù) D.罹.难( lí ) 皎.洁(jiǎo ) 百折.不回(shé)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恍惚 符和 功败垂成 引经据典 B.归咎 监控 鱼目浑珠 开源节流 C.辜负 蔓延 穷形尽相 怒不可遏 D.烦燥 隔阂 仓皇失措 混然一体 3.选出依次填入语段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①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 的鸟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 快。 ②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 口 。 ③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和 。 ④乡亲们好奇地 着中央电视台“心联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 透着淳朴。 A.清脆 赞赏 崇洋 打量 B.清晰 称赞 崇拜 端详
C清脆称赞推崇打量D清晰赞赏推崇端详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夏乃声音的季节,蝉声更像一首绝句。这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旷员飘逸, 让人不禁听的屏气凝神。 B.我们身体在不断长大,我们心中的一种情感也在潜滋暗长 “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 C.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倾听水声,千 态万状,惟妙惟肖。 D.汽车在老大爷身边戛然而止,市长打开了车门,露出和蔼可亲的笑颜,亲 自搀扶老大爷上了车。 5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A.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B.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C.在2005年的春节联欢晩会上,残疾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受到了观 众的热烈欢迎。 D.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 6.选出对名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水浒》所表现的是“官逼民反”的主题。 B.斯威夫特写《格列佛游记》,是借游记对各国进行评议。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 字 D.《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机智,爱憎分眀,幽默风趣,桀骜不 驯,敢作敢当的英雄。 7.选出对《江雪》中渔翁的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身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时作。 A.渔翁虽然孤独,性格却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 B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C渔翁“独钓寒江雪”。这种不怕孤立、不随波逐流气概,表现了诗人的操守 和独立人格。 D.渔翁的精神可贵,只是不该看破红尘,走上避世隐居的道路。 8.选出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国别)搭配有错的一项 A.《水浒》—施耐庵——元末明初 国演义 罗贯中——元末明初 B.《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
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C 清脆 称赞 推崇 打量 .D.清晰 赞赏 推崇 端详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夏乃声音的季节,蝉声更像一首绝句。这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旷员飘逸, 让人不禁听的屏气凝神。 B.我们身体在不断长大,我们心中的一种情感也在潜滋暗长————“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 C.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倾听水声,千 态万状,惟妙惟肖。 D. 汽车在老大爷身边戛然而止,市长打开了车门,露出和蔼可亲的笑颜,亲 自搀扶老大爷上了车。 5.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A.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B.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C.在 2005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受到了观 众的热烈欢迎。 D.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 6.选出对名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水浒》所表现的是“官逼民反”的主题。 B.斯威夫特写《格列佛游记》,是借游记对各国进行评议。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 字。 D.《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风趣,桀骜不 驯,敢作敢当的英雄。 7.选出对《江雪》中渔翁的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身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 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时作。 A.渔翁虽然孤独,性格却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 B.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C.渔翁“独钓寒江雪”。这种不怕孤立、不随波逐流气概,表现了诗人的操守 和独立人格。 D.渔翁的精神可贵,只是不该看破红尘,走上 避世隐居的道路。 8.选出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国别)搭配有错的一项 A.《水浒》——施耐庵——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B.《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
C.《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 D.《游山西村》—陶渊明——东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2007年初三调研考试题 语文 题号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答题处: 题号1 3 6 7 评卷人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126分) 二、语文素养(21分) 9.按提示要求写出古诗词的原句。(共10分,每小题2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李煜《相见欢》中形象地表达心头无可解脱的愁情的词 ③辛弃疾《破阵子》中表达作者雄心壮志的两句词 是 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来表达苏轼为国立功愿望的最后几句诗 是
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C.《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 D.《游山西村》——陶渊明——东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2007 年初三调研考试题 语 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答题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评卷人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126 分) 二、语文素养(21 分) 9.按提示要求写出古诗词的原句。(共 10 分,每小题 2 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②李煜《相见欢》中形象地表达心头无可解脱的愁情的词 是: 。 ③辛弃疾《破阵子》中表达作者雄心壮志的两句词 是: , 。 ④《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来表达苏轼为国立功愿望的最后几句诗 是: , ,
⑤古人常以诗明志,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你喜欢的两句古诗默写在 下面。 10.按示例仿写。(5分) 示例: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 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仿写 11.语文实践活动。(6分) 2005年10月8日,南亚地区发生了7.6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表达我们的爱心,请你代班长设计一个献爱心捐助的 主题活动计划,并拟一条宣传标语。(拟写的标语要注意:围绕主题,形象 鲜明,语言简洁。) 活动步骤 宣传标语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 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
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⑤ 古人常以诗明志,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你喜欢的两句古诗默写在 下面。 , 。 10.按示例仿写。(5 分) 示例: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 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仿写: 。 11.语文实践活动。(6 分) 2005 年 10 月 8 日,南亚地区发生了 7.6 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表达我们的爱心,请你代班长设计一个献爱心捐助的 主题活动计划,并拟一条宣传标语。(拟写的标语要注意:围绕主题,形象 鲜明,语言简洁。) 活动步骤: ① ; ② ; ③ ; ④ 。 宣传标语: 。 二 阅读(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2 分)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 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
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 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 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 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南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鹽③其脑果腹而去。 注]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鹽:吃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闻崖上有声甚厉 ②渐近临之 闻临尝 ③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④蜘蛛乃鹽其脑果腹而去去 1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诩的不同意义。(2分) ①之反侧倾跌之状( 蛇复昂首待之( ②以以剌刀攫其首( 以首俯地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然审视殊无所见 ②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15.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 答。(2分)
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 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 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 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南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注] 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吃。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①闻.崖上有声甚厉 闻: ②渐近临.之 临: ③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尝: ④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去: 1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诩的不同意义。(2 分) ① 之 反侧倾跌之.状 ( ) 蛇复昂首待之. ( ) ② 以 以.刺刀攫其首( ) 以.首俯地 ( )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①然审视殊无所见。 ②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15.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 答。(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