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考语文盘点-文言文篇 整理人:葛法新 (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共13分)(镇江卷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 济也,请击之。”公日:“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日:“未可。”既陈而后击之, 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 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苛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 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 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③重(hong):重 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 商亡于周。⑥勍qing)敌:强敌。⑦胡考(g6u):很老的人。⑧儳(chan):杂乱不整齐, 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2007 中考语文盘点-----文言文篇 整理人:葛法新 (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 12—16 题。(共 13 分)(镇江卷)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 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 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 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 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 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 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 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 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2)忠之属也() (3)遂逐齐师()(4)阻而鼓之()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 括回答。(2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12.(4分)1)独1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 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 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 的时机发动进攻 (三)(14分)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④,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 挈虏人③过五干,移文⑨旁郡。吏欲传檄③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 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②,营中星列③。虏遥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 I 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 括回答。(2 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 分) 12.(4 分)(1)独 l 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 1 分) 13. (2 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 1 分,语句不通顺的扣 1 分) 14.(2 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 1 分。) 15.(2 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 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 1 分,举例各 1 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 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 的时机发动进攻。 (三)(14 分)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 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 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
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 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干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③廉范:亷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 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象星- 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耨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望其旗靡( 会匈奴大入塞( 俄而,斩首数百级( 范兵不敌( 公将鼓之( 范乃令军中褥食(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 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 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 分) 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 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 胜利。(2分) 20.倒下正遇上一会儿抵挡助词,无实义就
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 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 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 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 分) 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 分)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 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 时, 第 二 次 是 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2 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 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4 分) 24 . 曹 刿 、 廉 范 这 两 位 军 事 家 指 挥 作 战 时 , 既 能 做 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 胜利。(2 分) 20.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 就
21.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 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令军士各交缚两炬 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 2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日“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 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 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a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 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 楼记》,有删节)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求庙具被 堂 ③不可具状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烟云竹树而已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竹工破之 ②子声丁丁然 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21.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 分)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 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 分) 24.知己知彼 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10 分) (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 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 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 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 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 楼记》,有删节)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 ③不可具.状 具: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A. B. ②烟云竹树而.已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C. D. ②竹工破之. ②子声丁丁然.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 分)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分) 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9.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 (2分。每词0.5分) 10.B(2分。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 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 词,表状态) 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微”、“斯人”、“谁与”、“归”各0.5 分。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分。“焚”、“默”、“遣”、“世虑” 各0.5分,意思对即可) 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2分。优国优民1分,自得其乐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 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 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 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 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 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 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 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问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 分) 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 分) 9.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 (2 分。每词 0.5 分) 10. B(2 分。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 语气。B 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 词,表状态) 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 分。“微”、“斯人”、“谁与”、“归”各 0.5 分。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 分。“焚”、“默”、“遣”、“世虑” 各 0 .5 分,意思对即可) 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2 分。优国优民 1 分,自得其乐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 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 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 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 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 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 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 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 8—12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 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