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阅读材料一,完成1-3题。 材料一 新媒体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 往模式。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快节奏、髙效率成 为新型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不得不使人们时时保持一种待命状态。 搜索引qing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 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 息的获取路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 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恶搞、嘲讽、质疑权威成为新媒体中一种常见的内 容风格,并且能够迅速得到追捧和传播。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正在从不同 方面质疑传统话语权威,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但是同时新媒体也通 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 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当然,传播渠道的急速扩展,也必然造成冗杂、无效的信 息充斥传输媒介,降低人们参与的热情。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 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一一物 人”的互动,手机、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 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 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同时,要注意技术所带来的新 的权利的不平等。技术的发展并不一定带来人的权利的延伸,个人权利的保证与 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以及其获取技术的难易程度相关。“技术上和 理论上的平等,绝不意味着参与者事实上的平等。” 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获就是表达渠道的扩展,每个人都被赋予 了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 递。但是渠道的扩展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 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仅是能够表达,成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渠 道的多元,要求传播内容的丰富和高质量,而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 是目前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 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je择和妥善处理。 1、给拼音写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3分) 引 qing jue择冗杂 2、对材料一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但增加了人 们的记忆负担 B.媒体新的传播方式、内容风格,冲击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并且改变了现 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 C.媒体新各项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更加便利 D.媒体形态的多元化,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渠道,都获得了社会参与的权利。 3、新媒体的发展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内容进行简要概括。(4 分)
北京市大兴区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5 分。 阅读材料一,完成 1-3 题。 材料一 新媒体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 往模式。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快节奏、高效率成 为新型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不得不使人们时时保持一种待命状态。 搜索引 qíng 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 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 息的获取路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 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恶搞、嘲讽、质疑权威成为新媒体中一种常见的内 容风格,并且能够迅速得到追捧和传播。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正在从不同 方面质疑传统话语权威,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但是同时新媒体也通 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 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当然,传播渠道的急速扩展,也必然造成冗杂、无效的信 息充斥传输媒介,降低人们参与的热情。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 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物 ——人”的互动,手机、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 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 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同时,要注意技术所带来的新 的权利的不平等。技术的发展并不一定带来人的权利的延伸,个人权利的保证与 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以及其获取技术的难易程度相关。“技术上和 理论上的平等,绝不意味着参与者事实上的平等。” 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获就是表达渠道的扩展,每个人都被赋予 了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 递。但是渠道的扩展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 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仅是能够表达,成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渠 道的多元,要求传播内容的丰富和高质量,而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 是目前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 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 jué 择和妥善处理。 1、给拼音写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3 分) 引 qíng jué 择 冗 杂 2、对材料一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但增加了人 们的记忆负担。 B.媒体新的传播方式、内容风格,冲击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并且改变了现 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 C.媒体新各项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更加便利。 D.媒体形态的多元化,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渠道,都获得了社会参与的权利。 3、新媒体的发展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内容进行简要概括。(4 分)
阅读材料二,完成4-5题 材料二 麦克卢汉在研究广告时发现,信息时代的生产中,商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息的性 质,成本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预算。商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质量,并且越来越取 决于它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 以旅行为例,旅行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欣赏新的环境,不如说是在寻找已经在媒介 里获得的想象,用实物来验证自己想象中的符号。于是“世界本身成为一个博物 馆,馆中的藏品是在别的媒介里曾经见过的” 这些吉光片羽的论述,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一我们的世界被符 号化了,我们所接触的不再是世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我们借助这些符 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比如一双耐克的球鞋,在 我们眼中,它并不只是一双鞋,那个商标让我们联系到乔丹、美国、潮流 然,它的价格也会比一般的国产球鞋贵很多,尽管它们很可能就出自于同一家工 厂。我们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世界一一一个建 构的品牌故事。麦克卢汉提出:“技术最明显的封闭作用,是创造需求。”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进一步发挥了麦克卢汉这一思想。他提出,这个世界变成了 个拟像的世界,真与假很难区分。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 比如我们看到的体育比赛中的慢镜头,它并不是人眼在现场所看到的场面,而是 个对现实的拟仿,但是我们会认为它比真实的过程更加真实。这种拟像已经变 得比真实还要逼真的现象,他将其称为“超真实”。电影《黑客帝国》就是按照 这种哲学理念创作的。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实只不过是身上插着无 数导管生活在营养液里,但是这个想象中的“母体”真实得让人流连忘返,甚至 不愿面对痛苦的现实。 4、根据“材料二”,没有充分体现电子媒介时代符号化特征的一项是(2分) A.年轻人排队购买新款苹果手机B.人们到早市购买农民自产的蔬菜水果 C.文化学者登泰山D.人们规划华东五市精品线路游 5、试再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解说文中鲍德里亚的观点。(4分) 阅读材料三,完成6-7题。 材料三 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 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 体的认同。在此意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经。在传统社会 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而在最近的半个世 纪,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国外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园到初 中毕业的12年中,儿童要观看长达5000小时的电视节目,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 电视机前度过的时间大约18000小时,而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12000小时。 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 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介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 方式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一方面边缘化了家 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阅读材料二,完成 4-5 题。 材料二 麦克卢汉在研究广告时发现,信息时代的生产中,商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息的性 质,成本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预算。商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质量,并且越来越取 决于它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 以旅行为例,旅行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欣赏新的环境,不如说是在寻找已经在媒介 里获得的想象,用实物来验证自己想象中的符号。于是“世界本身成为一个博物 馆,馆中的藏品是在别的媒介里曾经见过的”。 这些吉光片羽的论述,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世界被符 号化了,我们所接触的不再是世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我们借助这些符 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比如一双耐克的球鞋,在 我们眼中,它并不只是一双鞋,那个商标让我们联系到乔丹、美国、潮流——当 然,它的价格也会比一般的国产球鞋贵很多,尽管它们很可能就出自于同一家工 厂。我们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世界——一个建 构的品牌故事。麦克卢汉提出:“技术最明显的封闭作用,是创造需求。”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进一步发挥了麦克卢汉这一思想。他提出,这个世界变成了 一个拟像的世界,真与假很难区分。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 比如我们看到的体育比赛中的慢镜头,它并不是人眼在现场所看到的场面,而是 一个对现实的拟仿,但是我们会认为它比真实的过程更加真实。这种拟像已经变 得比真实还要逼真的现象,他将其称为“超真实”。电影《黑客帝国》就是按照 这种哲学理念创作的。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实只不过是身上插着无 数导管生活在营养液里,但是这个想象中的“母体”真实得让人流连忘返,甚至 不愿面对痛苦的现实。 4、根据“材料二”,没有充分体现电子媒介时代符号化特征的一项是(2 分) A.年轻人排队购买新款苹果手机 B.人们到早市购买农民自产的蔬菜水果 C.文化学者登泰山 D.人们规划华东五市精品线路游 5、试再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解说文中鲍德里亚的观点。(4 分) 阅读材料三,完成 6-7 题。 材料三 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 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 体的认同。在此意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经。在传统社会 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而在最近的半个世 纪,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国外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园到初 中毕业的 12 年中,儿童要观看长达 5000 小时的电视节目,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 电视机前度过的时间大约18000小时,而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12000小时。 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 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介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 方式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一方面边缘化了家 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媒介与信息的结合导致信息的极大丰富。面对不可确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 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众本身媒介素养以自救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20世纪二 三十年代,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电影与青少年研究(1929—1932)已经开始关注 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英国开展了与电影媒介相关的 课程,是全球推行媒介教育最早的国家。1933年,英国文学批评家利维斯和他 的学生丹尼斯在《文化和环境:培养批评意识》一书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 养教育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 行文化是在推销“低水平的满足”,这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 少年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 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澳大利亚在20世纪 70年代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抵制西欧和好莱坞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过法 令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 美国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电视技巧为切入点,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并逐渐纳 入教育体制。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界从1994年起,将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提上日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 识,致力于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 因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信息系统,并非完全自足自为,而是组织的产物,有自 身的利益诉求。随着人们对媒介功能和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媒介素养教育 的内涵,已经由单纯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渐扩展到增强对媒介认识、识别和 运用能力提高的层面,即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国外的研究可以看出,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中,儿童成长过程中, 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超过了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 B.被称为“第二课堂”的媒介对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 能,就是影响之 C.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是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普及流行文化、推 销“低水平的满足”导致的。 D.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已经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单纯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 响,逐渐扩展到提高媒介的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的层面。 7.你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回答。(6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5题 岳阳楼诗集序 宋滕子京 东南之国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环占五湖,均视八百里;据湖面势,惟 巴陵最胜。濒岸风物,日有万态,虽渔樵云鸟,栖隐出没同一光影中,惟岳阳楼, 最绝。古今才人巨公,登临寄傲,流叹声藻,散要编简,或传颂于人口者,才不
媒介与信息的结合导致信息的极大丰富。面对不可确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 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众本身媒介素养以自救。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20 世纪二 三十年代,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电影与青少年研究(1929—1932)已经开始关注 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英国开展了与电影媒介相关的 课程,是全球推行媒介教育最早的国家。1933 年,英国文学批评家利维斯和他 的学生丹尼斯在《文化和环境:培养批评意识》一书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 养教育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 行文化是在推销“低水平的满足”,这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 少年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 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澳大利亚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抵制西欧和好莱坞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过法 令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 12 年级教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 美国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电视技巧为切入点,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并逐渐纳 入教育体制。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界从 1994 年起,将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提上日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 识,致力于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 因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信息系统,并非完全自足自为,而是组织的产物,有自 身的利益诉求。随着人们对媒介功能和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媒介素养教育 的内涵,已经由单纯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渐扩展到增强对媒介认识、识别和 运用能力提高的层面,即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从国外的研究可以看出,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 12 年中,儿童成长过程中, 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超过了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 B.被称为“第二课堂”的媒介对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 能,就是影响之一。 C.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是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普及流行文化、推 销“低水平的满足”导致的。 D.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已经由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单纯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 响,逐渐扩展到提高媒介的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的层面。 7. 你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回答。(6 分) 二、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5 题 岳阳楼诗集序 宋 滕子京 东南之国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环占五湖,均视八百里;据湖面势,惟 巴陵最胜。濒岸风物,日有万态,虽渔樵云鸟,栖隐出没同一光影中,惟岳阳楼, 最绝。古今才人巨公,登临寄傲,流叹声藻,散要编简,或传颂于人口者,才不
过一二,惟唐相张燕公文字最著。询之耆旧,则曰:“楼得名,始命于公矣!” 即指导往迹,参傅°其说,皆略而不书。 顷罗三国,兹实战冲,镇守者间有贤杰,非尚智力则任权术:处清境,殆距炉炭, 岂暇优游坐啸,摅发清蕴哉?六朝通三百三十七年,惟颜延年、阴子铿见于章句, 馀皆寂寥无闻。李唐恢宇,享祚甚宏远。岳去长安犹僻在,当时名辈出能至此者, 率自迁谪而来,故所属篇类,多离骚叹惋之意。然于徘徊幽觉,未尝出盈厌之语, 殊俗移人,果如是乎! 天宝中,苏源明刺东明,因石潴仿佛遐致,号小洞庭。芳晨良夜,以为留客宴喜 之地。每冠盖盛集,酒行思怿,苏必雅吟自放,四顾赓唱,雕词丽句,传颂不泯 粤自元和五年,令狐楚节制汶上,相去方八十载,咨考故处,已茫然无得矣! 既叹而愤,乃引金石以永好事之意,切寻古人旷怀髙韵,缅慕天末,泻千里于 局之水,使彼时风月独异于他郡,所乐也犹如此。后贤惜其遗音逸事,孜孜重显 之,盖于赏情爱景之心,无少负也。况仆忝宰于今,旦暮为湖山主事,弗虑乎 旦众作与桡栋同沦委,则后之议我者,以为何如?亦将恐风月仇人不浅矣!遂用 崇新基址。遍索墙堵间,及本朝诸公歌诗古赋,纪以时代,次以岁月,不以官爵 贵贱为升降,俾馋石置于南北二壁中,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 然历世寝远,必多遗难备,直以所存者笔之。如其删繁撷英,请俟来者焉 注:①参傅:参考验证②馋石:石头的一种 8、选出成语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4分) ①兹实战冲() A横冲直撞B一飞冲天C大盈若冲D首当其冲 ②必多遗难备() A有备无患B关怀备至C求全责备D德才兼备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询之耆旧耆旧:年高望重B.每冠盖盛集冠盖:代指官吏 C.况仆忝宰于今忝宰:主宰掌控D.与桡栋同沦委沦委:沉没湮灭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为诗集序,与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同一体裁 B.作者认为古代登临岳阳楼的名辈,多希望像屈原一样写出《离骚》 C.对于古人旷达的胸怀和高远的情致,滕子京充满了缅怀仰慕之意 D.作者收集的诗文,除古时才人巨公的章句,也有同代名人的作品。 11、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序号填空。(3分) 第一段中的张燕公即张说,唐代人,因玄宗时被封为燕国公而称之,这反映出我 国古代的称谓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可以称呼人,如李白又称李太白;可以 称呼人,如韩愈又称韩昌黎;可以称呼人,如柳永又名柳屯田。 ①官职②字号③郡望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12、阅读下面文字并完成填空。(8分) ①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多少文人墨客对此一往情深,留下诗文对联灿若星 辰,其中有一副对联如下 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予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 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 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过一二,惟唐相张燕公文字最著。询之耆旧,则曰:“楼得名,始命于公矣!” 即指导往迹,参傅①其说,皆略而不书。 顷罗三国,兹实战冲,镇守者间有贤杰,非尚智力则任权术;处清境,殆距炉炭, 岂暇优游坐啸,摅发清蕴哉?六朝通三百三十七年,惟颜延年、阴子铿见于章句, 馀皆寂寥无闻。李唐恢宇,享祚甚宏远。岳去长安犹僻在,当时名辈出能至此者, 率自迁谪而来,故所属篇类,多离骚叹惋之意。然于徘徊幽觉,未尝出盈厌之语, 殊俗移人,果如是乎! 天宝中,苏源明刺东明,因石潴仿佛遐致,号小洞庭。芳晨良夜,以为留客宴喜 之地。每冠盖盛集,酒行思怿,苏必雅吟自放,四顾赓唱,雕词丽句,传颂不泯。 粤自元和五年,令狐楚节制汶上,相去方八十载,咨考故处,已茫然无得矣! 既叹而愤,乃引金石以永好事之意,切寻古人旷怀高韵,缅慕天末,泻千里于一 局之水,使彼时风月独异于他郡,所乐也犹如此。后贤惜其遗音逸事,孜孜重显 之,盖于赏情爱景之心,无少负也。况仆忝宰于今,旦暮为湖山主事,弗虑乎一 旦众作与桡栋同沦委,则后之议我者,以为何如?亦将恐风月仇人不浅矣!遂用 崇新基址。遍索墙堵间,及本朝诸公歌诗古赋,纪以时代,次以岁月,不以官爵 贵贱为升降,俾馋石②置于南北二壁中,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 然历世寝远,必多遗难备,直以所存者笔之。如其删繁撷英,请俟来者焉! 注:①参傅:参考验证 ②馋石:石头的一种 8、选出成语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4 分) ①兹实战冲( ) A 横冲直撞 B 一飞冲天 C 大盈若冲 D 首当其冲 ②必多遗难备( ) A 有备无患 B 关怀备至 C 求全责备 D 德才兼备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询之耆旧 耆旧:年高望重 B. 每冠盖盛集 冠盖:代指官吏 C. 况仆忝宰于今 忝宰:主宰掌控 D. 与桡栋同沦委 沦委:沉没湮灭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为诗集序,与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同一体裁。 B.作者认为古代登临岳阳楼的名辈,多希望像屈原一样写出《离骚》。 C.对于古人旷达的胸怀和高远的情致,滕子京充满了缅怀仰慕之意。 D.作者收集的诗文,除古时才人巨公的章句,也有同代名人的作品。 11、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序号填空。(3 分) 第一段中的张燕公即张说,唐代人,因玄宗时被封为燕国公而称之,这反映出我 国古代的称谓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可以称呼人,如李白又称李太白;可以 称呼人,如韩愈又称韩昌黎;可以 称呼人,如柳永又名柳屯田。 ①官职 ②字号 ③郡望 A. 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12、阅读下面文字并完成填空。(8 分) ①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多少文人墨客对此一往情深,留下诗文对联灿若星 辰,其中有一副对联如下: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予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 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 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对联中的“杜少陵五言绝唱”指的是的;“范希文两字关情”指的是 的《岳阳楼记》中的二字。 ②岳阳楼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三大名楼皆有文人雅士撰文作诗,佳句迭出 如王勃的《 》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岳阳楼记》中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3、第四段中的“闻韶忘味”由《论语·述而》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 肉味”简化而来,《韶》为一种音乐,孔子认为其至善至美,有太和之气。我国 的不少诗文也都善于借助音乐来表情达意,如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达到高 潮的两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 音乐效果的两句是“,泣孤舟之嫠妇”。(2分) 1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 15、阅读第四段,简要概括作者编辑《岳阳楼诗集》的原因。(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8题。 房兵曹胡马①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②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 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兵曹:参与军事的小官。②竹批:形容 马耳尖如竹尖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己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59年,当时作者流落秦州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兵曹胡马》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马时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胡马的赞颂之 情 B.《房兵曹胡马》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 “胡马”。 C.《病马》颈联两句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病马》这两首诗通过对马的吟咏,反映了杜甫青年和晚年两个时期的不同心 态 17.“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下列诗句 没有体现诗人这一主题的两项是(4分) A.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一一《登楼》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对联中的“杜少陵五言绝唱”指的是 的 ;“范希文两字关情”指的是 的《岳阳楼记》中的 二字。 ②岳阳楼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三大名楼皆有文人雅士撰文作诗,佳句迭出。 如王勃的《 》中的“ ,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岳阳楼记》中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 13、第四段中的“闻韶忘味”由《论语·述而》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 肉味”简化而来,《韶》为一种音乐,孔子认为其至善至美,有太和之气。我国 的不少诗文也都善于借助音乐来表情达意,如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达到高 潮的两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 ”;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 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泣孤舟之嫠妇”。(2 分) 1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 15、阅读第四段,简要概括作者编辑《岳阳楼诗集》的原因。(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6–18 题。 房兵曹胡马①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②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 740 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 741 年(开元二十九 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兵曹:参与军事的小官。②竹批:形容 马耳尖如竹尖。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己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 759 年,当时作者流落秦州。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房兵曹胡马》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马时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胡马的赞颂之 情。 B.《房兵曹胡马》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 “胡马”。 C.《病马》颈联两句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病马》这两首诗通过对马的吟咏,反映了杜甫青年和晚年两个时期的不同心 态。 17.“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下列诗句 没有体现诗人这一主题的两项是(4 分) A.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