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练习 语文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2019年频频登上热搜。一年来,这首歌如此火爆,首 先是因为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可为何爱国主义歌曲这 么多,唯独它火了起来呢? 2019年4月,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节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 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 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 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远不止歌曲自身的特点,还在于它打破了 各种圈层。无论是金领还是蓝领,无论是明星还是路人甲,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 学生,都在这段时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这首优美的歌曲,都以“我”的角色汇入 歌曲形成的新潮流,一起参与庆祝祖国的生日。报告会、文艺汇演、千人合唱等 等,每一个活动都能以“我和我的祖国”冠名。活动中的每一个“我”,都是中 国故事里的主角,都以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意唱响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 另外,流行文化助力主流政治文化。人们在微信头像上,甚至自己的脸上添上那 抹红色,显得格外自然。流行音乐天后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在 辽阔而温暖。虽然争议不断,但并不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 (取材于网络文章) 材料二 2019年春节,央视连续播出了快闪系列节目一一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随后引发了全国的模仿热潮。“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是如何吸引观众参与, 提升节目传播效果的呢 节目制作:品牌效应激活现场观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优势十分突出,《我和我的祖国》本身也是艺术精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方位策划,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 热烈的氛围而自发加入。系列节目的推出正值春运返乡和春节团聚期间,第一期 节目选择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拍摄地,面对信号可以覆盖全国的拍摄镜头,被采访 者积极参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归途的迫切感,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 鸣。观众将参与央视节目录制的消息、照片、短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参与到这场 面向全国传播的活动之中。 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是提升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向全国人 民传播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其内容设置对互动性的要求必须清晰且有针对性,力 求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使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在 成都宽窄巷子的摄制中,祖籍成都的音乐人陈彼得从四川元素背景中走出,他的 歌声点燃了观众参与的热情,航拍的应用使受众的现场感更加强烈。而小朋友扮 演的熊猫角色、说唱组合的出现,将与观众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在互动中,快 闪活动由音乐人的独唱变成了观众的合唱,舞台变成广阔天地。构建互动场景的
北京市丰台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练习 语文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 2019 年频频登上热搜。一年来,这首歌如此火爆,首 先是因为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热烈氛围。可为何爱国主义歌曲这 么多,唯独它火了起来呢? 2019 年 4 月,第 36 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节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 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 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 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远不止歌曲自身的特点,还在于它打破了 各种圈层。无论是金领还是蓝领,无论是明星还是路人甲,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 学生,都在这段时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这首优美的歌曲,都以“我”的角色汇入 歌曲形成的新潮流,一起参与庆祝祖国的生日。报告会、文艺汇演、千人合唱等 等,每一个活动都能以“我和我的祖国”冠名。活动中的每一个“我”,都是中 国故事里的主角,都以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意唱响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 另外,流行文化助力主流政治文化。人们在微信头像上,甚至自己的脸上添上那 一抹红色,显得格外自然。流行音乐天后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在、 辽阔而温暖。虽然争议不断,但并不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 (取材于网络文章) 材料二 2019 年春节,央视连续播出了快闪系列节目——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随后引发了全国的模仿热潮。“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是如何吸引观众参与, 提升节目传播效果的呢? 节目制作:品牌效应激活现场观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优势十分突出,《我和我的祖国》本身也是艺术精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方位策划,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 热烈的氛围而自发加入。系列节目的推出正值春运返乡和春节团聚期间,第一期 节目选择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拍摄地,面对信号可以覆盖全国的拍摄镜头,被采访 者积极参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归途的迫切感,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 鸣。观众将参与央视节目录制的消息、照片、短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参与到这场 面向全国传播的活动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是提升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向全国人 民传播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其内容设置对互动性的要求必须清晰且有针对性,力 求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使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在 成都宽窄巷子的摄制中,祖籍成都的音乐人陈彼得从四川元素背景中走出,他的 歌声点燃了观众参与的热情,航拍的应用使受众的现场感更加强烈。而小朋友扮 演的熊猫角色、说唱组合的出现,将与观众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在互动中,快 闪活动由音乐人的独唱变成了观众的合唱,舞台变成广阔天地。构建互动场景的
镜头语言,既提高了现场观众参与的热情,也使得受众面对视听作品有了代入感, 被《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和内容深深感动 节目播出:电视与新媒体合力传播 本节目每期在“新闻联播”首播,随后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播出 节目中除快闪元素之外还有街采风格的互动融入。采访聚焦于春节返乡、民俗内 容等主题,受访者会在街采中回应记者的提问,进行第一人称叙述。节目播出时 会剪辑掉记者提问部分,保留受访者最核心的回答。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加入相 关的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进行系列策划与传播。部分看到这一电视节目的 观众也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取材于张腾方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末,主旋律电影往往以较髙的文化姿态抒写宏观而深邃的革命浪 漫传奇,主人公一般以革命领袖与英模为主,所以不可避免地与普通人的生活情 感体验拉开差距。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主角已实现了身份下沉,但它们主要 依靠宏大事件与渺小个体之间的悬殊所产生的张力来营造戏剧性。而电影《我和 我的祖国》基于对“用电影来写人、写人性”的精准把握,把视角融入了普通人 的日常经验之中。七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是伟大奇迹的缔造者,历史背景不 再是被叙述的主体。比如林治远为开国大典的升旗一直在焦急地进行“最后一分 钟营救”,出租车司机出于悲悯而将奥运会门票转让给四川小孩……故事主人公 以实现国家使命、民族荣耀、社会安定为目标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 认的普遍情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红色叙事”之外,开辟了中国主旋律电影“金色叙事” 的新途径。电影通过选取重要时间节点,将共和国的历史“精简”,形成了我与 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一致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 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而都成为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小小浪花”。《相遇》中, 原子弹研发人员在公交车上与三年未联系的女友相遇,对话场面构成了电影画面 的前景,车窗外集结、聚拢的行人构成后景。当汽车停止,男女主人公下车没入 人海,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而原子弹试爆成功成为这一“融合”时刻的历史标 点。同样的呈现方式也见于《夺冠》,主角冬冬维护着“脆弱”的电视天线,让 整条弄堂有机会见证中国女排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创造奇迹的时刻。于是,在弄堂 狭小的空间场景中,国家、群体、个人这三个原本有空间和情绪区隔的表达融为 了整体,完美应和了主题曲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意旨。这部 电影用最独特的诉说方式,燃爆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我和我的祖国”。 (取材于郑炀、沈律君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疾成为“网 B.音乐节选《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首要因素在于其歌词和旋律好 听C情 《我和我的祖国》打破各种圈层,人们歌唱时表达了每一个“我”的爱国真 D.王菲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引发的争议,助推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流 行 2.下列为“材料二”第二部分横线上所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镜头语言,既提高了现场观众参与的热情,也使得受众面对视听作品有了代入感, 被《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和内容深深感动。 节目播出:电视与新媒体合力传播 本节目每期在“新闻联播”首播,随后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播出。 节目中除快闪元素之外还有街采风格的互动融入。采访聚焦于春节返乡、民俗内 容等主题,受访者会在街采中回应记者的提问,进行第一人称叙述。节目播出时 会剪辑掉记者提问部分,保留受访者最核心的回答。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加入相 关的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进行系列策划与传播。部分看到这一电视节目的 观众也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取材于张腾方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上世纪 80 年代末,主旋律电影往往以较高的文化姿态抒写宏观而深邃的革命浪 漫传奇,主人公一般以革命领袖与英模为主,所以不可避免地与普通人的生活情 感体验拉开差距。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主角已实现了身份下沉,但它们主要 依靠宏大事件与渺小个体之间的悬殊所产生的张力来营造戏剧性。而电影《我和 我的祖国》基于对“用电影来写人、写人性”的精准把握,把视角融入了普通人 的日常经验之中。七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是伟大奇迹的缔造者,历史背景不 再是被叙述的主体。比如林治远为开国大典的升旗一直在焦急地进行“最后一分 钟营救”,出租车司机出于悲悯而将奥运会门票转让给四川小孩……故事主人公 以实现国家使命、民族荣耀、社会安定为目标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 认的普遍情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红色叙事”之外,开辟了中国主旋律电影“金色叙事” 的新途径。电影通过选取重要时间节点,将共和国的历史“精简”,形成了我与 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一致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 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而都成为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小小浪花”。《相遇》中, 原子弹研发人员在公交车上与三年未联系的女友相遇,对话场面构成了电影画面 的前景,车窗外集结、聚拢的行人构成后景。当汽车停止,男女主人公下车没入 人海,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而原子弹试爆成功成为这一“融合”时刻的历史标 点。同样的呈现方式也见于《夺冠》,主角冬冬维护着“脆弱”的电视天线,让 整条弄堂有机会见证中国女排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创造奇迹的时刻。于是,在弄堂 狭小的空间场景中,国家、群体、个人这三个原本有空间和情绪区隔的表达融为 了整体,完美应和了主题曲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意旨。这部 电影用最独特的诉说方式,燃爆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我和我的祖国”。 (取材于郑炀、沈律君等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热烈氛围,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疾成为“网 红”。 B. 音乐节选《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首要因素在于其歌词和旋律好 听。 C. 《我和我的祖国》打破各种圈层,人们歌唱时表达了每一个“我”的爱国真 情。 D. 王菲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引发的争议,助推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流 行。 2. 下列为“材料二”第二部分横线上所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目设置:构建电视镜头语言B.节目效果:点燃观众参与热情 C.节目设置:构建实时互动场景D.节目效果: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品牌效应”是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能够选择颇有影响力节目拍摄地。 B.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能使屏幕前观众也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 C.受访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应街采问题,是为了增强与记者的互动 D.新媒体加入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对电视节目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虽然主人公不再以革命领袖与英模身份出现,但内容 依旧不同程度地拉开了与普通人生活情感体验的差距。 B.“林治远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转让奥运会门票”等故事 中主人公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C.《相遇》选取“原子弹爆炸”这一时间节点,叙述研发人员和女友相遇后融 入人海的情节,表达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主题 D.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情节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 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都成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个体 5.有人认为,“我和我的祖国”已成为广泛流行的爱国文化符号,这一流行现 象值得研究借鉴。假如你要使自己喜欢的某一文化符号流行起来,将如何去做 呢?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御民之辔【1】,在上之所贵;道【2】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 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 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 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 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3】之。故知时者 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4】者,可奉 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辔:缰绳,这里指关键【2】道:同“导”。【3】分:指合理分配。 【4】备官:任用官吏 (2)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 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 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 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1】,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 及简文【2】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3】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 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庾信亦叹其如此, 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4】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 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取材于《贞观政要》)
A. 节目设置:构建电视镜头语言 B. 节目效果:点燃观众参与热情 C. 节目设置:构建实时互动场景 D. 节目效果: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品牌效应”是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能够选择颇有影响力节目拍摄地。 B. 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能使屏幕前观众也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 C. 受访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应街采问题,是为了增强与记者的互动。 D. 新媒体加入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对电视节目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4.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虽然主人公不再以革命领袖与英模身份出现,但内容 依旧不同程度地拉开了与普通人生活情感体验的差距。 B. “林治远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转让奥运会门票”等故事 中主人公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C. 《相遇》选取“原子弹爆炸”这一时间节点,叙述研发人员和女友相遇后融 入人海的情节,表达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主题。 D. 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情节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 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都成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个体。 5. 有人认为,“我和我的祖国”已成为广泛流行的爱国文化符号,这一流行现 象值得研究借鉴。假如你要使自己喜欢的某一文化符号流行起来,将如何去做 呢?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6 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御民之辔【1】,在上之所贵;道【2】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 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 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 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 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3】之。故知时者, 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4】者,可奉 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辔:缰绳,这里指关键【2】道:同“导”。【3】分:指合理分配。 【4】备官:任用官吏。 (2)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 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 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 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1】,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 及简文【2】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3】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 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庾信亦叹其如此, 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4】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 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取材于《贞观政要》)
注释:【1】苦空:佛教语。【2】简文: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3】孝元帝: 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七子。【4】宰衡:指宰相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臣得之 得:找到 ②不足以应敌 以:用来 ③故祸不萌 萌:产生 ④患无君以使之 使:任用 ⑤故尧、舜率天下以仁 率:全部 ⑥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 尚:增添 ⑦君臣俱被囚挚 挚:拘禁 ⑧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庙:朝廷 A.①⑦B.②⑧ C.③④D.⑤⑥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蔽汝恶 没有人能替你掩饰罪恶 B.能备患于未形也 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C.下之所行 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 D.未尝以军国典章意 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 上 8.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2)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9.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组 (1)子曰:“ 鲜矣仁。”(《论语·学而》) (2)子曰:“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 灵公》) B组: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论 语·雍也》) (4)子曰:“君子 ,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5)子曰:“君子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 渊》) 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 子的什么思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 [宋]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3】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4】
注释:【1】苦空:佛教语。【2】简文: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3】孝元帝: 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七子。【4】宰衡:指宰相。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臣得之 得:找到 ②不足以应敌 以:用来 ③故祸不萌 萌:产生 ④患无君以使之 使:任用 ⑤故尧、舜率天下以仁 率:全部 ⑥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 尚:增添 ⑦君臣俱被囚挚 挚:拘禁 ⑧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庙:朝廷 A. ①⑦ B. ②⑧ C. ③④ D. ⑤⑥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毋蔽汝恶 没有人能替你掩饰罪恶 B. 能备患于未形也 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C. 下之所行 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 D. 未尝以军国典章意 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 上 8.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2)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9. 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 组: (1)子曰:“ ,鲜矣仁。”(《论语·学而》) (2)子曰:“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 灵公》) B 组: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论 语·雍也》) (4)子曰:“君子 ,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5)子曰:“君子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 渊》) 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 子的什么思想。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 [宋]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3】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4】
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 复。【2】涴:污染。【3】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 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4】斗杓:指北斗星。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岀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12.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 人》) B.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髙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髙髙秋月照长城。(王 昌龄《从军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 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 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别几复 宋]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1】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1】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曹操《短歌行》情感丰富,其中“ 两句借用《诗经》中的原句,含蓄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2)“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王勃《滕 王阁序》借“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 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 3)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比如杜甫《登高》“ ,百年 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 (4)高(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古人云 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 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 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 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钱 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 如同江水般带给人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
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 复。【2】涴:污染。【3】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 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4】斗杓:指北斗星。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 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 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 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12. 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 人》) B.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 昌龄《从军行》)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 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 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 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别几复 [宋]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1】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1】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曹操《短歌行》情感丰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用《诗经》中的原句,含蓄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2)“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王勃《滕 王阁序》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 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 (3)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比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百年 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 (4)高一(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古人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1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 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 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 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钱 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 如同江水般带给人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