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一诗歌鉴赏专题 东城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①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周游上下,径入寥天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 赐汝苍壁④。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 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④此句 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 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 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 了了 (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 (姓名) (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3分) 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 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辛弃疾借赵简子之典寄寓希望自己被重视,得以施展抱负的理想;曾晳借“浴 乎沂, ,咏而归”寄寓了儒家的政治理想;陶渊明在《桃花 源记》中借“ ”寄寓了对天伦和乐的向往。 ②《千年调》词人以月起笔,开篇写道“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月是古诗 文中常见的意象,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去来江口守空船, ;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 昨夜又东风, 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 之上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16.(3分)D17.(3分)C 8.①(3分) 仙境名称:太虚幻境
北京市各区 2017 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东城二模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6-19 题。 千年调①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周游上下,径入寥天 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 赐汝苍壁④。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 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④此句 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 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 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 了 (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 了 (姓名)、 (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3 分) 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 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6 分) 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 分) ①辛弃疾借赵简子之典寄寓希望自己被重视,得以施展抱负的理想;曾皙借“浴 乎沂, ,咏而归”寄寓了儒家的政治理想;陶渊明在《桃花 源记》中借“ , ”寄寓了对天伦和乐的向往。 ②《千年调》词人以月起笔,开篇写道“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月是古诗 文中常见的意象,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去来江口守空船, ”;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 昨夜又东风, ”;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 之上, ”。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1 分。 16.(3 分)D 17.(3 分)C 18.①(3 分) 仙境名称:太虚幻境
人物:晴雯、袭人、香菱、宝钗、黛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妙玉 煕风、巧姐、李纨、可卿以上十五人中任选两位即可 ②(6分) 答案示例 描写的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的仙界与日月辉映,炫目辉煌;神仙披 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列队欢迎诗人的到来,场面盛大热烈。仙境在最高潮处 倏然消失,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千年调》描写仙界宴饮的欢乐和天帝对词 人的赏赐,词人虽受到盛情款待,却依然主动回到的人间。 抒发的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对名山大川的向往表达对权贵的反抗和 对高洁傲岸人格的向往。《千年调》表达诗人希望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对祖国、 现实的深深眷恋。 评分标准 仙界描写:4分。仙界特点2分,离开仙界方式2分。 抒发情感:2分。未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19.(6分) ①风乎舞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绕船月明江水寒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徘徊于斗牛之间 西城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7题。 绮罗香·红叶 张炎①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②、流 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③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 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 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②舣,停船靠岸。 ③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 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 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 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 深长 15.张炎的这首词运用了借物寄托思想感情的手法。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 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怡红公子《种菊》) 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枕霞旧友《对菊》 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咏菊》 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簪菊》)
人物:晴雯、袭人、香菱、宝钗、黛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妙玉、 熙凤、巧姐、李纨、可卿以上十五人中任选两位即可。 ②(6 分) 答案示例 描写的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的仙界与日月辉映,炫目辉煌;神仙披 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列队欢迎诗人的到来,场面盛大热烈。仙境在最高潮处 倏然消失,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千年调》描写仙界宴饮的欢乐和天帝对词 人的赏赐,词人虽受到盛情款待,却依然主动回到的人间。 抒发的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对名山大川的向往表达对权贵的反抗和 对高洁傲岸人格的向往。《千年调》表达诗人希望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对祖国、 现实的深深眷恋。 评分标准: 仙界描写:4 分。仙界特点 2 分,离开仙界方式 2 分。 抒发情感:2 分。未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19.(6 分) ①风乎舞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绕船月明江水寒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徘徊于斗牛之间 西城二模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 14-17 题。 绮罗香•红叶 张炎①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②、流 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③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 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 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②舣,停船靠岸。 ③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 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 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 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 深长。 15.张炎的这首词运用了借物寄托思想感情的手法。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 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怡红公子《种菊》) 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枕霞旧友《对菊》) 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咏菊》) 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簪菊》)
16.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6 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同为写类似“夜窗听暗雨”的画面,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道:守着窗儿, 到黄昏、点点滴滴。 ②同为借物寄托思想感情,周敦颐《爱莲说》借莲写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 子是: ③同为亡国词人,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对比手法表达亡国后 物是人非之叹的两句是: 三(18分) 14.(3分)C 15.(3分)A 16.(6分) ①年华迟暮。结合词句:“千林落木”“甚荒沟、一片凄凉”“羞见衰颜借酒” ②孤独飘零。结合词句:“似花绕、斜阳归路”“长安谁问倦旅”“飘零如许 等 ③不仕新朝,气节坚贞。结合词句:“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等。 ④江山沦落、心念故国。结合词句:“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等。 【评分参考】答出①②③④中的任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未结合词句, 酌情扣分 17.(6分) ①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海淀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8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②。 有逄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 的字。②武陵源:指桃花源。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B.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绵连,写出了乡野秀美而淡远的特点。 C.农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 D.诗歌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农事的喜爱之情
16.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6 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①同为写类似“夜窗听暗雨”的画面,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道:守着窗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②同为借物寄托思想感情,周敦颐《爱莲说》借莲写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为亡国词人,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对比手法表达亡国后 物是人非之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 分) 14.(3 分)C 15.(3 分)A 16.(6 分) ①年华迟暮。结合词句:“千林落木”“甚荒沟、一片凄凉”“羞见衰颜借酒” 等。 ②孤独飘零。结合词句:“似花绕、斜阳归路”“长安谁问倦旅”“飘零如许” 等。 ③不仕新朝,气节坚贞。结合词句:“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等。 ④江山沦落、心念故国。结合词句:“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等。 【评分参考】答出①②③④中的任一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未结合词句, 酌情扣分。 17.(6 分) ①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评分参考】每空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海淀二模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5—18 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②。 有逄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 的字。②武陵源:指桃花源。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B.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绵连,写出了乡野秀美而淡远的特点。 C.农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 D.诗歌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农事的喜爱之情
16.下列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王珪《金陵怀古》) B.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C.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陆游《日暮自湖上归》) D.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范成大《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 韵》) 17.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6分)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洪炎《野步》诗的首句运用叠词“矗矗”和“田田”,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 富于音乐美。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也运用叠词“寻寻觅 ② 有评价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苏轼《赤壁 赋》中的名句“③,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④,不绝如缕”,也使 用叠词来渲染箫声的悲凉幽怨、婉转悠长。 洪炎诗第二句“近是人烟远是村”一句,又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描 写“村与烟”的诗句“⑤,⑥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C 16.(3分)C 17.(6分) 答案示例:第二联运用远近结合和比喻(联想、用典)等手法描写景物。先写鸟 儿从天空飞过,耳边传来远处灵隐寺疏朗的晩钟之声;再写盛开的百花映带着流 水,胜境好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这两句诗形象写出郊 野景色的幽美迷人,自然引出后面的理趣“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评分标准:答对两种手法(或角度),2分;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景色特点、情感 主旨、表达效果等,4分。手法(角度)有比喻、用典、联想、远近结合、听觉 与视觉相结合等;从听觉或视觉角度理解“鸟”、从视觉或嗅觉角度分析“花 等意象均可。要视学生答案的合理程度赋分, 18.(6分)①冷冷清清②凄凄惨惨戚戚③其声呜呜然④余音袅袅 ⑤暧暧远人村⑥依依墟里烟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朝阳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 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16.下列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3 分) A.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王珪《金陵怀古》) B.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C.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陆游《日暮自湖上归》) D.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范成大《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 韵》) 17.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6 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洪炎《野步》诗的首句运用叠词“矗矗”和“田田”,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 富于音乐美。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也运用叠词“寻寻觅 觅, ① , ② ”,有评价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苏轼《赤壁 赋》中的名句“ ③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④ ,不绝如缕”,也使 用叠词来渲染箫声的悲凉幽怨、婉转悠长。 洪炎诗第二句“近是人烟远是村”一句,又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描 写“村与烟”的诗句“ ⑤ , ⑥ ”。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5.(3 分)C 16.(3 分)C 17.(6 分) 答案示例:第二联运用远近结合和比喻(联想、用典)等手法描写景物。先写鸟 儿从天空飞过,耳边传来远处灵隐寺疏朗的晚钟之声;再写盛开的百花映带着流 水,胜境好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这两句诗形象写出郊 野景色的幽美迷人,自然引出后面的理趣“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评分标准:答对两种手法(或角度),2 分;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景色特点、情感 主旨、表达效果等,4 分。手法(角度)有比喻、用典、联想、远近结合、听觉 与视觉相结合等;从听觉或视觉角度理解“鸟”、从视觉或嗅觉角度分析“花” 等意象均可。要视学生答案的合理程度赋分。 18.(6 分)①冷冷清清 ②凄凄惨惨戚戚 ③其声呜呜然 ④余音袅袅 ⑤暧暧远人村 ⑥依依墟里烟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 1 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朝阳二模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4—17 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 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14.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15.“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 法的一项是(3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都门秋思》)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16.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 鹭,无愁头上也垂丝。”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请结合 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4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 ①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业未成的不幸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 ”,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陆 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 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德 馨”,所以陋室不陋。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4.(3分)A 15.(3分)A 16.(4分)(白诗和辛词作比较说明,各2分) 答案示例一: 白诗直接抒情,一二两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 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作类比,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的愁苦。 答案示例二 两诗虽然都借动物来写愁,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白诗三四两句无疑而 问,说你白鹭没有愁苦为什么满头垂丝,借此说明自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 这就比较直接;辛词下片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 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17.(8分)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 ②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廉颇老矣 ④尚能饭否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⑥镜中衰鬓已先斑 ⑦南阳诸葛庐 ⑧西蜀子云亭 丰台二模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8题。(18分) 早春
15.“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 法的一项是(3 分)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C.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都门秋思》) D.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16. 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 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请结合 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4 分) 17.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 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 “ ① , ②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业未成的不幸;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 “ ③ , ④ ”,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陆 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 ⑤ , ⑥ ”, 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 ⑦ , ⑧ 。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 “德 馨”,所以陋室不陋。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4.(3 分)A 15.(3 分)A 16.(4 分)(白诗和辛词作比较说明,各 2 分) 答案示例一: 白诗直接抒情,一二两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 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作类比,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的愁苦。 答案示例二: 两诗虽然都借动物来写愁,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白诗三四两句无疑而 问,说你白鹭没有愁苦为什么满头垂丝,借此说明自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 这就比较直接;辛词下片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 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17.(8 分)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 ②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廉颇老矣 ④尚能饭否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⑥镜中衰鬓已先斑 ⑦南阳诸葛庐 ⑧西蜀子云亭 丰台二模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15~18 题。(18 分) 早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