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东城二模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一般人最早接触到的是儒勒·凡尔纳的作 品。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十分单纯,像一个个色彩醒目的符号。在凡尔纳 的科幻小说中,人类在文学中的主角地位让位于另一个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意象 大机器。大机器以“鹦鹉螺号”潜艇、机器岛和登月大炮的形象出现。 【甲】像《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样没有大机器出现的小说,地球本身作为 个完整的文学形象【乙】取代了人。同时,凡尔纳所代表的新生的科幻文 学,把传统主流文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人与人的关系转换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转换为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灵魂。 主流文学描写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小说中的历 史来自于作者想象中的世界。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的科幻小说,描写在 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 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1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2懒洋洋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 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1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 体2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 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2举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他 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短短二百字,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150亿年的全部历史, 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又如阿瑟 ·克拉克的《201,太空奥德赛》,描述了人类从诞生直至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全 过程。从百万年前原始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到人类对近地空间和月球的探索,直 到宇航员在土星探险的终点跨超时空之门进入宇宙深处,使文明完成从个体到整 体的升华。作者笔端轻摇、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的空间,使主流文学所描 述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 描写空间,也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 和人类。 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 (取材于刘慈欣《从大海见一滴水》)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诞生:比喻新事物出现 B.暴胀:胀, zhang,指体 积扩大。 C.囊括:囊,22画,形声字,口部。 D.微不足道:意思是“不值得 称赞的”。 2.在“材料一”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北京市各区 2017 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东城二模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科幻小说诞生于 19 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一般人最早接触到的是儒勒•凡尔纳的作 品。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十分单纯,像一个个色彩醒目的符号。在凡尔纳 的科幻小说中,人类在文学中的主角地位让位于另一个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意象 ——大机器。大机器以“鹦鹉螺号”潜艇、机器岛和登月大炮的形象出现。 【甲】 像《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样没有大机器出现的小说,地球本身作为一 个完整的文学形象 【乙】 取代了人。同时,凡尔纳所代表的新生的科幻文 学,把传统主流文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人与人的关系转换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 转换为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灵魂。 主流文学描写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小说中的历 史来自于作者想象中的世界。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的科幻小说,描写在 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 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 1 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 2 懒洋洋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 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 1 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 体 2 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 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 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 2 举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他 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短短二百字,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 150 亿年的全部历史, 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又如阿瑟 •克拉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描述了人类从诞生直至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全 过程。从百万年前原始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到人类对近地空间和月球的探索,直 到宇航员在土星探险的终点跨超时空之门进入宇宙深处,使文明完成从个体到整 体的升华。作者笔端轻摇、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的空间,使主流文学所描 述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 描写空间,也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 和人类。 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 (取材于刘慈欣《从大海见一滴水》)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诞生:比喻新事物出现。 B.暴胀:胀,zhàng,指体 积扩大。 C.囊括:囊,22 画,形声字,口部。 D.微不足道:意思是“不值得 称赞的”。 2.在“材料一”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 使 也 C.无论 还 D.于是 就 3.下列对“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中“大海”和“一滴水”对应 关系的呈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宇宙/人类 B.地球/大机器 C.超级意识/微小意识 D.大爆炸理论/基本粒子 材料二 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 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和 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问题本来 是个古老的物理学问题,牛顿当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论物体的 运动”中就提到过。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想象中的三体 世界以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作品讲述了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 的传奇,并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更高级的文明,发生猛烈而意味深长 的碰撞。小说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性。这部作品既 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超越。 德米特里·比伦琴在《幻想作品的现实主义》中认为科幻作品的题材可以表述为: 面对着未来的人及人类,面对着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但却可能是隐藏在进 步的地平线后或自然界中的未来的人及人类。”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科幻文学 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这是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他认 为工业革命使得第一批科幻作家的作品集中在技术发展前景上。但是时代在转 变,未来世界中人将是什么样子?未来将给人带来什么?在遥远的未来将发生什 么和人有关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 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不可理解。科幻作品 的“科学一一技术”这条线,最终会在它的创作中与一般文学的“社会一一心理 学和哲学”这条线汇合。 (取材于网络《关于我国科幻文学调查研究课题的报告》) 4.根据“材料二”,不属于《三体》获得世界级认可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描述了不可思议的未来生存图景 B.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C.解决了牛顿提出的三体问题 D.反省并超越了人类文 5.根据“材料二”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德米特里·比伦琴对科幻作品题材理解 的一项是(3分) A.前沿科技 B.幻想中的自 然 C.面对未来的人 D.不可理解的现 实 材料三 罗伯特·索耶,这位加拿大“科幻教父”,曾包揽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三 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奖项。他出版了22部长篇科幻小说,包括“恐龙三部曲” 《金羊毛》、《计算机中的上帝》。与此同时,这位科幻大师还是政府机构、科
A.因为 就 B.即 使 也 C.无论 还 D.于是 就 3.下列对“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中“大海”和“一滴水”对应 关系的呈现,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宇宙/人类 B.地球/大机器 C.超级意识/微小意识 D.大爆炸理论/基本粒子 材料二 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 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和 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问题本来 是个古老的物理学问题,牛顿当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论物体的 运动”中就提到过。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想象中的三体 世界以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作品讲述了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 的传奇,并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更高级的文明,发生猛烈而意味深长 的碰撞。小说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性。这部作品既 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超越。 德米特里•比伦琴在《幻想作品的现实主义》中认为科幻作品的题材可以表述为: “面对着未来的人及人类,面对着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但却可能是隐藏在进 步的地平线后或自然界中的未来的人及人类。”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科幻文学 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这是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他认 为工业革命使得第一批科幻作家的作品集中在技术发展前景上。但是时代在转 变,未来世界中人将是什么样子?未来将给人带来什么?在遥远的未来将发生什 么和人有关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 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不可理解。科幻作品 的“科学——技术”这条线,最终会在它的创作中与一般文学的“社会——心理 学和哲学”这条线汇合。 (取材于网络《关于我国科幻文学调查研究课题的报告》) 4.根据“材料二”,不属于《三体》获得世界级认可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描述了不可思议的未来生存图景 B.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性 C.解决了牛顿提出的三体问题 D.反省并超越了人类文 明 5.根据“材料二”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德米特里•比伦琴对科幻作品题材理解 的一项是(3 分) A.前沿科技 B.幻想中的自 然 C.面对未来的人 D.不可理解的现 实 材料三 罗伯特•索耶,这位加拿大“科幻教父”,曾包揽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三 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奖项。他出版了 22 部长篇科幻小说,包括“恐龙三部曲”、 《金羊毛》、《计算机中的上帝》。与此同时,这位科幻大师还是政府机构、科
硏部门甚至跨国公司的座上宾。他常年担任“探索”频道加拿大版的评论员,为 《科学》和《自然》杂志撰写专栏,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甚至在谷歌 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咨询顾问 听起来,这些工作都和科幻创作不沾边。有一次,他为加拿大政府做法律方面的 顾问,“未来医学可以通过DNA的读取来预测人们可能患上某些疾病,这涉及个 人隐私。假如这个隐私触及到有基因疾病的人的丈夫、孩子们的知情权时,哪 方是需要保护的呢?这就是他们邀请我们帮忙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索耶看来, 科幻是现实的镜子”,科幻作家不应只是空想,而应该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 事实上,这也是科幻界的传统。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第一部科幻 小说《弗兰肯斯坦》。这部关于生物科学的小说,第一次提及生物伦理学。如今, 生物伦理学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学科,用索耶的话来说,“这个学科就是由科幻小 说创造的”。见证科幻作家的远见卓识最终变为现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包括 凡尔纳描写的月球之旅、潜水艇;英国作家威尔斯描写的立体空战、坦克等。1944 年,美国科幻作家卡特·米尔在《生死界线》里逼真地描述了原子弹的技术细节, 发表后招致美国联邦调査局的审査,他们以为当时秘密进行多年、连副总统都蒙 在鼓里的“曼哈顿工程”泄密。阿瑟·克拉克1945年就详细描述了地球同步通信 卫星网络,今天卫星所在的轨道因此被称为“克拉克轨道”。还有阿西莫夫经常 提及的人形机器人在今天的实验室中越来越常见。 在索耶看来,科幻小说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让公众不被社会阴暗 面俘虏,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另一方面,科幻小说培养公众长远的眼光,让人 们学会思考未来。科幻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科幻小说不仅关乎科学技 术,也关乎理性和价值观。核武器、环境危机等诸多达摩克利斯之剑髙悬于人类 头顶,许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也渲染末日降临的场景,其中的一部分某种程度 上甚至已经在我们周围悄然发生……但是,尽管人类在前进过程中有曲折和失 误,我们还是希望未来会像威廉·福克纳所说的:“人类不仅会生存下去,而且 终将获得胜利。” (取材于张渺、张莹《政治家都该读科幻小说》) 6.根据“材料三”,没有体现罗伯特·索耶“科幻是现实的镜子”这一观点的 项是(3分) A.罗伯特·索耶通过DNA来预测人类疾病 B.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提及生物伦理学 C.卡特·米尔《生死界线》描述原子弹的技术细节 D.阿瑟·克拉克描述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网络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亦可预防未来”中的“未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DNA读取技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②人形机器人在研究实验中越来越多 ③核武战争毁灭地球 ④环境危机导致人类末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 说,小说只有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
研部门甚至跨国公司的座上宾。他常年担任“探索”频道加拿大版的评论员,为 《科学》和《自然》杂志撰写专栏,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甚至在谷歌、 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咨询顾问。 听起来,这些工作都和科幻创作不沾边。有一次,他为加拿大政府做法律方面的 顾问,“未来医学可以通过 DNA 的读取来预测人们可能患上某些疾病,这涉及个 人隐私。假如这个隐私触及到有基因疾病的人的丈夫、孩子们的知情权时,哪一 方是需要保护的呢?这就是他们邀请我们帮忙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索耶看来, “科幻是现实的镜子”,科幻作家不应只是空想,而应该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 事实上,这也是科幻界的传统。1818 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第一部科幻 小说《弗兰肯斯坦》。这部关于生物科学的小说,第一次提及生物伦理学。如今, 生物伦理学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学科,用索耶的话来说,“这个学科就是由科幻小 说创造的”。见证科幻作家的远见卓识最终变为现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包括 凡尔纳描写的月球之旅、潜水艇;英国作家威尔斯描写的立体空战、坦克等。1944 年,美国科幻作家卡特•米尔在《生死界线》里逼真地描述了原子弹的技术细节, 发表后招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查,他们以为当时秘密进行多年、连副总统都蒙 在鼓里的“曼哈顿工程”泄密。阿瑟•克拉克 1945 年就详细描述了地球同步通信 卫星网络,今天卫星所在的轨道因此被称为“克拉克轨道”。还有阿西莫夫经常 提及的人形机器人在今天的实验室中越来越常见。 在索耶看来,科幻小说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让公众不被社会阴暗 面俘虏,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另一方面,科幻小说培养公众长远的眼光,让人 们学会思考未来。科幻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科幻小说不仅关乎科学技 术,也关乎理性和价值观。核武器、环境危机等诸多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人类 头顶,许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也渲染末日降临的场景,其中的一部分某种程度 上甚至已经在我们周围悄然发生……但是,尽管人类在前进过程中有曲折和失 误,我们还是希望未来会像威廉•福克纳所说的:“人类不仅会生存下去,而且 终将获得胜利。” (取材于张渺、张莹《政治家都该读科幻小说》) 6.根据“材料三”,没有体现罗伯特•索耶“科幻是现实的镜子”这一观点的一 项是(3 分) A.罗伯特•索耶通过 DNA 来预测人类疾病 B.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提及生物伦理学 C.卡特•米尔《生死界线》描述原子弹的技术细节 D.阿瑟•克拉克描述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网络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亦可预防未来”中的“未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DNA 读取技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②人形机器人在研究实验中越来越多 ③核武战争毁灭地球 ④环境危机导致人类末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 说,小说只有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
门声……”请在上面三则材料中任选一种对于“科幻小说”特征的理论描述,分 析这篇小说被称为“科幻小说”的原因。(4分)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2分)D2.(3分)B 3.(3分)A4.(3分)C5.(3 分)D 6.(3分)A7.(3分)C 8.(4分) 评分标准: (1)理论表述可以从下面任选其一,表述准确2分,表述模糊或过长1分,不 是理论表述不给分,可以将几个理论融合成一个 材料一:①科幻小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科幻小说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小 说中的历史来自于作者的想象)③科幻小说扩大了文学的空间,从对整个宇宙的 描写中表现地球和人类。 材料二:①科幻小说可以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现实性,是对人类文明 的反省,也是超越。②科幻小说关注“面对着未来”的人。③科幻小说中“科学 技术”这条线索会和“社会一一心理学和哲学”这条线索汇合。 材料三:①科幻小说应该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②科幻小说可以培养公众长远 的眼光③科幻小说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 (2)对这篇小说的分析能与所引述的理论相结合且文字通顺:2分;分析与理 论结合不太紧密:1分;分析不当0分。 西城二模 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 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吃一口在太空中孕育出来的食物早就是一件离普通人很近 的事了。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很多就有可能 是太空来物。人们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何最近吃到的甜瓜更甜更脆了,吃 到的黄瓜更大更嫩了?这背后的技术就是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却不为人所熟 知的“航天育种” 实际上,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分为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是甲。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搭载上天,要经过多重筛选,搭载种子 在纯度、净度、发芽率上必须符合国家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的相对含水量应 控制在13-14%。每份搭载种子数量,小粒作物一般应在3000粒以上,大粒作物 一般应在1000粒以上。搭载资源非常有限,每次都是两三公斤的量,每次一百 种左右 第二阶段是乙。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 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因素使植物 产生各种基因变异。一般来说,种子搭乘卫星上太空转一圈,便能诱导其“变 出更优良的品质,比如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更美的花朵。 第三阶段为丙。种子随着搭载的航天器返回地球后,随即要进行地面选育 工作,包括地面种植、观察、突变体筛选、遗传稳定性鉴定等工作。因为种子的 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必须要将这些种子全部种下去 繁殖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这个过程很漫长,每次太
门声……”请在上面三则材料中任选一种对于“科幻小说”特征的理论描述,分 析这篇小说被称为“科幻小说”的原因。(4 分)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1.(2 分)D 2.(3 分)B 3.(3 分)A 4.(3 分)C 5.(3 分)D 6.(3 分)A 7.(3 分)C 8.(4 分) 评分标准: (1)理论表述可以从下面任选其一,表述准确 2 分,表述模糊或过长 1 分,不 是理论表述不给分,可以将几个理论融合成一个。 材料一:①科幻小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科幻小说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小 说中的历史来自于作者的想象)③科幻小说扩大了文学的空间,从对整个宇宙的 描写中表现地球和人类。 材料二:①科幻小说可以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现实性,是对人类文明 的反省,也是超越。②科幻小说关注“面对着未来”的人。③科幻小说中“科学 ——技术”这条线索会和 “社会——心理学和哲学”这条线索汇合。 材料三:①科幻小说应该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②科幻小说可以培养公众长远 的眼光③科幻小说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 (2)对这篇小说的分析能与所引述的理论相结合且文字通顺:2 分;分析与理 论结合不太紧密:1 分;分析不当 0 分。 西城二模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 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吃一口在太空中孕育出来的食物早就是一件离普通人很近 的事了。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很多就有可能 是太空来物。人们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何最近吃到的甜瓜更甜更脆了,吃 到的黄瓜更大更嫩了?这背后的技术就是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却不为人所熟 知的“航天育种”。 实际上,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分为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是 甲 。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搭载上天,要经过多重筛选,搭载种子 在纯度、净度、发芽率上必须符合国家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的相对含水量应 控制在 13-14%。每份搭载种子数量,小粒作物一般应在 3000 粒以上,大粒作物 一般应在 1000 粒以上。搭载资源非常有限,每次都是两三公斤的量,每次一百 种左右。 第二阶段是 乙 。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 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因素使植物 产生各种基因变异。一般来说,种子搭乘卫星上太空转一圈,便能诱导其“变” 出更优良的品质,比如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更美的花朵。 第三阶段为 丙 。种子随着搭载的航天器返回地球后,随即要进行地面选育 工作,包括地面种植、观察、突变体筛选、遗传稳定性鉴定等工作。因为种子的 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必须要将这些种子全部种下去, 繁殖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这个过程很漫长,每次太
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 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对于“航天育种”这一新事物,人们还存在很多知识上的困惑。比如,航天育种 是不是转基因?有很多人疑惑于这个问题。科学工作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转基 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而航天育种是植物自己的基因在变化。即使没有上太空 种子的基因在地球上也会有变化。航天工程育种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手段,没有 外来基因的导入,因而它不是转基因。科学工作者研究显示,即使是太空飞行回 来的当代种子,也没有增加任何放射性 1.根据文段内容,将甲、乙、丙三处横线填写完整,每处限填两个字。(3分) 2.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我们现在吃到的优质蔬菜瓜果全都是航天育种的产物 B.航天育种对搭载上天的种子数量、质量都有严格要求 C.太空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植物种子产生基因变异。 D.航天育种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种子都生成优质的基因。 材料二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三个独立掌握空间飞行器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在航天 育种方面,三个国家各有特色。目前美国航天工程育种工作计划主要涉及在种质 创新、药品生产、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采矿等几个硏究领域,其主要目的是探索 太空生命生存条件。俄罗斯的研究重点则是空间植物栽培研究,曾在国际空间站 上完成了豌豆的连续世代循环栽培,以及成功种植超矮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 物 自1987年以来,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先后13次利用返回 式卫星和5次利用飞船及多次高空气球搭载了70多种植物的2000多种品种的种 子,涉及到粮、棉、油、蔬菜、花卉、牧草及中药材等多个方面。已进行的项目 有: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大豆、绿豆、黑豆等豆类作物;棉花、烟草、 香蕉、莲子等经济作物;油菜、番茄、黄瓜、甜椒、西瓜、甜瓜等蔬菜作物;曼陀 罗、兰花、玫瑰等花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牧草,人参、甘草等中药材。 比如说,经卫星搭载处理后获得的博优721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大面积 亩产量达700多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优质、高产的水稻华航1 号、芝麻新品种航芝1号、食用菌太空金针菇等受到农业生产者的普遍欢迎。同 时,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创造了一批目前利用传统育种手段难以获得的罕见材料, 如特早熟小麦、特大粒莲子太空莲3号、特大粒红小豆突变系等,将对作物产量 和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产生重大影响 航天育种是个接地气的行业,已经有多个地区利用这一技术实现了收益。早在 1994年,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就与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将白莲种子送上太 空,以提高白莲的产量。2002年、2004年又先后开展了第二、第三次航天搭载, 先后选育出太空莲、星空牡丹、太空娇容等一批白莲新品种。自此,广昌白莲具 有了生育期长、花多、蓬大、结实率髙、颗粒大等特点,其中太空莲36号品种 平均亩产量提高到80-100公斤,比常规品种高出一倍多,使莲农经济效益增长 了一倍以上,目前已成为我国白莲产区的主栽品种 可见,航天育种的研发与应用,有很大的空间。就社会经济效益而言,航天育种 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下列关于中国航天育种事业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 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对于“航天育种”这一新事物,人们还存在很多知识上的困惑。比如,航天育种 是不是转基因?有很多人疑惑于这个问题。科学工作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转基 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而航天育种是植物自己的基因在变化。即使没有上太空, 种子的基因在地球上也会有变化。航天工程育种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手段,没有 外来基因的导入,因而它不是转基因。科学工作者研究显示,即使是太空飞行回 来的当代种子,也没有增加任何放射性。 1.根据文段内容,将甲、乙、丙三处横线填写完整,每处限填两个字。(3 分) 2.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我们现在吃到的优质蔬菜瓜果全都是航天育种的产物。 B.航天育种对搭载上天的种子数量、质量都有严格要求。 C.太空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植物种子产生基因变异。 D.航天育种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种子都生成优质的基因。 材料二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三个独立掌握空间飞行器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在航天 育种方面,三个国家各有特色。目前美国航天工程育种工作计划主要涉及在种质 创新、药品生产、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采矿等几个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是探索 太空生命生存条件。俄罗斯的研究重点则是空间植物栽培研究,曾在国际空间站 上完成了豌豆的连续世代循环栽培,以及成功种植超矮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 物。 自 1987 年以来,在“国家 863 高科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先后 13 次利用返回 式卫星和 5 次利用飞船及多次高空气球搭载了 70 多种植物的 2000 多种品种的种 子,涉及到粮、棉、油、蔬菜、花卉、牧草及中药材等多个方面。已进行的项目 有: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大豆、绿豆、黑豆等豆类作物;棉花、烟草、 香蕉、莲子等经济作物;油菜、番茄、黄瓜、甜椒、西瓜、甜瓜等蔬菜作物;曼陀 罗、兰花、玫瑰等花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牧草,人参、甘草等中药材。 比如说,经卫星搭载处理后获得的博优 721 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大面积 亩产量达 700 多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15%以上;优质、高产的水稻华航 1 号、芝麻新品种航芝 1 号、食用菌太空金针菇等受到农业生产者的普遍欢迎。同 时,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创造了一批目前利用传统育种手段难以获得的罕见材料, 如特早熟小麦、特大粒莲子太空莲 3 号、特大粒红小豆突变系等,将对作物产量 和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产生重大影响。 航天育种是个接地气的行业,已经有多个地区利用这一技术实现了收益。早在 1994 年,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就与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将白莲种子送上太 空,以提高白莲的产量。2002 年、2004 年又先后开展了第二、第三次航天搭载, 先后选育出太空莲、星空牡丹、太空娇容等一批白莲新品种。自此,广昌白莲具 有了生育期长、花多、蓬大、结实率高、颗粒大等特点,其中太空莲 36 号品种 平均亩产量提高到 80―100 公斤,比常规品种高出一倍多,使莲农经济效益增长 了一倍以上,目前已成为我国白莲产区的主栽品种。 可见,航天育种的研发与应用,有很大的空间。就社会经济效益而言,航天育种 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下列关于中国航天育种事业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