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EF的全球竞争力模型 d道格拉斯一韦伯斯特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e.雷加一林纳马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3)国内相关理论 a从动态角度考察城市竞争力 b从综合角度考察城市竞争力 c城市专项竞争力研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和了解。 (三)思考与实践 1根据罗斯特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思考广州市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2.根据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理论原因,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跨越中等收入陷 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课堂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1课程思政点 (1)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总量和全球排名变化。 (2)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经济增长阶段。 (3)讲授中因跨过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2.课程目标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伟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 (2)认识放开市场和改良政府,是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从低质量向中高质量的 转变的重要途径。 11
11 c.WEF 的全球竞争力模型 d.道格拉斯—韦伯斯特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e.雷加—林纳马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3)国内相关理论 a.从动态角度考察城市竞争力 b 从综合角度考察城市竞争力 c.城市专项竞争力研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和了解。 (三)思考与实践 1.根据罗斯特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思考广州市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2.根据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理论原因,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跨越中等收入陷 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课堂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1.课程思政点 (1)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GDP 总量和全球排名变化。 (2)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经济增长阶段。 (3)讲授中国跨过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2.课程目标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伟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 (2)认识放开市场和改良政府,是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从低质量向中高质量的 转变的重要途径
第六章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区域优势概念、类型和确定原则。 2.理解区域分工理论基础,掌握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3.了解区域联系分析内容和方法。 4.了解投资环境的概念、分类、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优势 1、主要内容 (1)区域优势的概念 (2)区域优势的类型 (3)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区域优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和掌握 第二节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1、主要内容 (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①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②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③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④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⑤协议性区域分工理论 ⑥相似条件下的地域分工理论 ⑦技术要素论和产品周期论 (2)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12
12 第六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区域优势概念、类型和确定原则。 2.理解区域分工理论基础,掌握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3.了解区域联系分析内容和方法。 4.了解投资环境的概念、分类、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区域优势 1、主要内容 (1)区域优势的概念 (2)区域优势的类型 (3)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区域优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和掌握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1、主要内容 (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①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②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③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④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⑤协议性区域分工理论 ⑥相似条件下的地域分工理论 ⑦技术要素论和产品周期论 (2)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