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历史基础与文化背景分析 1、主要内容 (1)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2)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区域历史分析和文化分析、区域历史分析主要内容、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 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和掌握。 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1、主要内容 (1)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人口构成分析 (3)人口增长分析 (4)人口质量分析 (5)劳动力供应分析 (6)人口分布分析 (7)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劳动力人口、适度人口与 人口容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和掌握。 第三节政策与制度 1、主要内容 (1)政策与区域发展 (2)制度与区域发展
6 第一节 历史基础与文化背景分析 1、主要内容 (1)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2)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区域历史分析和文化分析、区域历史分析主要内容、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 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和掌握。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1、主要内容 (1)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人口构成分析 (3)人口增长分析 (4)人口质量分析 (5)劳动力供应分析 (6)人口分布分析 (7)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劳动力人口、适度人口与 人口容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和掌握。 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 1、主要内容 (1)政策与区域发展 (2)制度与区域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区域政策、区域政策的目标、区域政策工具类型、制度创新和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 (三)思考与实践 1.名词解释: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适度人口、人口承载力、人口容 量。 2.试述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3.试述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4.试述人口变化类型。 5.结合实例论述政策和制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课堂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1.课程思政点 (1)讲授闽台“五缘关系”对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讲授人口老年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讲授援藏政策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课程目标 (1)感悟两岸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认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 的领土。 (2)认识区域规划可为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3)认识对口支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四章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了解区域科技评价指标
7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区域政策、区域政策的目标、区域政策工具类型、制度创新和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 (三)思考与实践 1.名词解释: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适度人口、人口承载力、人口容 量。 2.试述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3.试述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4.试述人口变化类型。 5.结合实例论述政策和制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课堂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1.课程思政点 (1)讲授闽台“五缘关系”对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讲授人口老年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讲授援藏政策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课程目标 (1)感悟两岸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认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 的领土。 (2)认识区域规划可为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3)认识对口支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了解区域科技评价指标
3.掌握技术扩散概念、形式和途径 4.掌握技术引进概念、意义、类型、途径和碍障因素」 5.了解技术引进的标准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技术条件与发展 1、主要内容 (1)技术进步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科技条件评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技术进步及区域发展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和了解。 第二节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1、主要内容 (1)技术扩散 (2)技术引进 (3)技术选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技术扩散和技术引进的概念、技术扩散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技术引进的意义、 类型、途径和障碍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和了解。 (三)思考与实践 1技术引进对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中美贸易战中中国技术引进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课堂讨论
8 3.掌握技术扩散概念、形式和途径。 4.掌握技术引进概念、意义、类型、途径和碍障因素。 5.了解技术引进的标准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发展 1、主要内容 (1)技术进步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科技条件评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技术进步及区域发展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和了解。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1、主要内容 (1)技术扩散 (2)技术引进 (3)技术选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技术扩散和技术引进的概念、技术扩散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技术引进的意义、 类型、途径和障碍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和了解。 (三)思考与实践 1.技术引进对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中美贸易战中中国技术引进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课堂讨论
(五)课程思政设计 1课程思政点 (1)讲授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2)讲授近年来中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的变化。 (3)讲授台湾青枣种植技术引进对福建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2.课程目标 (1)认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2)认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核心位置。 (3)认识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 第五章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指标。 2学握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 3.掌握中等收入陷阱阶段概念,产生的原因、特征以及中因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 阱。 4.掌握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了解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和WEF的全球竞争 力模型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主要内容 (1)地区生产总值 (2)绿色GDP (3)联合国的指标体系 (4)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GDP、绿色GDP、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9 (五)课程思政设计 1.课程思政点 (1)讲授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2)讲授近年来中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的变化。 (3)讲授台湾青枣种植技术引进对福建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2.课程目标 (1)认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2)认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核心位置。 (3)认识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 第五章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指标。 2.掌握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 3.掌握中等收入陷阱阶段概念,产生的原因、特征以及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 阱。 4.掌握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了解 IMD 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和 WEF 的全球竞争 力模型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主要内容 (1)地区生产总值 (2)绿色 GDP (3)联合国的指标体系 (4)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GDP、绿色 GDP、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 1、主要内容 (1)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2)中国学者的四个阶段划分 (3)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 (4)按推动力划分的发展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和钱纳里发展阶段划分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和掌握。 第三节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1、主要内容 (1)概念 (2)出现的原因 (3)特征 (4)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等收入陷阱阶段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区域竞争力评价 1、主要内容 (1)区域竞争力概念 (2)国外相关理论 a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 b.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 10
10 了解。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 1、主要内容 (1)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2)中国学者的四个阶段划分 (3)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 (4)按推动力划分的发展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和钱纳里发展阶段划分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和掌握。 第三节 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1、主要内容 (1)概念 (2)出现的原因 (3)特征 (4)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等收入陷阱阶段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 区域竞争力评价 1、主要内容 (1)区域竞争力概念 (2)国外相关理论 a.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 b.IMD 的国家竞争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