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膜分离技术 5.1概论 随着科技发展,“膜”这个新名词越来越多的在各个方面出现,看起来它是 层极薄的薄片,但它威力之大,很难想象。 生命活动中一系列现象,能量转换,细胞识别,物质传输与药物作用无一不 与生物膜的功能有关。 膜的定义:在一种流体相内或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 分隔成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就是膜,这一作为凝聚相的膜可以是固态的,或液 态的;流体相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膜本身可以是均匀的一相,也可 以是由两相以上的凝聚态物质构成的复合体。不论膜本身薄到什么程度,它必定 都有两个界面,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在分离中应用的膜,不是塑料膜或皂泡膜,而是具有一定特殊功能的膜:如 半渗透的隔膜,只允许通过小分子物质。 几种膜分离方法 以压力差为动力的液相用膜分离方法(有三种) 溶剂 反渗透 分子 超过滤 大分子 微粒过滤 微粒 过滤
Likn5 第五章 膜分离技术 5.1 概论 随着科技发展,“膜”这个新名词越来越多的在各个方面出现,看起来它是 一层极薄的薄片,但它威力之大,很难想象。 生命活动中一系列现象,能量转换,细胞识别,物质传输与药物作用无一不 与生物膜的功能有关。 膜的定义:在一种流体相内或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 分隔成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就是膜,这一作为凝聚相的膜可以是固态的,或液 态的;流体相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膜本身可以是均匀的一相,也可 以是由两相以上的凝聚态物质构成的复合体。不论膜本身薄到什么程度,它必定 都有两个界面,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在分离中应用的膜,不是塑料膜或皂泡膜,而是具有一定特殊功能的膜:如 半渗透的隔膜,只允许通过小分子物质。 几种膜分离方法 以压力差为动力的液相用膜分离方法(有三种): 溶剂 ------ 反渗透 分子 ------ 超过滤 大分子 ------ 微粒过滤 微粒 ------ 过滤
5.2反渗透:分离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的方法 新型膜分离技术,近二十年来取得很大进展:1953-1960发明,首次用于 海水淡化,显示出比蒸馏法的优越性, 已用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沙特的捷达厂,56800m/d 1.渗透,渗透压 种只能通过溶剂,而不能通过溶质的膜即为理想的半透膜 在一种容器中间设置半透膜,一边加入溶液,一边加入溶剂,此时溶剂自发的穿 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这叫作渗透,这个过程使得溶液液面升高,当高压(H) 达到一定程度,抵消溶剂向溶液流动的趋势,即达到平衡。H称为溶液的滲透压 π。若在溶液液面加一个大于π的压力P时,溶液中的溶剂将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即从溶液中向溶剂中流动,这就是“反滲透”( reverse Osmosis) 基于此原理建立浓缩和纯化的方法,叫反渗透工艺。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一种溶液的渗透压可根据范托夫 公式计算: T=iC RT=0.082026iC T (atm) 一范托夫系数,电解质完全离解时,其值等于1mol物质解离的阴阳离子总 数(mo1); C—一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 7—一绝对温度 如:0.1mol/ L Nacl溶液在25℃时的渗透压: 丌=008206×2×0.1×298=4.89am 这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一般溶液中不是一种溶质,渗透压力计算有其它 方法,也可以从手册上查出。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在压力推动下,借助半透膜的截留作用,迫 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分开。溶液浓度越髙π值越大,反渗透过程中施加压力, 必需远大于π值,一般为几倍到近十倍
5.2 反渗透:分离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的方法 新型膜分离技术,近二十年来取得很大进展:1953—1960 发明,首次用于 海水淡化,显示出比蒸馏法的优越性。 已用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沙特的捷达厂,56800m3 /d 1.渗透,渗透压 一种只能通过溶剂,而不能通过溶质的膜即为理想的半透膜。 在一种容器中间设置半透膜,一边加入溶液,一边加入溶剂,此时溶剂自发的穿 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这叫作渗透,这个过程使得溶液液面升高,当高压(H) 达到一定程度,抵消溶剂向溶液流动的趋势,即达到平衡。H 称为溶液的渗透压 π。若在溶液液面加一个大于π的压力 P 时,溶液中的溶剂将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即从溶液中向溶剂中流动,这就是“反渗透” (reverse Osmosis)。 基于此原理建立浓缩和纯化的方法,叫反渗透工艺。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一种溶液的渗透压可根据范托夫 公式计算: 0.082026 i i = = iC RT iC T (atm) i——范托夫系数,电解质完全离解时,其值等于 1mol 物质解离的阴阳离子总 数(mol); Ci——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 T——绝对温度 如:0.1mol/L NaCl 溶液在 25℃时的渗透压: = = 0.08206 2 0.1 298 4.89atm 这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一般溶液中不是一种溶质,渗透压力计算有其它 方法,也可以从手册上查出。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在压力推动下,借助半透膜的截留作用,迫 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分开。溶液浓度越高π值越大,反渗透过程中施加压力, 必需远大于π值,一般为几倍到近十倍
2.反渗透膜的制备 这是反渗透膜的心脏部分 现在成熟的得到工业化应用的是乙酸纤维膜和芳香聚酰胺膜 乙酸纤维紊膜是一种由纤维素与乙酸酐(40%)乙酰化而得到的膜材料 制法: (1)将含有一定乙酰值的乙酸纤维按比例加溶剂和添加剂充分混合配成浇注 液(纤维素,丙酮,Mg(C104)2,甲酰胺等) (2)倒入模具,压模,贴在板上 (3)蒸发:溶剂蒸发 (4)冷浸:水种冷浸1h,凝胶成型 (5)热处理:热水中处理1h,备用。 芳香聚酰胺膜: 由间苯基二乙胺与氯化异苯二酰胺缩聚而成 溶于DMF中:聚合物 DME LiNO3 4.5% 溶解过滤:浇注成膜,105°C下蒸发。脱盐可达99%。 复合膜 二层膜中间夹一层多孔支撑层 最大优点:抗压密性较高和透水率较大,脱盐率一般比非复合膜髙50-100% 三乙酸纤维复合膜: 70kg压力下,脱盐率>99%,透水率大 聚脲薄膜复合体:70kg/m21000h运转,脱盐率>99% 透水率高达3.06-3.4cm/cm2h
2.反渗透膜的制备 这是反渗透膜的心脏部分 现在成熟的得到工业化应用的是乙酸纤维膜和芳香聚酰胺膜。 乙酸纤维素膜是一种由纤维素与乙酸酐(40%)乙酰化而得到的膜材料 制法: (1) 将含有一定乙酰值的乙酸纤维按比例加溶剂和添加剂充分混合配成浇注 液(纤维素,丙酮,Mg(ClO4)2,甲酰胺 等) (2)倒入模具,压模,贴在板上 (3)蒸发:溶剂蒸发 (4)冷浸:水种冷浸 1 h,凝胶成型 (5)热处理:热水中处理 1 h,备用。 芳香聚酰胺膜: 由 间苯基二乙胺 与 氯化异苯二酰胺缩聚而成 溶于 DMF 中:聚合物 15% DMF 80% LiNO3 4.5% 溶解过滤:浇注成膜,105°C 下蒸发。 脱盐可达 99%。 复合膜: 二层膜中间夹一层多孔支撑层。 最大优点:抗压密性较高和透水率较大,脱盐率一般比非复合膜高 50-100%。 三乙酸纤维复合膜: 70kg 压力下,脱盐率>99%,透水率大 聚脲薄膜复合体:70kg/m2 1000 h 运转 , 脱盐率>99% 透水率高达 3.06-3.4 cm3 /cm2 •h
最新的聚酰胺薄膜复合体PEC-100, 脱盐率~99.9%。 3.膜的特性参数: 透水率:也叫水通量。即单位时间内,单位膜面积通过水量以F表示。它与膜 的物理特性及化学条件有关 在固定条件下:F=A(△P-△x) ΔP为两侧压力差;Δπ为两侧溶液渗透压差,可忽略。A为水渗透系数 F≡AP(压力差)(简化式,一般高压下△P>42%) 如乙酸纤维素膜F 芳香聚酰胺:透水率:15cm 透盐率:F,盐透过膜的速度,不会一点不通过,通过的愈少愈好。 F,=B(C高侧一C低侧 脱盐率常用R=(-C)×100% 4.分离机理: 是溶质与溶剂分离 常用的氢键理论:也叫孔穴式,或有序式扩散 对乙酸纤维素膜的模型:认为当水进入膜的非结晶部位后,由于和羟基的氧 原子生成氢键作用成结合水,结合水把孔径占满使不与膜生成氢键的溶质不能通 过,而能与膜生成氢键的水可以有序扩散通过。 也有认为水合离子大不能通过膜的水合孔,而达到分离。 5.应用: (1)海水淡化,脱盐率99% 透水率:(17cm 年后下降50% 装置:板框式
最新的聚酰胺薄膜复合体 PEC-100, 脱盐率~99.9%。 3.膜的特性参数: 透水率:也叫水通量。即单位时间内,单位膜面积通过水量以 FW 表示。它与膜 的物理特性及化学条件有关。 在固定条件下: ( ) F A P w = − P 为两侧压力差; 为两侧溶液渗透压差,可忽略。A 为水渗透系数。 F AP w (压力差) (简化式, 一般高压下 42 2 kg cm P ) 如乙酸纤维素膜 3 2 1 w F m m d 芳香聚酰胺:透水率: 3 2 1.5cm cm h 透盐率: FS ,盐透过膜的速度,不会一点不通过,通过的愈少愈好。 ( ) F B C C s = − 高侧 低侧 脱盐率常用 o (1 ) 100% C R C = − 低 高 4.分离机理: 是溶质与溶剂分离 常用的氢键理论:也叫孔穴式,或有序式扩散。 对乙酸纤维素膜的模型:认为当水进入膜的非结晶部位后,由于和羟基的氧 原子生成氢键作用成结合水,结合水把孔径占满使不与膜生成氢键的溶质不能通 过,而能与膜生成氢键的水 可以有序扩散通过。 也有认为水合离子大不能通过膜的水合孔,而达到分离。 5.应用: (1)海水淡化,脱盐率 99% 透水率: 3 2 (1.7 ) cm cm h 一年后下降 50% 装置:板框式
进一步管式组件: (2)浓缩:糖汁脱水 除1000吨水经费(英磅) 方法 蒸发 反渗透法 燃料220 0 电力 膜 72 清洗 合计 98.4 (3)电镀废液回收重金属 对高价重金属有良好去除效果 ZnSO4553m剩48除去率91.3% 00 CrO3 512 95.7 FeSO4 525 9 94.4 HAuCk 5.3超过滤 1.以压力差为动力的液相膜分离方法有三种:反渗透,超过滤,微孔过滤。 这三种方法可形象的用筛分理论描述,即膜表面有无数微孔,截留住分子直径大 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进一步管式组件: (2)浓缩:糖汁脱水 除 1000 吨水经费(英磅) 方法 蒸发 反渗透法 燃料 220 0 电力 6 26.4 膜 72 清洗 3 合计 229 98.4 (3)电镀废液回收重金属 对高价重金属有良好去除效果 ZnSO4 553ppm 剩 48 除去率 91.3% CuSO4 500 8 98.4 CrO3 512 22 95.7 FeSO4 525 19 94.4 HAuCl4 500 109 78.2 5.3 超过滤 1.以压力差为动力的液相膜分离方法有三种:反渗透,超过滤,微孔过滤。 这三种方法可形象的用筛分理论描述,即膜表面有无数微孔,截留住分子直径大 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