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龙狮运动》课程教材纲要 南狮运动部分:舞龙运动部分 、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选项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龙狮运动》课程中舞龙运动与南狮运动以及基本技术与练习方 法,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培养团队精神,同心协力去完成龙、狮的形态、神态动作,体现出龙、狮生龙活虎的效果,并以多种动、静的变 化形式来展现龙、狮的那种刚烈威猛之势和气势磅礴之态,突出观赏性 (三)使学生了解龙狮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龙狮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弘扬民 族精神。 基本教材 (一)理论部分 1.基础理论(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 2.专项理论:①中国龙狮文化:②龙狮运动的特点与作用:③龙狮的场地器材:④龙狮动作的分类和难度:⑤龙狮运 动的竞赛规则。 (二)专项技术 1.南狮运动 (1)基本技术:基本功、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握法 (2)基本动作: 形态动作:擦脚、搔痒、洗面、挖耳、伸腰、出洞、入洞、出林、追蜂、扑蝶、望月、惊天、照水、戏水、饮水、抹 嘴、弄须、刷牙、擦眼、咬虱: 难度动作:(1)平地上腿(2)侧滚翻(3)钳腰(4)原地腾空(5)三拜狮(6)腾空分腿(7)原地转体 (3)基本套路:醒狮出洞 4)南狮鼓乐:鼓、锣、钹 南狮套路鼓乐:擂、震、平、步、三、快、七 2.舞龙运动 (1)基本技术:基本功、基本手法、基本步型和步法 (2)技术动作: 第一节:“8”字舞龙动作 (1)原地快速8字舞龙(2)行进8字舞龙(3)单跪舞龙(4)扯旗舞龙(5)靠背舞龙(6)横移(跑)步舞龙 (7)靠背蹬腿舞龙(8)屈膝躺腿舞龙(9)摇船舞龙(10)滚地行进舞龙(11)直躺舞龙(12)单手撑地舞龙 第二节:游龙动作 (1)快速曲线起伏行进(2)快速顺逆连续跑圆场(3)起伏行进(4)单侧起伏小圆场(5)直线(曲线、圆场)行 进越障碍(6)快速矮步跑圆场越障碍(矮步2周以上) 第三节:穿腾动作 (1)穿龙尾(2)越龙尾(3)首尾穿(越)肚(4)龙穿身(5)龙脱衣(6)龙戏尾(7)连续腾越行进(8)腾身穿 尾 第五节:组图造型动作 (1)龙门造型(2)塔盘造型(3)尾盘造型(4)组字造型(5)龙舟造型(6)龙翻身接滚翻成造型(蝴蝶) 三、身体素质 (-)1000m(男)/800m(女)、50m、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二)手型手法、步型变换、翻腾、跳跃。 四、课外体育活动 (一)早操: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晨跑活动,完成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二)课外辅导: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本专项活动、其它兴趣活动及身体素质练习,完成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龙狮运动》课程教材纲要 南狮运动部分;舞龙运动部分 一、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选项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龙狮运动》课程中舞龙运动与南狮运动以及基本技术与练习方 法,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培养团队精神,同心协力去完成龙、狮的形态、神态动作,体现出龙、狮生龙活虎的效果,并以多种动、静的变 化形式来展现龙、狮的那种刚烈威猛之势和气势磅礴之态,突出观赏性。 (三)使学生了解龙狮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龙狮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弘扬民 族精神。 二、基本教材 (一)理论部分 1.基础理论(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 2.专项理论:①中国龙狮文化;②龙狮运动的特点与作用;③龙狮的场地器材;④龙狮动作的分类和难度;⑤龙狮运 动的竞赛规则。 (二)专项技术 1.南狮运动 (1)基本技术:基本功、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握法 (2)基本动作: 形态动作:擦脚、搔痒、洗面、挖耳、伸腰、出洞、入洞、出林、追蜂、扑蝶、望月、惊天、照水、戏水、饮水、抹 嘴、弄须、刷牙、擦眼、咬虱; 难度动作:(1)平地上腿 (2)侧滚翻 (3)钳腰 (4)原地腾空 (5)三拜狮 (6)腾空分腿 (7)原地转体 180度。 (3)基本套路:醒狮出洞 (4)南狮鼓乐:鼓、锣、钹 南狮套路鼓乐:擂、震、平、步、三、快、七 2.舞龙运动 (1)基本技术:基本功、基本手法、基本步型和步法 (2)技术动作: 第一节:“8”字舞龙动作 (1)原地快速8字舞龙(2)行进8字舞龙(3)单跪舞龙 (4)扯旗舞龙 (5)靠背舞龙 (6)横移(跑)步舞龙 (7)靠背蹬腿舞龙 (8)屈膝躺腿舞龙 (9)摇船舞龙 (10)滚地行进舞龙 (11)直躺舞龙 (12)单手撑地舞龙 第二节:游龙动作 (1)快速曲线起伏行进(2)快速顺逆连续跑圆场(3)起伏行进 (4)单侧起伏小圆场(5)直线(曲线、圆场)行 进越障碍(6)快速矮步跑圆场越障碍(矮步2周以上) 第三节:穿腾动作 (1)穿龙尾(2)越龙尾(3)首尾穿(越)肚(4)龙穿身(5)龙脱衣(6)龙戏尾(7)连续腾越行进(8)腾身穿 尾。 第五节:组图造型动作 (1)龙门造型 (2)塔盘造型 (3)尾盘造型 (4)组字造型(5)龙舟造型(6)龙翻身接滚翻成造型 (蝴蝶) 三、身体素质 (一)1000m(男)/800m(女)、50m、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二)手型手法、步型变换、翻腾、跳跃。 四、课外体育活动 (一) 早操: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晨跑活动,完成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二) 课外辅导:参加体育教学部组织的本专项活动、其它兴趣活动及身体素质练习,完成每学期规定的次数
五、教学建议 一)教师应结合龙狮历史文化这特有的中华符号,结合龙狮课程教学实际,寓德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明确 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自觉积极性 (二)基本技术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内容:并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教学进度,教学计 划。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时的分配应突出重点,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较系统 的掌握龙狮运动的基本理论、技术、技能,“三基”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手段 四)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五)除了专门的理论课外,平时应在实践课中经常地、随机地介绍武术文化相关的知识。 (六)实施“课课练”模式,除理论课、考试课外,一般每次课应保证20-30分钟时间的“课课练”,内容以学生体质 健康测试项目练习为主(见下表1),每学期其他身体素质内容可结合专项安排 表1身体素质内容练习次数安排表 内容 上半学期 下半学期 1000m(男)/800m 不能少于6次 不能少于6次 (女) 引体向上(男) 不能少于6次 不能少于6次 仰卧起坐(女) 4次 4次 立定跳远 4次 2次 50米 4次 4次 六、教材内容与时数(见下表2、表3) 表2教材内容与分值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分值 分值 基本技术(龙狮基本技术) 20 20 专项 综合能力(自编龙狮套路) 20 1000m(男)/800m(女) 20 身体素质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40(按学生体质健康 测试成绩的40%计算) 50米 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 理论 专项理论 发展能力 10 总计 100 100
五、教学建议 (一)教师应结合龙狮历史文化这特有的中华符号,结合龙狮课程教学实际,寓德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明确 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自觉积极性。 (二)基本技术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内容;并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教学进度,教学计 划。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时的分配应突出重点,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较系统 的掌握龙狮运动的基本理论、技术、技能,“三基”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手段。 (四)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五)除了专门的理论课外,平时应在实践课中经常地、随机地介绍武术文化相关的知识。 (六)实施“课课练”模式,除理论课、考试课外,一般每次课应保证20-30分钟时间的“课课练”,内容以学生体质 健康测试项目练习为主(见下表1),每学期其他身体素质内容可结合专项安排。 表1身体素质内容练习次数安排表 内容 上半学期 下半学期 1000m(男)/ 800m (女) 不能少于6次 不能少于6次 引体向上(男) 不能少于6次 不能少于6次 仰卧起坐(女) 4次 4次 立定跳远 4次 2次 50米 4次 4次 六、教材内容与时数(见下表2、表3) 表 2教材内容与分值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分 值 分 值 专项 基本技术(龙狮基本技术) 20 20 综合能力(自编龙狮套路) 20 20 身体素质 1000m(男)/ 800m(女) 40(按学生体质健康 测试成绩的40%计算) 20 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10 50米 10 理论 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 专项理论 10 10 发展能力 10 10 总计 100 100
3课程时数分配表 内容 时数 专项 素质 6 理论 4 机动 4 合计 36 七、评价内容与评分标准 (一)理论(10%) 内容:1.基础理论: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网络在线考试) 2.专项理论:(网络在线考试) (1)中国龙狮文化 (2)龙狮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3)龙狮的场地器材 (4)龙狮动作的分类和难度 (5)龙狮运动的竞赛规则 注:理论考试由体育教学部实施统一网上在线形式 (二)身体素质(40%) 上半学期: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40%计算 下半学期:1000m(男)/800m(女)、50m、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详见身体素质评分标准” (三)专项考试内容与评分办法(40%) 1.舞狮运动 (1)基本技术 组织形式:双人独立完成南狮运动形态动作和难度动作的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学生对动作完成的质量,及南狮运动的风格特点、动作规格、劲力方法、节奏意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 (十分制)。 (2)套路技术(自编套路) 组织形式: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南狮运动套路“醒狮出洞”的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学生在鼓乐配合下完成套路技术的质量,及对南狮的形神情态表现,狮头狮尾相互配合掌握程度进行评 定(等级制)。 (3)南狮考试的评价标准(见下表 标准要求 不及格 60分以下 及格 60-69分 动作规范 姿势正确 中等 70-79分 方法清楚 配合协调 良好 80-89分 动作效果好 优秀 90-100分
表3 课程时数分配表 内 容 时 数 专项 22 素质 6 理论 4 机动 4 合计 36 七、评价内容与评分标准 (一) 理论(10%) 内容:1.基础理论:详见体育基础理论教材纲要。(网络在线考试) 2.专项理论:(网络在线考试) (1)中国龙狮文化; (2)龙狮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3)龙狮的场地器材; (4)龙狮动作的分类和难度; (5)龙狮运动的竞赛规则。 注:理论考试由体育教学部实施统一网上在线形式。 (二)身体素质(40%) 上半学期: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40%计算; 下半学期:1000m(男)/800m(女)、50m、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详见身体素质评分标准” (三)专项考试内容与评分办法(40%) 1.舞狮运动 (1)基本技术 组织形式:双人独立完成南狮运动形态动作和难度动作的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学生对动作完成的质量,及南狮运动的风格特点、动作规格、劲力方法、节奏意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 (十分制)。 (2)套路技术(自编套路) 组织形式: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南狮运动套路“醒狮出洞”的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学生在鼓乐配合下完成套路技术的质量,及对南狮的形神情态表现,狮头狮尾相互配合掌握程度进行评 定(等级制)。 (3)南狮考试的评价标准(见下表) 标准要求 不及格 60分以下 动作规范 姿势正确 方法清楚 配合协调 动作效果好 及 格 60-69分 中 等 70-79分 良 好 80-89分 优 秀 90-100分
2.舞龙运动 (1)基本技术 组织形式:9人或5人完成舞龙运动基本难度动作的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学生对动作完成的质量,及舞龙运动的风格特点、动作规格、团队合作、意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10 分制)。 (2)套路技术(自编套路) 组织形式:10人一组(九把一珠)完成舞龙运动套路“自编”的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人体的姿态和舞龙运动轨迹评分(10分制) 优秀:人体自然,动作熟练、协调,龙体自然圆顺(9分以上)。 良好:人体较自然,动作较熟练,龙体自然舞动(8分以上)。 及格:人体姿势基本正确,动作技术基本正确,龙体能够舞动(6分以上) 有待提高:人体姿势不正确,龙体前后拉扯严重(不满6分) 部分 课程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见下表) 南狮运动 舞龙运动 内容 基本技术 套路技术 基本技术 套路技术 分数成绩 单个动作 自编套路 单个动作 自编套路 100 10 10 10 9.5 9.5 5 9.0 9.0 9.0 85 8.5 8.5 8.5 9988 80 8.0 8.0 8.0 75 7.5 7.5 77 5 7. 70 7.0 7.0 0 7.0 65 6.5 6.5 6.5 6.5 60 6.0 6.0 6.0 6.0 55 5.5 5.5 5.5 5.5 50 5.0 5.0 5.0 5.0 40 4.0 4.0 4.0 4.0 30 3.0 3.0 3.0 百分比% 0 20 30
分数 成绩 2.舞龙运动 (1)基本技术 组织形式:9人或5人完成舞龙运动基本难度动作的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学生对动作完成的质量,及舞龙运动的风格特点、动作规格、团队合作、意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10 分制)。 (2)套路技术(自编套路) 组织形式:10人一组(九把一珠)完成舞龙运动套路“自编”的演练。 考评方法:根据人体的姿态和舞龙运动轨迹评分(10分制) 优秀:人体自然,动作熟练、协调,龙体自然圆顺(9分以上)。 良好:人体较自然,动作较熟练,龙体自然舞动(8分以上)。 及格:人体姿势基本正确,动作技术基本正确,龙体能够舞动(6分以上)。 有待提高:人体姿势不正确,龙体前后拉扯严重(不满6分)。 3 部分 .课程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见下表) 内容 南狮运动 舞龙运动 基本技术 套路技术 基本技术 套路技术 单个动作 自编套路 单个动作 自编套路 100 10 10 10 10 95 9.5 9.5 9.5 9.5 90 9.0 9.0 9.0 9.0 85 8.5 8.5 8.5 8.5 80 8.0 8.0 8.0 8.0 75 7.5 7.5 7.5 7.5 70 7.0 7.0 7.0 7.0 65 6.5 6.5 6.5 6.5 60 6.0 6.0 6.0 6.0 55 5.5 5.5 5.5 5.5 50 5.0 5.0 5.0 5.0 40 4.0 4.0 4.0 4.0 30 3.0 3.0 3.0 3.0 百分比% 20 30 20 30
(四)发展能力(10%) 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等方面的评定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国际龙狮总会审定(2002版) 八、下半学期(南狮运动)教学进度 学时 专项内容与要求 体能内容与要求 1.介绍大学体育教学情况、校规及体育课的要求 2.讲解本学期专项所学内容 身体素质(课课练): 1.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 3.龙狮运动文化背景及礼仪教育 (女)练习[1] 4.学习基本技术: 2.长跑练习(全程跑)[1] 手型手法:双阳手、双阴手、阴阳手、单手 教学重点 身型:三弯(手弯、腰弯、膝弯) 步型:弓、马、虚、仆步、麒麟步、跪步、独立步/1.加强男生上肢力量练习:及女生 教学重点:1.学习专项基本技术动作 腰腹力量练习。 2.初步了解南狮运动基本功 2.恢复耐力,建立完整技术动作概 念;掌握长跑中的呼吸节奏 的要领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学习基本技术: 身体素质(课课练): 1.立定跳远练习[1] 手法:转头、低头、抬头、回头: 步法:上步、跳步、碎步、插步: 2.长跑练习(变速跑)[2] 教学重点 头尾配合:腰带握法、身型动作、步法动作 鼓乐配合:乐点节奏介绍、乐器握法 1.强调后蹬充分,摆臂积极的协调 能力。 教学重点:1.纠正已学基本技术的错误动作 2通过辅助练习手段,逐步掌握中 2.学习专项基本技术动作 长跑技术。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学习基本技术: 身体素质(课课练) 手法:眨眼、合口 1.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 腿法:弹腿、探腿: (女)练习[2] 2.50米练习[1] 3.基本动作: 教学重点 高架动作:高架舞动 1.强调手臂、下肢、腰腹协调用力 头尾配合:上双腿、上单腿: 鼓乐配合:鼓点节奏动作:擂鼓、震鼓 能力。 教学重点:1.纠正已学基本技术的错误动作 2加强上肢摆臂积极与下肢后蹬充 2.学习专项基本技术动作 分的协调能力 7-8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身体素质(课课练) 2.学习基本技术 1.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 高架动作:摆头、转身: (女)练习[3] 中架动作:探路、神态动作: 长跑练习(计时跑)[3]
(四)发展能力(10%) 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等方面的评定。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国际龙狮总会审定(2002版) 八、下半学期(南狮运动)教学进度 学 时 专项内容与要求 体能内容与要求 1-2 1.介绍大学体育教学情况、校规及体育课的要求 2.讲解本学期专项所学内容 3.龙狮运动文化背景及礼仪教育 4.学习基本技术: 手型手法:双阳手、双阴手、阴阳手、单手 身型:三弯(手弯、腰弯、膝弯) 步型:弓、马、虚、仆步、麒麟步、跪步、独立步 教学重点:1.学习专项基本技术动作 2.初步了解南狮运动基本功 的要领 身体素质(课课练): 1.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 (女)练习[1] 2.长跑练习(全程跑)[1] 教学重点: 1.加强男生上肢力量练习;及女生 腰腹力量练习。 2.恢复耐力,建立完整技术动作概 念;掌握长跑中的呼吸节奏。 3-4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学习基本技术: 手法:转头、低头、抬头、回头: 步法:上步、跳步、碎步、插步: 头尾配合:腰带握法、身型动作、步法动作 鼓乐配合:乐点节奏介绍、乐器握法 教学重点:1.纠正已学基本技术的错误动作 2.学习专项基本技术动作 身体素质(课课练): 1.立定跳远练习[1] 2.长跑练习(变速跑)[2] 教学重点: 1.强调后蹬充分,摆臂积极的协调 能力。 2.通过辅助练习手段,逐步掌握中 长跑技术。 5-6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学习基本技术: 手法:眨眼、合口: 腿法:弹腿、探腿: 3.基本动作: 高架动作:高架舞动 头尾配合:上双腿、上单腿: 鼓乐配合:鼓点节奏动作:擂鼓、震鼓 教学重点:1.纠正已学基本技术的错误动作 2.学习专项基本技术动作 身体素质(课课练): 1.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 (女)练习[2] 2.50米练习[1] 教学重点: 1.强调手臂、下肢、腰腹协调用力 能力。 2.加强上肢摆臂积极与下肢后蹬充 分的协调能力。 7-8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学习基本技术: 高架动作:摆头、转身: 中架动作:探路、神态动作: 身体素质(课课练): 1.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 (女)练习[3] 2.长跑练习(计时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