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爬泳技术 1.爬泳是模仿人体爬行动作的一种游泳姿势。是俯卧在水中,两腿上下交替打 水,两臂轮流划水而使身体前进的一种泳式。 (+) 2.在竞技游泳比赛中;爬泳速度最快,人们通常采用爬泳技术参加自由泳比赛, 故爬泳也称之为自由泳。 (+) 3.爬泳身体位子要求:平、直、短。 4.爬泳的整个身体作为一个整体随着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围绕纵轴有节奏地转动 (+) 5.爬泳在游进过程中的侧向摆动会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方向被重度扰乱,将增大 前进中的形状阻力和波浪阻力 (+) 6.爬泳腿部技术主要起推进作用,其次是保持身体位置和身体平衡的作用。(-) 7.爬泳腿部技术对身体的推进作用是:游速越快,推进作用则越小。(+) 8.爬泳打腿时:踝关节伸直,脚尖稍内扣,腰部发力,大腿带动小腿朝后下方 用力做鞭状形打水动作。 (+) 9.爬泳腿部技术要领:曲腿向上打水、直腿向下打水。向下打水时,腰部先发 力,大腿带动小腿,做上下交替鞭状打水动作。 10.爬泳腿动作口诀:大腿发力带小腿,两腿交替来打水。 (+) l1.爬泳臂部技术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同时还起着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 12.爬泳臂部技术由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四个部分组成 (+) 13.爬泳臂部技术入水时,保持屈肘、手指张开自然伸直,向前下方斜插入水 14.爬泳左臂入水时,应向右侧转肩,以便左臂积极前伸,获得最长的划水路线。 (+) 15.爬泳的抱水技术应保持高肘至划水开始。 (+) 16.爬泳的划水是产生推进力的主要阶段。它由拉水和推水两部分构成。(+) 17.爬泳的抱水速度要快,推水速度要慢。 18.爬泳的划水动作结束后,借助惯性由上臂带动肘关节向外上方做屈肘提拉动 作,将前臂和手提拉出水面。 (+) 19.爬泳的推水:当手划至肩下方时,慢速向外、向上、向后运动,完成推水动
第一部分 爬泳技术 1.爬泳是模仿人体爬行动作的一种游泳姿势。是俯卧在水中,两腿上下交替打 水,两臂轮流划水而使身体前进的一种泳式。 (+) 2.在竞技游泳比赛中;:爬泳速度最快,人们通常采用爬泳技术参加自由泳比赛, 故爬泳也称之为自由泳。 (+) 3.爬泳身体位子要求:平、直、短。 (-) 4.爬泳的整个身体作为一个整体随着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围绕纵轴有节奏地转动。 (+) 5.爬泳在游进过程中的侧向摆动会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方向被重度扰乱,将增大 前进中的形状阻力和波浪阻力。 (+) 6.爬泳腿部技术主要起推进作用,其次是保持身体位置和身体平衡的作用。(-) 7.爬泳腿部技术对身体的推进作用是:游速越快,推进作用则越小。 (+) 8.爬泳打腿时:踝关节伸直,脚尖稍内扣,腰部发力,大腿带动小腿朝后下方 用力做鞭状形打水动作。 (+) 9.爬泳腿部技术要领:曲腿向上打水、直腿向下打水。向下打水时,腰部先发 力,大腿带动小腿,做上下交替鞭状打水动作。 (-) 10.爬泳腿动作口诀:大腿发力带小腿,两腿交替来打水。 (+) 11.爬泳臂部技术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同时还起着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 12.爬泳臂部技术由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四个部分组成。 (+) 13.爬泳臂部技术入水时,保持屈肘、手指张开自然伸直,向前下方斜插入水。 (-) 14.爬泳左臂入水时,应向右侧转肩,以便左臂积极前伸,获得最长的划水路线。 (+) 15.爬泳的抱水技术应保持高肘至划水开始。 (+) 16.爬泳的划水是产生推进力的主要阶段。它由拉水和推水两部分构成。(+) 17.爬泳的抱水速度要快,推水速度要慢。 (-) 18.爬泳的划水动作结束后,借助惯性由上臂带动肘关节向外上方做屈肘提拉动 作,将前臂和手提拉出水面。 (+) 19.爬泳的推水:当手划至肩下方时,慢速向外、向上、向后运动,完成推水动
作 爬泳的推水:为了加快动作频率,手臂可以不推到底。 21.爬泳的划水路线相对于水(静止物)而言,它的运动轨迹是不规则的螺旋曲 (+) 22.爬泳的空中移臂是出水的继续,不能停顿。应放松自然。 (+) 23.爬泳的空中移臂技术要借助身体和肩关节自然转动,高肘将两臂前移至肩前 方,准备入水 (+) 24.爬泳臂部技术要领:抓水要积极,划水要保持屈臂高肘,且快速有力,两臂 前后交替做向后划水动作 (+) 25.爬泳的两臂配合有三种方式,即前交叉、中交叉、和后交叉。 (+) 26.爬泳的前交叉配合技术是指:当一臂入水时,另一臂划水至腹部下,与水平 面约成150°角。 27.爬泳的呼吸,以右转头吸气为例:右臂推水结束手臂出水时快速将余气吐出 同时下颚向右肩靠,使嘴露出水面,张嘴吸气,吸气结束并开始转头复原, 右臂经空中移臂后入水。 (+) 28.爬泳的完整配合技术形势多样。常见的有6:2:1、4:2:1、2:2:1等配 合技术 (+) 29.爬泳的6:2:1配合技术是指:6次打腿,2次划臂,1次呼吸的配合技术 (+) 30.爬泳的中长距离运动员通常采用6次打腿2次划手的配合技术。(-) 31.爬泳的短距离运动员通常采用2次打腿2次划手的配合技术 32.爬泳的中长距离运动员通常采用1次呼吸2次划手的配合动作 (+) 33.爬泳运动员的技术效果主要看划频和划距 34.运动员要提高爬泳成绩,首先就要提高爬泳的动作频率, 35.要提高爬泳游进速度,首先要提高爬泳动作所产生的推进力。 (一) 36.爬泳的滚翻转身技术有侧卧蹬壁和仰卧蹬壁两种方法。 (+) 37.爬泳的滚翻转身技术,直腿水上摆动比屈腿水上摆动速度要快。(一) 38.爬泳的出发技术有:摆臂式、抓台式、蹲距式三种。 (+) 39.出发的腾空高度和远度:摆臂式>抓台式>蹲距式。 (+) 40.爬泳的入水姿势现大多数运动员采用“洞式入水”。 (+)
作。 (-) 20.爬泳的推水:为了加快动作频率,手臂可以不推到底。 (-) 21.爬泳的划水路线相对于水(静止物)而言,它的运动轨迹是不规则的螺旋曲 线。 (+) 22.爬泳的空中移臂是出水的继续,不能停顿。应放松自然。 (+) 23.爬泳的空中移臂技术要借助身体和肩关节自然转动,高肘将两臂前移至肩前 方,准备入水。 (+) 24.爬泳臂部技术要领:抓水要积极,划水要保持屈臂高肘,且快速有力,两臂 前后交替做向后划水动作。 (+) 25.爬泳的两臂配合有三种方式,即前交叉、中交叉、和后交叉。 (+) 26.爬泳的前交叉配合技术是指:当一臂入水时,另一臂划水至腹部下,与水平 面约成 150°角。 (-) 27.爬泳的呼吸,以右转头吸气为例:右臂推水结束手臂出水时快速将余气吐出, 同时下颚向右肩靠,使嘴露出水面,张嘴吸气,吸气结束并开始转头复原, 右臂经空中移臂后入水。 (+) 28.爬泳的完整配合技术形势多样。常见的有 6:2:1、4:2:1、2:2:1 等配 合技术。 (+) 29.爬泳的 6:2:1 配合技术是指:6 次打腿,2 次划臂,1 次呼吸的配合技术。 (+) 30.爬泳的中长距离运动员通常采用 6 次打腿 2 次划手的配合技术。 (-) 31.爬泳的短距离运动员通常采用 2 次打腿 2 次划手的配合技术。 (-) 32.爬泳的中长距离运动员通常采用 1 次呼吸 2 次划手的配合动作。 (+) 33.爬泳运动员的技术效果主要看划频和划距。 (-) 34.运动员要提高爬泳成绩,首先就要提高爬泳的动作频率。 (-) 35.要提高爬泳游进速度,首先要提高爬泳动作所产生的推进力。 (-) 36.爬泳的滚翻转身技术有侧卧蹬壁和仰卧蹬壁两种方法。 (+) 37.爬泳的滚翻转身技术,直腿水上摆动比屈腿水上摆动速度要快。 (-) 38.爬泳的出发技术有:摆臂式、抓台式、蹲距式三种。 (+) 39.出发的腾空高度和远度:摆臂式>抓台式>蹲距式。 (+) 40.爬泳的入水姿势现大多数运动员采用“洞式入水”。 (+)
第二部分游泳常识 1.在1896年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就把游泳列为竞赛项目之一。 (+) 2.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是在海里进行的。 (+) 3.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就有女子游泳比赛项目。 4.1952年第十五届现代奧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増设了蝶泳项目,把蝶泳和 蛙泳分为两个项目比赛。从此,竞技游泳发展成四种泳姿。 (+) 5.1887年,在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个25码室内游泳池。 (一) 6.1953年在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吴传玉获得男子100米仰泳冠军,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运动场上空飘扬。 (+) 7.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游泳比赛中,中国获得4枚金牌、5枚银牌、并破 两项世界纪录。这是我国首次在奥运会上获得游泳金牌。 (+) 8.竞技游泳是指有特定技术要求,按游泳竞赛规则进行竞赛的游泳运动项目。 (+) 9.游泳比赛有25米池、50米池两种。而奥运会必须在25米池进行比赛。(-) 10.国际游泳赛事有: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杯短池游泳系列赛、亚运 会游泳比赛、东亚运动会游泳比赛、欧洲游泳锦标赛与泛太平洋游泳锦标赛 等 (+) 11.中国游泳赛事有:全运会、全国游泳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全国短池赛等。 (+) 12.中国大学生游泳协会于1995年成立,目前有33所会员学校 (+) 13.实用游泳是指直接为生长、军事、生活服务的游泳活动。包括踩水、侧泳 反蛙泳、潜泳、水上救护、着装泅渡等非竞技游泳。 (+) 现代游泳运动起源于美国。 15.游泳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运动项目,是水浴、空气浴、日光浴三者结合,对 人体十分有益的运动 (+) 16.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与陆上其它运动项目相比,在练习 环境、呼吸方式、运动姿势、动力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 17.游泳时,水对人体有三种阻力,即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形状阻力)、波浪 阻力。 (+)
第二部分游泳常识 1.在 1896 年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就把游泳列为竞赛项目之一。 (+) 2.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是在海里进行的。 (+) 3.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就有女子游泳比赛项目。 (-) 4.1952 年第十五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增设了蝶泳项目,把蝶泳和 蛙泳分为两个项目比赛。从此,竞技游泳发展成四种泳姿。 (+) 5.1887 年,在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个 25 码室内游泳池。 (-) 6.1953 年在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吴传玉获得男子 100 米仰泳冠军,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运动场上空飘扬。 (+) 7.1992 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游泳比赛中,中国获得 4 枚金牌、5 枚银牌、并破 两项世界纪录。这是我国首次在奥运会上获得游泳金牌。 (+) 8.竞技游泳是指有特定技术要求,按游泳竞赛规则进行竞赛的游泳运动项目。 (+) 9.游泳比赛有 25 米池、50 米池两种。而奥运会必须在 25 米池进行比赛。(-) 10.国际游泳赛事有: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杯短池游泳系列赛、亚运 会游泳比赛、东亚运动会游泳比赛、欧洲游泳锦标赛与泛太平洋游泳锦标赛 等。 (+) 11.中国游泳赛事有:全运会、全国游泳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全国短池赛等。 (+) 12.中国大学生游泳协会于 1995 年成立,目前有 33 所会员学校。 (+) 13.实用游泳是指直接为生长、军事、生活服务的游泳活动。包括踩水、侧泳、 反蛙泳、潜泳、水上救护、着装泅渡等非竞技游泳。 (+) 14.现代游泳运动起源于美国。 (-) 15.游泳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运动项目,是水浴、空气浴、日光浴三者结合,对 人体十分有益的运动。 (+) 16.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与陆上其它运动项目相比,在练习 环境、呼吸方式、运动姿势、动力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 17.游泳时,水对人体有三种阻力,即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形状阻力)、波浪 阻力。 (+)
18.游泳时的身体位子应:平、直、长。 (+) 19.游泳时首先要提髙(増大)推进力,其次是使身体保持最佳流线型。(一) 20.游泳时技术动作应注意:高度的放松、柔和、流畅和节奏,并充分利用水的 浮力。 (+) 21.游泳者在参加游泳以前,首先应该进行健康检查,看看心、肺及其他重要器 官有无疾病等。 (+) 22.患有严重的砂眼、传染性皮肤病、痢疾和细菌性肠炎等。这类病对体力影响 不大,所以可以到游泳池游泳。 23.只要保持清醒的意识,喝少量的酒后仍可以到游泳池游泳 (一) 24.病刚好,或有发烧头痛、伤风感冒、过度疲劳、饥饿等情况时,就不宜下水 游泳 (+) 饭后和剧烈运动后不久,可以适量游泳 26.到游泳池游泳或上课都必须十分注意安全,自觉遵守游泳安全和卫生守则 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和传染疾病。 (+) 27.游泳练习者在水中产生站立不稳、胸闷、呼吸困难、呛水等现象,是因为水 的压力、阻力、浮力对人体产生作用的结果。 (+) 28.游泳时由于身体运动姿势的改变,人体空间定向,定位感觉以及大脑前庭分 析系统也随之发生改变,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走、跑、跳等身体 基本技能在水中无法得到合理运用,从而给游泳练习增加了难度。(+) 29.到自然水域游泳,一定要先了解水深、水下有无水草、淤泥及漩涡、暗流, 了解水质是否清洁,选择合适水域游泳。 (+) 30.游泳时,如遇抽筋,应保持冷静,不要慌张,马上呼救。 31.游泳时如果有水进入耳内,应立即用棉花签把水掏出来 (一) 32.发现他人发生溺水,应立即跳入水中直接施救。 33.间接救护是指:利用救生器材施救者在岸上或船上对溺水者施救的一种方法。 既省力,又安全迅速,一般是对神智还能较清醒的溺水者使用 (+) 34.间接救护的救生器有救生圈、绳索、竹竿、木板。 (+) 35.在没有救生器材,溺水者距离岸边较远,或溺水者处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 救护者必须入水进行直接救护 (+) 当发现溺水事故后,抢救者应一边迅速准备抢救,一边大声呼救,力争他人 也赶来参加抢救,或得到他人的协助。 (+)
18.游泳时的身体位子应:平、直、长。 (+) 19.游泳时首先要提高(增大)推进力,其次是使身体保持最佳流线型。(-) 20.游泳时技术动作应注意:高度的放松、柔和、流畅和节奏,并充分利用水的 浮力。 (+) 21.游泳者在参加游泳以前,首先应该进行健康检查,看看心、肺及其他重要器 官有无疾病等。 (+) 22.患有严重的砂眼、传染性皮肤病、痢疾和细菌性肠炎等。这类病对体力影响 不大,所以可以到游泳池游泳。 (-) 23.只要保持清醒的意识,喝少量的酒后仍可以到游泳池游泳。 (-) 24.病刚好,或有发烧头痛、伤风感冒、过度疲劳、饥饿等情况时,就不宜下水 游泳。 (+) 25.饭后和剧烈运动后不久,可以适量游泳。 (-) 26.到游泳池游泳或上课都必须十分注意安全,自觉遵守游泳安全和卫生守则, 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和传染疾病。 (+) 27.游泳练习者在水中产生站立不稳、胸闷、呼吸困难、呛水等现象,是因为水 的压力、阻力、浮力对人体产生作用的结果。 (+) 28.游泳时由于身体运动姿势的改变,人体空间定向,定位感觉以及大脑前庭分 析系统也随之发生改变,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走、跑、跳等身体 基本技能在水中无法得到合理运用,从而给游泳练习增加了难度。 (+) 29.到自然水域游泳,一定要先了解水深、水下有无水草、淤泥及漩涡、暗流, 了解水质是否清洁,选择合适水域游泳。 (+) 30.游泳时,如遇抽筋,应保持冷静,不要慌张,马上呼救。 (-) 31.游泳时如果有水进入耳内,应立即用棉花签把水掏出来。 (-) 32.发现他人发生溺水,应立即跳入水中直接施救。 (-) 33.间接救护是指:利用救生器材施救者在岸上或船上对溺水者施救的一种方法。 既省力,又安全迅速,一般是对神智还能较清醒的溺水者使用。 (+) 34.间接救护的救生器有救生圈、绳索、竹竿、木板。 (+) 35.在没有救生器材,溺水者距离岸边较远,或溺水者处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 救护者必须入水进行直接救护。 (+) 36.当发现溺水事故后,抢救者应一边迅速准备抢救,一边大声呼救,力争他人 也赶来参加抢救,或得到他人的协助。 (+)
37.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如已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则应立即进行现场急 救。急救内容包括搬运、排除腹水、做人工心肺复苏及转送医院进行抢救。 (+) 38.心肺复苏术操作的基本顺序为:畅通呼吸道一人工呼吸一胸外心脏按摩。(+) 39.当溺水者没有呼吸时,不管有无脉搏都必须马上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一) 40.心肺复苏术的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的次数比例为15:2,即15次胸外 心脏挤压、2次人工呼吸 (+)
37.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如已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则应立即进行现场急 救。急救内容包括搬运、排除腹水、做人工心肺复苏及转送医院进行抢救。 (+) 38.心肺复苏术操作的基本顺序为:畅通呼吸道一人工呼吸一胸外心脏按摩。(+) 39.当溺水者没有呼吸时,不管有无脉搏都必须马上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40.心肺复苏术的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的次数比例为 15:2,即 15 次胸外 心脏挤压、2 次人工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