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25763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英文名称:Social Work Value and Eth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 二、课程简介 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前提是学习者对专业价值观念的内化。本课以社会工作 价值与伦理为主要学习内容,培养以及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内化的课程。通过简介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系统讲解社会工作专业基本价值内涵与价值观体系,中西方社 会工作传统价值观差异,社会工作专业通行的伦理守则、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与间接服 务的伦理议题,社会工作伦理实践难题抉择与决策模式,社会工作者业务过失与法律 相关责任等,帮助学生辨识个人价值观系统,缩短其与社会工作价值和伦理观距离, 对于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有着重大意义。 本课是专业必修课,教有部高等教有司指定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专业化社会服务实践正当性的依据、是从业者 考量和规范专业裁量权使用适当性的标准来源。通过简介社会工作的哲学 基础、系统讲解社会工作专业基本价值内涵与价值观体系,辨析中西方社 会工作传统价值观差异,社会工作专业通行的伦理守则、社会工作直接服 务与间接服务的伦理议题,社会工作伦理实践难题抉择与决策模式,社会 工作者业务过失与法律相关责任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角下 协助学生辨识个人价值观系统,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内化,缩短其与社 会工作专业价值和伦理观距离,开启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本土特色 意识。 英文简介
1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25763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英文名称: Social Work Value and Eth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48 学时 学 分: 3 学分 适用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 二、课程简介 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前提是学习者对专业价值观念的内化。本课以社会工作 价值与伦理为主要学习内容,培养以及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内化的课程。通过简介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系统讲解社会工作专业基本价值内涵与价值观体系,中西方社 会工作传统价值观差异,社会工作专业通行的伦理守则、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与间接服 务的伦理议题,社会工作伦理实践难题抉择与决策模式,社会工作者业务过失与法律 相关责任等,帮助学生辨识个人价值观系统,缩短其与社会工作价值和伦理观距离, 对于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有着重大意义。 本课是专业必修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专业化社会服务实践正当性的依据、是从业者 考量和规范专业裁量权使用适当性的标准来源。通过简介社会工作的哲学 基础、系统讲解社会工作专业基本价值内涵与价值观体系,辨析中西方社 会工作传统价值观差异,社会工作专业通行的伦理守则、社会工作直接服 务与间接服务的伦理议题,社会工作伦理实践难题抉择与决策模式,社会 工作者业务过失与法律相关责任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角下, 协助学生辨识个人价值观系统,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内化,缩短其与社 会工作专业价值和伦理观距离,开启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本土特色 意识。 英文简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社会工作专业主 干课程。 教学目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框架下,系统掌握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基本 理论与基本概念,理解并熟悉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价值观内涵,能够辨识个人价值观与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差别,学会面对各种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议题,灵活运用社会 工作价值与伦理两难的各项原则,以及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知识,正确处 理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各种伦理议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在实务中的功能或角色。 2.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思想渊源,提升学生的社会工作哲学基础知识素养。 (二)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社会工作哲学 【知识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思想来源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引言 1.社会工作的功能:恢复功能、预防功能、发展功能。 2.崇尚专业伦理精神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特征。 3.社会工作的行动: ①社会工作的行动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影响 ②社会工作的行动是以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伦理为导向的。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在实务中的角色 1.确保专业使命的实现。 2.界定专业的角色职责。 3.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4.指引处理伦理难题。 5.约束社会工作成员权力滥用之可能。 第三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渊源 1.哲学的议题与伦理学在哲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①对实在问题之研究。 2
2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社会工作专业主 干课程。 教学目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框架下,系统掌握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基本 理论与基本概念,理解并熟悉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价值观内涵,能够辨识个人价值观与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差别,学会面对各种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议题,灵活运用社会 工作价值与伦理两难的各项原则,以及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知识,正确处 理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各种伦理议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在实务中的功能或角色。 2.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思想渊源,提升学生的社会工作哲学基础知识素养。 (二)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社会工作哲学 【知识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思想来源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引言 1.社会工作的功能: 恢复功能、预防功能、发展功能。 2.崇尚专业伦理精神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特征。 3.社会工作的行动: ①社会工作的行动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影响。 ②社会工作的行动是以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伦理为导向的。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在实务中的角色 1.确保专业使命的实现。 2.界定专业的角色职责。 3.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4.指引处理伦理难题。 5.约束社会工作成员权力滥用之可能。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渊源 1.哲学的议题与伦理学在哲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①对实在问题之研究
②对于认识问题的研究。 ③对人生实践哲学的研究。伦理学(道德哲学):重点研究道德之实践、道德之 标准、道德之价值:探讨道德价值与道德行为的判断、人性的善恶、自由意志。 2.哲学运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三个层面。 ①分析。 ②批判。 ③规范 3.社会工作哲学的意义。 ①提供基础原理和理想」 ②提供测量适当行为的基本模式和标准。 ③道德评价的判断依据。 4.社会工作价值观三大思想源头: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古罗马的“法律精神” 和希伯来-基督教宗教观念中的“博爱精神”。 ①古希腊“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理念。希腊人文精神的源头:希腊神话及荷马 史诗。体现的价值:追求个性化、强调责任感、颂扬美德。希腊人文精神的基地:城 邦民主制度,理性、公正和平等是承办的精神世界的三个重要的特征。希腊人文精神 的完成: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智慧。 ②古罗马“法制精神”:公正公平理念。罗马法制精神中对社会工作价值观产生 的影响 ③希伯来一基督教“博爱精神”:平等互动理念。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哲学“价值”的基本知识。 2.掌握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内涵知识,树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价值、核心价值观 【知识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体系的内涵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价值 1.价值 3
3 ②对于认识问题的研究。 ③对人生实践哲学的研究。伦理学(道德哲学):重点研究道德之实践、道德之 标准、道德之价值;探讨道德价值与道德行为的判断、人性的善恶、自由意志。 2.哲学运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三个层面。 ①分析。 ②批判。 ③规范。 3.社会工作哲学的意义。 ①提供基础原理和理想。 ②提供测量适当行为的基本模式和标准。 ③道德评价的判断依据。 4.社会工作价值观三大思想源头: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古罗马的“法律精神” 和希伯来-基督教宗教观念中的“博爱精神”。 ①古希腊“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理念。希腊人文精神的源头:希腊神话及荷马 史诗。体现的价值:追求个性化、强调责任感、颂扬美德。希腊人文精神的基地:城 邦民主制度,理性、公正和平等是承办的精神世界的三个重要的特征。希腊人文精神 的完成: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智慧。 ②古罗马“法制精神”:公正公平理念。罗马法制精神中对社会工作价值观产生 的影响。 ③希伯来—基督教“博爱精神”:平等互动理念。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哲学“价值”的基本知识。 2.掌握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内涵知识,树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价值、核心价值观 【知识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体系的内涵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价值 1.价值
(1)哲学意义的“价值” 主体和客体是构成价值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 ①价值所表示的主客体关系具有双重含义。 ②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③价值的特质。 ④价值的分类 ⑤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2)价值的心理学观点 (3)价值的社会学观点。 2.西方近现代价值观 (1)西方近现代的价值视转换 ①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革命 ②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西方近 现代价值观应运而生。具体来说是古希腊罗马价值观和基督教价值观的现代转型产物。 ③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的直接产物: A、公民社会(以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法制原则作为基础的 社会价值或原则) B、近现代西方价值观念是“以个人为轴心,以自由、平等、获利、知识、勤劳、 节俭、正义、法制为基础原则,兼具个人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快乐主义、利 己主义、功利主义、理性主义、新教主义、乐观主义等诸多特征的有机统一的观念整 体。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正是在这种时代场景和价值观念中被孕育和造就的。 ④西方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型,从正反两个方面促成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及其 价值观的形成: A、个体本位观念:正向影响因素 个人主义观念:个人本位、自我决定、个人负责: 公正平等观念:权利观念、理性观念、独立观念: B、社会问题激增:反向促动因素(时代背景、种族、民族、贫富差距等等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①人道主义哲学:社会工作价值观贯穿着的人道主义基本原则。 ②社会正义理论:关注最少受惠者利益的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对社会工作专业价 值观的重要影响。 ③新教伦理观念:平等与天职观念。 3.西方社会福利观:福利服务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思想 ①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②福利的概念与获得福利的来源
4 (1)哲学意义的“价值” 主体和客体是构成价值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 ①价值所表示的主客体关系具有双重含义。 ②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③价值的特质。 ④价值的分类。 ⑤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2)价值的心理学观点。 (3)价值的社会学观点。 2.西方近现代价值观 (1)西方近现代的价值观转换 ①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革命 ②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西方近 现代价值观应运而生。具体来说是古希腊罗马价值观和基督教价值观的现代转型产物。 ③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的直接产物: A、公民社会(以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法制原则作为基础的 社会价值或原则) B 、近现代西方价值观念是“以个人为轴心,以自由、平等、获利、知识、勤劳、 节俭、正义、法制为基础原则,兼具个人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快乐主义、利 己主义、功利主义、理性主义、新教主义、乐观主义等诸多特征的有机统一的观念整 体。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正是在这种时代场景和价值观念中被孕育和造就的。 ④西方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型,从正反两个方面促成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及其 价值观的形成: A、个体本位观念:正向影响因素 个人主义观念:个人本位、自我决定、个人负责; 公正平等观念:权利观念、 理性观念 、独立观念; B、社会问题激增:反向促动因素(时代背景、种族、民族、贫富差距等等)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①人道主义哲学:社会工作价值观贯穿着的人道主义基本原则。 ②社会正义理论:关注最少受惠者利益的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对社会工作专业价 值观的重要影响。 ③新教伦理观念:平等与天职观念。 3.西方社会福利观:福利服务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思想 ①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②福利的概念与获得福利的来源
③广义的与狭义的定义:社会福利。 ④西方社会福利观念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4.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①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如:知羞耻、守信义、知荣辱。 ②核心价值观:12个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富强、公正、和谐、自由,就是当 代中国人必须长期遵循的最重要的准则,它是决定社会成员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核 心理念,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适性的特点。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 1,社会工作价值的基本概念 2.社会工作价值伦理观点的历史演进。 (1)关注案主道德阶段。 (2)关注社会改革阶段。 (3)关注专业实务工作者的伦理、道德问题阶段。 (4)关注社会正义、权利与改革阶段。 (5)关注应用性专业伦理阶段。 3.社会工作基本价值与核心价值 (1)西方学者对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的概括:社会工作理论家巴特利、波音、比 斯台克、泰彻、Levy、Hepworth/,Rooney对此都有详细的阐述,其中尤以阿曼多·莫 勒斯和勃兰德福德·舍尔福的阐述比较全面具代表性 1.高登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6个基本观点 ⅱ.比斯台克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9个基本观点 进.泰彻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6个基本观点 ⅳ.普姆弗莉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3个方面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共同特征的具体表现:强调对人的尊重、重视个人改变 的潜能、案主自我决定权、赋予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尊重多元性、保密、隐私权、 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和服务以使其满足基本需求、社会应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 (3)社会工作基本价值内涵 1,有关人的概念之价值偏好。人有内在的价值和尊严:每个人有内在的能力和 趋向于能使生活更完满的改变的动力:每个人对他自己和他的人类同胞,包括社会, 都有一份责任:人需要有归属感: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人类的共同需要,但是每一个 人又是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 ⅱ。有关人的结果之价值偏好。社会以须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以使每个人 能实现他最大的潜能:社会必须提供资源服务,以帮助人们满足他们的需要并避免诸 如饥饿、教育不足、歧视、医疗和住房不足等问题:人们必须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 的创造
5 ③广义的与狭义的定义:社会福利。 ④西方社会福利观念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4.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①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如:知羞耻、守信义、知荣辱。 ②核心价值观:12 个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富强、公正、和谐、自由,就是当 代中国人必须长期遵循的最重要的准则,它是决定社会成员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核 心理念,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适性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 1.社会工作价值的基本概念。 2. 社会工作价值伦理观点的历史演进。 (1)关注案主道德阶段。 (2)关注社会改革阶段。 (3)关注专业实务工作者的伦理、道德问题阶段。 (4)关注社会正义、权利与改革阶段。 (5)关注应用性专业伦理阶段。 3.社会工作基本价值与核心价值 (1)西方学者对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的概括:社会工作理论家巴特利、波音、比 斯台克、泰彻、Levy、Hepworth/Rooney 对此都有详细的阐述,其中尤以阿曼多·莫 勒斯和勃兰德福德·舍尔福的阐述比较全面具代表性。 ⅰ.高登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6 个基本观点 ⅱ.比斯台克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9 个基本观点 ⅲ.泰彻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6 个基本观点 ⅳ.普姆弗莉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3 个方面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共同特征的具体表现: 强调对人的尊重、重视个人改变 的潜能、案主自我决定权、赋予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尊重多元性、保密、隐私权、 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和服务以使其满足基本需求、社会应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 (3)社会工作基本价值内涵 ⅰ.有关人的概念之价值偏好。人有内在的价值和尊严;每个人有内在的能力和 趋向于能使生活更完满的改变的动力;每个人对他自己和他的人类同胞,包括社会, 都有一份责任;人需要有归属感;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人类的共同需要,但是每一个 人又是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 ⅱ.有关人的结果之价值偏好。社会必须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以使每个人 能实现他最大的潜能;社会必须提供资源服务,以帮助人们满足他们的需要并避免诸 如饥饿、教育不足、歧视、医疗和住房不足等问题;人们必须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 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