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300412 课程名称:城市科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Urban Science 课程类别:通识课 学 时:32 分:2 适用对象:全校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城市科学属于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 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下的区位决策问题,并描述集聚经济和经济不经 济如何决定城市规模与城市形态的形成。课程内容包括:解释城市为什么会存在,城 市增长和衰退的原因。土地租金和土地利用模式,政府在决定土地利用模式中的角色。 小汽车使用所产生的外部性(拥挤、环培破坏、碰描)以及城市公共交通问顺,城市 教育生产函数及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邻里选择与居住分区。城市住房异质性以及住宅 保障政策。城市政府职能、城市财政与税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城市政府竞争 与合作等。 Abstract:Urban science is a cross-discipline of economics,geography,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It mainly discusses the location decision problem under the maximization of household utility and corporate profit,and describes how agglomeration economy and economic diseconomy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of city scale and urban form. The course content includes:explain why cities exist,the reasons for urban growth and decline.Land rent and land use patterns,the government's role in determining land use patterns.Externalities (crowding,environmental damage,collisions)caused by car use.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problems,urban education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neighborhood selection and residential zoning.Urban housing heterogeneity and housing security policies.Urban government functions,urban finance and taxation,taking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s an
1 《城市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300412 课程名称:城市科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Urban Science 课程类别: 通识课 学 时: 32 学 分: 2 适用对象: 全校学生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经济学基础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城市科学属于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 讨家庭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下的区位决策问题,并描述集聚经济和经济不经 济如何决定城市规模与城市形态的形成。课程内容包括:解释城市为什么会存在,城 市增长和衰退的原因。土地租金和土地利用模式,政府在决定土地利用模式中的角色。 小汽车使用所产生的外部性(拥挤、环境破坏、碰撞)以及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城市 教育生产函数及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邻里选择与居住分区。城市住房异质性以及住宅 保障政策。城市政府职能、城市财政与税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城市政府竞争 与合作等。 Abstract: Urban science is a cross-discipline of economics, geography,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location decision problem under the maximization of household utility and corporate profit, and describes how agglomeration economy and economic diseconomy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of city scale and urban form. The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explain why cities exist, the reasons for urban growth and decline. Land rent and land use patterns, the government's role in determining land use patterns. Externalities (crowd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collisions) caused by car use,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urban education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neighborhood selection and residential zoning. Urban housing heterogeneity and housing security policies. Urban government functions, urban finance and taxation, taking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urban governmen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城市科学概论》是通识课。通过介绍本学科学术前沿的理论和文献,激发学生 利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技术,关注并积极研究城市化的规律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所存 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空间、产业、士地、住房、交通、环境、规划、住房 教育等问题。结合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以及我们身边的城市问题,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习和研究兴趣,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为例,融入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及空间载体,围绕城市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进行科学阐释。让学生认识城市和城 市化进行,适应城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导言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科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基础以及城市的缘 起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为后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城市科学 第二节什么是城市(思政元素:结合我国城镇化,进行国情教育) 第三节城市为什么会存在 第四节城市科学公理 (三)思考与实践 国内外城市定义与界定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2章集聚经济与城市化
2 example to analyze urban governmen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城市科学概论》是通识课。通过介绍本学科学术前沿的理论和文献,激发学生 利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技术,关注并积极研究城市化的规律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所存 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空间、产业、土地、住房、交通、环境、规划、住房、 教育等问题。结合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以及我们身边的城市问题,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习和研究兴趣,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为例,融入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及空间载体,围绕城市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进行科学阐释。让学生认识城市和城 市化进行,适应城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 1 章 导言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科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基础以及城市的缘 起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为后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城市科学 第二节 什么是城市(思政元素:结合我国城镇化,进行国情教育) 第三节 城市为什么会存在 第四节 城市科学公理 (三)思考与实践 国内外城市定义与界定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 2 章 集聚经济与城市化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企业为什么会集聚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包括共享中间投 入品、自我强化效应、分享劳动力储备、劳动力的匹配性、知识溢出等,从而为解释 和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科学的视角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共享中间投入品 第二节分享劳动力储备 第三节劳动力的匹配性 第四节知识溢出 第五节地方化经济(思政元素:广东省专业镇的发展历程) 第六节城市化经济(思政元素:我因的城镇化道路) 第七节城市规模的其他收益 (三)思考与实践 城市为什么会产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 学习 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3章集聚不经济与城市病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病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住房紧张等等,从而为解释和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视角。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交通拥堵(思政元素: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节城市环境污染(思政元素: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节城市房价(思政元素: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3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企业为什么会集聚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包括共享中间投 入品、自我强化效应、分享劳动力储备、劳动力的匹配性、知识溢出等,从而为解释 和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科学的视角。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共享中间投入品 第二节 分享劳动力储备 第三节 劳动力的匹配性 第四节 知识溢出 第五节 地方化经济(思政元素:广东省专业镇的发展历程) 第六节 城市化经济 (思政元素: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第七节 城市规模的其他收益 (三)思考与实践 城市为什么会产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3章 集聚不经济与城市病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病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住房紧张等等,从而为解释和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视角。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交通拥堵(思政元素: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节 城市环境污染(思政元素: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节 城市房价(思政元素: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样的城市最宜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4章城市规模与分布规律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规模的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包括城市规模与效用的关系,城市系 专业化城市与综合性城市的区别和联系,城市规模的差异、分布及其规律 为认识现实世界的城市规模提供科学的分析工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效用与城市规模 第二节城市系统 第三节专业化与综合性城市 第四节城市规模的差异 第五节城市规模分布(思政元素:我国城镇化道路) (三)思考与实践 为什么城市规模差异巨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周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5章公共政策与城市增长
4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样的城市最宜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 4 章 城市规模与分布规律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规模的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包括城市规模与效用的关系,城市系 统的规模,专业化城市与综合性城市的区别和联系,城市规模的差异、分布及其规律, 为认识现实世界的城市规模提供科学的分析工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效用与城市规模 第二节 城市系统 第三节 专业化与综合性城市 第四节 城市规模的差异 第五节 城市规模分布(思政元素:我国城镇化道路) (三)思考与实践 为什么城市规模差异巨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 5 章 公共政策与城市增长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增长的内涵及其测度有基本认识,并能够分析创新、人力资本提 升、环保等公共政策等对城市增长的影响,为现实中如何促进城市的增长提供理论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思政元素:以人为本,抢人大战) 第二节城市的创新与收入 第三节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第四节城市劳动力市场 第五节公共政策与均衡就业 (三)思考与实践 为什么部分城市经济繁荣,部分城市经济衰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多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6章土地租金与城市土地利用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土地租金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 住宅产业等不同性质的用地的竞价租金支付曲线,为科学认识城市中的土地利用结构 提供科学的解释。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地租金导论(思政元素:节约资源) 第二节制造业部门的竞价租金曲线 第三节信息部门的竞价租金曲线 第四节要素间存在替代性时写字楼的竞价租金曲线 第五节住宅价格
5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增长的内涵及其测度有基本认识,并能够分析创新、人力资本提 升、环保等公共政策等对城市增长的影响,为现实中如何促进城市的增长提供理论支 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思政元素:以人为本,抢人大战) 第二节 城市的创新与收入 第三节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第四节 城市劳动力市场 第五节 公共政策与均衡就业 (三)思考与实践 为什么部分城市经济繁荣,部分城市经济衰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电视录像。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 思想和学习积极性。 第 6 章 土地租金与城市土地利用 (一)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对城市土地租金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 住宅产业等不同性质的用地的竞价租金支付曲线,为科学认识城市中的土地利用结构 提供科学的解释。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地租金导论(思政元素:节约资源) 第二节 制造业部门的竞价租金曲线 第三节 信息部门的竞价租金曲线 第四节 要素间存在替代性时写字楼的竞价租金曲线 第五节 住宅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