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e) 寥廓(kuo)挥斥方遒(q) 残羹( (geng) 斑斓(lan) 漪沦(Tlun) B.沉浮(fu) 漫江(man)浪遏飞舟(je) 笙箫(xiao 暴戾(i) 絮聒( xu guo C.后裔yi) 碣石ie) 娄山关(0u) 漫溯(su) 啮啃(nie)钏镯( chuan zhuo) D.峥嵘( zheng)呜咽(ye)沁园春(qin) 蜷伏(quan) 青荇(xing) 彳亍( chi chu) 解析B项,“遏”读为e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 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 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 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 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 也是值得重视的 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 C.鱼目混珠 D.诟病 解析A项,“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B 项,“自顾不暇”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人)。这里应用“目不暇 接”。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百舸.(ɡě) 寥廓.(kuò) 挥斥方遒.(qiú) 残羹.(ɡēnɡ) 斑斓.(lán) 漪沦..(yī lún) B.沉浮.(fú) 漫.江(màn) 浪遏.飞舟(jié) 笙箫.(xiāo) 暴戾.(lì) 絮聒..(xù ɡuō) C.后裔.(yì) 碣.石(jié) 娄.山关(lóu) 漫溯.(sù) 啮.啃(niè) 钏镯..(chuàn zhuó) D.峥.嵘(zhēnɡ) 呜咽.(yè) 沁.园春(qìn) 蜷.伏(quán) 青荇.(xìnɡ) 彳亍..(chì chù) 解析 B 项,“遏”读为 è。 答案 B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 卷帙浩繁,蔚为大观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 使人自顾不暇 ....。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 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 ....,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 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 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 C.鱼目混珠 D.诟病 解析 A 项,“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B 项,“自顾不暇”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人)。这里应用“目不暇 接”。C 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D项,“诟病”意思是指责。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时下,冠以“文化”比比皆是,但热闹之余不禁让人感到,其中似掺杂 了一些随意性、功利性,少了对文化“敬惜字纸”的敬畏感。 B.不少国家通过独立的机构对信息公开行使监督,独立的第三方审查,显 然有利于摆脱行政保密主义的干扰,使信息公开的监督维持客观与中立。 C.近三十年来,广州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令人惊喜,但不 可否认的是,这种发展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这一惨重代价的。 D.杜甫诗中所渗透的忧国忧民情怀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高价值,不管你赞 成不赞成,都不能否认它是公认的准则。 解析A项,主语残缺,应为“冠以‘文化'的人和事”;B项,宾语残缺, 应为“行使监督权”;C项,重复累赘,删掉“巨大的”或“翻天覆地的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 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 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④⑤①③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 解析②句承接开头说明“阅读与写作”合为一体①句具体说“阅读与写 作”的关系,③⑤句说明“阅读与写作”脱离的后果,④句小结內容
D 项,“诟病”意思是指责。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时下,冠以“文化”比比皆是,但热闹之余不禁让人感到,其中似掺杂 了一些随意性、功利性,少了对文化“敬惜字纸”的敬畏感。 B.不少国家通过独立的机构对信息公开行使监督,独立的第三方审查,显 然有利于摆脱行政保密主义的干扰,使信息公开的监督维持客观与中立。 C.近三十年来,广州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令人惊喜,但不 可否认的是,这种发展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这一惨重代价的。 D.杜甫诗中所渗透的忧国忧民情怀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高价值,不管你赞 成不赞成,都不能否认它是公认的准则。 解析 A 项,主语残缺,应为“冠以‘文化’的人和事”;B 项,宾语残缺, 应为“行使监督权”;C 项,重复累赘,删掉“巨大的”或“翻天覆地的”。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 课。________。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 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④⑤①③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 解析 ②句承接开头说明“阅读与写作”合为一体,①句具体说“阅读与写 作”的关系,③⑤句说明“阅读与写作”脱离的后果,④句小结内容
答案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分)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 陈、蔡之意,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 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 丛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末仁 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 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日:“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 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 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日:“有是哉,颜氏之 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 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令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 方数千果乎夫文王在夫武王在镐頁里之君交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士壤贤弟子为 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 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 言。 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
答案 D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22 分)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 陈、蔡之意,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 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 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 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 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 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 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 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 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 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 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 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
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学者宗之 宗:尊奉。 解析B项,殆:危险。 答案B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夫子之道至大 ②夫道之不修也 B.①吾何为于此 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C.①使知者而必行 ②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D.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解析A项,之:的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项,何 疑问代词,什么代词,为什么;D项,则,连词,表连接副词,就。C项,者 均为代词,…的人 答案C 7.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的一组是 ()(3分) ①孔子讲诵弦歌不衰②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③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④太史公曰:《诗》 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A.①② B.①③ ③④ 解析③显示孔子的能力;④是对孔子人格全部的评价。①、②两句通过行
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学者宗.之 宗:尊奉。 解析 B 项,殆:危险。 答案 B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①夫子之.道至大 ②夫道之.不修也 B.①吾何.为于此 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C.①使知者.而必行 ②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D.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②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解析 A 项,之:的/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 项,何: 疑问代词,什么/代词,为什么;D 项,则,连词,表连接/副词,就。C 项,者: 均为代词,……的人。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的一组是 ( )(3 分) ①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②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 ③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④太史公曰:《诗》 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③显示孔子的能力;④是对孔子人格全部的评价。①、②两句通过行
动和语言展现了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答案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X3分)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 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 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 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 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解析B项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 并没有表示遗憾 答案B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 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 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 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3分) 译文: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3分) 译文 答案(1)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 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 下
动和语言展现了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答案 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 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 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 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 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解析 B 项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 并没有表示遗憾。 答案 B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 楚 之 祖 封 于 周 号 为 子 男 五 十 里 今 孔 丘 述 三 五 之 法 明 周 召 之 业 王 若 用 之 则 楚 安 得 世 世 堂 堂 方 数 千 里 乎 夫 文 王 在 丰 武 王 在 镐 百 里 之 君 卒 王 天 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 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