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情感体现最丰富、最集中的一种。本单元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范围 较第一单元明显丰富了,从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走向关注国家、社会、人生的命运的思考,让学生从 更广、更深、更高的角度来进行情感体验。本单元属于文体单元,即围绕“体验情感”的主题,开展相关 的文体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热爱诗歌。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诗歌有关的基础知识:新诗的发展脉络,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风格与技巧 、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情诗意和诗人的个性风格。 学生放声朗诵诗歌,大胆创作诗歌 【教学设想】 学生较少现代诗歌阅读的体验,不习惯于诗歌意境凝炼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将在本单元开始时设 置一堂诗歌鉴赏的指导课,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诗歌。 精心选择和设计单元诗歌教学内容,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一些基本的诗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知 人论世”的方法全面、客观、深层次理解诗歌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自主协作探究阶段,我们将会为学生提供 些书本以外名家诗作作为探究的对象,同时要求他们自己再去阅读,通过想象、联想进行再创造,重视 学生的主动情感体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研读某一类诗人的诗歌,并展示学生研究的“优 秀成果”。 课前5分钟,请学生推荐优秀诗歌,并引导学生进行诵读鉴赏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我理解为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采取反复诵读,讨论畅谈把握诗情诗意。教师指导 学生的诵读技巧 【课时安排】6-8课时 《毛泽东词两首》(1课时) 掌握雄浑的意象,理解诗人豪放个性 《现代诗五首》(4课时) 理清现代诗的发展脉络,掌握诗歌基本的艺术技巧(意象,象征,含蓄朦胧,反复咏唱,音韵和谐等)。 《外国诗歌四首》(1课时) 领会外国诗人的个性风格,比较中外诗歌异同。 诗歌朗诵会。(1-2课时) 原创诗歌大赛(全校性) 【教学思路】 、准备阶段 1、发放诗歌爱好调查表(见附录),以发展性的眼光评价单元教学成果 2、介绍鉴赏诗歌,探究情感的基本方法。《含英咀华赏佳作》《亦直亦曲抒情怀》 《谈读诗和趣味的培养》(朱光潜,旧教材) 3.前通知诗歌比赛的有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赏入门 1、感受形象,体会诗美,领会感情 ·关于诗歌意境的几个概念: 形象:具体的,客观的事、物
1 高一新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情感体现最丰富、最集中的一种。本单元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范围 较第一单元明显丰富了,从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走向关注国家、社会、人生的命运的思考,让学生从 更广、更深、更高的角度来进行情感体验。本单元属于文体单元,即围绕“体验情感”的主题,开展相关 的文体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热爱诗歌。 【教学目标】 一、初步掌握诗歌有关的基础知识:新诗的发展脉络,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风格与技巧。 二、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情诗意和诗人的个性风格。 三、学生放声朗诵诗歌,大胆创作诗歌。 【教学设想】 学生较少现代诗歌阅读的体验,不习惯于诗歌意境凝炼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将在本单元开始时设 置一堂诗歌鉴赏的指导课,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诗歌。 精心选择和设计单元诗歌教学内容,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一些基本的诗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知 人论世”的方法全面、客观、深层次理解诗歌。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自主协作探究阶段,我们将会为学生提供 一些书本以外名家诗作作为探究的对象,同时要求他们自己再去阅读,通过想象、联想进行再创造,重视 学生的主动情感体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研读某一类诗人的诗歌,并展示学生研究的“优 秀成果”。 课前 5 分钟,请学生推荐优秀诗歌,并引导学生进行诵读鉴赏。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我理解为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采取反复诵读,讨论畅谈把握诗情诗意。教师指导 学生的诵读技巧, 【课时安排】6-8 课时 《毛泽东词两首》(1 课时) 掌握雄浑的意象,理解诗人豪放个性。 《现代诗五首》(4 课时) 理清现代诗的发展脉络,掌握诗歌基本的艺术技巧(意象,象征,含蓄朦胧,反复咏唱,音韵和谐等)。 《外国诗歌四首》(1 课时) 领会外国诗人的个性风格,比较中外诗歌异同。 诗歌朗诵会。(1-2 课时) 原创诗歌大赛(全校性)。 【教学思路】 一、准备阶段 1、发放诗歌爱好调查表(见附录),以发展性的眼光评价单元教学成果。 2、介绍鉴赏诗歌,探究情感的基本方法。《含英咀华赏佳作》《亦直亦曲抒情怀》 《谈读诗和趣味的培养》(朱光潜,旧教材) 3. 前通知诗歌比赛的有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鉴赏入门 1、感受形象,体会诗美,领会感情 ·关于诗歌意境的几个概念: 形象:具体的,客观的事、物
意象:情、意、物的融合体,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事物。 意境:多种意象构成的境界和情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营造意境的方法: ①化抽象为形象 ②含蓄手法的运用 ③修辞手法的运用 2、朗诵,有感情地朗诵,并用心感受。 关于诗歌节奏 语句的分行,句内有规则的长短词语,使诗歌具有长短均衡的音顿(节拍),音顿有规则的出现,再 加上轻重的交替使用,就构成了诗歌的节奏。 诗歌鉴赏(略) 四、学生诗歌创作 根据阅读体验,可自由进行诗歌创作。优秀作品将全班展示,或推荐发表 【附录】 中学生现代诗歌兴趣爱好调查表 班级姓名 1、你最有兴趣的文学体裁是 A小说B散文C戏剧D诗歌 2、你最熟悉哪类诗歌 A中国古典诗歌 B中国现代诗歌(1949年前) C中国当代诗歌(1949年后)D外国诗歌 3、对诗歌熟悉的原因是 A老师教授课本B课外强迫性背诵C个人兴趣爱好 4、对现当代诗歌的熟悉程度 A能随口背诵几首诗歌B能随口背诵几句诗歌 C从未接触过,不了解D完全没兴趣。 5、你最喜欢诗歌哪一类诗: A朗朗上口B有意境 C能引起共鸣 6、是否曾经尝试写诗? A经常B偶尔,但不知如何下笔C从来没有 7、如果写诗,你会: A请老师点评B请同学欣赏C自我欣赏 D尝试发表。 8、请写出你较熟悉的现代诗人的名字和作品: 高一新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 本单元是五个必修模块中唯一的现代诗歌单元,是学生全面接触中外现代诗的一个窗口 基本阅读”为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毛泽东诗词”侧重于让学生了解诗人与诗歌风 格之间的关系、认识毛泽东诗词的伟人气象,领会诗是诗人个性产物的道理:“中国现代诗歌”侧重于让 学生了解“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自由体诗在语言形式上的突破和内容上的新面貌,不同时期 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外国诗歌”侧重于比较中外诗的异同,领会本单元选编的几位外国诗人的 个性风格,感悟他们的诗情诗意 2
2 意象:情、意、物的融合体,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事物。 意境:多种意象构成的境界和情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营造意境的方法: ①化抽象为形象 ②含蓄手法的运用 ③修辞手法的运用 2、朗诵,有感情地朗诵,并用心感受。 ·关于诗歌节奏 语句的分行,句内有规则的长短词语,使诗歌具有长短均衡的音顿(节拍),音顿有规则的出现,再 加上轻重的交替使用,就构成了诗歌的节奏。 三、诗歌鉴赏(略) 四、学生诗歌创作 根据阅读体验,可自由进行诗歌创作。优秀作品将全班展示,或推荐发表。 【附录】 中学生现代诗歌兴趣爱好调查表 班级 姓名 1、 你最有兴趣的文学体裁是: A 小说 B 散文 C 戏剧 D 诗歌 2、 你最熟悉哪类诗歌? A 中国古典诗歌 B 中国现代诗歌(1949 年前) C 中国当代诗歌(1949 年后) D 外国诗歌 3、 对诗歌熟悉的原因是: A 老师教授课本 B 课外强迫性背诵 C 个人兴趣爱好 4、 对现当代诗歌的熟悉程度: A 能随口背诵几首诗歌 B 能随口背诵几句诗歌 C 从未接触过,不了解 D 完全没兴趣。 5、 你最喜欢诗歌哪一类诗: A 朗朗上口 B 有意境 C 能引起共鸣 6、 是否曾经尝试写诗? A 经常 B 偶尔,但不知如何下笔 C 从来没有 7、如果写诗,你会: A 请老师点评 B 请同学欣赏 C 自我欣赏 D 尝试发表。 8、请写出你较熟悉的现代诗人的名字和作品: 高一新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 本单元是五个必修模块中唯一的现代诗歌单元,是学生全面接触中外现代诗的一个窗口。 “基本阅读”为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毛泽东诗词”侧重于让学生了解诗人与诗歌风 格之间的关系、认识毛泽东诗词的伟人气象,领会诗是诗人个性产物的道理;“中国现代诗歌”侧重于让 学生了解“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自由体诗在语言形式上的突破和内容上的新面貌,不同时期 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外国诗歌”侧重于比较中外诗的异同,领会本单元选编的几位外国诗人的 个性风格,感悟他们的诗情诗意
“扩展阅读”为中国现代诗歌和歌词。作为“扩展阅读”的歌词,是诗歌学习的延伸。通过诗歌朗诵会 配曲歌唱等方式,让学生领会歌词的抒情特点和表达方式 “推荐阅读”是推荐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园丁集》。可 结合另外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者,做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专题讲座 本单元选入的中外诗歌十九首主要内容如下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 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忆秦娥·娄山关》写出了红军战士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刚强坚毅的品格,同时也写出了伟大诗人的博 大胸怀和沉着的革命精神 《死水》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 《再别康桥》通过独特的意象,抒写了理想破灭的惆怅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这首满是辛酸、苦楚和沉郁的诗中,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具有着无比深厚的 情感,对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表示深切的冋情,表现了诗人要用自己那颗赤诚而滚烫的心,温暖祖国苦寒 大地的希望。 《热爱生命》中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 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 命的价值。 《双桅船》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致大海》以大海为自由精神的象征,借助于大海这个意象,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 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我一无所求》抒发了对爱的人一往情深却一无所求的心意。 《底片》从小处着眼,以一个小小的“底片”为写作对象,引人深思。 《黑八月》抒写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前只爱光明日子,现在也爱如黑八月一样的黑暗日子。 《欢乐》中诗人以生动的意象组合,写出了应该享受的“欢乐”,反衬出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忧郁 《雨巷》中诗人借雨巷、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等主要意象,典型地抒写了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失 望和彷徨的心态,表现了诗人热切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 《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踏上行程追求理想的决心。 《山民》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分于“山”,总向往着“海”。 《长江之歌》是《话说长江》的主题曲配的歌词,通过对长江的赞美、歌颂,表现了人们对祖国母亲的依 恋和热爱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的主题是赞颂祖国,作者的感情基调是对中国的自豪和崇敬 《那就是我》歌词表现了对故乡母亲的深深依恋。自己在遥远的地方,为母亲故乡唱响山歌,寄托自己无 尽的思恋和怀想 《弯弯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过去与现在的美丽景物和记忆无疑是热爱的,但是希望除了美丽的回 忆,故乡能有另外的进步 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 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的大致历程及各时代代表诗歌诗派的风格,代表诗人;了解中外诗歌 的不同形 态
3 “扩展阅读”为中国现代诗歌和歌词。作为“扩展阅读”的歌词,是诗歌学习的延伸。通过诗歌朗诵会、 配曲歌唱等方式,让学生领会歌词的抒情特点和表达方式。 “推荐阅读”是推荐亚洲第—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 《园丁集》。可 结合另外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者,做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专题讲座。 本单元选入的中外诗歌十九首主要内容如下: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 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忆秦娥·娄山关》写出了红军战士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刚强坚毅的品格,同时也写出了伟大诗人的博 大胸怀和沉着的革命精神。 《死水》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 《再别康桥》通过独特的意象,抒写了理想破灭的惆怅。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这首满是辛酸、苦楚和沉郁的诗中,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具有着无比深厚的 情感,对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表现了诗人要用自己那颗赤诚而滚烫的心,温暖祖国苦寒 大地的希望。 《热爱生命》中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 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 命的价值。 《双桅船》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致大海》以大海为自由精神的象征,借助于大海这个意象,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 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我一无所求》抒发了对爱的人一往情深却一无所求的心意。 《底片》从小处着眼,以一个小小的“底片”为写作对象,引人深思。 《黑八月》抒写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前只爱光明日子,现在也爱如黑八月一样的黑暗日子。 《欢乐》中诗人以生动的意象组合,写出了应该享受的“欢乐”,反衬出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忧郁。 《雨巷》中诗人借雨巷、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等主要意象,典型地抒写了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失 望和彷徨的心态,表现了诗人热切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 《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踏上行程追求理想的决心。 《山民》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分于“山”,总向往着“海”。 《长江之歌》是《话说长江》的主题曲配的歌词,通过对长江的赞美、歌颂,表现了人们对祖国母亲的依 恋和热爱。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的主题是赞颂祖国,作者的感情基调是对中国的自豪和崇敬。 《那就是我》歌词表现了对故乡母亲的深深依恋。自己在遥远的地方,为母亲故乡唱响山歌,寄托自己无 尽的思恋和怀想。 《弯弯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过去与现在的美丽景物和记忆无疑是热爱的,但是希望除了美丽的回 忆,故乡能有另外的进步。 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 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的大致历程及各时代代表诗歌诗派的风格,代表诗人;了解中外诗歌 的不同形 态
2、掌握诵读技巧,通过诵读,提高读诗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研究,提高诗歌鉴赏能 为。 3、通过阅读和欣赏,感悟诗情画意 4、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读诗、写诗的能 5、让学生感受中国现当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诗歌修养,让学生拥有爱诗的情怀,并尝试通过诗歌 这种文学样式表达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数量大,课时不足,19首诗歌不可能一一讲解,可根据教学实际重新整合 诗歌鉴赏历来强调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深入吟咏和诵读。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诵读这一方法, 体会诗中的节奏、韵律,品味诗中浓郁的感情: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领会诗的主旨和意味 对于重要的文学文体常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总体设想:少讲,多听,多读。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用10课时完成 旧体诗形式的新诗 毛泽东词两首2课时 中国现代诗歌 20年代新月诗派《死水》、《再别康桥》2课时 30年代“雨巷诗人” 《雨巷》 1课时 年代“朦胧 《双桅船》 1课时 外国诗歌 别一个国度 外国诗歌四首(重点是 《致大海》) 1课时 拓展阅读 文学之光 外国诗歌四首 1课时 诺贝尔文学奖巡礼 表达交流 1、新诗写作训练《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诗歌朗诵 2课时 《歌词四首》 第一、二课时:旧体诗形式的新诗(毛泽东词两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诗词的诵读要 领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探究这两首词是如何做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高 度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4 2、掌握诵读技巧,通过诵读,提高读诗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研究,提高诗歌鉴赏能 力。 3、通过阅读和欣赏,感悟诗情画意。 4、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读诗、写诗的能 力。 5、让学生感受中国现当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诗歌修养,让学生拥有爱诗的情怀,并尝试通过诗歌 这种文学样式表达情 感。 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数量大,课时不足,19 首诗歌不可能一一讲解,可根据教学实际重新整合。 诗歌鉴赏历来强调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深入吟咏和诵读。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诵读这一方法, 体会诗中的节奏、韵律,品味诗中浓郁的感情;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领会诗的主旨和意味。 对于重要的文学文体常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总体设想:少讲,多听,多读。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用 10 课时完成。 中国现代诗歌 旧体诗形式的新诗 毛泽东词两首 2 课时 20 年代新月诗派 《死水》、《再别康桥》 2 课时 30 年代“雨巷诗人” 《雨巷》 1 课时 80 年代“朦胧诗” 《双桅船》 1 课时 外国诗歌 别一个国度 外国诗歌四首(重点是 《致大海》) 1 课时 拓展阅读 文学之光 ——诺贝尔文学奖巡礼 外国诗歌四首 1 课时 表达交流 1、新诗写作训练 2、诗歌朗诵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歌词四首》 2 课时 第一、 二课时:旧体诗形式的新诗(毛泽东词两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诗词的诵读要 领。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 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探究这两首词是如何做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高 度统一 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沁园春·长 沙》 简介词的知识(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 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学生简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 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怀:;师生共同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背诵全 第二课时,学习《忆秦娥·娄山关》 复习词牌的有关知识,检査《沁园春·长沙》的背诵情况:诵读《忆秦娥·娄山关》,听录音朗读,教师进 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讲解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启发学生通过与文本的真切对话,把握词 中所选的特殊意象,深切感受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选取任何一个角度比较两首词 的异同。 第三、四课时:20年代新月诗派(《死水》、《再别康桥》)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三十年代中国新诗的特点,了解闻一多、徐志摩及其代表作,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 2、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接受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 审美创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诗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诗中的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诗的美,感受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学习《死水》 简介“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进行诵读指导,划分朗读节奏:(《死水》是新格律诗 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 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 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 所体现的“三美”,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引导学生 分析诗歌主旨;背诵全诗。 第四课时学习《再别康桥》 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学生熟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借助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画 面美:小组讨论分析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分析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新月派”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称)。徐 志摩的《再别康桥》和闻一多的《死水》是他们诗学主张的成功实践。《再别康桥》写得轻灵飘逸,诗节 整齐,语言优美,一唱三叹,闻一多的《死水》形式更加齐整,方方正正,每句节奏基本一致。)背诵全 第五课时:30年代“雨巷诗人”(《雨巷》)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沁园春•长 沙》 简介词的知识(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 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学生简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 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怀;师生共同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背诵全 词。 第二课时,学习《忆秦娥•娄山关》 复习词牌的有关知识,检查《沁园春•长沙》的背诵情况;诵读《忆秦娥•娄山关》,听录音朗读,教师进 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讲解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启发学生通过与文本的真切对话,把握词 中所选的特殊意象,深切感受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选取任何一个角度比较两首词 的异同。 第三、四课时:20 年代新月诗派 (《死水》、《再别康桥》)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三十年代中国新诗的特点,了解闻一多、徐志摩及其代表作,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 2、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接受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 审美创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诗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诗中的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诗的美,感受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死水》 简介“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进行诵读指导,划分朗读节奏;(《死水》是新格律诗 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 型的二四 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 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 所体现的“三美”,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引导学生 分析诗歌主旨;背诵全诗。 第四课时 学习《再别康桥》 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学生熟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借助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画 面美;小组讨论分析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分析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新月派”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称)。徐 志摩的《再别康桥》和闻一多的《死水》是他们诗学主张的成功实践。《再别康桥》写得轻灵飘逸,诗节 整齐,语言优美,一唱三叹,闻一多的《死水》形式更加齐整,方方正正,每句节奏基本一致。)背诵全 诗。 第五课时:30 年代“雨巷诗人”(《雨巷》)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