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要求: 1.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 2学习戏剧中刻画任务性格的方法 3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戏剧单元,共选五篇戏剧课文。阅读戏剧要把握剧中矛盾冲突,体会剧 中任务性格特点。掌握戏剧,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组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 想性格,展现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生活等基本要求。 单元重点 了解每篇戏剧的矛盾冲突,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欣赏戏剧语言。 单元内容:9.《雷雨》一一曹禺 10.《哈姆莱特(节选)》一一莎士比亚 11.《城南旧事(节选)》一一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 12.《长亭送别》一一王实甫 13.《等待戈多(节选)》一一萨缪尔·贝克特
1 第三单元 单元要求: 1.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 2.学习戏剧中刻画任务性格的方法。 3.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戏剧单元,共选五篇戏剧课文。阅读戏剧要把握剧中矛盾冲突,体会剧 中任务性格特点。掌握戏剧,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组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 想性格,展现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生活等基本要求。 单元重点: 了解每篇戏剧的矛盾冲突,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欣赏戏剧语言。 单元内容:9.《雷雨》——曹禺 10.《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 11.《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 12.《长亭送别》——王实甫 13.《等待戈多(节选)》——萨缪尔·贝克特
9雷雨 曹禺 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 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 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 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 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推进新课 (一)、关于戏剧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 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 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 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2戏剧的种类 戏剧的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不同,分法也各有不同: 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 雨》);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等待戈多》)、多幕剧(如《雷雨》);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童话剧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 《白毛女》 ①喜剧——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嘲笑社会生活中的落后丑恶现象,从而肯定歌颂 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戏剧 ②悲剧——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严重斗争。主要 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的事业,由于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 并以其悲惨遭遇或自身毁灭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悲愤、崇敬。基调庄重,气氛严肃。 ③正剧——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能够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 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正剧既可表现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也可以表现富有社会 意义的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 3戏剧的要素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涉及的要素有四点: 1)文学要素:即剧本。尤其是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
2 9.雷雨 曹禺 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 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 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 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 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 30 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 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推进新课 (一)、关于戏剧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 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 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 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2.戏剧的种类 ——戏剧的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不同,分法也各有不同: 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 如《丝路花 雨》) ;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等待戈多》)、多幕剧 ( 如《雷雨》) ;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现代剧 ( 如《雷雨》 ) ;童话剧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 ( 如 《白毛女》) ①喜剧——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嘲笑社会生活中的落后丑恶现象,从而肯定歌颂 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戏剧。 ②悲剧——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严重斗争。主要 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的事业,由于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 并以其悲惨遭遇或自身毁灭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悲愤、崇敬。基调庄重,气氛严肃。 ③正剧——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能够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 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正剧既可表现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也可以表现富有社会 意义的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 3.戏剧的要素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涉及的要素有四点: 1)文学要素:即剧本。尤其是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
2)音乐要素:包括戏曲、歌剧中的唱腔、曲子;还包括音乐伴奏和音响效果。 3)美术要素:包括舞台美术设计、布景、灯光 4)舞蹈要素:包括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舞蹈设计。 4戏剧的特点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 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5相关概念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 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 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是同他的 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 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 外之意)等等。 3)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 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6什么是剧本?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主要由人 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 本)。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 会生活的。 7剧本的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 突)、情节结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 3)、人物语言和动作来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8.剧本三要素:矛盾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1)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 争 2)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人物语言 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3)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设计,人物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 9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 1)集中的地点一—集中场景2)集中的时间一一集中时间3)集中的事件—一戏剧冲突 10戏剧鉴赏方法 1)、把握戏剧冲突2)、揣摩人物语言3)、探究舞台说明
3 2)音乐要素:包括戏曲、歌剧中的唱腔、曲子;还包括音乐伴奏和音响效果。 3)美术要素:包括舞台美术设计、布景、灯光。 4)舞蹈要素:包括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舞蹈设计。 4.戏剧的特点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 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5.相关概念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 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 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是同他的 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 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 外之意)等等。 3)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 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6.什么是剧本?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主要由人 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 本)。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 会生活的。 7.剧本的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 突)、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人物语言和动作来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8.剧本三要素:矛盾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1)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 争。 2)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人物语言 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3)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设计,人物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 9.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 1)集中的地点 ——集中场景 2)集中的时间——集中时间 3)集中的事件——戏剧冲突 10.戏剧鉴赏方法: 1)、把握戏剧冲突 2)、揣摩人物语言 3)、探究舞台说明
(二)简介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 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雷雨》 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 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 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 剑篇》《王昭君》等剧作。其中《雷雨》、《日出》、《原野》这三部为悲剧的代表! (三)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 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 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 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 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 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茅盾后 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 三、整体感知 (一)雷雨故事梗概: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 十年代初,天津大矿业主周朴园年轻貌美的续弦夫人繁漪,长期被禁锢在豪华的巨宅 中,感到被压抑的苦闷,过着枯寂的生活。大少爷周萍系周朴园前妻所生。周萍同情、爱 慕繁漪,两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但周萍慑于父亲的威严,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繁漪逐渐疏 远。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产生了恋情。出于嫉妒,又不甘忍受周家两代人 的欺凌,决心报复,她解雇四凤并让其母鲁妈接走。而繁漪与周朴园所生的小儿子周冲是 个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主张自由平等。对四凤产生了特别的好感,想和四风一起去上学, 过全新的生活。鲁妈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侍 萍。她是周萍的生母。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 代表,正准备与周朴园进行谈判。他指责周朴园不答应工人的合理条件,揭露周朴园发家的 罪恶历史。周萍听到鲁大海对父亲的指责,竟在侍萍的面前动手打了鲁大海。 在外省帮佣的鲁妈得悉女儿被周家雇用继而又遭解雇,心急如焚地赶到周家,在客厅与周朴 园不期而遇。交谈之中,周朴园得知鲁妈竟是三十年前遭自己抛弃而自杀的梅侍萍,不禁愕 然,惶恐不安。他给鲁妈一张支票以赎前罪。鲁妈撕碎了支票后,拖着四风回家。她要四凤 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否则就遭雷电劈死”。当夜,周萍翻窗潜入四凤房内,被鲁妈发现 四凤跪着祈求母亲,自己已怀身孕。鲁妈顿觉天旋地转,最后她还是同意周萍带四凤远走高 飞,无论生死永不准回来。于是四凤尾随着周萍到周家,正欲离家出走,被繁漪发现、阻挠 繁漪唤出周朴园和二少爷周冲等人,当面揭露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并指着匆匆赶来的鲁妈和 鲁大海,叫周萍认母、认弟。周朴园无奈,当场承认鲁妈确是周萍的生母。此时,周萍 四凤方知他们竟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四凤哭着冲出客厅,室外雷雨如注,花园里四凤和 赶来救援的周冲相继触电身亡。屋里传来一声枪响,周萍倒绝望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 绝望的繁漪疯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繁漪因为四凤和周萍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一在
4 (二)简介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 1910 年,卒于 1996 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 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 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 年开始演戏。《雷雨》 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 1935 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 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 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 剑篇》《王昭君》等剧作。其中《雷雨》、《日出》、《原野》这三部为悲剧的代表! (三)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 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 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 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 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 1932 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 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1935 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茅盾后 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 三、整体感知 (一).雷雨故事梗概: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 二十年代初,天津大矿业主周朴园年轻貌美的续弦夫人繁漪,长期被禁锢在豪华的巨宅 中,感到被压抑的苦闷,过着枯寂的生活。 大少爷周萍系周朴园前妻所生。周萍同情、爱 慕繁漪,两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但周萍慑于父亲的威严,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繁漪逐渐疏 远。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产生了恋情。出于嫉妒,又不甘忍受周家两代人 的欺凌,决心报复,她解雇四凤并让其母鲁妈接走。而繁漪与周朴园所生的小儿子周冲是一 个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主张自由平等。对四凤产生了特别的好感,想和四凤一起去上学, 过全新的生活。鲁妈正是 30 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侍 萍。她是周萍的生母。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 代表,正准备与周朴园进行谈判。他指责周朴园不答应工人的合理条件,揭露周朴园发家的 罪恶历史。周萍听到鲁大海对父亲的指责,竟在侍萍的面前动手打了鲁大海。 在外省帮佣的鲁妈得悉女儿被周家雇用继而又遭解雇,心急如焚地赶到周家,在客厅与周朴 园不期而遇。交谈之中,周朴园得知鲁妈竟是三十年前遭自己抛弃而自杀的梅侍萍,不禁愕 然,惶恐不安。他给鲁妈一张支票以赎前罪。鲁妈撕碎了支票后,拖着四凤回家。她要四凤 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否则就遭雷电劈死”。当夜,周萍翻窗潜入四凤房内,被鲁妈发现。 四凤跪着祈求母亲,自己已怀身孕。鲁妈顿觉天旋地转,最后她还是同意周萍带四凤远走高 飞,无论生死永不准回来。于是四凤尾随着周萍到周家,正欲离家出走,被繁漪发现、阻挠。 繁漪唤出周朴园和二少爷周冲等人,当面揭露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并指着匆匆赶来的鲁妈和 鲁大海,叫周萍认母、 认弟。周朴园无奈,当场承认鲁妈确是周萍的生母。此时,周萍、 四凤方知他们竟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四凤哭着冲出客厅 ,室外雷雨如注,花园里四凤和 赶来救援的周冲相继触电身亡。屋里传来一声枪响,周萍倒绝望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 绝望的繁漪疯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繁漪因为四凤和周萍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
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俑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遇 到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课文从这里开始 (二)深入研究 1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 1)集中的地点一一集中场景(周公馆的客厅) 2)集中的时间一一集中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 3)集中的事件—一戏剧冲突(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2.研究课文结构划分层次: 第一场: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1层: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 (相遇述旧怨) 第2层:周朴园和鲁侍萍“交锋”一一(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突 矛盾的冲突 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2)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3.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 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 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2).“相遇述旧怨”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些变化?周朴园认出侍萍后对侍萍的态度 又有什么变化? 明确:①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感情态度上有多次变化: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 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关窗的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 询问“你—一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侍萍平淡的回答,又使气氛稍有 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30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 的事”,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 罪行,于是她悲愤地诉说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 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 表露出自已的身份时,周朴园己经惊恐得语不成声 ②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变化:他认 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地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广“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 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 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侍 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一一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 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 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3)在第二场戏里,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 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 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 故问“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最后恶狠 狠地向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
5 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俑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遇 到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课文从这里开始。 (二).深入研究 1.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 1)集中的地点 ——集中场景(周公馆的客厅) 2)集中的时间——集中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 3)集中的事件——戏剧冲突(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2.研究课文结构划分层次: 第一场: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 1 层: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相遇述旧怨) 第 2 层:周朴园和鲁侍萍“交锋”——(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突。 矛盾的冲突: 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2)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3.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 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 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2).“相遇述旧怨”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些变化?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对侍萍的态度 又有什么变化? 明确:①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感情态度上有多次变化: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 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关窗的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 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侍萍平淡的回答,又使气氛稍有 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 30 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 的事”,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 罪行,于是她悲愤地诉说了自己 30 多年来的悲惨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 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 表露出自已的身份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得语不成声。 ②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变化:他认 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地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广“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 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 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侍 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 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 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 30 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3)在第二场戏里,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 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 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 故问“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最后恶狠 狠地向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