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机制 1.急性 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主动脉瓣常受累) 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感 染灶,菌量大、毒力强、侵袭性强、粘附力强
1.急性 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主动脉瓣常受累) 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感 染灶,菌量大、毒力强、侵袭性强、粘附力强 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2、亚急性 IE 短暂性菌血症 无菌性 血栓性 心膜炎 草绿链(口腔), 瓣膜病变 肠球菌、G-杆菌(消化、泌尿) or缺损 心内膜内皮损伤 葡球菌(皮肤) 血小板/纤维蛋白性血栓 压差的下游-压力小 高速射流冲击-损伤
二、发病机制 压差的下游--压力小 高速射流冲击--损伤 心内膜内皮损伤 血小板/纤维蛋白性血栓 草绿链(口腔), 肠球菌、G-杆菌(消化、泌尿) 葡球菌(皮肤) 瓣膜病变 or缺损 2、亚急性
三、病理 心内感染 血源性播散 局部扩散 Veg碎片 脱落 免疫系统 导致栓塞 激活 疣状,息肉状; 瓣叶破损、穿孔; 迁移性脓肿 瓣环脓肿, 腱索断裂, 传导组织破坏, 细菌性动脉瘤 ①脾大 ②肾小球肾炎 VS穿孔, 器官梗死 ③关节炎 化脓性心包炎 eg脾、肾梗死 心包炎 微血管炎
三、病理 ①脾大 ②肾小球肾炎 ③关节炎 心包炎 微血管炎 心内感染 局部扩散 Veg碎片 脱落 导致栓塞 血源性播散 免疫系统 激活 疣状,息肉状; 瓣叶破损、穿孔; 瓣环脓肿, 腱索断裂, 传导组织破坏, IVS穿孔, 化脓性心包炎 迁移性脓肿 细菌性动脉瘤 器官梗死 eg脾、肾梗死
二尖瓣veg
二尖瓣 veg
四、临床表现 1.发热 2.心脏杂音 3.周围体征 强度性质变化、新 (微血管炎ITH) 最常见 瓣膜损害 非特异性,不多见 周围体征一微血管炎微栓塞: ①瘀点; 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亚急③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 亚急④0s|er结节,为指/趾垫的豌豆大的紫色痛性结节; 急⑤Janeway损害,为手掌/足底直径1~4mm无痛出血红斑
四、临床表现 1.发热 最常见 2.心脏杂音 强度/性质变化、新 瓣膜损害 3.周围体征 (微血管炎/TH) 非特异性,不多见 ①瘀点; ②指/趾甲下 线状出血; 亚急③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 亚急④Osler结节,为指/趾垫的豌豆大的紫色痛性结节; 急⑤Janeway损害,为手掌/足底 直径1~4mm无痛出血红斑 周围体征—微血管炎/微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