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取的推测。因此,我们可对《周易》卦形和卦爻辞的创作历 程作出如下拟议——西周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古人就已经运 用以八卦重成的类同《周易)六十四卦的符号进行占筮活动, 并附有简单的簸辞;到了殷末周初当时的学者(或篮人)对旧 篮书进行一番革故鼎新的改编工作,改编的大致项目可能是: 1.使卦形符号规范化;2确定六十四卦卦序;3充实卦爻辞文 句;4又经过多时多人的润色、增删,最后编定成卦形体系完 整卦爻辞文句富有形象性的《周易》,其时当为商朝灭亡、周 朝鼎盛之际约公元前1l世纪。此后,随着《易》书传播日益 广泛,及治《易》的学者不断增多,尤其是孔子设教授徒亦涉及 易》学,遂陆续出现了从各种角度阐释《周易》大义的作品,并 被学者编为专书传习,这就是汉儒称为《十冀》的《易传)。从 《易传》中保留的不少“子日”云云的言论,以及大部分内容所 反映的浓厚的儒家思想,似可说明其作者当与孔子关系至大, 若非孔子亲撰,亦当属孔门弟子们依师说而记录整理成篇(适 如《论语)二十篇之摸),而创作时代当在春秋战国之间 总之,应该认为《周易》经传的创作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 秋战国之间的漫长过程,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的集体撰成 的作品。 24
第四章 读《周易》必须注意哪些基本条例 如果你只是阅读一般的古籍,像《左传》《诗经》之类,大 概除了了解该书的作者、创作背景之外,最主要的工夫应花在 训释字词、疏通文义上。 但读《周易》却不同,它不但有“文字障碍,还有令人头痛 的“卦象”障碍。因为《周易)卦爻辞文字是与卦象符号相配合 以说明卦爻寓意的,所以不明白卦象就无从读懂卦辞、爻辞。 而六十四卦的卦象,又紧密依联于各卦各爻间错综复杂的变 化关系此中包含着种种有规律性的条例或法则。因此掌握 基本的《易》学条例是阅读《周易)的一个必要前提。 下面选择十则重要的《易》例作一些简单分析。 阴阳 前文说过,在《周易)的卦形符号体系中,“阳”用“一“表 示,“阴用“-”表示。八卦、六十四卦就是以这两种一连一断 的符号重叠组合而成的。《周易)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 25
爻,其中阳爻一百九十二,阴爻一百九十二,分别喻示自然界 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刚”、“柔”物象,体现事物运动变化的发 展情状 《系辞上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精炼地概括《易》理本 质《庄子·天下箱》也称“《易》以道阴阳”,均是可取的论断。 可以说,《周易》的“阴阳”大义,是通过特殊的象征,说明事物 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的哲学原理。朱熹说:“天地之间,无往而 非阴阳;一动一静,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朱子语类》) 这句话,正可作为《周易〉“阴阳”喻象贯穿六十四卦的注脚。 卦时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各自象征某一事物现象在特定背 景中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伴随着卦义而存在的这种“待 定背景”,《易》例称“卦时”。 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时”,也就是塑造出六十四种特定 背景,从不同角度喻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 的事理。如(泰》卦象征“通泰”之时的事理《讼)卦象征“争 讼”之时的事理《未济》卦象征“事未成”之时的事理余可类 推。每卦六的变化情状,均规限在特定的“时”中反映事物 发展到某一阶段的规律。因此,阅读六十四卦,不能不把握 “卦时”这一概念。 26
体 大十四卦既由八卦相重而成,故每卦中均包含着两个八 卦符号,凡居下者称“下卦(又称“内卦”,《左传》称“贞”卦), 凡居上者称“上卦”(又称“外卦”,《左传》称“侮”卦)。上下卦 合称“二体”,或“上下体"。 上下二体可以象征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下卦为“小成 阶段,上卦为“大成”阶段;又可象征事物所处地位的高低,或 所居地域的内外、远近等。 四、爻位 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分处六级高低不同的等次,象征 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或上或下、或贵或贱的地位、条件、身 份等。六爻分处的六个等级,称“爻位”。 六级爻位的排列,由下至上依次递进,名曰:初、二、三、 四、五、上。这是表明事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往往体现着从低 级向高级的渐次进展。各卦受位的基本特点,大咯可以概括 为:“初”位象征事物发端萌芽,义主潜藏勿用;“二”位象征事 物崭露头角,义主适当进取;“三”位象征事物功业小成,义主 慎行防凶;“四”位象征事物新进高层,义主警惧审时;“五”位 象征事物圆满成功,义主处盛戒盈;“上”位象征事物发展终 尽,义主穷极必反。当然,这只是括其大要,在各卦各爻的具 体环境中,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诸爻又有交复错杂的变化。 27
旧说或有拟取人的社会地位譬喻爻位的,如认为“初”代表”士 民”,“二”代表“卿大夫”,“三”代表“侯”“四”代表“公”,“五” 代表“天子”,“上”代表“太上皇”。这种譬喻,也反映出爻位的 等级特点,可以备为参考。 五 才 我们已经知道,八卦符号各由三画线条组成。古人认为, 八卦三画线的下画象征“地”,中画象征“人”,上画象征“天"; 合“天”、“地”、“人”而言,谓之“三才”。由八卦重成的六十四 卦,各具六爻,若把六爻位序两两并列,也体现着三级层次,所 以古人又认为初、二两爻象征“地”,三、四两爻象征“人”,五、 上两爻象征“天”,三者亦合称“三才”。《系辞下传》说:“六者 非他也,三才之道也”;《说卦传说:“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 画而成卦”,正是揭明“六爻”配“三才”的条例。这一条例,是 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爻位,也可以表明六爻的高低等级区别。 六、当位、不当位 六爻位次,有奇位、偶位之分:初、三、五为奇位,亦称“阳” 位;二四、上为偶位,亦称“阴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凡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均称“当位(亦称“得正”、“得 位”);凡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均称“不当位”(亦称“失 正”、“失位”)。 “当位”之爻,象征事物的发展遵循“正道”、符合规律;“不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