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学意义(P<0.01)。 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不良反相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 应发生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2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 为55.81%,观察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率的增高与PMR的病情呈正相关。疾病活动时血小 20.9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板通常会增加,产生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同时PMR 意义(P<0.05)。 表现为轻、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因此,试验结果 提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治疗PMR的的作用与 3讨论 降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减少免疫球蛋白和血 本文研究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治疗风湿性小板的产生,升高血红蛋白水平,进而改善贫血有关。 多肌痛患者的疗效,与单用泼尼松治疗相比,联合治疗联合治疗对PMR患者的血浆、免疫蛋白均有一定的影 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泼尼松的治疗,且观察组的响。 PMR-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不良 参考文献 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均提示雷公藤 多苷片联合泼尼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疗效显[1] Kermani TA, Warrington K. Polymyalgia rheumatica[. Lancet 著,不良反应发生减少。在研究联合治疗对PMR疗效 2013,381(9860):63-72 的同时探讨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治疗对PMR[21代强甫,陆进明风漫性多肌痛45例临床分析[.皖南医学院 患者的血浆、免疫蛋白影响,以期对其作用机制做进 学报,2013,32(1):23-2 3 Lee JH, Choi ST, Kim JS,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 步的了解。结果显示,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 tic factors for relapse in patients with polymyalgia rheumatica( PMR) 降率、C反应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显著低于 Rheumatol Int,2013,33(6):1475-1480 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是一 收稿日期:2017-01-15责任编辑:张雁冰 (上接第邹惠玲页) 81.00%,多重感染率为19.00%,其中双重感染为 了解鲁北地区HPⅤ感染分布情况,对宫颈癌防治策略13.00%,三重感染为5.00%,四重感染为1.00%。且 及疫苗硏发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800例多重感染类型为HPV16合并58、52及18型别。说明 妇科疾病患者200例感染HPV,感染率为25.00%,其HPV感染患者以单一感染为主,其次为多重感染。主 中高危型HPⅤ感染率为20.37%,低危型HPⅤ感染率要是由于HPVl6感染后清除率低,持续性强,同时可 为4.63%;200例感染HPⅤ患者,高危型占81.50%,增加宫颈易感性。此外,HPV多重感染随病变级别变 低危型感染占18.50%,同时感染占8.50%。由此可知高化而变化,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及 危型HPⅤ感染率较高,其中HPV6为主要致病类型 宫颈癌发生的作用。 HPⅤ作为一种球形DNA病毒,可通过性传播、密 综上,鲁北地区妇女宫颈HPV主要为高危型HPV, 切接触、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或母婴传播等途径感且单一HPV感染率较高,多发于20-2541-45岁。 染,加以多数宫颈癌感染类型为HPV16、18,感染后易 增加其病变风险[23。故及时诊断高危型HPV极为参考文献 重要,有利于检测恶性病变。同时宫颈炎伴HPV感染[1]蔡为民,王宏景,耿建祥,等·宫颈正常细胞和宫颈鳞状细胞癌 者应定期检查,避免发生宫颈癌风险。20~2541~45 腺癌组织中HPⅤ感染基因型的分布[冂.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 岁为HPV感染多发年龄。部分年轻女性由于性生活 志,2014,30(8):854-857 过早频繁及性伴较多等导致HPV感染率较高,而年2)张图,争,等,上海虹知女颈位印感 龄较大女性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降低,体[3]周爱枝,张蕾,杨宾烈,等.上海东南地区妇科门诊患者子宫颈高 内激素水平变化引发潜伏期病毒复发。故对此年龄段 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J].上海医 女性展开HPV感染基因亚型检测可有效预防宫颈癌 学,2015,39(3):245-250 及恶性病变。200例感染HPV患者,单一感染率为 收稿日期:2017-03-04责任编辑:张爱君 16
有统计学意义(P<0. 01)。 2.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不良反 应发生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 2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 55. 81% , 观察组出现 9 例,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为 20. 9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 05)。 3 讨论 本文研究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治疗风湿性 多肌痛患者的疗效,与单用泼尼松治疗相比,联合治疗 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泼尼松的治疗,且观察组的 PMR-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不良 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均提示雷公藤 多苷片联合泼尼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疗效显 著,不良反应发生减少。 在研究联合治疗对 PMR 疗效 的同时,探讨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治疗对 PMR 患者的血浆、免疫蛋白影响,以期对其作用机制做进一 步的了解。 结果显示,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 降率、C 反应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显著低于 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C-反应蛋白是一 种能与肺炎球菌 C 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 相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 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 C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 率的增高与 PMR 的病情呈正相关。 疾病活动时血小 板通常会增加,产生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同时 PMR 表现为轻、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因此,试验结果 提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治疗 PMR 的的作用与 降低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减少免疫球蛋白和血 小板的产生,升高血红蛋白水平,进而改善贫血有关。 联合治疗对 PMR 患者的血浆、免疫蛋白均有一定的影 响。 参考文献 [1] Kermani TA, Warrington KJ. Polymyalgia rheumatica [ J] . Lancet, 2013,381(9860):63-72. [2] 代强甫,陆进明 . 风湿性多肌痛 45 例临床分析[ J]. 皖南医学院 学报,2013,32(1):23-25. [3] Lee JH, Choi ST, Kim JS,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lapse in patients with polymyalgia rheumatica (PMR) [J]. Rheumatol Int,2013, 33(6):1475-1480. 收稿日期:2017-01-15 责任编辑:张雁冰 (上接第邹惠玲页) 了解鲁北地区 HPV 感染分布情况,对宫颈癌防治策略 及疫苗研发显得极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800 例 妇科疾病患者 200 例感染 HPV,感染率为 25. 00% ,其 中高危型 HPV 感染率为20. 37% ,低危型 HPV 感染率 为 4. 63% ;200 例感染 HPV 患者,高危型占 81. 50% , 低危型感染占18. 50%,同时感染占 8. 50%。 由此可知高 危型 HPV 感染率较高,其中 HPV16 为主要致病类型。 HPV 作为一种球形 DNA 病毒,可通过性传播、密 切接触、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或母婴传播等途径感 染,加以多数宫颈癌感染类型为 HPV16、18,感染后易 增加其病变风险[2-3] 。 故及时诊断高危型 HPV 极为 重要,有利于检测恶性病变。 同时宫颈炎伴 HPV 感染 者应定期检查,避免发生宫颈癌风险。 20 ~ 25、41 ~ 45 岁为 HPV 感染多发年龄。 部分年轻女性由于性生活 过早、频繁及性伴较多等导致 HPV 感染率较高,而年 龄较大女性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降低,体 内激素水平变化引发潜伏期病毒复发。 故对此年龄段 女性展开 HPV 感染基因亚型检测可有效预防宫颈癌 及恶性病变。 200 例感染 HPV 患者,单一感染率为 81. 00% ,多重感染率为 19. 00% , 其中双重感染为 13. 00% ,三重感染为 5. 00% ,四重感染为 1. 00% 。 且 多重感染类型为 HPV16 合并 58、52 及 18 型别。 说明 HPV 感染患者以单一感染为主,其次为多重感染。 主 要是由于 HPV16 感染后清除率低,持续性强,同时可 增加宫颈易感性。 此外,HPV 多重感染随病变级别变 化而变化,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及 宫颈癌发生的作用。 综上,鲁北地区妇女宫颈 HPV 主要为高危型 HPV, 且单一 HPV 感染率较高,多发于20 ~25、41 ~45 岁。 参考文献 [1] 蔡为民,王宏景,耿建祥,等 . 宫颈正常细胞和宫颈鳞状细胞癌、 腺癌组织中 HPV 感染基因型的分布[ 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 志,2014,30(8):854-857. [2] 张丽华,胡争光,陈青,等. 上海市虹口区妇女宫颈癌高危型 HPV 感 染及宫颈病的调查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9):1403-1405. [3] 周爱枝,张蕾,杨宾烈,等 . 上海东南地区妇科门诊患者子宫颈高 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 J] . 上海医 学,2015,39(3):245-250. 收稿日期:2017-03-04 责任编辑:张爱君 ·16·
食道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 杨颖,刘传玲,贾军,孙志伟,肖艳洁,余靖,杜丰,张晓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100142 摘要:目的研究食道鳞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总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搜集 53例食道鳞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15项临床及病理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行生存分析,确定预后相关风险指标,构建 预后评分。结果年龄>55岁、肿瘤长径>3cm、淋巴结转移阳性、未行术后化疗、无病生存期<6个月以及复发时白蛋白 <45g/L为术后复发患者的预后不良指标,具备0-1个指标为低危组,2-3个为中危组,4个及以上为高危组,各个组别 的总生存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食道鳞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可预测预后,指导患 者的治疗随访。 关键词:食道鱗癌;术后复发;临床特性及病理特征;预后 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1889(2017)04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YANG Ying, Liu Chuan -ling JIA Jun, SUN Zhi-wei, XIAO Yan-jie, YU Jing, DU Feng, ZHANG Xiao-dong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Beijing 1001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is among recurrent esoph- 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radical surgery; and construct a prognosis score. Methods It wa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ifteen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fifty-three recurrent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Cox regres- sion. Prognosis related risk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and selected to build a prognosis score that predicted patients'overall sur al Results >55 years of age, tumor size>3cm, and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lack of post-opera- tion chemotherapy, disease free survival<6 months and albumin <45g/ at relapse were related to poor prognosis. Prognosis was 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poor with 0-l risk factors; median with 2-3 risk factors and good with 4-6 risk factors. The differ- ences between risk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001 ). Conclusion Selected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 tics could predict prognosis among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which was important in patients Key word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laps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Prognosis 我国是食道癌高发的国家,死亡率位居世界首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浸润深 位口·3。2015年我国食道癌的新发病例477,900例,度,手术切除阳性淋巴结数目,脉管癌栓,切缘,新辅助 在恶性肿瘤位列第三;死亡375,000例,排在第四化疗,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复发时白蛋白含量、复发时 位。超过半数的食道鱗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复发。淋巴结转移部位及数量,远处转移,以及无病生存期 临床中部分术后复发的患者,一般状况较好,复发限于(DFS)。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因变量为总生 局部,可耐受积极的治疗,并从中获益,甚至二次治愈。存(0s),自变量为15项临床及病理特征。采用Cax 因此对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预后分组,对预测生存、指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对15个候选指标行多因素分 导治疗与随访,具有重要的意义。 析,结果以危险比( hazard ration,HR)及95%可信区 资料与方法 间(95%CI)和P值表示,a=0.05为统计学显著水 平。所有的统计学分析均由SAS9.4执行。 收集自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于本科就诊的 61例根治性手术的鳞癌患者,其中53例术后复发 对该53例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16年11月,平均 在53例食道鳞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中,中位确 随访40个月。4例失访,占8%。研究包括15项临床诊年龄56岁,其中男性45例,占85%。患者中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60294 DFS8个月,中位OS22个月。65%肿瘤位于胸下段。 作者简介:杨颖(女),博士,医师,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 术后病理见51%肿瘤长径>3cm。67%的患者接受了围 通讯作者:张晓东,E-mil:zhanguo0829@163.com 手术期治疗,其中以术后化疗较为普遍,占49%。复发时
食道鳞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 杨颖,刘传玲,贾军,孙志伟,肖艳洁,余靖,杜丰,张晓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 100142 摘要:目的 研究食道鳞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总生存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搜集 53 例食道鳞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 15 项临床及病理因素,应用 Cox 回归模型行生存分析,确定预后相关风险指标,构建 预后评分。 结果 年龄>55 岁、肿瘤长径>3 cm、淋巴结转移阳性、未行术后化疗、无病生存期<6 个月以及复发时白蛋白 <45 g / L 为术后复发患者的预后不良指标,具备 0-1 个指标为低危组,2-3 个为中危组,4 个及以上为高危组,各个组别 的总生存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001)。 结论 食道鳞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可预测预后,指导患 者的治疗随访。 关键词:食道鳞癌;术后复发;临床特性及病理特征;预后 中图分类号:R 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7)04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YANG Ying, LIU Chuan-ling ,JIA Jun ,SUN Zhi-wei, XIAO Yan-jie, YU Jing ,DU Feng ,ZHANG Xiao-dong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Beijing 1001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is among recurrent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radical surgery; and construct a prognosis score. Methods It wa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ifteen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fifty-three recurrent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Cox regression. Prognosis related risk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and selected to build a prognosis score that predicted patients'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55 years of age, tumor size>3cm, and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lack of post-operation chemotherapy, disease free survival<6 months and albumin <45g / L at relapse were related to poor prognosis. Prognosis was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poor with 0-1 risk factors; median with 2-3 risk factors and good with 4-6 risk factor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isk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001). Conclusion Selected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could predict prognosis among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which was important in patients ' treatment and follow-up. Key word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laps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Prognosis 我国是食道癌高发的国家,死亡率位居世界首 位[1, 2] 。 2015 年我国食道癌的新发病例 477,900 例, 在恶性肿瘤位列第三;死亡 375,000 例,排在第四 位[3] 。 超过半数的食道鳞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复发。 临床中部分术后复发的患者,一般状况较好,复发限于 局部,可耐受积极的治疗,并从中获益,甚至二次治愈。 因此对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预后分组,对预测生存、指 导治疗与随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自 2012 年 8 月至 2016 年 2 月于本科就诊的 61 例根治性手术的鳞癌患者,其中 53 例术后复发。 对该 53 例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 2016 年 11 月,平均 随访 40 个月。 4 例失访,占 8% 。 研究包括 15 项临床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60294) 作者简介:杨颖(女),博士,医师,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 通讯作者:张晓东,E-mail:zhangxd0829@ 163. com 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浸润深 度,手术切除阳性淋巴结数目,脉管癌栓,切缘,新辅助 化疗,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复发时白蛋白含量、复发时 淋巴结转移部位及数量,远处转移,以及无病生存期 (DFS)。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因变量为总生 存(OS),自变量为 15 项临床及病理特征。 采用 Cox 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对 15 个候选指标行多因素分 析,结果以危险比( hazard ration, HR) 及 95% 可信区 间(95% CI) 和 P 值表示,α = 0. 05 为统计学显著水 平。 所有的统计学分析均由 SAS 9. 4 执行。 2 结 果 在 53 例食道鳞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中,中位确 诊年龄 56 岁,其中男性 45 例,占 85% 。 患者中位 DFS8 个月,中位 OS22 个月。 65% 肿瘤位于胸下段。 术后病理见 51% 肿瘤长径>3 cm。 67% 的患者接受了围 手术期治疗,其中以术后化疗较为普遍,占 49%。 复发时 ·17·
白蛋白平均水平为441g/,42%的患者发生血行转移,化疗的耐受下降,因此是否进行辅助化疗以及恰当的患 包括肝、肺、骨、脑等部位。至末次随访时34例患者死亡,者的选择,还需设计严谨的大宗的临床研究以探索。此 占64%。对纳入研究的15项特征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发外,临床上公认血行转移及广泛的淋巴结转移为预后不 现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指标共6项,包括确诊年龄>5岁良因素,但在我们的分析中并未取得统计学显著意义,可 (HR(95%CI)=2.80(1.28,6.14),P=0.0098),肿瘤长能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及受混杂因素的干扰有关。我们 径>3cm(HR(95%CI1)=2.40(1.02,5.63),正在继续扩大样本的研究及大样本下的分层分析,这两 P=0.0450),病理淋巴结转移阳性(HR(95%CI)=3.35个因素未来可能纳入预后评分中。 (109,10.30),P=0.0346),未行术后辅助化疗(HR 本研究中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均为根治术后食道鳞癌 (%5%CI)=5.03(1.20,21.18),P=0.0276),DFS<6个患者复发确诊时即可采集获得的指标,不需要复杂的仪 月(HR(95%CI)=2.59(1.18,5.68),P=0.0174)以及器及技术在各级医院都可以进行较为可靠的治疗前评 复发时白蛋白<45g/L(HR(95%CI)=2.47(1.10,估,也对预后有良好的分组指导作用。但受限于样本量 5.57),P=0.0288)。将每一个风险指标记一分,将患者及回顾性研究的固有缺陷,未来更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得分相加,0-1分为低危组,2-3分为中危组,4分及以上将有助于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论。 为高危组,各组病例数分别为7例(17%)、20例(48%)与 参考文 15例(36%),低、中、高危组的中位OS分别为55个月(2 75个月),29个月(16-65个月)与16个月(5-36个月),[1]Zhmg,H,ta, The high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parts of 不同组别间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0)。 China may result primarily from genetic rather than environmental factors. 3讨论 [2]Zhou, M G, et 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ancer mortality in China, 2004-2005].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2010. 44(4) 结果发现复发时白蛋白含量越高,预后越好,因此, 对于可纠正的白蛋白降低,临床应积极干预。对于“辅助[3]Chkm,W.,t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r,2015. CA Cancer J Clin, 化疗”改善预后这一结果,目前国际上仍存争议,NCCN指 2016.66(2):p.115-32 南对食道鳞癌术后化疗未做出推荐。考虑到患者术后对 收稿日期:2016-10-30责任编辑:孙宁 更正 将我刊2016年12月第3卷第12期第1341页,“3讨论”部分替换为以下内容 hBNP具有利钠、排尿、抑制缩血管神经系统、扩张冠证实hBNP可有效防止心肌坏死,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脉等作用,与内源性BNP拥有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基本近 本研究新活素组经介入 rhBNP后,SOD活性增 似。研究表明,急性心梗患者静注新活素可有效抑制心高,MDA、MPO显著减少,CK-MB降低,心肌梗死面积 肌重塑。缺血再灌注过程通常会在促炎因子作用下产减小,说明新活素干预能起到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降 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攻击生物膜而脂质氧化,进而低心肌损伤,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更好地保护心 MDA大量出现。故测试MDA能了解氧化应激造成的心肌健康。 肌损伤程度。SOD是清除自由基的活性酶,反映体内抗 氧化作用变化,免除超氧自由基细胞及脂质氧化的损 参考文献 害。MPO是一种由白细胞释放的酶,能够催化多种氧1董六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炎症反应[中国临床药理学 化物质,导致氧化应激和组织损伤反映炎症严重程度。 与治疗学,2008,13(5):582-588 本研究提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新活素组MDA、MPO[2]赵江民兔心肌梗塞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在MR中的应用 华西医大学报2002,33(4):640-644 显著降低OD活性显著升高,表明新活素通过降低免血(3]威官迅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MH与定量病理对照研究[]临 清MDA、MPO含量,增强SOD活性,减少心肌细胞损伤, 末放射学杂志,2002,21(12):988-992 改善模型兔心脏功能。 [4]刘志苹.小剂量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CK-MB是检测心肌损伤程度和范围变化的标志。当 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5):354-356. 心肌缺血或缺氧时,心肌细胞通透性增大,大量肌酶进入[5]于海杰等新活素对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研 血液循环,导致酶含量升高。于海杰研究表明,经重组 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87-89 [6 KuritaN, MiseN, etal. 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 基因技术介入后样本心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CK-MB也 body-associated 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rheumatoid arthri- 显著减小。本实验通过比较和测量各组心梗面积,发现新 tis:a comparison of patients without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 Exp 活素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 Nephrol,2010,14(4):325-332. 18
白蛋白平均水平为 44. 1g / L,42% 的患者发生血行转移, 包括肝、肺、骨、脑等部位。 至末次随访时34 例患者死亡, 占64%。 对纳入研究的15 项特征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发 现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指标共6 项,包括确诊年龄>55 岁 (HR (95% CI)= 2. 80 (1. 28, 6. 14), P=0. 0098),肿瘤长 径> 3 cm ( HR ( 95% CI ) = 2. 40 ( 1. 02, 5. 63 ), P =0. 0450),病理淋巴结转移阳性(HR (95% CI)= 3. 35 (1. 09, 10. 30), P =0. 0346),未行术后辅助化疗(HR (95% CI)= 5. 03 (1. 20, 21. 18),P =0. 0276),DFS<6 个 月(HR (95% CI)= 2. 59 (1. 18, 5. 68),P =0. 0174)以及 复发时白蛋白<45g / L(HR (95% CI) = 2. 47 (1. 10, 5. 57), P=0. 0288)。 将每一个风险指标记一分,将患者 得分相加, 0-1 分为低危组,2-3 分为中危组,4 分及以上 为高危组,各组病例数分别为7 例(17%)、20 例(48%)与 15 例(36%),低、中、高危组的中位 OS 分别为55 个月(21 -75 个月),29 个月(16-65 个月)与16 个月(5-36 个月), 不同组别间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1)。 3 讨 论 结果发现复发时白蛋白含量越高,预后越好,因此, 对于可纠正的白蛋白降低,临床应积极干预。 对于“辅助 化疗”改善预后这一结果,目前国际上仍存争议,NCCN 指 南对食道鳞癌术后化疗未做出推荐。 考虑到患者术后对 化疗的耐受下降,因此是否进行辅助化疗以及恰当的患 者的选择,还需设计严谨的大宗的临床研究以探索。 此 外,临床上公认血行转移及广泛的淋巴结转移为预后不 良因素,但在我们的分析中并未取得统计学显著意义,可 能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及受混杂因素的干扰有关。 我们 正在继续扩大样本的研究及大样本下的分层分析,这两 个因素未来可能纳入预后评分中。 本研究中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均为根治术后食道鳞癌 患者复发确诊时即可采集获得的指标,不需要复杂的仪 器及技术,在各级医院都可以进行较为可靠的治疗前评 估,也对预后有良好的分组指导作用。 但受限于样本量 及回顾性研究的固有缺陷,未来更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将有助于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Zhang, H. , et al. , The high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parts of China may result primarily from genetic rather than environmental factors. Dis Esophagus, 2010. 23(5): p. 392-7. [2] Zhou, M. G. , et al. ,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ancer mortality in China, 2004-2005].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2010. 44(4): p. 303-8. [3] Chen, W. , et al. ,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2): p. 115-32. 收稿日期:2016-10-30 责任编辑:孙宁 更正 将我刊2016 年12 月第31 卷第12 期第1341 页,“3 讨论”部分替换为以下内容: rhBNP 具有利钠、排尿、抑制缩血管神经系统、扩张冠 脉等作用,与内源性 BNP 拥有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基本近 似[4] 。 研究表明,急性心梗患者静注新活素可有效抑制心 肌重塑[5] 。 缺血再灌注过程通常会在促炎因子作用下产 生大量氧自由基。 氧自由基攻击生物膜而脂质氧化,进而 MDA 大量出现。 故测试 MDA 能了解氧化应激造成的心 肌损伤程度。 SOD 是清除自由基的活性酶,反映体内抗 氧化作用变化,免除超氧自由基细胞及脂质氧化的损 害[1] 。 MPO 是一种由白细胞释放的酶,能够催化多种氧 化物质,导致氧化应激和组织损伤,反映炎症严重程度[6] 。 本研究提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新活素组 MDA、MPO 显著降低,SOD 活性显著升高,表明新活素通过降低兔血 清 MDA、MPO 含量,增强 SOD 活性,减少心肌细胞损伤, 改善模型兔心脏功能。 CK-MB 是检测心肌损伤程度和范围变化的标志。 当 心肌缺血或缺氧时,心肌细胞通透性增大,大量肌酶进入 血液循环,导致酶含量升高。 于海杰[5]研究表明,经重组 基因技术介入后样本心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CK-MB 也 显著减小。 本实验通过比较和测量各组心梗面积,发现新 活素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 证实 rhBNP 可有效防止心肌坏死,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新活素组经介入 rhBNP 后,SOD 活性增 高,MDA、MPO 显著减少,CK-MB 降低,心肌梗死面积 减小,说明新活素干预能起到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降 低心肌损伤,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更好地保护心 肌健康。 参考文献 [1] 董六一.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与炎症反应[ J]. 中国临床药理学 与治疗学,2008,13(5):582-588. [2] 赵江民. 兔心肌梗塞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在 MRI 中的应用. 华西医大学报 2002,33(4):640-644. [3] 成官迅.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 MRI 与定量病理对照研究[J]. 临 床放射学杂志,2002,21(12):988-992. [4] 刘志苹. 小剂量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13,22(5):354-356. [5] 于海杰等. 新活素对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研 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87-89. [6] KuritaN,MiseN,etal. Myeloperoxidase - 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 associated 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 comparison of patients without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 Exp Nephrol,2010,14(4):325-332. ·18·
缬沙坦与利血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王奧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医院,浙江杭州310004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89(2017) 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血压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 长期异常增高,如不及时治疗可累及心、脑、肾等重要 组别 DBP 脏器,诱发诸多合并症。本研究尝试应用缬沙坦与 治疗前 治疗后 利血平联合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 观察组98.72±7.6581.43±259#·156.97±6.84127.65±4.69* 11-般资料选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就诊的3讨的“比较#6;与对照组比较,吃 对照组99.36±8.8487.65±3.02#155.24±7.82135.96±5.84 1资料与方法 高血压患者120例,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均 缬沙坦是临床常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本研究用(ARB),对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I亚型具有选择性阻 药过敏者,合并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者,排除其他脏器断作用从而抑制AngⅡ的生理效应,起到松弛血管平 系统严重基础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滑肌、改善组织脏器血流灌注以及扩张血管等作用,从 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而发挥降压作用。还有研究表明,缬沙坦具有逆转 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室肥厚的作用,对于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具有重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利血平(北京双鹤药业股份要意义2。利血平是一种吲哚型生物碱,对于轻中度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22438)口服治疗,0.5mg/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降压速度缓慢,但作用较 次,1次/d,连续用药4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为持久,常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利血平主要通 上加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过将周围交感神经末梢中的肾上腺素耗竭,从而抑制 H0216)口服治疗,80mg/次,1次/d,连续用药4周。心脑等脏器组织中的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的释放,最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的舒张压(DBP)和收终起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减缓心率及抗高血 缩压(SBP);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发压等作用。主要作用途径是通过对心血管反射产生部 生情况,包括心纹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等。分抑制作用、降低外周阻力及心输出量等发挥作用,且 1.4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DBP降低≤10mmHg还有镇静作用,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的维持治疗效果颇 且恢复至正常状态或降低>20mmHg;有效:治疗后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 DBP降低<10mmg但尚未恢复正常,或降低10-19显著提高,且治疗后SBP及DBP均较对照组显著降 mm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低,证实缬沙坦与利血平联用治疗高血压能够提高临 1.5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软件SPS80进行分析。床疗效,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 2结果 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 近远期预后更为理想。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 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2.2血压水平治疗前两组的DBP和SBP比较差异[1]黄凤,王丽芳.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98例[J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43-4344 性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km,M,B,,, A. et al. 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2.3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心血管意外事 valsartan and amlodipine on vWf levels and N/L ratio in patients with ewly diagnosed hypertension[ 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 件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差异 nsIon:CEH,2013,35(7):516-522.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高等教育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 [3]章庆红.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治疗高血压疗 YB201779) 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21):3280-3281 作者简介:王奥昉(女),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理学 收稿日期:2017-02-06责任编辑:张爱君 通讯作者:王奥昉,E-mal:44236696@qcom
缬沙坦与利血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王奥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4 中图分类号:R 54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7) 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 一,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血压 长期异常增高,如不及时治疗可累及心、脑、肾等重要 脏器,诱发诸多合并症[1] 。 本研究尝试应用缬沙坦与 利血平联合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 2015 年 1 月至 12 月本院就诊的 高血压患者 120 例,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均 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对本研究用 药过敏者,合并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者,排除其他脏器 系统严重基础疾病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每组 60 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 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利血平(北京双鹤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1022438) 口服治疗,0. 5 mg / 次,1 次/ d,连续用药 4 周。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 上加用缬沙坦(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0216)口服治疗,80 mg / 次,1 次/ d,连续用药4 周。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的舒张压(DBP)和收 缩压(SBP);随访 6 个月统计患者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发 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等。 1. 4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 DBP 降低≤10 mmHg 且恢复至正常状态或降低> 20 mmHg;有效:治疗后 DBP 降低<10 mmHg 但尚未恢复正常,或降低 10 ~ 19 mm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 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软件 SPSS18. 0 进行分析。 2 结 果 2.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1. 67% ) 显著高 于对照组(70. 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 2 血压水平 治疗前两组的 DBP 和 SBP 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 4 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 性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见表 1。 2. 3 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心血管意外事 件发生率(1. 67% ) 明显低于对照组(11. 67% ),差异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7 年高等教育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 号:YB201779) 作者简介:王奥昉(女),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理学。 通讯作者:王奥昉,E-mail: 441236696@ qq. com 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mmHg) 组别 DBP 治疗前 治疗后 SBP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98. 72±7. 65 81. 43±2. 59 #∗ 156. 97±6. 84127. 65±4. 69 #∗ 对照组 99. 36±8. 84 87. 65±3. 02 # 155. 24±7. 82 135. 96±5. 84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比较,∗P<0. 05。 3 讨 论 缬沙坦是临床常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对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亚型具有选择性阻 断作用,从而抑制 AngⅡ的生理效应,起到松弛血管平 滑肌、改善组织脏器血流灌注以及扩张血管等作用,从 而发挥降压作用[1] 。 还有研究表明,缬沙坦具有逆转 心室肥厚的作用,对于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具有重 要意义[2] 。 利血平是一种吲哚型生物碱,对于轻中度 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降压速度缓慢,但作用较 为持久,常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利血平主要通 过将周围交感神经末梢中的肾上腺素耗竭,从而抑制 心脑等脏器组织中的 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的释放,最 终起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减缓心率及抗高血 压等作用。 主要作用途径是通过对心血管反射产生部 分抑制作用、降低外周阻力及心输出量等发挥作用,且 还有镇静作用,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的维持治疗效果颇 佳[3]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 显著提高,且治疗后 SBP 及 DBP 均较对照组显著降 低,证实缬沙坦与利血平联用治疗高血压能够提高临 床疗效,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 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 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 近远期预后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 黄凤,王丽芳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 98 例[ J] .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43-4344. [2] Karaman,M. ,Balta,S. ,Ay,S. A. et al. 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valsartan and amlodipine on vWf levels and N/ L ratio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hypertension[ J] .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 CEH,2013,35(7):516-522. [3] 章庆红 .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治疗高血压疗 效观察[J]. 河北医药,2011,33(21):3280-3281. 收稿日期:2017-02-06 责任编辑:张爱君 ·19·
难洽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瑜,党晓晶,唐芳,邹涛 摘要:目的探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9例进行调查表调 查,主要包括中医病名、证候类型及常见影响证候的因素,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常见的与高血压病相关的病 名有眩晕、头痛、心悸及胸痹,5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发生率为81.1%;中医证候类型以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等 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阴虚和内风;合并症会影响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结论高血压在中医中以眩晕为名较多,证候以 阴阳两虚型、肝阳上亢居多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证候;证候要素;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889(2017)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头两虚最多,56例,占81.1%;肝阳上亢7例,占10.1%; 痛、胸闷、头晕等。高血压在中医范畴内常用的名气虚痰瘀阴虚阳亢、其他均为2例,各占2.9%。中医 字有眩晕、头痛、心悸等。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证候分证候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病程与中医证候无明显关 布及证候影响因素的报道较少。本文探究了难治性高系,说明其对中医证候无明显影响。而合并症方面,合 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者多为阴阳两虚(47、45例)、阴 1资料和方法 虚阳亢证(2、2例),较少出现肝阳上亢,与其他型比差 异显著(P<0.05)。 1临床资料选本院慢病门诊2014年1月至2015 年1】月就诊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9例,男34例,女3讨论 35例,年龄43~84(62.3±7.4)岁,病程1~21(8.3±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难治 2.14)年。人选受试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均符合难治性高血压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因素、生活习惯等 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使用足够剂量且合理应用3多种等因素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高血压在 种降压药物后,血压仍在145/85mmHg以上,或至少中医诊断主要有眩晕、头痛、心悸、胸痹等4种,其中眩 使用4种降压药物才能将血压达标,且中医诊断病名晕最多,占81.1%;其次为胸痹,占10.1%。难治性高 和证候类型确定)。 血压中医症候影响因素有阴阳两虚型、肝阳上亢、气虚 1.2方法由本院专业人员按照国际标准制定调查痰瘀、阴虚阳亢等,主要以前2种为主。难治性高血压 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患病时间中医证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合并症,合并糖尿病和血 及中医诊断情况(中医病名、证候及证候诊断等),记脂异常者属于阴阳两虚较多,这可能与此类患者机体 录各项数据资料。 肝肾亏虚更严重,水不涵木,木气上扰清窍所致。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 本调查发现,中医在诊断难治性高血压方面,主要 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表是依靠医师的主观经验来判断,因此可能因主观意识 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中采用双侧检验而造成差异,此外与地理环境也有一定关系口,不同 的方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的地理区域中医辨证会有显著的差异。故后期仍需要 结果 增大调查样本量,加强循证医学调査,统一规范中医病 名和西医病名,将中医证候与辨病的关系标准化,才能 中医病名统计结果表明,69例患者病历中采用眩从根本上规范化中医诊断。 晕、头痛、心悸、胸痹作为病名及其他名称的患者分别 有56、3、27、1例。中医证候分布统计结果显示,阴阳 参考文献 [1]刘福明,陈晓虎,杜午奇·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指令性课題项目(项目编号C2014040 究[冂].江苏中医药,2011,48(12);1240-1241 作者简介:吴瑜(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老年心血管病高2]范军铭董永书,王守富.1760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及构成模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0992-2995 通讯作者:吴瑜E-mal:wuyu_nish@16 收稿日期:2017-03-22责任编辑:张爱君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瑜,党晓晶,唐芳,邹涛 摘要:目的 探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69 例进行调查表调 查,主要包括中医病名、证候类型及常见影响证候的因素,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结果 常见的与高血压病相关的病 名有眩晕、头痛、心悸及胸痹,56 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发生率为 81. 1% ;中医证候类型以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等 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阴虚和内风;合并症会影响患者中医证候分布。 结论 高血压在中医中以眩晕为名较多,证候以 阴阳两虚型、肝阳上亢居多。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证候;证候要素;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 544.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7)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头 痛、胸闷、头晕等[1] 。 高血压在中医范畴内常用的名 字有眩晕、头痛、心悸等。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证候分 布及证候影响因素的报道较少。 本文探究了难治性高 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本院慢病门诊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11 月就诊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69 例,男 34 例,女 35 例,年龄 43 ~ 84(62. 3 ±7. 4) 岁,病程 1 ~ 21(8. 3 ± 2. 14)年。 入选受试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均符合难治 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使用足够剂量且合理应用 3 种降压药物后,血压仍在 145 / 85 mmHg 以上,或至少 使用 4 种降压药物才能将血压达标,且中医诊断病名 和证候类型确定)。 1. 2 方法 由本院专业人员按照国际标准制定调查 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患病时间 及中医诊断情况(中医病名、证候及证候诊断等),记 录各项数据资料。 1.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8. 0 软件对数据统计分 析,用(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率(% ) 表 示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统计分析中采用双侧检验 的方法,P<0. 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中医病名统计结果表明,69 例患者病历中采用眩 晕、头痛、心悸、胸痹作为病名及其他名称的患者分别 有 56、3、2、7、1 例。 中医证候分布统计结果显示,阴阳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指令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 C2014040) 作者简介:吴瑜(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老年心血管病、高 血压病。 通讯作者:吴瑜,E-mail: wuyu_nofish@ 163. com 两虚最多,56 例,占81. 1% ;肝阳上亢7 例,占10. 1% ; 气虚痰瘀、阴虚阳亢、其他均为 2 例,各占 2. 9% 。 中医 证候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病程与中医证候无明显关 系,说明其对中医证候无明显影响。 而合并症方面,合 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者多为阴阳两虚(47、45 例)、阴 虚阳亢证(2、2 例),较少出现肝阳上亢,与其他型比差 异显著(P<0. 05)。 3 讨 论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难治 性高血压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因素、生活习惯等 多种等因素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高血压在 中医诊断主要有眩晕、头痛、心悸、胸痹等 4 种,其中眩 晕最多,占 81. 1% ;其次为胸痹,占 10. 1% 。 难治性高 血压中医症候影响因素有阴阳两虚型、肝阳上亢、气虚 痰瘀、阴虚阳亢等,主要以前 2 种为主。 难治性高血压 中医证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合并症,合并糖尿病和血 脂异常者属于阴阳两虚较多,这可能与此类患者机体 肝肾亏虚更严重,水不涵木,木气上扰清窍所致。 本调查发现,中医在诊断难治性高血压方面,主要 是依靠医师的主观经验来判断,因此可能因主观意识 而造成差异,此外与地理环境也有一定关系[2] ,不同 的地理区域中医辨证会有显著的差异。 故后期仍需要 增大调查样本量,加强循证医学调查,统一规范中医病 名和西医病名,将中医证候与辨病的关系标准化,才能 从根本上规范化中医诊断。 参考文献 [1] 刘福明,陈晓虎,杜午奇 .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 究[J]. 江苏中医药,2011,48(12);1240-1241 [2] 范军铭,董永书,王守富 . 1760 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及构成模型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27(11);2992-2995 收稿日期:2017-03-22 责任编辑:张爱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