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地中海贫血患儿体内 铁代谢及红细胞系造血情况分析 唐敏云 万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571500 中图分类号:R56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189(2016) 地中海贫血( 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一种常染SI均显著高于IDA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而IDA 色体缺陷导致的血液系统遗传性疾病,由于珠蛋白基组的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O.05);α地贫组与β 因先天性突变或缺失而使珠蛋白链生成障碍,导致血地贫组的TIBC、Tf均明显低于IA组与健康对照组 红蛋白合成减少,最终引起溶血性贫血,α和β地贫是(P<0.05);a地贫组与β地贫组的SF均较IA组与 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口。本研究对地贫患儿体内铁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代谢及红细胞系造血指标进行检测,旨在探讨不同基2.3不同基因型患儿铁代谢参数不同基因型地患 因型地贫患儿铁储存和红细胞系造血状况,为临床治儿SI、TBC、Tf、S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 疗提供依据。 两比较显示,B0组的SI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B0及HH组SF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B0及 资料与方法 HbH组TBC、T均低于其他组(P<0.05)。 1.1对象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2.4不同组红细胞造血指标4组Hb、EPO、sTR差 院治疗的地贫患儿107例。另选60例门诊就诊的缺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a、B 铁性贫血(IDA)患儿作为阳性对照组,男36例,女24IDA组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α与β 例,年龄11个月-12(5.23±1.22)岁。60例健康儿童组FPO、sT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为健康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9个月~122.5不同基因型患儿红细胞造血指标不同基因型 (5.37±1.18)岁。3组对象的年龄、性别的差异均无统地贫组Hb、EPO、s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计学差异(P>0.05)。所有儿童监护人均知晓本研究0.01);两两比较显示,B0组H明显低于其他组(P<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0.05),而EPO、sTR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1.2方法采用ELIA法检测SF,采用化学发光酶HH组低于标准型α、静止型α及β+地贫组(P< 免疫分析法( CLEIA)检测EPO,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0.05),而EPO、sTR均高于标准型α、静止型α及β+ 检测T与sTR,采用干化学法检测SI与TIBC,采用高地贫组(P<0.05)。 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红蛋白(H)。采用多重PCR结2.6不同基因型患儿Hb与EPO、sT、SF的相关性 合反向斑点杂交(RDB)检测a地贫和B地贫的基因型。 HbH组与EPO呈负相关(r=0.73,P<0.05);B0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与EPO、sTR呈负相关(r=0.79、0.69,P<0.05)。 2结果 3讨论 2.1患儿分布情况107例地贫患儿中a地贫59 本研究显示,β0地贫组和HbH病SF水平均显 例,B地贫48例。其中标准型a地贫29例著高于静止型a地贫、标准型a地贫组及β+地贫组, (27.10%),静止型a地贫16例(14.95%),血红蛋白说明溶血的严重程度与SF上升有关。 H(HbH)病14例(13.08%),B地贫杂合子(B+地贫) 体内铁转运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二价铁铁蛋白与 26例(24.30%),β地贫纯合子(B0地贫)22例TR结合,sTm作为TR的单体分子,大部分来源于骨 (20.57%)。 髓幼红细胞,其水平直接受红细胞生成的影响,能直 2.2不同组患儿铁代谢参数4组SI、TBC、Tf、SF差接反映患儿体内的造血状况。本研究显示,B0地贫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贫组与B地贫组的组和HhH病的T明显升高。B0地贫和HbH病病 情严重,患儿体内骨髓红细胞显著增生,使sT水 作者简介:唐敏云(男),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 通讯作者:唐敏云,E-mal:tangminyun@163.com (下转至卫延辉页)
不同基因型地中海贫血患儿体内 铁代谢及红细胞系造血情况分析 唐敏云 万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 571500 中图分类号: R 566. 6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一种常染 色体缺陷导致的血液系统遗传性疾病,由于珠蛋白基 因先天性突变或缺失而使珠蛋白链生成障碍,导致血 红蛋白合成减少,最终引起溶血性贫血,α 和 β 地贫是 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1] 。 本研究对地贫患儿体内铁 代谢及红细胞系造血指标进行检测,旨在探讨不同基 因型地贫患儿铁储存和红细胞系造血状况,为临床治 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对象 选 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在本院住 院治疗的地贫患儿 107 例。 另选 60 例门诊就诊的缺 铁性贫血(IDA)患儿作为阳性对照组,男 36 例,女 24 例,年龄 11 个月 ~ 12(5. 23±1. 22)岁。 60 例健康儿童 为健康对照组,男 33 例,女 27 例,年龄 9 个月 ~ 12 (5. 37±1. 18)岁。 3 组对象的年龄、性别的差异均无统 计学差异(P>0. 05)。 所有儿童监护人均知晓本研究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采用 ELISA 法检测 SF,采用化学发光酶 免疫分析法(CLEIA)检测 EPO,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 检测 Tf 与 sTfR,采用干化学法检测 SI 与 TIBC,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红蛋白(Hb)。 采用多重 PCR 结 合反向斑点杂交(RDB)检测 α 地贫和 β 地贫的基因型。 1. 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0.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 1 患儿分布情况 107 例地贫患儿中 α 地贫 59 例, β 地 贫 48 例。 其 中 标 准 型 α 地 贫 29 例 (27. 10% ),静止型 α 地贫 16 例(14. 95% ),血红蛋白 H(HbH)病 14 例(13. 08% ),β 地贫杂合子(β+地贫) 26 例 ( 24. 30% ), β 地 贫 纯 合 子 ( β0 地 贫) 22 例 (20. 57% )。 2. 2 不同组患儿铁代谢参数 4 组 SI、TIBC、Tf、SF 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α 地贫组与 β 地贫组的 作者简介:唐敏云(男),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 通讯作者:唐敏云,E-mail:tangminyun@ 163. com SI 均显著高于 IDA 组与健康对照组(P<0. 05),而 IDA 组的 SI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 05);α 地贫组与 β 地贫组的 TIBC、Tf 均明显低于 IDA 组与健康对照组 (P<0. 05);α 地贫组与 β 地贫组的 SF 均较 IDA 组与 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 05)。 2. 3 不同基因型患儿铁代谢参数 不同基因型地患 儿 SI、TIBC、Tf、SF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 两比较显示,β0 组的 SI 明显高于其他组(P<0. 05), β0 及 HbH 组 SF 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 05),β0 及 HbH 组 TIBC、Tf 均低于其他组(P<0. 05)。 2. 4 不同组红细胞造血指标 4 组 Hb、EPO、sTfR 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两比较显示,α、β、 IDA 组 Hb 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 05);α 与 β 组 EPO、sTfR 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05)。 2. 5 不同基因型患儿红细胞造血指标 不同基因型 地贫 组 Hb、 EPO、 sTfR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1);两两比较显示,β0 组 Hb 明显低于其他组(P< 0. 05),而 EPO、sTfR 均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5); HbH 组 Hb 低于标准型 α、静止型 α 及 β+地贫组(P< 0. 05),而 EPO、sTfR 均高于标准型 α、静止型 α 及 β+ 地贫组(P<0. 05)。 2. 6 不同基因型患儿 Hb 与 EPO、sTfR、SF 的相关性 HbH 组 Hb 与 EPO 呈负相关(r = 0. 73,P<0. 05);β0 组 Hb 与 EPO、sTfR 呈负相关(r =0. 79、0. 69,P<0. 05)。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 β 0 地贫组和 HbH 病 SF 水平均显 著高于静止型 α 地贫、标准型 α 地贫组及 β +地贫组, 说明溶血的严重程度与 SF 上升有关。 体内铁转运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二价铁铁蛋白与 TfR 结合,sTfR 作为 TfR 的单体分子,大部分来源于骨 髓幼红细胞, 其水平直接受红细胞生成的影响,能直 接反映患儿体内的造血状况 。 本研究显示,β 0 地贫 组和 HbH 病的 sTfR 明显升高。 β 0 地贫和 HbH 病病 情严重,患儿体内骨髓红细胞显著增生,使 sTfR 水 (下转至卫延辉页) ·6·
河南省乙肝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 卫延辉',刘雪静',关林萌',郭世坤',王苏康',赵中旻,赫同,刘世国 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453000;2新乡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R53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1889(2015)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 Master mix)超纯水补足至50μ。PCR反应条件 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临床表现常有明显的个为95℃2min;95℃30s,68℃30s,72℃50s,进行15 体差异,正常成年人常是弓形虫的无症状携带者,当人循环扩增,然后95℃30s,58℃30s,72℃50s,72 体免疫力低下,或在药物的作用下,可对机体产生严重℃5min,扩增35个循环。取10μlPCR扩增产物进 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乙肝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机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以RH弓形虫滋养体DNA作 体的肝脏产生严重的损害,从而影响肝脏的代谢、解为阳性对照,正常人DNA为阴性对照,超纯水为空白 毒、免疫等功能。为探讨乙肝同弓形虫感染的关系,掌对照。UVP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电泳结果。 握并分析乙肝携带者感染弓形虫的可能因素并加以预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 Epidata3.0建立数 防,以及相关的易感因素。指导乙肝患者正确的防治,据库,利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描述 应用巢式PCR技术(单管一步法)对弓形虫529重和统计推断。对于分类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 复序列基因片段的扩增进行弓形虫感染与否的判别。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象与方法 2结果 1.1对象选择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2.1巢式PCR扩增结果836份非乙肝患者的血液 三附属医院确诊的277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经巢式PCR扩增后,有14份血样成功扩增出 组是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836名非乙肝患者。 约529bp的条带;277份乙肝患者的血液以同样的方 1.2方法 法扩增出约56份529b条带。 1.2.1样本DNA的提取血液DNA的提取采用试2.2弓形虫相关指标结果分析在836名非乙肝患 剂盒方法直接进行,试剂盒由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者中弓形虫感染者14人,感染率为1.67%,277名乙 有限公司提供。取300μ血液,并加入3倍体积的红肝患者中,感染弓形虫人数为56人,感染率为20.2%,两 细胞裂解液,10000r/min离心1min,离心后弃上清 细胞沉淀加入200 Buffer GR,20p蛋白酶K消化组弓形虫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性(x=121.37,P<0.005)。 在277名乙肝患者中,男性弓形虫感染者35人,感染 后,依次按照试剂盒的说明提取基因组DNA紫外分率为20.59%,女性感染者21人,感染率为1963% 光光度计测定DNA含量及A260/280比值,要求DNA 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分析 浓度不少于30mg/μ,A260/280比值在1.8~2.0之间 中发现0~20岁人群的感染率为22.22%,21~40岁 1.2.2弓形虫感染检测以提取的总DNA为模板 人群的感染率为2482%,而41~60岁和60岁以上人 进行巢式PCR分析(单管一步法),扩增弓形虫529bp 多拷贝片段。PCR引物序列为:弓形虫529外引物F 群的感染率分别为12.80%和21.21%,4个年龄段无 明显的差异(x2=4.80,P>0.05),见表1。乙肝患者谷 5- CGC TGC AGG GAG GAA GAC GAA AGT TG-3,丙转氨酶(AIT)在正常值范围内的感染率为19.17%,大 R:5 -CGC TGC AGA CAC AGT GCA TCT GGA TT- 3;内引物F:5- AGAAGGGACAGAAGTCGAAG-3。 于正常值的感染率为18.03%,两者无明显差异(P> 弓形虫529bp内引物R:5- CTCCACTCTTCAAT0.05);谷草转氨酶(AST)在正常范围内的感染率为 TCTCTCO-3′,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 17.95%,高于正常值的感染率为20.22%,两者无明 公司合成提供。总反应体积为50μl,DNA模板5μl 显差异(P>0.05)。 外围前后引物浓度各为0.5μmol,内循环引物浓度各 表1不同性别、年龄乙肝阳性者感染弓形虫情况 为5μmol,25μl2× Master Mix( CWBIO2× Es Taq指标 性别 总份数(N) 作者简介:卫延辉(男),本科在读。 感染份数(N 通讯作者:刘世国, E-mail:946768348@q 0.5919.6322.2224.8212.8021
河南省乙肝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 卫延辉1 ,刘雪静1 ,关林萌1 ,郭世坤1 ,王苏康1 ,赵中旻1 ,赫同1 ,刘世国2 1.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453000;2. 新乡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R 531. 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1889(2015)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 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临床表现常有明显的个 体差异,正常成年人常是弓形虫的无症状携带者,当人 体免疫力低下,或在药物的作用下,可对机体产生严重 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乙肝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机 体的肝脏产生严重的损害,从而影响肝脏的代谢、解 毒、免疫等功能。 为探讨乙肝同弓形虫感染的关系,掌 握并分析乙肝携带者感染弓形虫的可能因素并加以预 防,以及相关的易感因素。 指导乙肝患者正确的防治, 应用巢式 PCR 技术(单管一步法)对弓形虫 529 bp 重 复序列基因片段的扩增,进行弓形虫感染与否的判别。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择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 三附属医院确诊的 277 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 组是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836 名非乙肝患者。 1. 2 方法 1. 2. 1 样本 DNA 的提取 血液 DNA 的提取采用试 剂盒方法直接进行,试剂盒由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提供。 取 300 μl 血液,并加入 3 倍体积的红 细胞裂解液,10 000 r/ min 离心 1 min,离心后弃上清; 细胞沉淀加入 200 μl Buffer GR,20 μl 蛋白酶 K 消化 后,依次按照试剂盒的说明提取基因组 DNA,紫外分 光光度计测定 DNA 含量及 A260 / 280 比值,要求 DNA 浓度不少于 30 ng / μl,A260/ 280 比值在1. 8 ~2. 0 之间。 1. 2. 2 弓形虫感染检测 以提取的总 DNA 为模板, 进行巢式 PCR 分析(单管一步法),扩增弓形虫 529 bp 多拷贝片段。 PCR 引物序列为:弓形虫 529 外引物 F: 5'- ‘- CGC TGC AGG GAG GAA GAC GAA AGT TG-3', R:5 ’ -CGC TGC AGA CAC AGT GCA TCT GGA TT - 3 ’ ;内引物 F:5 ‘ -AGAAGGGACAGAAGTCGAAG- 3 ’ 。 弓形 虫 529 bp 内 引 物 R: 5 ' - CTCCACTCTTCAATTCTCTCC-3',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 公司合成提供。 总反应体积为 50 μl,DNA 模板 5 μl, 外围前后引物浓度各为 0. 5 μmol,内循环引物浓度各 为 5 μmol, 25 μl 2 × Master Mix ( CWBIO 2 × Es Taq 作者简介:卫延辉(男),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刘世国,E-mail:946768348@ qq. com Master Mix) 超 纯 水 补 足 至 50 μl。 PCR 反 应 条 件 为 95 ℃2 min;95 ℃30 s,68 ℃30 s,72 ℃50 s,进行 15 循环扩增,然后 95 ℃ 30 s,58 ℃ 30 s,72 ℃ 50 s,72 ℃5 min,扩增 35 个循环。 取 10 μl PCR 扩增产物进 行 2% 琼脂糖凝胶电泳,以 RH 弓形虫滋养体 DNA 作 为阳性对照,正常人 DNA 为阴性对照,超纯水为空白 对照。 UVP 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电泳结果。 1. 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 Epidata 3. 0 建立数 据库,利用 SPSS 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描述 和统计推断。 对于分类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 检验,检验水准 α=0. 05,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巢式 PCR 扩增结果 836 份非乙肝患者的血液 经巢 式 PCR 扩 增 后, 有 14 份 血 样 成 功 扩 增 出 约 529 bp 的条带;277 份乙肝患者的血液以同样的方 法扩增出约 56 份 529 bp 条带。 2. 2 弓形虫相关指标结果分析 在 836 名非乙肝患 者中弓形虫感染者 14 人,感染率为 1. 67% ,277 名乙 肝患者中,感染弓形虫人数为56 人,感染率为20. 22%,两 组弓形虫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性(χ 2 =121. 37,P<0. 005)。 在 277 名乙肝患者中,男性弓形虫感染者 35 人,感染 率为 20. 59% ,女性感染者 21 人,感染率为 19. 63% , 两者无明显差异(P>0. 05),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分析 中发现 0 ~ 20 岁人群的感染率为 22. 22% ,21 ~ 40 岁 人群的感染率为24. 82% ,而41 ~ 60 岁和60 岁以上人 群的感染率分别为 12. 80% 和 21. 21% ,4 个年龄段无 明显的差异(χ 2 = 4. 80,P>0. 05),见表 1。 乙肝患者谷 丙转氨酶(ALT) 在正常值范围内的感染率为19. 17%,大 于正常值的感染率为 18. 03% ,两者无明显差异(P> 0. 05);谷草转氨酶(AST) 在正常范围内的感染率为 17. 95% ,高于正常值的感染率为 20. 22% ,两者无明 显差异(P>0. 05)。 表 1 不同性别、年龄乙肝阳性者感染弓形虫情况 指标 性别 男 女 年龄 0 ~ 20 21 ~ 40 41 ~ 60 >60 总份数(N) 170 107 18 137 86 36 感染份数(N) 35 21 4 34 1 7 感染率(% ) 20. 59 19. 63 22. 22 24. 82 12. 80 21. 21 ·7·
3讨论 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要积极处理弓形虫感染,防止其进 步对机体产生影响。免疫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在乙肝患者和弓形虫感染的分析中,可能是乙肝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生,也用于弓形虫感染的治疗[2,3 患者存在着对弓形虫的易感因素,而对ALT、AST个体应考虑配伍药的使用,达到一药两用的目的,这方面值 含量这两组指标分析中,正常值和非正常值之间无明得进一步探究。 显差异,应该与其他相关易感因素有关,如乙肝病毒对 机体的免疫系统等产生损害,进而导致易感性升高,有参考文献 待进一步明确;也可能是因为机体感染弓形虫后,对机[1]梁振波冯月菊李凯,等.花都区2004年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 体免疫及其他环节产生影响,从而使机体更容易感染 热带医学杂志,2006,6(4);448-9 乙肝病毒;两者的因果关系待明。而性别因素无明显[2] Coskun KA., Tutar Y.,cta.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at 差异,与相关调查研究一致口。乙肝患者伴有弓形虫 Shock Protein 100-Batul from Toxoplasma gondii RH strain[J]. Exp Parasitol.2015;153:91-7 感染者目前在河南省发病率很高,及时做出正确诊断[3]Iims, Othman ry.,ea. Recent advances in Toxoplasma gondii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便于开展有效的临床治疗,在乙肝 immunotherapeutics[J]- Korean J Parasitol. 2014, 52(6): 581-93 临床症状明显时,除了抗病毒、保肝治疗外,还要提高 收稿日期:2015-11-12责任编辑:孙宁 (上接第张云云页) 囊吸出方式既干净又利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显著 高于对照组,提示对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予降低手术操作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的概率2。本研 以可视超导无痛人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后并发症,及缩短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并能有效提充分说明对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予以可视无 升其术后生活质量。可视超导无痛人流术优势:(1)痛人流术治疗,不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超声引导下操作,全程肉眼可视,不仅高效且安全,能 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用时;(2)便于术者准参考文献 确且快速寻到孕囊,将其完全吸出;(3)术前给予静脉[1]廖莎,施倍,马青琳等,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疤痕早期妊娠治疗的 麻醉,在无痛前提下接受手术直至术毕,有效降低疼痛 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3):218-219 刺激性及内心恐惧感;(4)能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失 2]武蕾,耿润梅.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人 工流产中的应用[门]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5):4128-4129. 血量,有利于身体早期康复;(5)可全面监测到子宫内 收稿日期:2017-03-01责任编辑:张爱君 情况,有助于准确、及时发现子宫内其他病变;(6)孕 (上接第唐敏云页) 加速,因此贫血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将发生骨髓外 平上升。EPO作为红细胞系造血的调节因子,能增进造血。本研究显示,当H维持在90~100g/L时, 骨髓红细胞的发育、分化与成熟。贫血时机体因缺氧EPO和sTR水平处于相对稳态 而刺激EPO合成,使血中FPO升高,并经血循环输送 综上所述,定期检测铁代谢与红细胞系造血状况 到骨髓。本研究显示,β0地贫和HbH病FPO水平可指导地贫的治疗与预后评价,不仅有利于评价患儿 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地贫组,B0地贫组最高,提示体内铁负荷,降低过量铁沉积导致的并发症,且能反映 其贫血程度最严重。贫血越重,无效造血越明显,红机体的造血状况,为骨髓造血维持在正常水平提供参 细胞几乎都在脾和骨髓内破坏,升高的EPO会导致考,而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 红骨髓增加,骨骼畸形更明显。也提示了β0地贫和 HhH病患儿的贫血并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或参考文献 EPO合成缺乏,而主要是由于外周溶血及无效红细胞[1张继业李晓娟符生苗.海南省地中海贫血基因频率分析[J 系造血引发。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H病组的 海南医学,2016,27(8):1228-1230 Hb与EPO呈负相关,B0地贫组Hb与EPO、sTR呈负 [2]刘秀莲,王沽,杨春,等.海口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及频率 的研究[门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9):22-23 相关。B0地贫与HbH病组贫血程度严重,H均很 稿日期:2016-08-15 责任编辑:张爱君 低,而EPO、sTfR水平升高均非常明显,刺激骨髓造血
3 讨 论 在乙肝患者和弓形虫感染的分析中,可能是乙肝 患者存在着对弓形虫的易感因素,而对 ALT、AST 个体 含量这两组指标分析中,正常值和非正常值之间无明 显差异,应该与其他相关易感因素有关,如乙肝病毒对 机体的免疫系统等产生损害,进而导致易感性升高,有 待进一步明确;也可能是因为机体感染弓形虫后,对机 体免疫及其他环节产生影响,从而使机体更容易感染 乙肝病毒;两者的因果关系待明。 而性别因素无明显 差异,与相关调查研究一致[1] 。 乙肝患者伴有弓形虫 感染者目前在河南省发病率很高,及时做出正确诊断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便于开展有效的临床治疗,在乙肝 临床症状明显时,除了抗病毒、保肝治疗外,还要提高 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要积极处理弓形虫感染,防止其进 一步对机体产生影响。 免疫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生,也用于弓形虫感染的治疗[2,3] , 应考虑配伍药的使用,达到一药两用的目的,这方面值 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梁振波,冯月菊,李凯,等. 花都区 2004 年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 热带医学杂志,2006,6(4);448-9. [2] Coskun KA. ,Tutar Y. ,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100-Batu1 from Toxoplasma gondii RH strain[J]. Exp Parasitol. 2015;153:91-7. [3] Lim SS,Othman RY. ,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oxoplasma gondii immunotherapeutics[J]. Korean J Parasitol. 2014,52(6):581-93. 收稿日期:2015-11-12 责任编辑:孙宁 (上接第张云云页) 高于对照组,提示对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予 以可视超导无痛人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 后并发症,及缩短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并能有效提 升其术后生活质量。 可视超导无痛人流术优势:(1) 超声引导下操作,全程肉眼可视,不仅高效且安全,能 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用时;(2)便于术者准 确且快速寻到孕囊,将其完全吸出;(3)术前给予静脉 麻醉,在无痛前提下接受手术直至术毕,有效降低疼痛 刺激性及内心恐惧感;(4)能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失 血量,有利于身体早期康复;(5)可全面监测到子宫内 情况,有助于准确、及时发现子宫内其他病变;(6) 孕 囊吸出方式既干净又利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显著 降低手术操作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的概率[2] 。 本研 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充分说明对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予以可视无 痛人流术治疗,不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廖莎,施倩,马青琳,等 . 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疤痕早期妊娠治疗的 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3):218-219. [2] 武蕾,耿润梅 . 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人 工流产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5):4128-4129. 收稿日期:2017-03-01 责任编辑:张爱君 (上接第唐敏云页) 平上升。 EPO 作为红细胞系造血的调节因子,能增进 骨髓红细胞的发育、分化与成熟。 贫血时机体因缺氧 而刺激 EPO 合成,使血中 EPO 升高,并经血循环输送 到骨髓。 本研究显示, β 0 地贫和 HbH 病 EPO 水平 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地贫组,β 0 地贫组最高,提示 其贫血程度最严重。 贫血越重,无效造血越明显, 红 细胞几乎都在脾和骨髓内破坏, 升高的 EPO 会导致 红骨髓增加,骨骼畸形更明显。 也提示了 β 0 地贫和 HbH 病患儿的贫血并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或 EPO 合成缺乏,而主要是由于外周溶血及无效红细胞 系造血引发。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HbH 病组的 Hb 与 EPO 呈负相关,β0 地贫组 Hb 与 EPO、sTfR 呈负 相关。 β0 地贫与 HbH 病组贫血程度严重,Hb 均很 低,而 EPO、sTfR 水平升高均非常明显,刺激骨髓造血 加速, 因此贫血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将发生骨髓外 造血。 本研究显示,当 Hb 维持在 90 ~ 100 g / L 时, EPO 和 sTfR 水平处于相对稳态。 综上所述,定期检测铁代谢与红细胞系造血状况 可指导地贫的治疗与预后评价,不仅有利于评价患儿 体内铁负荷,降低过量铁沉积导致的并发症,且能反映 机体的造血状况,为骨髓造血维持在正常水平提供参 考,而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张继业,李晓娟,符生苗 . 海南省地中海贫血基因频率分析[ J]. 海南医学,2016,27(8):1228-1230. [2] 刘秀莲, 王洁, 杨春, 等 . 海口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及频率 的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 20(9): 22-23. 收稿日期:2016-08-15 责任编辑:张爱君 ·8·
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相关因素分析 毛乌力吉 锡盟地方病防治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026000 中图分类号:R516.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1889(2017) 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分布在苏尼特右为2.17只/hm2,达乌尔黄鼠4019只,平均密度1.0 旗、二连浩特市、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只/hm2。宿主鼠数量在2007~2012间相对较低, 左旗,在1970年、2004年发生2起人间鼠疫。其中2013~2016年数量相对较高。夜间活动鼠调查共调 2004年11月,西苏旗一位牧民因剥食染疫的野兔感查67766夹次,捕获宿主1775只,平均捕获率为2.62%, 染腺鼠疫,继发肺鼠疫。多年来,锡盟长爪沙鼠鼠疫疫年际间捕获率在1.80-4.62%之间,构成以五趾跳鼠、 源地十分活跃,鼠间疫情经常连年发生,为全面掌握疫黑线仓鼠、小毛足鼠、短耳仓鼠、三趾跳鼠为主。 情动态,深入研究疫源地变动规律,有效控制疫情发生2.3长爪沙鼠寄生蚤调查共检査鼠体12391只, 和流行。 带蚤鼠体3240只,染蚤率26.15%,获蚤数19种10 563只,平均蚤指数为0.85只,年际间蚤指数介 1资料与方法 于0.43~1.19之间。获主要蚤类同型客蚤4709只 1资料统计收集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疫源地占44.58%;秃病蚤3193匹,占30.23%;簇鬃客 007~2016年监测资料。 蚤1176只,占11.13%;二齿新蚤548只,占5.19%。 1.2方法根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调 查。主要宿主数量调查,按不同生境类型实施分层物3讨论 样,以单公顷为单位,采用24小时板夹法。夜间活动 目前锡盟长爪沙鼠疫源地鼠间疫情仍然处于较为 鼠调査采用5米夹线法。鼠体蚤调查,采取梳检长爪活跃的状态。从疫情发生的年份来看,10年当中有7 沙鼠鼠体表获取体蚤的方法。鼠疫病原学检测采取剖年检出阳性材料,2013~2015年疫情处于相对静息 验鼠类脏器并取肝脾等组织压印培养。蚤类的细菌学期,2016年二连浩特市春秋两季,多地发现了阳性血 检验采取蚤体研磨培养。鼠类血清学采取间接血凝清,部分滴度较高,疫情又呈现出活跃的状态。从疫情 (IHA)的方法。 发生的空间来看,疫情在不同地区呈现多点发生,6个 2结果 监测旗县中的4个在10年内发生了鼠间疫情流行,各 个疫点较为分散,在空间距离上相差较远。所检阳性 2.1鼠间疫情情况2007~2016年间,共剖验各种材料多样,既有疫鼠、疫蚤,也有阳性血清,疫情较为复 宿主动物25591只,培养蚤类11798组40147只,检杂,染疫动物主要为长爪沙鼠,染疫蚤均为沙鼠体蚤 验宿主血清6721份。结果4个旗(县、市)(苏尼特右菌株经鉴定均为鄂尔多斯高原型,从4种宿主检出阳 旗、二连浩特市、镶黄旗、正镶白旗)在7个年份发生性血清,达乌尔黄鼠和赤颊黄鼠检出的阳性血清较多。 鼠间疫情,仅2013~2015年没有发现疫情。共判定菌 长爪沙鼠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从分布、宿主数 株33株,均为鄂尔多斯高原型。检出疫鼠2种13只,量以及疫情传播的作用占绝对优势,达乌尔黄鼠、赤颊 长爪沙鼠12只,占92.31%,达乌尔黄鼠1只,黄鼠、子午沙鼠等动物是疫情流行时的积极参与者。 占7.69%。疫蚤4种20组117只,其中秃病蚤10组长爪沙鼠密度和宿主密度呈高度正相关,其数量的多 59只,同型客蚤8组53只,近代新蚤1组3只,长吻角少直接影响着整体宿主数量,也印证了长爪沙鼠在疫 头蚤1组2只。从4种宿主动物中检出阳性血清37源地中的宿主地位 份,其中达乌尔黄鼠22份,赤颊黄鼠9份,长爪沙鼠5 阳性材料检出率和夜行鼠捕获率在》0200)和204 份,子午沙鼠1份。 年分别达到了小高峰,分别为462%3.31%、3.56%。2007 2.2宿主数量调查宿主数量调查共抽样调査4000~2010年正是鼠间疫情流行的活跃期,夜行鼠捕获率 hm2,捕获各种宿主动物14172只,平均密度为3.54整体要高于其它年份。本次调查共捕获17种啮齿类 只/hm2。其中捕获长爪沙鼠8675只,平均密度动物,显示疫源地内宿主多样性状况良好,笔者认为对 任医师,从事鼠 工作 于鼠间疫情的流行有一定推动作用 通讯作者:毛乌力吉,E-mail:xb198l@163.com 收稿日期:2017-03-31责任编辑:张雁冰
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相关因素分析 毛乌力吉 锡盟地方病防治中心,内蒙古自治区 锡林郭勒盟 026000 中图分类号:R 516. 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1889(2017)- 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分布在苏尼特右 旗、二连浩特市、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苏尼特 左旗,在 1970 年、2004 年发生 2 起人间鼠疫。 其中 2004 年 11 月,西苏旗一位牧民因剥食染疫的野兔感 染腺鼠疫,继发肺鼠疫。 多年来,锡盟长爪沙鼠鼠疫疫 源地十分活跃,鼠间疫情经常连年发生,为全面掌握疫 情动态,深入研究疫源地变动规律,有效控制疫情发生 和流行。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统计收集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疫源地 2007 ~ 2016 年监测资料。 1. 2 方法 根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调 查。 主要宿主数量调查,按不同生境类型实施分层抽 样,以单公顷为单位,采用 24 小时板夹法。 夜间活动 鼠调查采用 5 米夹线法。 鼠体蚤调查,采取梳检长爪 沙鼠鼠体表获取体蚤的方法。 鼠疫病原学检测采取剖 验鼠类脏器并取肝脾等组织压印培养。 蚤类的细菌学 检验采取蚤体研磨培养。 鼠类血清学采取间接血凝 (IHA)的方法。 2 结 果 2. 1 鼠间疫情情况 2007 ~ 2016 年间,共剖验各种 宿主动物 25 591 只,培养蚤类 11 798 组 40 147 只,检 验宿主血清 6 721 份。 结果 4 个旗(县、市)(苏尼特右 旗、二连浩特市、镶黄旗、正镶白旗) 在 7 个年份发生 鼠间疫情,仅 2013 ~ 2015 年没有发现疫情。 共判定菌 株 33 株,均为鄂尔多斯高原型。 检出疫鼠 2 种 13 只, 长爪 沙 鼠 12 只, 占 92. 31% , 达 乌 尔 黄 鼠 1 只, 占 7. 69% 。 疫蚤 4 种 20 组 117 只,其中秃病蚤 10 组 59 只,同型客蚤 8 组 53 只,近代新蚤 1 组 3 只,长吻角 头蚤 1 组 2 只。 从 4 种宿主动物中检出阳性血清 37 份,其中达乌尔黄鼠 22 份,赤颊黄鼠 9 份,长爪沙鼠 5 份,子午沙鼠 1 份。 2. 2 宿主数量调查 宿主数量调查共抽样调查 4 000 hm 2 ,捕获各种宿主动物 14 172 只,平均密度为 3. 54 只/ hm 2 。 其中捕获长爪沙鼠 8 675 只, 平 均 密 度 作者简介:毛乌力吉(男),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鼠疫防治工作 通讯作者:毛乌力吉,E-mail:xb_1981@ 163. com 为 2. 17 只/ hm 2 ,达乌尔黄鼠 4 019 只,平均密度 1. 00 只/ hm 2 。 宿主鼠数量在 2007 ~ 2012 间相对较低, 2013 ~ 2016 年数量相对较高。 夜间活动鼠调查共调 查67 766 夹次,捕获宿主1 775 只,平均捕获率为2. 62%, 年际间捕获率在 1. 80 ~ 4. 62% 之间,构成以五趾跳鼠、 黑线仓鼠、小毛足鼠、短耳仓鼠、三趾跳鼠为主。 2. 3 长爪沙鼠寄生蚤调查 共检查鼠体 12 391 只, 带蚤鼠体 3 240 只,染蚤率 26. 15% ,获蚤数 19 种 10 563 只, 平 均 蚤 指 数 为 0. 85 只, 年 际 间 蚤 指 数 介 于 0. 43 ~ 1. 19 之间。 获主要蚤类同型客蚤 4 709 只, 占 44. 58% ; 秃 病 蚤 3193 匹, 占 30. 23% ; 簇 鬃 客 蚤 1 176 只,占 11. 13% ;二齿新蚤 548 只,占 5. 19% 。 3 讨 论 目前锡盟长爪沙鼠疫源地鼠间疫情仍然处于较为 活跃的状态。 从疫情发生的年份来看,10 年当中有 7 年检出阳性材料,2013 ~ 2015 年疫情处于相对静息 期,2016 年二连浩特市春秋两季,多地发现了阳性血 清,部分滴度较高,疫情又呈现出活跃的状态。 从疫情 发生的空间来看,疫情在不同地区呈现多点发生,6 个 监测旗县中的 4 个在 10 年内发生了鼠间疫情流行,各 个疫点较为分散,在空间距离上相差较远。 所检阳性 材料多样,既有疫鼠、疫蚤,也有阳性血清,疫情较为复 杂,染疫动物主要为长爪沙鼠,染疫蚤均为沙鼠体蚤, 菌株经鉴定均为鄂尔多斯高原型,从 4 种宿主检出阳 性血清,达乌尔黄鼠和赤颊黄鼠检出的阳性血清较多。 长爪沙鼠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从分布、宿主数 量以及疫情传播的作用占绝对优势,达乌尔黄鼠、赤颊 黄鼠、子午沙鼠等动物是疫情流行时的积极参与者。 长爪沙鼠密度和宿主密度呈高度正相关,其数量的多 少直接影响着整体宿主数量,也印证了长爪沙鼠在疫 源地中的宿主地位。 阳性材料检出率和夜行鼠捕获率在2007、2009 和2014 年分别达到了小高峰,分别为4.62%、3.31%、3.56%。 2007 ~ 2010 年正是鼠间疫情流行的活跃期,夜行鼠捕获率 整体要高于其它年份。 本次调查共捕获 17 种啮齿类 动物,显示疫源地内宿主多样性状况良好,笔者认为对 于鼠间疫情的流行有一定推动作用。 收稿日期:2017-03-31 责任编辑:张雁冰 ·9·
蒙自市鼠疫流行季节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数量调查 景正朝 蒙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蒙自市661199 中图分类号:R516.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1889(2017) 蒙自市属于滇闽广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鼠302只,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351只,蚤指数 地,其主要宿主为黄胸鼠,印鼠客蚤为主要传播效能媒为1.16,其中有143只黄胸鼠染印鼠客蚤,染蚤率为 介蚤。1998~2005年间,辖区内相继发生鼠间鼠疫流47.35%。山区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率高于坝区 行并波及人间的鼠疫疫情,鼠疫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与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率,见表2。 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有密切关系。为了解蒙自市 辖区内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在鼠疫流行季节消长情 表1鼠疫流行季节坝区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统计 况,对9年间在鼠疫监测工作中捕获的黄胸鼠活鼠体月份34 10获鼠数获蚤数蚤指数染蚤率 表印鼠客蚤染蚤情况进行调查。 坝区519799523559029734311539.39 合计7421691589611010935996941.1643.40 1材料来源 2004~2013年间(2006年资料缺失),按照《云南3.3鼠疫流行地区的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数量有 省鼠疫防治监测方案》,根据蒙自市实际情况设置的鼠间鼠疫并波及人间疫情发生的新安、红寨、雨过铺和 鼠疫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每月在鼠疫监测点用草坝镇共获鼠224只,获蚤292只,蚤指数1.30,在获 鼠笼捕获的黄胸鼠活鼠送鼠疫强毒室检印鼠客蚤。 鼠中有103只染印鼠客蚤,染蚤率45.98%。仅有鼠 2004~2013年间(2006年资料缺失),每年年初间鼠疫疫情发生的冷泉、老寨和期路白乡共获鼠138 与乡镇卫生院签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责任,要求只,获蚤177只,蚤指数1.28,在获鼠中有68只染印 乡镇每年在鼠疫流行季节(3~10月)完成鼠疫监测任务鼠客蚤,染蚤率49.28%,没有鼠疫疫情发生的文澜 时用鼠笼捕获的黄胸鼠活鼠送鼠疫强毒室检印鼠客蚤。多法勒、十里铺、水田、鸣就、芷村和西北勒乡共获鼠 2方法 228只,获蚤229匹,蚤指数1.00,在获鼠中有98只染 印鼠客蚤,染蚤率42.98%。 2004~2013年间(2006年资料缺失)用鼠笼捕获3讨论 的黄胸鼠活鼠,送鼠疫强毒室检印鼠客蚤,登记统一设 计的调查表格。 印鼠客蚤是滇闽广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主要传播效能媒介蚤。蒙自市属于滇闽广居民区黄胸 3结果 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主要宿主为黄胸鼠,鼠疫流行季 3.1鼠疫流行季节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数量9年节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指数为1.16。 间共捕获黄胸鼠活鼠599只,黄胸鼠体表染印鼠客蚤 蒙自市鼠疫流行季节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率 694只,蚤指数为1.16,其中有260只黄胸鼠染印鼠客在39-49%之间,无论在山区还是在坝区、在鼠间鼠 蚤,染蚤率为43.40%,见表1。 疫流行并波及人间疫情发生的乡镇和仅有鼠间疫情 发生的乡镇及无鼠疫疫情发生的乡镇均大于39%,在 表1鼠疫流行季节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统计 仅有鼠间鼠疫疫情的乡镇黄胸鼠印鼠客蚤染蚤率达 月份345678910获鼠数获蚤数蚤指数染蚤率%49%以上,坝区乡镇也达47.35%。因印鼠客蚤有喜 印鼠客蚤74216958%611010935996941.1643 游离、对人嗜血性强、寿命长、传播鼠疫媒介效能高的 3.2鼠疫流行季节坝区、山区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数量特点,这对指导鼠疫流行季节开展鼠密度、蚤指数监测 坝区共捕获黄胸鼠活鼠297只,黄胸鼠鼠体印鼠客时,当发现鼠密度、地面游离蚤指数达危险界值时,采 蚤343只,蚤指数为1.15,其中有117只黄胸鼠染0印取灭鼠、灭蚤措施来控制鼠疫疫情发生有指导意义,在 鼠客蚤,染蚤率为39.39%。山区共捕获黄胸鼠活鼠疫流行季节对重点乡镇自然村开展预防性喷洒灭蚤 作者简介:景正朝(男),专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讯作者:景正朝,E-mail:; ynmzjk@sina,com 收稿日期:2016-12-06责任编辑:张雁冰
蒙自市鼠疫流行季节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数量调查 景正朝 蒙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蒙自市 661199 中图分类号:R 516. 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1889(2017)- 蒙自市属于滇闽广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 地,其主要宿主为黄胸鼠,印鼠客蚤为主要传播效能媒 介蚤。 1998 ~ 2005 年间,辖区内相继发生鼠间鼠疫流 行并波及人间的鼠疫疫情,鼠疫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与 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有密切关系。 为了解蒙自市 辖区内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在鼠疫流行季节消长情 况,对 9 年间在鼠疫监测工作中捕获的黄胸鼠活鼠体 表印鼠客蚤染蚤情况进行调查。 1 材料来源 2004 ~ 2013 年间(2006 年资料缺失),按照《云南 省鼠疫防治监测方案》,根据蒙自市实际情况设置的 鼠疫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每月在鼠疫监测点用 鼠笼捕获的黄胸鼠活鼠送鼠疫强毒室检印鼠客蚤。 2004 ~ 2013 年间(2006 年资料缺失),每年年初 与乡镇卫生院签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责任,要求 乡镇每年在鼠疫流行季节(3 ~10 月)完成鼠疫监测任务 时用鼠笼捕获的黄胸鼠活鼠送鼠疫强毒室检印鼠客蚤。 2 方 法 2004 ~ 2013 年间(2006 年资料缺失)用鼠笼捕获 的黄胸鼠活鼠,送鼠疫强毒室检印鼠客蚤,登记统一设 计的调查表格。 3 结 果 3. 1 鼠疫流行季节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数量 9 年 间共捕获黄胸鼠活鼠 599 只,黄胸鼠体表染印鼠客蚤 694 只,蚤指数为 1. 16,其中有 260 只黄胸鼠染印鼠客 蚤,染蚤率为 43. 40% ,见表 1。 表 1 鼠疫流行季节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统计 月份 3 4 5 6 7 8 9 10 获鼠数 获蚤数 蚤指数染蚤率% 印鼠客蚤 7 42 169 158 96 110 109 3 599 694 1. 16 43. 40 3. 2 鼠疫流行季节坝区、山区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数量 坝区共捕获黄胸鼠活鼠 297 只,黄胸鼠鼠体印鼠客 蚤 343 只,蚤指数为 1. 15,其中有 117 只黄胸鼠染 0 印 鼠客蚤,染蚤率为 39. 39% 。 山区共捕获黄胸鼠活 作者简介:景正朝(男),专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通讯作者:景正朝,E-mail:ynmzjk@ sina. com 鼠 302 只, 黄 胸 鼠 鼠 体 印 鼠 客 蚤 351 只, 蚤 指 数 为 1. 16,其中有 143 只黄胸鼠染印鼠客蚤,染蚤率为 47. 35% 。 山区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率高于坝区 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率,见表 2。 表 1 鼠疫流行季节坝区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统计 月份 3 4 5 6 7 8 9 10 获鼠数 获蚤数 蚤指数染蚤率% 坝区 5 19 79 94 52 35 59 0 297 343 1. 15 39. 39 山区 2 23 90 64 44 75 50 3 302 351 1. 16 47. 35 合计 7 42 169 158 96 110 109 3 599 694 1. 16 43. 40 3. 3 鼠疫流行地区的黄胸鼠鼠体印鼠客蚤数量 有 鼠间鼠疫并波及人间疫情发生的新安、红寨、雨过铺和 草坝镇共获鼠 224 只,获蚤 292 只,蚤指数 1. 30,在获 鼠中有 103 只染印鼠客蚤,染蚤率 45. 98% 。 仅有鼠 间鼠疫疫情发生的冷泉、老寨和期路白乡共获鼠 138 只,获蚤 177 只,蚤指数 1. 28,在获鼠中有 68 只染印 鼠客蚤,染蚤率 49. 28% ,没有鼠疫疫情发生的文澜、 多法勒、十里铺、水田、鸣就、芷村和西北勒乡共获鼠 228 只,获蚤 229 匹,蚤指数 1. 00,在获鼠中有 98 只染 印鼠客蚤,染蚤率 42. 98% 。 3 讨 论 印鼠客蚤是滇闽广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主要传播效能媒介蚤。 蒙自市属于滇闽广居民区黄胸 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主要宿主为黄胸鼠,鼠疫流行季 节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指数为 1. 16。 蒙自市鼠疫流行季节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染蚤率 在 39 ~ 49% 之间,无论在山区还是在坝区、在鼠间鼠 疫流行并波及人间疫情发生的乡镇 和仅有鼠间疫情 发生的乡镇及无鼠疫疫情发生的乡镇均大于 39% ,在 仅有鼠间鼠疫疫情的乡镇黄胸鼠印鼠客蚤染蚤率达 49% 以上,坝区乡镇也达 47. 35% 。 因印鼠客蚤有喜 游离、对人嗜血性强、寿命长、传播鼠疫媒介效能高的 特点,这对指导鼠疫流行季节开展鼠密度、蚤指数监测 时,当发现鼠密度、地面游离蚤指数达危险界值时,采 取灭鼠、灭蚤措施来控制鼠疫疫情发生有指导意义,在 鼠疫流行季节对重点乡镇自然村开展预防性喷洒灭蚤 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收稿日期:2016-12-06 责任编辑:张雁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