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脂类 5.1.3.2脂肪酸在三个位置上的分布规律 ★植物油: n-2 ★动物油: 本 5.1.3.3脂肪酸的命名
第五章 脂类 5.1.3.2 脂肪酸在三个位置上的分布规律 ★ 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分布于S n-1位和S n-3 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于S n-2位。 ★ 动物油: 饱和脂肪酸集中于S n-1位、短链 不饱和脂肪酸在S n-2位、长链不饱 和脂肪酸在S n-3位。 5.1.3.3 脂肪酸的命名 (P 129~133 自学)
第五章 脂类 5.1.3脂肪的化学结构 5.1.3.3脂肪的sn一系统命名 甘油
第五章 脂类 5.1.3 脂肪的化学结构 5.1.3.3 脂肪的sn-系统命名 例如 当硬脂酸在sn-1位置酯化,油酸在sn-2位置酯化, 而肉豆酸在sn-3位置酯化时,酰基甘油为: CH2OOC(CH3 ) 16CH3 CH3 (CH2 ) 7CH=CH(CH2 ) 7C00CH CH2OOC(CH2 ) 12CH3 可将它命名为1-硬脂酰-2-油酰-3肉豆蔻酰―sn―甘油; 或sn-甘油-1-硬脂酸酯-2-油酸酯-3-肉豆蔻酸酯
第五章 脂类 在 纯甘油 普遍
第五章 脂类 甘油两端的C为α位,第二个C为β位, β 位上的RCOO-基在右侧为D型,在左侧的 为L型。R1,R2,R3相同的称为单纯甘油 酯,不同的称为混合甘油酯,天然脂肪中普遍 存在的是混合甘油酯
第五章 脂类 5.2天然油脂的组成特点和性质 5.2.1天然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 1)天然油脂中的脂肪酸大多数是偶数C的直链脂肪酸。 ① 如 ② 表 ③ 2)陆生动植物与海生动植物油脂组成不同。 植物 20 以C
第五章 脂类 5.2 天然油脂的组成特点和性质 5.2.1 天然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 1) 天然油脂中的脂肪酸大多数是偶数C的直链脂肪酸。包括 三种: ① 水溶性挥发性脂肪酸:C≤10,常温为液态。如丁酸 戊酸 、已酸、辛酸、癸酸等 ② 非水溶性挥发性脂肪酸:以月桂酸(12碳)为代表 ③ 非水溶不挥发脂肪酸 2) 陆生动植物与海生动植物油脂组成不同。一般陆上动植物 大多数为C16和C18,尤其是C18,水产动植物则以C18、C20 和C22多。淡水鱼以C18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多,而海水鱼以C 20和C22不饱和脂肪酸为多
第五章 脂类 主要食用油脂各种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亚油 油脂名称 C1o以下C12以上 油酸 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其它 酸 大豆油 8 15 25 51 9 菜籽油 6 19 14 8 芥酸40% 棉籽油 34 24 40 干六碳烯酸2% 花生油 17 61 22 2.6 向日葵油 17 29 52 茶籽油 10 80 10 米糠油 17 47.6 34 0.8 谷固醇 玉米胚油 17 29 54 核桃油 5.5 18 73 椰子油 12 2 十六碳烯酸2% 奶油(牛) 8 58 25 2 十六碳烯酸4% 芝麻油 16.8 36.5 46.7 橄榄油 16 64 10 2 十六碳烯酸2% 猪油 45 42 9 0.3~1 棕榈油 53 38 9 牛油 54.4 40.7 1.8 可可脂 59.8 28.12.1
第五章 脂类 主要食用油脂各种脂肪酸 / % 饱和脂肪酸 油脂名称 C1 0 以下 C1 2 以上 油酸 亚油 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其它 大豆油 8 15 25 51 9 菜籽油 6 19 14 8 芥酸40% 棉籽油 34 24 40 十六碳烯酸2% 花生油 17 61 22 2.6 向日葵油 17 29 52 茶籽油 10 80 10 米糠油 17 47.6 34 0.8 谷固醇 玉米胚油 17 29 54 核桃油 5.5 18 73 3 椰子油 12 79 7 2 十六碳烯酸2% 奶油(牛) 8 58 25 2 十六碳烯酸4% 芝麻油 16.8 36.5 46.7 橄榄油 16 64 10 2 十六碳烯酸2% 猪油 45 42 9 0.3~1 棕榈油 53 38 9 牛油 54.4 40.7 1.8 可可脂 59.8 28.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