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验中学2009届高考最新棋拟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工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躯壳(ke)荫庇(yin)要挟(xia)图穷匕现(bi) B.雇佣 (yong)塑料(suo)潜能(qjan)严惩不贷( cheng) C.慰藉(j)勾当(gou)炽烈(zhi)装模作样(mu) D.重创( chuang)标识(zhi皈依(gu)目不暇给(j)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暮霭陷井平心而论和衣而卧 撕杀姿势汗流浃背气冲霄汉 辐射端详莫衷一是牟取暴利 D.必竞想像两全齐美弱不禁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把最绚烂的舞台交给了一个“放羊娃”,把最动人的时分交 给了一个下里巴人一一来自陕北的阿宝。 B.七月在北半球是炎热的季节,“七月流火”这个词在这个季节的使用频率也特别高 C.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 美,假装慈祥,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D.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却主动请缨,这种精神 值得大家学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有关媒体报导中国输日“毒大 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将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短期内相关企业利益受 损外,这一行业的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供应链等都将发生变化。 C.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 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 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
山东省实验中学 2009 届高考最新模拟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躯壳(ké) 荫庇(yìn) 要挟(xiá ) 图穷匕现(bǐ) B.雇佣 (yōng) 塑料 (suò) 潜能 (qián ) 严惩不贷 (chěng) C.慰藉(jiè) 勾当(gōu) 炽烈(zhì) 装模作样(mú ) D.重创 (chuāng ) 标识 (zhì) 皈依 (guī) 目不暇给(jǐ)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暮霭 陷井 平心而论 和衣而卧 B.撕杀 姿势 汗流浃背 气冲霄汉 C.辐射 端详 莫衷一是 牟取暴利 D.必竟 想像 两全齐美 弱不禁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把最绚烂的舞台交给了一个“放羊娃”,把最动人的时分交 给了一个下里巴人——来自陕北的阿宝。 B.七月在北半球是炎热的季节,“七月流火”这个词在这个季节的使用频率也特别高。 C.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 美,假装慈祥,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D.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却主动请缨,这种精神 值得大家学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9 月 22 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有关媒体报导中国输日“毒大 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将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短期内相关企业利益受 损外,这一行业的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供应链等都将发生变化。 C.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 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 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 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
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 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首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 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 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圈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 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 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 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 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 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 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 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 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一一动物、植物、无生命 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一一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 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 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 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 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 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 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 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5.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 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 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6.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 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 妹之间的关系。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
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 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首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 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 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圈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 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 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 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 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 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 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 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 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 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 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 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 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 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 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 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 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5.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项是( )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 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 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6.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 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 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 妹之间的关系。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
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部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 所代替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 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 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 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 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 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 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 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 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 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 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 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 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 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 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 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吏宾客并委去委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殷:盛,众多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谢:道歉、谢罪 9.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10.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 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 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
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部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 所代替。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 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 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 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 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 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 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 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 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 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 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 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 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 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 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吏宾客并委去 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 殷:盛,众多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 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谢:道歉、谢罪 9.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10.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 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 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
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 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第工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译文 (2)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译文: (3)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 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 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②五花马,千金裘 。(李白《将进酒》) ③梧桐更兼细雨,,_。(李清照《声声慢》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寒风吹彻 刘亮程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 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 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 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译文: (2)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译文: (3)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 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 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①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②五花马,千金裘, , 。(李白《将进酒》) ③梧桐更兼细雨, , 。(李清照《声声慢》)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寒风吹彻 刘亮程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 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 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这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 边,半边脸埋在雪中。 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被冻死 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 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 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 他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 旧棉袄?底磨得快通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 的心境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点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 我有一个姑妈,住在河那边的村庄里,许多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们兄弟几个常手牵 手走过封冻的玛河去看望她。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暄暄。 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 抱着火炉,等待着春天来临 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的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 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 害怕寒冷。 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这句话,也不只一次地把它转告给母亲。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 着做她的活。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扯着他们度过冬天 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 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 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 姑妈死在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家过年,记得是大年初四,我陪着母亲沿一条即将 解冻的马路往回走。母亲在那段路上告诉我姑妈去世的事。她说:“你姑妈死掉了 母亲说得那么平淡,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咋死的?”我似乎问得更平淡 母亲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只是说:“你大哥和你弟弟过去帮助料理了后事 此后的好一阵儿,我们再没说这事,只顾静静地走路。快到家门口时,母亲说了句 天热了。 我抬头看了看母亲,她的身上正冒着热气,或许是走路的缘故,不过天气真的转热了 对母亲来说,这个冬天已经过去了 天热了过来暄暄。”我又想起姑妈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她熬过了许多 个冬天还是被这个冬天留住了。我想起爷爷奶奶也是分别死在几年前的冬天。母亲还活着。 我们在世上的亲人会越来越少。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 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年雪开始不退、冰霜开 始不融化一一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
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这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 边,半边脸埋在雪中。 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被冻死。 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 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 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 他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 旧棉袄?底磨得快通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 的心境……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点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 大。 我有一个姑妈,住在河那边的村庄里,许多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们兄弟几个常手牵 手走过封冻的玛河去看望她。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暄暄。 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 抱着火炉,等待着春天来临。 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的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 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 害怕寒冷。 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这句话,也不只一次地把它转告给母亲。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 着做她的活。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扯着他们度过冬天, 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 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 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 姑妈死在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家过年,记得是大年初四,我陪着母亲沿一条即将 解冻的马路往回走。母亲在那段路上告诉我姑妈去世的事。她说:“你姑妈死掉了。” 母亲说得那么平淡,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咋死的?”我似乎问得更平淡。 母亲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只是说:“你大哥和你弟弟过去帮助料理了后事。” 此后的好一阵儿,我们再没说这事,只顾静静地走路。快到家门口时,母亲说了句: 天热了。 我抬头看了看母亲,她的身上正冒着热气,或许是走路的缘故,不过天气真的转热了。 对母亲来说,这个冬天已经过去了。 “天热了过来暄暄。”我又想起姑妈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她熬过了许多 个冬天还是被这个冬天留住了。我想起爷爷奶奶也是分别死在几年前的冬天。母亲还活着。 我们在世上的亲人会越来越少。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 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年雪开始不退、冰霜开 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