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天牛科 1、光肩星天牛 2、其它天牛 二、吉丁虫科 1、金缘吉丁虫 三、木蠹蛾科 1、豹纹蠹蛾 2、其它蠹蛾 四、其它蛀干害 思考题:蛀干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如何进行蛀干害虫的有效控制。 第四章草坪害虫(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草坪害虫的主要类群与发生规律:理解草坪害虫发生规 律与危害特点:掌握重要草坪害虫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草坪害虫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草坪害虫主 要种类的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禾本科草坪害虫 一、淡剑夜蛾 第二节 马蹄金草坪害虫 一、甘草叶甲 二、斜纹夜蛾 第三节红花酢浆草草坪有害生物 一、酢浆草岩螨 第四节白三叶草草坪有害生物 一、蜗牛 第五节其它草坪害虫 思考题:如何有效进行草坪的害虫的控制? 第五章检疫性害虫(1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检疫性害虫的发生与分布;理解检疫性害虫发生的危害 性:掌握检疫性害虫的种类。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了解检疫性害虫的种类。难点是检疫性害虫的形 态识别。 第一节 钻蛀性检疫害虫 第二节 其它检疫害虫 第二部分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各论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观赏植物病害的发生情况与分布:理解检疫性病害发生的危害 11
11 第二节 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天牛科 1、光肩星天牛 2、其它天牛 二、吉丁虫科 1、金缘吉丁虫 三、木蠹蛾科 1、豹纹蠹蛾 2、其它蠹蛾 四、其它蛀干害虫 思考题:蛀干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如何进行蛀干害虫的有效控制。 第四章 草坪害虫(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草坪害虫的主要类群与发生规律;理解草坪害虫发生规 律与危害特点;掌握重要草坪害虫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草坪害虫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草坪害虫主 要种类的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 禾本科草坪害虫 一、淡剑夜蛾 第二节 马蹄金草坪害虫 一、甘草叶甲 二、斜纹夜蛾 第三节 红花酢浆草草坪有害生物 一、酢浆草岩螨 第四节 白三叶草草坪有害生物 一、蜗牛 第五节 其它草坪害虫 思考题:如何有效进行草坪的害虫的控制? 第五章 检疫性害虫(1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检疫性害虫的发生与分布;理解检疫性害虫发生的危害 性;掌握检疫性害虫的种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了解检疫性害虫的种类。难点是检疫性害虫的形 态识别。 第一节 钻蛀性检疫害虫 第二节 其它检疫害虫 第二部分 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各论 第一章 绪论(1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观赏植物病害的发生情况与分布;理解检疫性病害发生的危害
性:掌握检疫性病害的种类。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了解检疫性病害的种类。难点是检疫性病害的形态特征 和防治手段。 第二章 种子病害(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种子病害的主要类群与发生规律;理解种子病害发生规律与危 害特点:掌握重要种子病害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种子病害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种子病害主要种类的 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 种子病害的症状 第二节 主要真菌病原 第三节 发生条件与防治方法 本章要点:种子病害的主要病原种类、发生条件与防治方法。 第三章 叶部病害(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叶部病害的主要类群与发生规律:理解叶部病害发生规律与危害 特点:掌握重要叶部病害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叶部病害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叶部病害主要种类的 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 白粉病 第二节 锈病 第三节 叶斑病 第四节 炭疽病 第五节 灰霉病 第六节 煤污病 第七节 花叶病 第八节 其它叶部病害 本章要点:观赏植物叶部病害的主要种类、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第四章 茎干病害(2学时) 本章要点:茎干病害中的枯枝病、溃疡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 法。 思考题: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予以成绩评定。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蔡平、祝树德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植物昆虫学》。2003年第1版。 2、主要参考书: (1)韩召军、杜相革、徐志宏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园艺昆虫学》。2001 年7月第1版。 12
12 性;掌握检疫性病害的种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了解检疫性病害的种类。难点是检疫性病害的形态特征 和防治手段。 第二章 种子病害(3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种子病害的主要类群与发生规律;理解种子病害发生规律与危 害特点;掌握重要种子病害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种子病害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种子病害主要种类的 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 种子病害的症状 第二节 主要真菌病原 第三节 发生条件与防治方法 本章要点: 种子病害的主要病原种类、发生条件与防治方法。 第三章 叶部病害(6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叶部病害的主要类群与发生规律;理解叶部病害发生规律与危害 特点;掌握重要叶部病害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叶部病害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叶部病害主要种类的 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 白粉病 第二节 锈病 第三节 叶斑病 第四节 炭疽病 第五节 灰霉病 第六节 煤污病 第七节 花叶病 第八节 其它叶部病害 本章要点:观赏植物叶部病害的主要种类、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第四章 茎干病害(2 学时) 本章要点:茎干病害中的枯枝病、溃疡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 法。 思考题: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予以成绩评定。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蔡平、祝树德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植物昆虫学》。2003 年第 1 版。 2、主要参考书: (1)韩召军、杜相革、徐志宏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园艺昆虫学》。2001 年 7 月第 1 版
(2)杨子琦、曹华国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2002 年第1版。 (3)园林植物病理学.朱天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4)观赏植物病害.欧阳轶吴帮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5)观赏植物真菌病害.张中义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6)花卉病虫害田间诊断与防治.张德雍张宝鑫等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 (7)花卉病毒病及防治.孔宝华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8)花卉病害与防治.李尚志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 (9)花卉农药使用技术指南.李惠芬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10)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11)植物保护词典.丁锦华等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12)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13)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 (14)新编农药使用手册.刘乾开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15)Plant Pathology(第四版).Agrios,G.N.Academic Press.2004 (1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7)http://www.apsnet.org (18)http://www.bspp.org.uk (19)http://www.bspp.org.uk/ppigb 3
13 (2)杨子琦、曹华国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2002 年第 1 版。 (3)园林植物病理学.朱天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年 (4)观赏植物病害.欧阳轶 吴帮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年 (5)观赏植物真菌病害.张中义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年 (6)花卉病虫害田间诊断与防治.张德雍 张宝鑫等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年 (7)花卉病毒病及防治.孔宝华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年 (8)花卉病害与防治.李尚志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年 (9)花卉农药使用技术指南.李惠芬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年 (10)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年 (11)植物保护词典.丁锦华等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年 (12)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年 (13)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年 (14)新编农药使用手册.刘乾开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15)Plant Pathology(第四版).Agrios,G.N. Academic Press.2004 (1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David 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7)http://www.apsnet.org (18)http://www.bspp.org.uk (19)http://www.bspp.org.uk/ppigb
《观赏植物育种学各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观赏植物育种学各论 (英文):Breeding in Ornamental Plants 课程编号:12371059 课程学分:2.0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观赏植物育种学各论是园艺专业(观赏园艺方向)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观赏植物品种 育种是花卉苗木及种子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园林行业技术创新的源头。该课程主要介绍各 类观赏植物花色、花型、彩斑、花径、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的形成机理和遗传变异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各类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观赏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观赏植物育种工作的发 展历程、观赏植物主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及利用价值:掌握杂交 育种、物理化学诱变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引种以及分子育种等创造观赏植物新品种 的途径以及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了解观赏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的有关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观赏植物育种学的概念、主要内容、发展概况:遗传学、育种学和良种繁 育学的关系:观赏植物育种的前景: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学习方法:观赏植物品种的概念 和特性及优良品种在园林事业中的意义:目前国内外观赏植物育种的发展状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观赏植物品种的概念和特性及优良品种在园林事业中的意义。 第一章观赏植物花色的形成与遗传(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花色的化学基础:花色变异的机理:花色的遗传调控:花色改良的途径。 14
14 《观赏植物育种学各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观赏植物育种学各论 (英文):Breeding in Ornamental Plants 课程编号:12371059 课程学分:2.0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 字以内) 观赏植物育种学各论是园艺专业(观赏园艺方向)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观赏植物品种 育种是花卉苗木及种子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园林行业技术创新的源头。该课程主要介绍各 类观赏植物花色、花型、彩斑、花径、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的形成机理和遗传变异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各类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观赏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观赏植物育种工作的发 展历程、观赏植物主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及利用价值;掌握杂交 育种、物理化学诱变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引种以及分子育种等创造观赏植物新品种 的途径以及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了解观赏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的有关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 论 (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观赏植物育种学的概念、主要内容、发展概况;遗传学、育种学和良种繁 育学的关系;观赏植物育种的前景;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学习方法;观赏植物品种的概念 和特性及优良品种在园林事业中的意义;目前国内外观赏植物育种的发展状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观赏植物品种的概念和特性及优良品种在园林事业中的意义。 第一章 观赏植物花色的形成与遗传(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花色的化学基础;花色变异的机理;花色的遗传调控;花色改良的途径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控制花色的基因、花色的遗传机理、花色改良的途径 第一节花色的化学基础(0.5学时) 第二节花色变异的机理(0.5学时) 第三节花色的遗传调控(0.5学时) 第四节花色改良的途径(0.5学时) 第二章观赏植物彩斑的形成与遗传(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观赏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规则性彩斑的遗传、不规则性彩斑的遗传、 嵌合体的遗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嵌合体及其分类,嵌合体的产生,嵌合体的性状表现,嵌合体的遗传,关于嫁接杂种的 争论。 第一节观赏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0.5学时) 第二节规则性彩斑的遗传(0.5学时) 第三节不规则性彩斑的遗传(0.5学时) 第四节嵌合体的遗传(0.5学时) 第三章观赏植物花径及重瓣性的形成与遗传(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花被的发生和进化趋势、花径的概念及遗传、重瓣花的起源、重瓣花的遗 传、花器官发育的遗传调控。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瓣花的起源 难点:花器官发有的ABC模型 第一节花被的发生和进化趋势(0.5学时) 第二节花径的概念及遗传(0.5学时) 第三节重瓣花的起源与重瓣花的遗传(0.5学时) 第四节花器官发育的遗传调控(0.5学时) 5
15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控制花色的基因、花色的遗传机理、花色改良的途径 第一节 花色的化学基础 (0.5 学时) 第二节 花色变异的机理(0.5 学时) 第三节 花色的遗传调控(0.5 学时) 第四节 花色改良的途径(0.5 学时) 第二章 观赏植物彩斑的形成与遗传(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观赏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规则性彩斑的遗传、不规则性彩斑的遗传、 嵌合体的遗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嵌合体及其分类,嵌合体的产生,嵌合体的性状表现,嵌合体的遗传,关于嫁接杂种的 争论。 第一节 观赏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0.5 学时) 第二节 规则性彩斑的遗传(0.5 学时) 第三节 不规则性彩斑的遗传(0.5 学时) 第四节 嵌合体的遗传(0.5 学时) 第三章 观赏植物花径及重瓣性的形成与遗传(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花被的发生和进化趋势、花径的概念及遗传、重瓣花的起源、重瓣花的遗 传、花器官发育的遗传调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瓣花的起源 难点:花器官发育的 ABC 模型 第一节 花被的发生和进化趋势(0.5 学时) 第二节 花径的概念及遗传(0.5 学时) 第三节 重瓣花的起源与重瓣花的遗传(0.5 学时) 第四节 花器官发育的遗传调控(0.5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