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观赏树木学 (英文):Ornamental Trees Science 课程编号:12371057 课程学分:1.5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是阐述、研究观赏树木的分类、特征、产地、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内 容的一门学科。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正确识别和鉴定本地区常用园林树种:了解各树种的主要 习性和观赏特性,能根据不同性质园林绿地的要求,正确地选择、配置园林树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主要讲授内容: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我 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我国园林树木的引种与驯化 教学时数:2 重点:观赏树木学的学习内容、相关的术语概念以及观赏树木分类的标准和特点,熟悉 观赏树木学学习的方法和掌握相关的工具书籍,了解目前中国观赏树木资源的概况和 观赏树木分类的发展史。 难点:观赏树木学的相关概念、检索表的编制及其观赏树木分类发展史。 第二章观赏树木的分类 主要讲授内容: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单位:植物命名:植物检索表的应用:各种按 应用方式的分类方法。 教学时数:4 重点:植物命名法则、Engler和Hutchinson系统、树种检索表、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 难点:四大分类系统的特征和区别以及植物命名法则。 第三章观赏树木的分布 主要讲授内容:水平分布区:垂直分布区;连续分布区:栽培分布
6 《观赏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观赏树木学 (英文):Ornamental Trees Science 课程编号:12371057 课程学分:1.5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是阐述、研究观赏树木的分类、特征、产地、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内 容的一门学科。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正确识别和鉴定本地区常用园林树种;了解各树种的主要 习性和观赏特性,能根据不同性质园林绿地的要求,正确地选择、配置园林树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主要讲授内容: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我 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我国园林树木的引种与驯化 教学时数:2 重点:观赏树木学的学习内容、相关的术语概念以及观赏树木分类的标准和特点,熟悉 观赏树木学学习的方法和掌握相关的工具书籍,了解目前中国观赏树木资源的概况和 观赏树木分类的发展史。 难点:观赏树木学的相关概念、检索表的编制及其观赏树木分类发展史。 第二章 观赏树木的分类 主要讲授内容: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单位;植物命名;植物检索表的应用;各种按 应用方式的分类方法。 教学时数:4 重点:植物命名法则、Engler 和 Hutchinson 系统、树种检索表、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 难点:四大分类系统的特征和区别以及植物命名法则。 第三章 观赏树木的分布 主要讲授内容:水平分布区;垂直分布区 ;连续分布区;栽培分布
教学时数:2 重点:园林树木水平分布区:垂直分布区:连续分布区;栽培分布区。 难点:不同生境中园林树木分布的特点。 第四章观赏树木的特性 主要讲授内容:观赏树木各器官的生物学特性:植物与环境:光照因子;温度因子: 水分因子:空气因子:土壤因子。 教学时数:2 重点:园林树木及其群落生态学特点、园林树木群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难点:园林树木的不同特性在园林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园林树木的作用 主要讲授内容:美化环境:改善环境:生产功能。 教学时数:2 重点:园林树木美化环境:改善环境:生产功能的三大作用。 难点:不同作用的植物种类代表。 第六章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 主要讲授内容:园林植物配植的定义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植 物配植的基本方式和类型;植物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园林植物与园路的配植:植 物配置的常规表现手法。 教学时数:4 重点:了解在具体植物配置上对不同功能植物的需求。 难点:在植物配置中,针对不同功能区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第七章观赏小灌木类 主要讲授内容:主要观赏小灌木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特点、园林应用方式、 繁殖方法: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教学时数:2 重点: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价值、花期、园林应用、简单繁殖方法: 掌握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难点:主要科、属树种的分类,重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拉丁学名。 第八章观赏大灌木与小乔木类 主要讲授内容:主要观赏大灌木与小乔木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特点、园林 应用方式、繁殖方法: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教学时数:2 重点: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价值、花期、园林应用、简单繁殖方法: 掌握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难点:主要科、属树种的分类,重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拉丁学名。 第九章观赏大乔木类 主要讲授内容:主要观赏大乔木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特点、园林应用方式、 繁殖方法: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7 教学时数:2 重点:园林树木水平分布区;垂直分布区 ;连续分布区;栽培分布区。 难点:不同生境中园林树木分布的特点。 第四章 观赏树木的特性 主要讲授内容:观赏树木各器官的生物学特性;植物与环境 ;光照因子;温度因子 ; 水分因子;空气因子;土壤因子。 教学时数:2 重点:园林树木及其群落生态学特点、园林树木群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难点:园林树木的不同特性在园林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 园林树木的作用 主要讲授内容:美化环境;改善环境;生产功能。 教学时数:2 重点:园林树木美化环境;改善环境;生产功能的三大作用。 难点:不同作用的植物种类代表。 第六章 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 主要讲授内容:园林植物配植的定义 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植 物配植的基本方式和类型 ;植物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园林植物与园路的配植;植 物配置的常规表现手法。 教学时数:4 重点:了解在具体植物配置上对不同功能植物的需求。 难点:在植物配置中,针对不同功能区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第七章 观赏小灌木类 主要讲授内容:主要观赏小灌木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特点、园林应用方式、 繁殖方法;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教学时数:2 重点: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价值、花期、园林应用、简单繁殖方法; 掌握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难点:主要科、属树种的分类,重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拉丁学名。 第八章 观赏大灌木与小乔木类 主要讲授内容:主要观赏大灌木与小乔木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特点、园林 应用方式、繁殖方法;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教学时数:2 重点: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价值、花期、园林应用、简单繁殖方法; 掌握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难点:主要科、属树种的分类,重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拉丁学名。 第九章 观赏大乔木类 主要讲授内容:主要观赏大乔木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特点、园林应用方式、 繁殖方法;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教学时数:2 重点: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价值、花期、园林应用、简单繁殖方法: 掌握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难点:主要科、属树种的分类,重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拉丁学名。 第十章观赏藤木类 主要讲授内容:主要观赏藤木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特点、园林应用方式、 繁殖方法: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教学时数:2 重点: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价值、花期、园林应用、简单繁殖方法: 掌握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难点:主要科、属树种的分类,重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拉丁学名。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笔试成绩100分计,占课程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率、作业、课程综述等)。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修订版2006年。 参考书: 1、《观赏植物学》,陈植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版1984年。 2、《园林树木学》,陈有民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版1990年。 3、《植物造景》,苏雪痕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版2000年。 4、《园林树木学》,庄雪影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版2002年。 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1972一1989 年
8 教学时数:2 重点: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价值、花期、园林应用、简单繁殖方法; 掌握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难点:主要科、属树种的分类,重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拉丁学名。 第十章 观赏藤木类 主要讲授内容:主要观赏藤木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特点、园林应用方式、 繁殖方法;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教学时数:2 重点: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观赏价值、花期、园林应用、简单繁殖方法; 掌握重要科、属、种的分类依据。 难点:主要科、属树种的分类,重要树种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拉丁学名。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笔试成绩 100 分计,占课程总成绩的 70%, 平时成绩占 30%(包括出勤率、作业、课程综述等)。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 材: 《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修订版 2006 年。 参考书: 1、《观赏植物学》,陈植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 版 1984 年。 2、《园林树木学》,陈有民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 版 1990 年。 3、《植物造景》,苏雪痕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 版 2000 年。 4、《园林树木学》,庄雪影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 版 2002 年。 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1972~1989 年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各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各论 (英文):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 of0 rnamental Plants 课程编号:12371058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各论》是园艺植物保护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病虫害介绍了 观赏植物主要病虫害类群的种类、形态特征、危害方式及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 类群包括枝梢病虫害、叶片病虫害、枝干病虫害和草坪病虫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能够掌握观赏植物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独立从事观赏植物病虫害的鉴定、 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涵盖了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培养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课 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观赏植物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该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基 本规律与特点。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能够鉴别观赏植物病虫害的一些主要种类,了解其发生 规律与防治方法,从而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观赏植物虫害防治各论 第一章枝梢害虫(4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观赏植物枝梢害虫的主要种类及形态特征:理解防治时 机对枝梢害虫防治的重要意义:掌握介壳虫、蚜虫防治的关键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介壳虫、蚜虫的防治技术。难点为蚜虫的形态识 别。 第一节 蚜总科 一、 概述 二、 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桃蚜 (二) 绣线菊蚜 第二节 蚧总科 一、 概述 二、 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日本龟蜡蚧 (二) 吹绵蚧 (三) 草履蚧 9
9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各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各论 (英文):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 of Ornamental Plants 课程编号:12371058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 字以内)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各论》是园艺植物保护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病虫害介绍了 观赏植物主要病虫害类群的种类、形态特征、危害方式及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 类群包括枝梢病虫害、叶片病虫害、枝干病虫害和草坪病虫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能够掌握观赏植物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独立从事观赏植物病虫害的鉴定、 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涵盖了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培养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课 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观赏植物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该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基 本规律与特点。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能够鉴别观赏植物病虫害的一些主要种类,了解其发生 规律与防治方法,从而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 观赏植物虫害防治各论 第一章 枝梢害虫(4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观赏植物枝梢害虫的主要种类及形态特征;理解防治时 机对枝梢害虫防治的重要意义;掌握介壳虫、蚜虫防治的关键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介壳虫、蚜虫的防治技术。难点为蚜虫的形态识 别。 第一节 蚜总科 一、 概述 二、 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 桃蚜 (二) 绣线菊蚜 第二节 蚧总科 一、 概述 二、 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 日本龟蜡蚧 (二) 吹绵蚧 (三) 草履蚧
(四)康氏粉蚧 第二章叶部害虫(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观赏植物叶部害虫的主要种类与发生规律:理解叶部害 虫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掌握重要叶部害虫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叶部害虫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叶部害虫主 要种类的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 刺蛾科 (一)黄刺蛾 (二)其它刺蛾 二、金龟科 (一)铜绿金龟子 (二)其它金龟子 三、叶蜂科 (一)樟叶蜂 (二)蔷薇叶蜂 四、天蛾科 (一)霜天蛾 五、灯蛾科 (一)美国白蛾 (二)其它灯蛾 六、斑蛾科 (一)重阳木锦斑蛾 七、舟蛾科 (一)杨扇舟蛾 (二)其它舟蛾 八、蝽科 (一)花网蝽 (二)其它蝽类 九、粉虱科 (一)通草粉虱 第三章蛀干害虫(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观赏植物蛀干害虫的主要类群与发生规律:理解蛀干害 虫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掌握重要蛀干害虫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蛀干害虫主 要种类的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概述 0
10 (四) 康氏粉蚧 第二章 叶部害虫(6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观赏植物叶部害虫的主要种类与发生规律;理解叶部害 虫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掌握重要叶部害虫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叶部害虫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叶部害虫主 要种类的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 刺蛾科 (一)黄刺蛾 (二)其它刺蛾 二、金龟科 (一)铜绿金龟子 (二)其它金龟子 三、叶蜂科 (一)樟叶蜂 (二)蔷薇叶蜂 四、天蛾科 (一)霜天蛾 五、灯蛾科 (一)美国白蛾 (二)其它灯蛾 六、斑蛾科 (一)重阳木锦斑蛾 七、舟蛾科 (一)杨扇舟蛾 (二)其它舟蛾 八、蝽科 (一)花网蝽 (二)其它蝽类 九、粉虱科 (一)通草粉虱 第三章 蛀干害虫(3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观赏植物蛀干害虫的主要类群与发生规律;理解蛀干害 虫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掌握重要蛀干害虫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与要点。难点为蛀干害虫主 要种类的形态识别与发生规律。 第一节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