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 李庄 第一节心内手术基础 体外循环 (一)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 静脉或从右房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 合和排出二氧化碳,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
心脏疾病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 李庄 第一节 心内手术基础 一 体外循环 (一)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 静脉或从右房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 合和排出二氧化碳,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
(二)体外循环的作用 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可不经过心肺进行 气体和血液交换,再人工心肺机(即体外循环) 转流下,可阻断心脏血流,切开心脏,进行心内 直视手术的操作。 (三)人工心肺机和配件 人工心肺机有以下主要部件: (1)血泵(人工心)是体外循环的动力部分,可将动 脉化的血液输入至机体内,向前呈单向流动,称之为 动脉泵。亦有用它将静脉血吸出,称之为静脉泵,还 有左心吸引泵及冠状动脉灌注泵等。血泵是代替心排 血功能的部件,通过它可将氧合器内的氧合血输入体 内动脉进行循环,可通过控制转速来控制转流量。 (2)氧合器(人工肺)将从上、下腔静脉或右房引出 的静脉血,通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 代替肺的功能。目前常用的有鼓泡式氧合器和膜型氧 合器。前者因血液与氧气直接接触,而易导致血液的 破坏,但其具有结构简单、氧合性能良好、使用方便、 价钱便宜等优点。而膜型氧合器,血液和氧气是通过 透析膜作用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符合生理,其
(二)体外循环的作用 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可不经过心肺进行 气体和血液交换,再人工心肺机(即体外循环) 转流下,可阻断心脏血流,切开心脏,进行心内 直视手术的操作。 (三)人工心肺机和配件 人工心肺机有以下主要部件: (1)血泵(人工心)是体外循环的动力部分,可将动 脉化的血液输入至机体内,向前呈单向流动,称之为 动脉泵。亦有用它将静脉血吸出,称之为静脉泵,还 有左心吸引泵及冠状动脉灌注泵等。血泵是代替心排 血功能的部件,通过它可将氧合器内的氧合血输入体 内动脉进行循环,可通过控制转速来控制转流量。 (2)氧合器(人工肺)将从上、下腔静脉或右房引出 的静脉血,通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 代替肺的功能。目前常用的有鼓泡式氧合器和膜型氧 合器。前者因血液与氧气直接接触,而易导致血液的 破坏,但其具有结构简单、氧合性能良好、使用方便、 价钱便宜等优点。而膜型氧合器,血液和氧气是通过 透析膜作用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符合生理,其
安全时限长,但价钱较贵。 (3)变温器用于降低或升高血液温度的装置 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调整在心肌及器官保护 中也很重要。因为低温可降低代谢、并可减少转 流量及左心引流量。 (4)滤器是用聚氨脂海绵片和40~120m微 孔尼龙布或涤纶布过滤网制作而成,用以过滤血 液中的血小板块、纤维素等。 (四)体外循环的施行 胸正中切口进胸显露心脏,游离上、下腔静 脉,套绕阻断带,肝素化(2~3mg/kg)主动脉根部 插供血管,经右房向上、下腔静脉插入引流管,与体 外循环机连接后,及可转机,建立体外循环。转流前 人工心肺机及其管道需预充液或血液。预充液多采用 晶体胶体混合液,预充量以转流后红细胞压积成 人>15%,小儿>20%为限。采用晶体胶体预充液血液 稀释法不仅可节省血液,且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增进 组织灌注,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红细胞磨损破坏等 体外循环转流中多与低温结合,转流时 并体循环降温至30~25°C,一般常温下转流量为 60~100m/kg·min,低温下转流量可相应减
安全时限长,但价钱较贵。 (3)变温器 用于降低或升高血液温度的装置, 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调整在心肌及器官保护 中也很重要。因为低温可降低代谢、并可减少转 流量及左心引流量。 (4) 滤器 是用聚氨脂海绵片和40~120ìm微 孔尼龙布或涤纶布过滤网制作而成,用以过滤血 液中的血小板块、纤维素等。 (四)体外循环的施行 胸正中切口进胸显露心脏,游离上、下腔静 脉,套绕阻断带,肝素化(2~3mg/kg)主动脉根部 插供血管,经右房向上、下腔静脉插入引流管,与体 外循环机连接后,及可转机,建立体外循环。转流前 人工心肺机及其管道需预充液或血液。预充液多采用 晶体胶体混合液,预充量以转流后红细胞压积成 人>15%,小儿>20%为限。采用晶体胶体预充液血液 稀释法不仅可节省血液,且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增进 组织灌注,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红细胞磨损破坏等。 体外循环转流中多与低温结合,转流时 并体循环降温至30~25ºC,一般常温下转流量为 60~100ml/kg • min,低温下转流量可相应减
少,一般不低于50m/kg·mn,动脉压维持在 50mmHg以上。并维持病人生命征与人工心肺机 血液平面的动态平衡 (五)体外循环后的生理变化: 1代谢变化:以代谢性酸中毒较为常见,与组织 的灌注不足有关,过度换气则可引起呼吸性碱中 毒 2电解质失衡:低钾是最常见的表现。 3血液变化:明显的是红细胞破坏,游离血红 蛋白增高,溶酶激活,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减少 等 4肾、肺功能的减退 心肌保护 心脏是一个运动不息、经常需要高能量 的脏器。血液供应非常丰富,静息时约250mkg·mjn 相当于心输出量的4~5%,心肌的另一个特点是氧的 储备很少,只够几秒钟之用,并且心肌的无氧代谢效 能很低,所以,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非常差。心 内直视手术的施行需阻断心脏血流,致使心肌缺血、 缺氧。阻断时间较长,导致心肌损害,甚至坏死。 因此,术中心肌的保护与术后病人 的安危与疗效密切相关,体外循环中心肌的
少,一般不低于50ml/kg • min,动脉压维持在 50mmHg以上。并维持病人生命征与人工心肺机 血液平面的动态平衡。 (五) 体外循环后的生理变化: 1 代谢变化:以代谢性酸中毒较为常见,与组织 的灌注不足有关,过度换气则可引起呼吸性碱中 毒; 2 电解质失衡:低钾是最常见的表现。 3 血液变化:明显的是红细胞破坏,游离血红 蛋白增高,溶酶激活,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减少 等。 4 肾、肺功能的减退。 二 心肌保护 心脏是一个运动不息、经常需要高能量 的脏器。血液供应非常丰富,静息时约250ml/kg • mjn 相当于心输出量的4~5%,心肌的另一个特点是氧的 储备很少,只够几秒钟之用,并且心肌的无氧代谢效 能很低,所以,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非常差。心 内直视手术的施行需阻断心脏血流,致使心肌缺血、 缺氧。阻断时间较长,导致心肌损害,甚至坏死。 因此,术中心肌的保护与术后病人 的安危与疗效密切相关,体外循环中心肌的
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心肌的损害大都发生 在心脏循环恢复早期,又称为心肌的再灌注 损伤。曾先后采用过缺血心停搏法、深低温 心停搏法、和连续冠状动脉灌血法等。目前 药物心停搏法是常规的心肌保护措施。 心停搏液的组成一舭为高钾冷停液, 各家医院的成分不全相同。但无谓呼有以下成 心停跳剂。用以促进心脏迅滾跳。避免缺 血性电机橄作功,藏少能量要和耗损。其主要 成分是高钾,萁次是镁,普鲁卡因。钾的浓度为 2040mmol/1。 2低温(0—49C)可降低心肌的代谢和能量卿 要,预防心肌电机橄活动再生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 -动隙导管未图(PD)
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心肌的损害大都发生 在心脏循环恢复早期,又称为心肌的再灌注 损伤。曾先后采用过缺血心停搏法、深低温 心停搏法、和连续冠状动脉灌血法等。目前 药物心停搏法是常规的心肌保护措施。 心停搏液的组成 一般为高钾冷停液, 各家医院的成分不全相同,但无谓呼有以下成 分: 1 心停跳剂,用以促进心脏迅速停跳,避免缺 血性电机械作功,减少能量需要和耗损。其主要 成分是高钾,其次是镁,普鲁卡因。钾的浓度为 20~40mmol/l。 2 低温(0--4ºC)可降低心肌的代谢和能量需 要,预防心肌电机械活动再生。······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一 动脉导管未闭(P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