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of the shontder joint 分类 1、前脱位:喙突下、盂下、锁骨下 2、后脱位:肩峰下、盂下、冈下 3、下脱位:盂下 4、盂上 、肩关节前脱位机制:喙盂下最常见 间接暴力:外展、外旋力量同时作用于肱骨头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肱骨后方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有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特殊姿势 3、方肩畸形、关节空虚 4、 Dunga征(+) 5、X线确诊与鉴别有无合并骨折 四、治疗 (一)复位:手法、局麻 1、 Hippocrates法(足蹬法) 2、 Kocher法 3、 Stimson法 (二)固定
肩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shontder joint 一、分类 1、前脱位:喙突下、盂下、锁骨下 2、后脱位:肩峰下、盂下、冈下 3、下脱位:盂下 4、盂上 二、肩关节前脱位机制:喙盂下最常见 间接暴力:外展、外旋力量同时作用于肱骨头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肱骨后方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特殊姿势 3、方肩畸形、关节空虚 4、Dungas 征(+) 5、X 线确诊与鉴别有无合并骨折 四、治疗 (一)复位:手法、局麻 1、Hippocrates 法(足蹬法) 2、Kocher 法 3、Stimson 法 (二)固定
1、单纯脱位:三角中悬吊屈肘90位3W,全并骨折,延1~2w 2、关节囊破损明显或肩带肌力不足,搭肩位胸肱绷带固定 三)功能锻炼爬墙外展爬墙上举弯腰垂臂旋转滑车 带臂上举 肘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ofthe elbow joint 、分类 后、外侧方、内侧方、前脱位 、脱位机制 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暴力传递至尺、桡骨上端、肘关 节过伸,尺骨鹰嘴突处产生杠杄作用,使尺、桡骨近端脱向肱骨远 端的后方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外伤史 2、患处肿痛不能活动,肘屈曲约1350 3、肘后空虚 4、肘部三点关系改变 5、X线可明确 四、治疗 (一)手法复位 (二)固定:长臂石膏托屈肘90°,三角巾悬吊2~3w
1、单纯脱位:三角中悬吊屈肘 90o位 3W,全并骨折,延 1~2w 2、关节囊破损明显或肩带肌力不足,搭肩位胸肱绷带固定 (三)功能锻炼 爬墙外展 爬墙上举 弯腰垂臂旋转 滑车 带臂上举 肘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of the elbow joint 一、分类 后、外侧方、内侧方、前脱位 二、脱位机制: 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暴力传递至尺、桡骨上端、肘关 节过伸,尺骨鹰嘴突处产生杠杆作用,使尺、桡骨近端脱向肱骨远 端的后方。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外伤史 2、患处肿痛不能活动,肘屈曲约 135o 3、肘后空虚 4、肘部三点关系改变 5、X 线可明确 四、治疗 (一)手法复位 (二)固定:长臂石膏托屈肘 90o,三角巾悬吊 2~3w
(三)功能锻炼 桡骨头半脱位: Subluxation ofhead of radius/ pulled elbow 、脱位机制: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 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 膜,前臂被提拉,桡骨头即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的 上半部不及退缩,卡压在肱桡关节内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上肢被牵拉病史 2、小儿诉肘部疼,下肯取物和活动肘部,拒摸 3、检查体征少,桡骨头压痛(+) 4、X线(—) 三、治疗 手法复位,无需麻醉,不必固定 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 Clavicular fracture
(三)功能锻炼 桡骨头半脱位:Subluxation of head of radius /pulled elbow 一、脱位机制:多见于 5 岁 以下小儿 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 膜,前臂被提拉,桡骨头即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的 上半部不及退缩,卡压在肱桡关节内。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上肢被牵拉病史 2、小儿诉肘部疼,下肯取物和活动肘部,拒摸 3、检查体征少,桡骨头压痛(+) 4、X 线(—) 三、治疗 手法复位,无需麻醉,不必固定 上肢骨折 一、锁骨骨折 Clavicular fracture
呈“∞形弯曲,内端粗大,外端扁平与肩峰相关节。内则2β3 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乃3凸向,后呈扁平形。全长在体表可 扪及。 (一)病因及分类: 间接暴力:跌倒时肩部着地,暴力传至锁骨;跌侧时手向 外撑;好发于中1/3处,成人多为短斜骨折,儿童可为青枝骨折。 2、直接暴力:少见,粉碎性骨折。 (二)移位特点 近折端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后 远折端受上肢重量影响向下,同时受胸大肌、斜方肌、背阔肌 的牵拉而向前,向内。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局部有肿胀和压痛,扪诊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 患肩下沉,并向前、内倾斜,患肢活动障碍。 常用姿势:健侧手掌托住患肢肘部,头偏向患侧。 幼儿表现不明显,不愿活动上肢,穿衣伸手时有啼哭,要考虑。 Ⅹ线可确诊 (四)治疗 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三角巾悬吊患肢3w 2、有移位的骨折,可用手法多位后包横“8”字绷带,结合长条 宽胶布粘贴固定
呈“~”形弯曲,内端粗大,外端扁平与肩峰相关节。内则 2/3 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 1/3 凸向,后呈扁平形。全长在体表可 扪及。 (一)病因及分类: 1、间接暴力:跌倒时肩部着地,暴力传至锁骨;跌侧时手向 外撑;好发于中 1/3 处,成人多为短斜骨折,儿童可为青枝骨折。 2、直接暴力:少见,粉碎性骨折。 (二)移位特点: 近折端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后。 远折端受上肢重量影响向下,同时受胸大肌、斜方肌、背阔肌 的牵拉而向前,向内。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局部有肿胀和压痛,扪诊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 患肩下沉,并向前、内倾斜,患肢活动障碍。 常用姿势:健侧手掌托住患肢肘部,头偏向患侧。 幼儿表现不明显,不愿活动上肢,穿衣伸手时有啼哭,要考虑。 X 线可确诊 (四)治疗 1、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三角巾悬吊患肢 3w 2、有移位的骨折,可用手法多位后包横“8”字绷带,结合长条 宽胶布粘贴固定
(1)手法复位: 局麻后,病人坐凳上,挺胸,两手撑腰,术者右膝顶于两肩胛 骨之间,并用两手分别握病人两上臂前外侧,向后、上、外牵引。 矫正缩短、成角和侧方移位,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 (2)横“8”字绷带粘贴胶布固定法 经外固定后应密切观察有无血管,神经压迫症状,随时调整。 应经常维持挺胸提肩姿势,主动锻炼握拳及伸、屈肘关节,并作两 肩后伸活动。卧肩时应取仰卧位,在肩胛区垫枕,使两肩后伸。3~4w 折外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humerus supracondylar fracture 小儿常见,有时可有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 解剖概要:肱骨下端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 仅有一层薄的骨质故髁上易骨折。(10~20携物角,肘伸10°,屈 130~150,旋前、后各80~900。) 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从上臂的下段内侧逐渐转向肘窝部前 侧,由肱二头肌腱膜下通过进入前臂。髁上骨折时,肘窝前部由于 有肱二头肌腱膜横行于其上,故肱A、Ⅴ及正中神经易被骨折端刺 伤。桡神经与骨外髁较接近,故有被挫伤可能,尺神经经过肱骨内 上髁的后方,当骨折移位严重时,亦被挫伤。 (一)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以儿童为多 1、病因及移位情况
(1)手法复位: 局麻后,病人坐凳上,挺胸,两手撑腰,术者右膝顶于两肩胛 骨之间,并用两手分别握病人两上臂前外侧,向后、上、外牵引。 矫正缩短、成角和侧方移位,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 (2)横“8”字绷带粘贴胶布固定法 经外固定后应密切观察有无血管,神经压迫症状,随时调整。 应经常维持挺胸提肩姿势,主动锻炼握拳及伸、屈肘关节,并作两 肩后伸活动。卧肩时应取仰卧位,在肩胛区垫枕,使两肩后伸。3~4w 折外固定。 二、肱骨髁上骨折 humerus supracondylar fracture 小儿常见,有时可有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 解剖概要:肱骨下端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 仅有一层薄的骨质故髁上易骨折。(10~20o 携物角,肘伸 10o,屈 130~150o,旋前、后各 80~90o。) 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从上臂的下段内侧逐渐转向肘窝部前 侧,由肱二头肌腱膜下通过进入前臂。髁上骨折时,肘窝前部由于 有肱二头肌腱膜横行于其上,故肱 A、V 及正中神经易被骨折端刺 伤。桡神经与骨外髁较接近,故有被挫伤可能,尺神经经过肱骨内 上髁的后方,当骨折移位严重时,亦被挫伤。 (一)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以儿童为多 1、病因及移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