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千年的中国经济 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问候。 千百年来,人们在跨越新年,跨越新世纪,跨越新千年的时候,都会对未来 的日子有一番展望,那未来的中国经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今天请来了北京大 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请他谈谈这个问题。欢迎林教授上场。 为了今天把您请来,我先了解了一下您的信息,主要从网上来了解的。在网 上我获得了这样的一个资讯,说您是政府经济智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同时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的高徒。 林毅夫:希望您讲的都对。 主持人:讲的都对。另外我觉得还应该介绍您的另外一个侧面。 在网上去年6月1日的记录当中,有一个叫朱丽珠的人这样问您:林教授, 在您是孩子的时候,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您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林毅夫教授 这样回答:得到大人的赞美。 林毅夫:是的。 主持人:那您小的时候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吧? 林毅夫:当然就是因为不太乖,所以希望大人赞美我。 主持人:是这样。那您——是听您的口音,您不是在内地长大的? 林毅夫:我应该属于南方人,祖籍是福建 主持人:祖籍是福建,出生地呢? 林毅夫:出生地,那还是在中国吧。 主持人:林教授来回来去的避免说自己出生在台湾。 林毅夫: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没有讲错。 主持人:对,您讲的是对的。在电视普及到家庭以后,大家都能在电视中看 到台湾的生活是一种什么状况,楼堂馆阁的是什么样子。大家也看到,台湾恐怕 在某些程度上比内地富裕好多。您怎么会想到来内地呢? 林毅夫:我想,内地有一个比较大的舞台,同时也许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年轻人可以发挥自己的地方,可以做贡献的地方是大陆,这 是我到内地来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主持人:您到内地来是哪一年? 林毅夫:1979年。 主持人:1979年,改革刚一开放您就进来了。 林毅夫:是因为我来了才改革开放。 主持人:1979年到现在已经有21年了,设想一下,这21年您在台湾的发展, 会不会比现在还要风光
展望千年的中国经济 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问候。 千百年来,人们在跨越新年,跨越新世纪,跨越新千年的时候,都会对未来 的日子有一番展望,那未来的中国经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今天请来了北京大 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请他谈谈这个问题。欢迎林教授上场。 为了今天把您请来,我先了解了一下您的信息,主要从网上来了解的。在网 上我获得了这样的一个资讯,说您是政府经济智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同时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的高徒。 林毅夫:希望您讲的都对。 主持人:讲的都对。另外我觉得还应该介绍您的另外一个侧面。 在网上去年 6 月 1 日的记录当中,有一个叫朱丽珠的人这样问您:林教授, 在您是孩子的时候,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您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林毅夫教授 这样回答:得到大人的赞美。 林毅夫:是的。 主持人:那您小的时候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吧? 林毅夫:当然就是因为不太乖,所以希望大人赞美我。 主持人:是这样。那您------是听您的口音,您不是在内地长大的? 林毅夫:我应该属于南方人,祖籍是福建。 主持人:祖籍是福建,出生地呢? 林毅夫:出生地,那还是在中国吧。 主持人:林教授来回来去的避免说自己出生在台湾。 林毅夫: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没有讲错。 主持人:对,您讲的是对的。在电视普及到家庭以后,大家都能在电视中看 到台湾的生活是一种什么状况,楼堂馆阁的是什么样子。大家也看到,台湾恐怕 在某些程度上比内地富裕好多。您怎么会想到来内地呢? 林毅夫:我想,内地有一个比较大的舞台,同时也许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年轻人可以发挥自己的地方,可以做贡献的地方是大陆,这 是我到内地来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主持人:您到内地来是哪一年? 林毅夫:1979 年。 主持人:1979 年,改革刚一开放您就进来了。 林毅夫:是因为我来了才改革开放。 主持人:1979 年到现在已经有 21 年了,设想一下,这 21 年您在台湾的发展, 会不会比现在还要风光?
林毅夫:一个人的成就和贡献是很难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的。我想从收入来 讲当然会高一点吧,但是作为一个学者,从影响层面来说,我想在北京大学影响 会大得多。 主持人:台湾的清华大学也很不错啊。 林毅夫:台湾的清华大学当然也不错,台湾的台湾大学也不错,但是中国的 文化中心是在北大。 主持人:北大的同学给林教授鼓掌。好,那咱们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林教 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报告题目是“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展望未来一千年的事 情,好,我们洗耳恭听 林毅夫:好,我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新年的时候,也是新世纪的时候, 也是新千年的时候,来跟同学们谈谈未来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三十年、五十年甚 至更长的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状况是什么样的。我想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 题。但是我想要展望未来的话,肯定要先看看过去。第一个千年也就是公元 年的时候,当时西方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很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而且也统 了北非,统一了中东,成为一个大的帝国。我们在电影上可以看到,它确实是 文治武功,非常强盛。 那么东方呢,是中国。中国当时是什么时候,什么朝代?我想大家都知道, 是西汉的时候。西汉也是中国的第一个盛世,我们讲汉唐盛世,西汉是第一个 那到底中国在汉朝的时候跟罗马对比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两个国家没打仗,所以 大概也没有办法真正的比较。不过西方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麦纳森(音) 他最近出了一本书,根据很多记载,他发觉在汉朝的时候,跟西方的罗马作比较, 大概这两个国家,整个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水平相当,分不出高下。也就是 在公元一年的时候 我们知道,西方在罗马以后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分崩离析的结果是范围的 缩小,经济就停滞落后了。 中国从汉朝之后呢,当然也是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总的来讲, 中国还是一直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维持大一统,经济、政治、文化都还在继 续发展。汉朝之后另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就是唐朝。唐朝之后到公元1000年的时 候,西方是所谓黑暗社会,大可定局。而中国在公元1000年的时候,是宋朝。 宋朝在武功方面当然比不上唐朝,比不上汉朝,但从文字方面,现在很多学者的 研究认为,宋朝如果是在文化、在科技各方面,是中国在前现代社会里顶峰阶段。 我们知道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基本上都已经发明了。宋朝 时,当时整个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多少?有没有人知道。我查过,宋朝的时候, 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15万吨,跟现在比起来1亿多吨,好象很少。但什么
林毅夫:一个人的成就和贡献是很难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的。我想从收入来 讲当然会高一点吧,但是作为一个学者,从影响层面来说,我想在北京大学影响 会大得多。 主持人:台湾的清华大学也很不错啊。 林毅夫:台湾的清华大学当然也不错,台湾的台湾大学也不错,但是中国的 文化中心是在北大。 主持人:北大的同学给林教授鼓掌。好,那咱们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林教 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报告题目是“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展望未来一千年的事 情,好,我们洗耳恭听。 林毅夫:好,我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新年的时候,也是新世纪的时候, 也是新千年的时候,来跟同学们谈谈未来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三十年、五十年甚 至更长的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状况是什么样的。我想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 题。但是我想要展望未来的话,肯定要先看看过去。 第一个千年也就是公元一 年的时候,当时西方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很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而且也统 一了北非,统一了中东,成为一个大的帝国。我们在电影上可以看到,它确实是 文治武功,非常强盛。 那么东方呢,是中国。中国当时是什么时候,什么朝代?我想大家都知道, 是西汉的时候。西汉也是中国的第一个盛世,我们讲汉唐盛世,西汉是第一个。 那到底中国在汉朝的时候跟罗马对比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两个国家没打仗,所以 大概也没有办法真正的比较。不过西方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麦纳森(音), 他最近出了一本书,根据很多记载,他发觉在汉朝的时候,跟西方的罗马作比较, 大概这两个国家,整个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水平相当,分不出高下。也就是 在公元一年的时候。 我们知道,西方在罗马以后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分崩离析的结果是范围的 缩小,经济就停滞落后了。 中国从汉朝之后呢,当然也是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总的来讲, 中国还是一直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维持大一统,经济、政治、文化都还在继 续发展。汉朝之后另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就是唐朝。唐朝之后到公元 1000 年的时 候,西方是所谓黑暗社会,大可定局。而中国在公元 1000 年的时候,是宋朝。 宋朝在武功方面当然比不上唐朝,比不上汉朝,但从文字方面,现在很多学者的 研究认为,宋朝如果是在文化、在科技各方面,是中国在前现代社会里顶峰阶段。 我们知道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基本上都已经发明了。宋朝 时,当时整个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多少?有没有人知道。我查过,宋朝的时候, 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 15 万吨,跟现在比起来 1 亿多吨,好象很少。但什么
东西都是对比的,宋朝的时候中国钢铁产量虽然只有15万吨,但从人均产量的 角度来看的话,是西方的六倍。我们知道,整个经济发展钢铁是很重要的,尤其 是军事工业上面,要是没有钢铁的话那就要挨打,那是毛主席讲的,对不对?那 在宋朝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宋朝的科技发展,社会发展,文 化发展是属于世界领头,跟西方比起来我们是发达的多。 这个情形维持了很久。有一个西方学者叫做西普勒(音),他研究欧洲从 十一世纪,公元1000年到公元1700年,十一世纪到十八世纪这七百年的时间, 他做了研究以后,这本书的结论方面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的好。他说公元十 世纪一直到十八世纪,西方跟中国对比,西方基本上是一个农业的、贫穷的、落 后的社会。相对于中国来讲,就是一个工业的、富强的国家。十八世纪之前,西 方跟中国的对比正好是相反的。这可以讲说是从上一个千年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 基本中国的状况 西方在十八世纪中发生工业革命,发展得非常快,而中国基本上属于原地 踏步,所以在短短的一百年,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整个的局面就改变了。西方 变成一个非常富有、非常工业化的社会,而中国变成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经济。 这样一个强烈的对比,在这一千年当中的强烈对比,当然对一个国家的地位来讲 是产生很大的影响。 固然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说中国人站 起来了。但是当时只是政治上站起来,从经济,从国家的富强程度,如果说中国 人要站起来的话,那只能从1979年也就是我回国开始那一年算起来。 这20年,我们才真正的感觉到中国的重新富强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因 为从1979年一直到1999年这20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平均起来国内生产总 值每年增长率是9.7%,将近10%,连续20年,将近10%的增长,也就是20 年当中我们翻了两番,增加了4倍还多。在当时全世界将近两百个国家当中,中 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这20年世界的平均大概是3%左右,我们高出了 3倍。而且这段时间里面,中国也从一个比较内向型的农业社会变成一个外向 型的、工业发展速度很快的国家。在这20年时间内,我们对外的贸易出口每年 增长速度是达到14.7%,也就是平均起来将近15%的增长速度。在这20年当 中,我们对外贸易增加了10多倍。对外贸易占国民经济总值,到九十年代末, 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35%左右,在全世界的大国当中,这是比例最高的。也就 说中国实际上在大国中是一个最开放的经济。 现在是一个新的世纪开始了,过去这20年给我们很多希望,我们所要知道 的是未来到底怎么样?未来中国是不是能够实现我们几代知识分子所希望的,让 中国重新强起来的这样一个梦想。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个人的看法是很乐观
东西都是对比的,宋朝的时候中国钢铁产量虽然只有 15 万吨,但从人均产量的 角度来看的话,是西方的六倍。我们知道,整个经济发展钢铁是很重要的,尤其 是军事工业上面,要是没有钢铁的话那就要挨打,那是毛主席讲的,对不对?那 在宋朝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宋朝的科技发展,社会发展,文 化发展是属于世界领头,跟西方比起来我们是发达的多。 这个情形维持了很久。有一个西方学者叫做西普勒(音),他研究欧洲从 十一世纪,公元 1000 年到公元 1700 年,十一世纪到十八世纪这七百年的时间, 他做了研究以后,这本书的结论方面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的好。他说公元十一 世纪一直到十八世纪,西方跟中国对比,西方基本上是一个农业的、贫穷的、落 后的社会。相对于中国来讲,就是一个工业的、富强的国家。十八世纪之前,西 方跟中国的对比正好是相反的。这可以讲说是从上一个千年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 基本中国的状况。 西方在十八世纪中发生工业革命,发展得非常快,而中国基本上属于原地 踏步,所以在短短的一百年,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整个的局面就改变了。西方 变成一个非常富有、非常工业化的社会,而中国变成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经济。 这样一个强烈的对比,在这一千年当中的强烈对比,当然对一个国家的地位来讲 是产生很大的影响。 固然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说中国人站 起来了。但是当时只是政治上站起来,从经济,从国家的富强程度,如果说中国 人要站起来的话,那只能从 1979 年也就是我回国开始那一年算起来。 这 20 年,我们才真正的感觉到中国的重新富强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因 为从 1979 年一直到 1999 年这 20 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平均起来国内生产总 值每年增长率是 9.7%,将近 10%,连续 20 年,将近 10%的增长,也就是 20 年当中我们翻了两番,增加了 4 倍还多。在当时全世界将近两百个国家当中,中 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这 20 年世界的平均大概是 3%左右,我们高出了 3 倍。 而且这段时间里面,中国也从一个比较内向型的农业社会变成一个外向 型的、工业发展速度很快的国家。在这 20 年时间内,我们对外的贸易出口每年 增长速度是达到 14.7%,也就是平均起来将近 15%的增长速度。在这 20 年当 中,我们对外贸易增加了 10 多倍。对外贸易占国民经济总值,到九十年代末, 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 35%左右,在全世界的大国当中,这是比例最高的。也就 说中国实际上在大国中是一个最开放的经济。 现在是一个新的世纪开始了,过去这 20 年给我们很多希望,我们所要知道 的是未来到底怎么样?未来中国是不是能够实现我们几代知识分子所希望的,让 中国重新强起来的这样一个梦想。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个人的看法是很乐观
的。我的乐观是根据分析来的,因为我们如果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的话, 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因素到底有哪些东西。那么对一个经济增长的基 本要素有三点。 个就是各种投入要素的积累。比如说劳动力的增加,自然资源的增加, 资本的增加。如果这些能增加的话,经济就能增加。当然我们知道,土地一般是 不能增加的,不像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如果觉得土地太少,还可以到国外拿个 殖民地,现在是不行的。再就是劳动力会增加,但是受到人口增加的限制,所以 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也是比较慢的。一般来讲,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能不能快 的因素,最重要看资本积累速度是不是快。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如果你有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劳动力,同样的资本,如果你能够 改变生产结构,把这些要素从一个生产率比较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比较高的部 门的话,那这样经济也可以增长,所以第二个是经济结构转移。 第三个是技术变迁、技术创新。同样的劳动力,同样的资本,同样的生产 结构,假如我能用比较好的生产技术的话,那么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比较快。所 以,我们要看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其实只要看这三方面。但这三方面当中, 最重要是技术创新。因为如果技术不创新的话,我们读经济的人都知道,技术不 创新的话,不断积累资本就会面临所谓边际效益递减。在这样的状况下,到了 个程度,以后你即使增加资本也不能增加生产,也不能增加产出。所以,这样的 状况下,积累的积极性就很低,资本增加的速度就很慢。资本增加的速度相当 大的程度上决定技术变迁的速度。同样的情形也在生产结构中。假如说技术不变 化的话,就不会有新的产业部门,而且在同一个产业部门里面,也就不会有生产 力比较高的环节。要看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变迁的可能性,其实主要看技术变迁速 度是不是快。归结起来,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最重要的 就是看这个国家技术变迁,技术创新的潜力有多大 对技术创新有好几种方式 一种方式就是所谓自己做,开发跟研究RND(音)。假如说你是技术创新 属于最边缘的国家、最发达的国家,应用最好的技术,要得到新的技术,通常自 己必须做,开发和研究做RND(音),这是一种方式。我们知道这种方式成本 非常高,失败的概率非常高。发达国家不得不做,它如果不做就没有新的技术, 没有新的技术,它的经济就处于停滞状况,但是要做的话成本非常高,失败的概 率非常大。 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有一个技术差距。这个技术 差距就给我们另外一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就是和发达国家一样去做,RND会 花很多钱。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利用我们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靠引进技术的
的。我的乐观是根据分析来的,因为我们如果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的话, 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因素到底有哪些东西。那么对一个经济增长的基 本要素有三点。 一个就是各种投入要素的积累。比如说劳动力的增加,自然资源的增加, 资本的增加。如果这些能增加的话,经济就能增加。当然我们知道,土地一般是 不能增加的,不像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如果觉得土地太少,还可以到国外拿个 殖民地,现在是不行的。再就是劳动力会增加,但是受到人口增加的限制,所以 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也是比较慢的。 一般来讲,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能不能快 的因素,最重要看资本积累速度是不是快。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如果你有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劳动力,同样的资本,如果你能够 改变生产结构,把这些要素从一个生产率比较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比较高的部 门的话,那这样经济也可以增长,所以第二个是经济结构转移。 第三个是技术变迁、技术创新。同样的劳动力,同样的资本,同样的生产 结构,假如我能用比较好的生产技术的话,那么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比较快。 所 以,我们要看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其实只要看这三方面。但这三方面当中, 最重要是技术创新。因为如果技术不创新的话,我们读经济的人都知道,技术不 创新的话,不断积累资本就会面临所谓边际效益递减。在这样的状况下,到了一 个程度,以后你即使增加资本也不能增加生产,也不能增加产出。所以,这样的 状况下,积累的积极性就很低,资本增加的速度就很慢。 资本增加的速度相当 大的程度上决定技术变迁的速度。同样的情形也在生产结构中。假如说技术不变 化的话,就不会有新的产业部门,而且在同一个产业部门里面,也就不会有生产 力比较高的环节。要看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变迁的可能性,其实主要看技术变迁速 度是不是快。 归结起来,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最重要的 就是看这个国家技术变迁,技术创新的潜力有多大。 对技术创新有好几种方式。 一种方式就是所谓自己做,开发跟研究 RND(音)。假如说你是技术创新 属于最边缘的国家、最发达的国家,应用最好的技术,要得到新的技术,通常自 己必须做,开发和研究做 RND(音),这是一种方式。我们知道这种方式成本 非常高,失败的概率非常高。发达国家不得不做,它如果不做就没有新的技术, 没有新的技术,它的经济就处于停滞状况,但是要做的话成本非常高,失败的概 率非常大。 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有一个技术差距。这个技术 差距就给我们另外一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就是和发达国家一样去做,RND 会 花很多钱。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利用我们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靠引进技术的
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技术状况。我们经济学上讲的创新不是发明,创新的意思就 是说,在下一个生产过程中,你用的技术比现在新,这就叫创新。既然我们跟发 达国家有这个技术差距,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技术差距,利用所谓后方优势,以 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取得技术变迁的可能。 到底要走哪个路?我是科学家的话,我当然希望做RND(音)了,因为要 是做RND(音)的话,成功了以后跟人家说这个是我发明的嘛,那当然非常的 令人敬佩了。要是RND(音)不成功的话,尤其像我当教授的,我还可以写个 论文,说这样做不能成功,而且还可以发表,而且还可以升级。但是那样成本可 能很高。 如果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技术变迁靠引进技术与靠发明来做, 成本是根本不能比较的。引进技术最贵的方式就是买专利,所要付的成本也不过 是原来人家发明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我们买了专利,一定是成功的专利才买 这样算起来的话,如果靠引进技术来取得技术变迁的话,这个成本与自己做RND 来比的话,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发展中国家靠引进技术,以很低的成本取得技术变迁,在这种状况下,资 本积累的速度就会快,然后结构变迁的速度就会快,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相互加 强的作用,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可以很快。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的时候,世 界上有所谓几个奇迹,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他们这个奇 迹怎么取得,背后真正的秘密是什么?它背后的最主要的秘密就是靠引进技术的 方式,来加速这种经济的发展。比如说,二十世纪末,有哪些技术是日本发明的? 有哪些技术是“亚洲四小龙”发明的,基本上你想不出来。因为他们技术都是靠引 进的,就是靠以低的成本来引进技术,获得很快速的技术变迁,所以他们的经济 发展得非常快 日本经济发展快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直维持到八十年代中期,四十 年的时间。“亚洲四小龙”是五十年代末,一直到九十年代它还维持,也是四十年 的快速增长。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作为一个现在经济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技术 上跟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利用这个差距的话,靠引进技术的方式,至少 可以跟日本人做的一样好,至少可以跟“亚洲四小龙”做的一样好,也就是说靠引 进技术我们至少可以维持四十年的经济增长。而我相信可能维持更长,这并不是 说我们中国人比日本人聪明,最主要是日本靠引进技术来加速它经济增长,在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他的技术水平与最发达的像美国和欧洲的 差距,比我们在79年才开始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这个差距我们比他大得多 这样的话,我们靠引进技术能够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时间就应该比它长的多。 79年之前我们基本上是自力更生,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做。79年之后我们开
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技术状况。我们经济学上讲的创新不是发明,创新的意思就 是说,在下一个生产过程中,你用的技术比现在新,这就叫创新。既然我们跟发 达国家有这个技术差距,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技术差距,利用所谓后方优势,以 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取得技术变迁的可能。 到底要走哪个路?我是科学家的话,我当然希望做 RND(音)了,因为要 是做 RND(音)的话,成功了以后跟人家说这个是我发明的嘛,那当然非常的 令人敬佩了。要是 RND(音)不成功的话,尤其像我当教授的,我还可以写个 论文,说这样做不能成功,而且还可以发表,而且还可以升级。但是那样成本可 能很高。 如果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技术变迁靠引进技术与靠发明来做, 成本是根本不能比较的。引进技术最贵的方式就是买专利,所要付的成本也不过 是原来人家发明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我们买了专利,一定是成功的专利才买。 这样算起来的话,如果靠引进技术来取得技术变迁的话,这个成本与自己做 RND 来比的话,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发展中国家靠引进技术,以很低的成本取得技术变迁,在这种状况下,资 本积累的速度就会快,然后结构变迁的速度就会快,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相互加 强的作用,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可以很快。 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的时候,世 界上有所谓几个奇迹,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他们这个奇 迹怎么取得,背后真正的秘密是什么?它背后的最主要的秘密就是靠引进技术的 方式,来加速这种经济的发展。比如说,二十世纪末,有哪些技术是日本发明的? 有哪些技术是“亚洲四小龙”发明的,基本上你想不出来。因为他们技术都是靠引 进的,就是靠以低的成本来引进技术,获得很快速的技术变迁,所以他们的经济 发展得非常快。 日本经济发展快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直维持到八十年代中期,四十 年的时间。“亚洲四小龙”是五十年代末,一直到九十年代它还维持,也是四十年 的快速增长。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作为一个现在经济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技术 上跟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利用这个差距的话,靠引进技术的方式,至少 可以跟日本人做的一样好,至少可以跟“亚洲四小龙”做的一样好,也就是说靠引 进技术我们至少可以维持四十年的经济增长。而我相信可能维持更长,这并不是 说我们中国人比日本人聪明,最主要是日本靠引进技术来加速它经济增长,在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他的技术水平与最发达的像美国和欧洲的 差距,比我们在 79 年才开始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这个差距我们比他大得多。 这样的话,我们靠引进技术能够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时间就应该比它长的多。 79 年之前我们基本上是自力更生,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做。79 年之后我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