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 6 1.2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物理因素:沙石、金属、射线、塑料, 等。 化学因素: 化学添加剂:防腐剂、发色剂、色素、 抗氧化剂、 乳化稳定剂, 甜味剂, 等。 痕量化学物质:农业化学药剂(通过食物链积累)、 有毒元素和化合物。 环境因素: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废渣、废水、废气。 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
2024/11/1 6 1.2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物理因素:沙石、金属、射线、塑料, 等。 化学因素: 化学添加剂:防腐剂、发色剂、色素、 抗氧化剂、 乳化稳定剂, 甜味剂, 等。 痕量化学物质:农业化学药剂(通过食物链积累)、 有毒元素和化合物。 环境因素: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废渣、废水、废气。 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
2024/11/1 7 有害的微生物和寄生生物 高危害 肉毒梭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甲肝病毒 霍乱弧菌 猪肉绦虫 旋毛虫 中等危害:有广 泛传播的可能 李斯特氏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杆菌 大肠杆菌 酿浓链球菌 旋转病毒 中等危害:扩散 有限 蜡样芽孢杆菌 荚膜梭菌 金黄葡萄球菌 溶血性弧菌 溶血性链球菌
2024/11/1 7 有害的微生物和寄生生物 高危害 肉毒梭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甲肝病毒 霍乱弧菌 猪肉绦虫 旋毛虫 中等危害:有广 泛传播的可能 李斯特氏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杆菌 大肠杆菌 酿浓链球菌 旋转病毒 中等危害:扩散 有限 蜡样芽孢杆菌 荚膜梭菌 金黄葡萄球菌 溶血性弧菌 溶血性链球菌
2024/11/1 8 生物毒素 霉菌毒素:黄曲霉素、桔霉素、青霉毒素 细菌毒素:肉毒梭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蘑菇毒素:伞菌肽毒素(野生毒菌) 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性贝类毒素、健忘性贝类毒素 吡咯烷生物碱类 植物凝血素 基因污染:转基因食 品的安全性
2024/11/1 8 生物毒素 霉菌毒素:黄曲霉素、桔霉素、青霉毒素 细菌毒素:肉毒梭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蘑菇毒素:伞菌肽毒素(野生毒菌) 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性贝类毒素、健忘性贝类毒素 吡咯烷生物碱类 植物凝血素 基因污染:转基因食 品的安全性
2024/11/1 9 1.3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性评价(问题) 1.3.1 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十分突出 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 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 事故外,大部分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据WHO 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食物中毒的漏报率达 95%以上。因此,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 仅为我国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 , 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危害是我国 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
2024/11/1 9 1.3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性评价(问题) 1.3.1 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十分突出 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 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 事故外,大部分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据WHO 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食物中毒的漏报率达 95%以上。因此,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 仅为我国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 , 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危害是我国 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
2024/11/1 10 1.3.2 造成我国食物污染的直接原因(源头)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 品使用不当,造成作物和农畜产品中农、兽药残 留超标。(食物原料) 江河湖泊、近海等水源受工业化学品(POPs ) 和藻类/贝类毒素的污染。(水质污染) 动物养殖过程中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的非法添 加使消费者对养殖动物产品存有戒心。(激素) 抗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引起细菌耐性也引起了 广泛关注。(抗生素)
2024/11/1 10 1.3.2 造成我国食物污染的直接原因(源头)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 品使用不当,造成作物和农畜产品中农、兽药残 留超标。(食物原料) 江河湖泊、近海等水源受工业化学品(POPs ) 和藻类/贝类毒素的污染。(水质污染) 动物养殖过程中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的非法添 加使消费者对养殖动物产品存有戒心。(激素) 抗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引起细菌耐性也引起了 广泛关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