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学科考试说明 语文科 、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照《2011年福建省初中 学业考试大纲(语文)》的精神,结合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让 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 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3.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 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4.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全部选自课外,选用的文字材料既要文质兼美,又要适合初中生阅读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选自课内。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测试发 挥学生的潜能。 6.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作出 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字词的音、形、义,能规范书写,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使用这些词语。积累并正确使用课外常见常用的词语(包括成语、熟语) 2.能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冗繁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 见语病 3.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 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并能灵活运用。 4.背诵、默写规定的古代诗文60篇(见附录)。 5.课外名著必读书目:(1)《西游记》(2)《水浒》(3)《格列佛游记》(4)《名人传》(5) 《童年》(6)《海底两万里》 6.在语文综合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正确运用语言表情达意 (二)阅读 1.文言文 (1)顺畅地朗读课文,句中语意停顿正确。 (2)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 (3)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以及写法的主要特点 2.现代文 (1)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迅速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4)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 (6)领悟探究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形象、情感、 语言,能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解读文本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能写出自己的阅读收获
1 2011 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学科考试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照《2011 年福建省初中 学业考试大纲(语文)》的精神,结合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让 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 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3.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 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4.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全部选自课外,选用的文字材料既要文质兼美,又要适合初中生阅读;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选自课内。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测试发 挥学生的潜能。 6.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作出 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识记 3500 个常用汉字,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字词的音、形、义,能规范书写,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使用这些词语。积累并正确使用课外常见常用的词语(包括成语、熟语)。 2.能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冗繁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 见语病。 3.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 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并能灵活运用。 4.背诵、默写规定的古代诗文 60 篇(见附录)。 5.课外名著必读书目:(1)《西游记》 (2)《水浒》 (3)《格列佛游记》 (4)《名人传》 (5) 《童年》 (6)《海底两万里》 6.在语文综合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正确运用语言表情达意。 (二)阅读 1.文言文 (1)顺畅地朗读课文,句中语意停顿正确。 (2)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 (3)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以及写法的主要特点。 2.现代文 (1)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迅速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4)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 (6)领悟探究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形象、情感、 语言,能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解读文本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能写出自己的阅读收获
(三)写作 1.能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2.写作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文句通顺、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叙事具体细致,说明准确明了,议论有理有据 5.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与试题难度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难度为0.8左右 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8:1:1。 (二)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 1.全卷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个部分。选择题部分6道题左右,占总分值15%以下 2.非选择题部分132分左右,占总分值85%以上。其中积累与运用部分:背诵默写12分,名 著阅读6分左右,综合性学习5分左右。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14分左右,现代文阅读35分左右。 写作部分:60分 附录: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文篇目 1.《论语》十则 2.《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曹刿论战 左传 4.出师表 诸葛亮 5.岳阳楼记 范仲淹 6.醉翁亭记 欧阳修 7.三峡 郦道元 8.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9.《诗经》两首 关雎 蒹葭 10.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11.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12.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4.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15.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16.峨眉山月歌 李白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9.己亥杂诗 龚自珍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野望 王绩
2 (三)写作 1.能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2.写作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文句通顺、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叙事具体细致,说明准确明了,议论有理有据。 5.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与试题难度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全卷难度为 O.8 左右。 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 8∶1∶1。 (二)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 1.全卷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个部分。选择题部分 6 道题左右,占总分值 15%以下。 2.非选择题部分 132 分左右,占总分值 85%以上。其中积累与运用部分:背诵默写 12 分,名 著阅读 6 分左右,综合性学习 5 分左右。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 14 分左右,现代文阅读 35 分左右。 写作部分:60 分。 附录: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文篇目 1.《论语》十则 2.《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曹刿论战 左传 4.出师表 诸葛亮 5.岳阳楼记 范仲淹 6.醉翁亭记 欧阳修 7.三峡.. 郦道元 8.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9.《诗经》两首 关雎 蒹葭 10.江南逢李龟年 ...... 杜 甫 11.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12.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1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14.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15.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16.峨眉山月歌 ..... 李 白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19.己亥杂诗 龚自珍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21.野望.. 王 绩
2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2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24.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25.使至塞上 王维 26.望岳 杜甫 27.登飞来峰 王安石 28.木兰诗 乐府民歌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3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2.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33.月下独酌 李白 3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35.雁门太守行 李贺 36.卜算子·咏梅 陆游 37.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 38.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3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4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41.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42.商山早行 温庭筠 43.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 4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5.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 46.长歌行 汉乐府 4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48.黄鹤楼 崔颢 49.秋词 刘禹锡 50.渡荆门送别 李白 51.月夜 刘方平 52.滁州西涧 韦应物 53.登楼 杜甫 54.论诗 赵翼 55.过故人庄 孟浩然 56.从军行 杨炯 57.夜雨寄北 李商隐 5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59.别云间 夏完淳 观书有感 朱熹 (注:加点的为今年更改的篇目,共14篇) 四、试题示例 Ⅰ选择题部分
3 22 .春夜洛城闻笛 ...... 李 白 23.水 调歌头 (明月几时 有) 苏 轼 24.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25.使至塞上 王 维 26.望岳 杜 甫 27 .登飞来峰 .... 王安石 28.木兰诗 乐府民歌 29.观沧海 曹操 30.次北固山下 王 湾 3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2 .早寒江上有怀 ...... 孟浩然 33.月下独酌 李 白 3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35.雁门太守行 李 贺 36.卜算子·咏梅 陆 游 37.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晏 殊 38.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3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4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41.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42 .商山早行 .... 温庭筠 43 .归园田居 .... (种豆南山下 .....) 陶渊明 44.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李 煜 45.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 46.长歌行 汉乐府 4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48.黄鹤楼 崔 颢 49.秋词 刘禹锡 50 .渡荆门送别 ..... 李 白 51 .月夜.. 刘方平 52.滁州西涧 韦应物 53 .登楼.. 杜 甫 54.论诗 赵 翼 55.过故人庄 孟浩然 56 .从军行 ... 杨 炯 57.夜雨寄北 李商隐 58.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 59 .别云间 ... 夏完淳 60.观书有感 朱 熹 (注:加点的为今年更改的篇目,共14篇) 四、试题示例 Ⅰ 选择题部分
1.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落在最后,全身颤(zhan)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xudn) 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d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 的地平线上瞥φpie)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繁衍,如何迁徙(xi):也懂得了松鼠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 栖(xi)息。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j)绊,容不得闭塞(sai)。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 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妖娆(rdo)襁褓( qiang)强聒不舍心无旁鹜 扶掖(ye)恣睢(su)怒不可遏重蹈覆辙 C.骈进(pian)佝偻(gou)自之知明断章取义 D.恪守(ge)阴晦(hui)涕泗横流恼羞成怒 3.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ε 那猹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C.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瘁,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D.小城镇的义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4.依次填人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 的绚丽,有夏的 有秋的 ,更有冬的 A.泼辣蕴蓄丰硕B.丰硕蕴蓄泼辣 C.蕴蓄丰硕泼辣D.泼辣丰硕蕴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 B.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 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这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太空出舱活动 C.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和平发展前景愈发光明,僵持多年的两岸关系,终于蜕化变质。 D.泰山、华山、黄山,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行、筹划农民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B.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为了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李老师和谭老师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活动。 7.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五彩的焰火沿北京南 北中轴线次第绽放,呈现出象征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29个巨大脚印 朝主会场走来,在 国家体育场上空化作漫天繁星飘落, 。充满浪漫情调和独特创意的奧运五环展现方式,让 现场观众深受感染和震撼
4 1.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落在最后,全身颤.(zhàn)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xuán) 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 的地平线上瞥.(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繁衍,如何迁徙.(xǐ);也懂得了松鼠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 栖.(xī)息。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jī)绊,容不得闭塞.(sāi)。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 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妖娆.(ráo) 襁.褓(qiǎng) 强聒不舍 心无旁鹜 B.扶掖.(yè) 恣睢.(suī) 怒不可遏 重蹈覆辙 C.骈.进(pián) 佝.偻(gōu) 自之知明 断章取义 D.恪.守(gè) 阴晦.(huì) 涕泗横流 恼羞成怒 3.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B.那猹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C.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瘁.,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D.小城镇的义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4.依次填人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 的绚丽,有夏的 ,有秋的 ,更有冬的 。 A.泼辣 蕴蓄 丰硕 B.丰硕 蕴蓄 泼辣 C.蕴蓄 丰硕 泼辣 D.泼辣 丰硕 蕴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 B.2008 年 9 月 27 日 16 时 41 分 00 秒,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 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这是世界上空前绝后 ....的太空出舱活动。 C.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和平发展前景愈发光明,僵持多年的两岸关系,终于蜕化变质 ....。 D.泰山、华山、黄山,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 ....的艺术品。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851 年,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行、筹划农民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B.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为了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D.李老师和谭老师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活动。 7.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08 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五彩的焰火沿北京南 北中轴线次第绽放,呈现出象征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 29 个巨大脚印。 朝主会场走来,在 国家体育场上空化作漫天繁星飘落, 。充满浪漫情调和独特创意的奥运五环展现方式,让 现场观众深受感染和震撼
①在地面汇聚成闪闪发光的奥运五环 ②谱写出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 ③个个燃烧的脚印穿过夜空,一路向北 ④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欢迎 ⑤绚丽的焰火腾空而起,在体育场上空辉映成七色彩虹 A.②④⑤B.④③①C.④③②D.②③⑤ 8.下面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媵人持汤(热水)沃灌 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 B.果如鹤唳(鸟鸣)云端 子墨子曰:“胡不见(看见)我于王?” C.食(吃)之不能尽其材 但(但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质恶劣)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温故而知新 无缘无故欲擒故纵 B.指物作诗立就 功成名就避重就轻 C.是亦不可以已乎兴奋不已死而后已 D.而或长烟一空 视同仁 鼓作气 0.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EXPO A.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为什么命令他去做呢? SHANGHAI CHINA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由于吃不饱,力气不足,才使得从外表看不到它美好的素质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同县的人十分惊奇,渐渐地热情招待他的父亲。 Ⅱ非选择题部分 积累与运用 1.背诵默写: (1)举杯邀明月 (2) ,射天狼 (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5)《出师表》中写西汉兴盛的原因是: (6)请你写出表现借时或劝学内容的两句古诗词: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阐明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2.即将告别三年来一如父母的老师,某同学眼含热泪地在给老师的留言中深情写道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你呢?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们整个春 我们原想 ”请你仿照原句的格式将语段补充完整 3.下面材料中的古诗、古语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09年3月13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 者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提问时,有3处引用或改编了古诗、古语。它们分别是“取火莫若取燧,汲 水莫若凿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启示
5 ①在地面汇聚成闪闪发光的奥运五环 ②谱写出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 ③个个燃烧的脚印穿过夜空,一路向北 ④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欢迎 ⑤绚丽的焰火腾空而起,在体育场上空辉映成七色彩虹 A.②④⑤ B.④③① C.④③② D.②③⑤ 8.下面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媵人持汤.(热水)沃灌 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 B.果如鹤唳.(鸟鸣)云端 子墨子曰:“胡不见.(看见)我于王?” C.食.(吃)之不能尽其材 但.(但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质恶劣)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无缘无故. 欲擒故.纵 B.指物作诗立就. 功成名就. 避重就.轻 C.是亦不可以已.乎 兴奋不已. 死而后已. D.而或长烟一.空 一.视同仁 一.鼓作气 10.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为什么命令他去做呢?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由于吃不饱,力气不足,才使得从外表看不到它美好的素质。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同县的人十分惊奇,渐渐地热情招待他的父亲。 Ⅱ 非选择题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背诵默写: (1)举杯邀明月, 。 (2) , ,射天狼。 (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 。 (5)《出师表》中写西汉兴盛的原因是: , 。 (6)请你写出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两句古诗词: ,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阐明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2.即将告别三年来一如父母的老师,某同学眼含热泪地在给老师的留言中深情写道: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你呢?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 我们原想 , 。”请你仿照原句的格式将语段补充完整。 3.下面材料中的古诗、古语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09 年 3 月 13 日 9 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 者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提问时,有 3 处引用或改编了古诗、古语。它们分别是“取火莫若取燧,汲 水莫若凿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