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2018年西安培华学院本科学科专业布局 序号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获批时间所属学院 会计学 管理学学士2004 财务管理 管理学学士2004 2345678 审计学 管理学学士 2013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学士 2006 管理学类 旅游管理 管理学学士20 行政管理 管理学学士 会计与金融 电子商务 管理学学士2005 学院 物流管理管理学学士2008 9 市场营销 管理学学士 2003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学士2004 11经济学类 投资学 暂无 2016 金融工程 暂无 2017 药学 理学学士 2006 理学类 14 护理学 理学学士 2010 医学院 567 管理学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 暂无 2018 医学信息工程 暂无 2017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学学士 20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学学士 19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学士 2003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学学士 艺术学类 环境设计 艺术学学士2003 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学学士 建筑与艺术设 2003 计学院 动画 艺术学学士2006 工艺美术 暂无 016 建筑学 学学士20 土木工程 工学学士2010 工程造价 工学学士 2013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学士 2004 工学类 通信工程 工学学士 20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学士 03智能科学与信 物联网工程 暂无 2015 息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暂无 2016 33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暂无 2018 法学类 法学 法学学士 2004 汉语言文学 文学学士 2003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学士 2005人文与国际教 朝鲜语 文学学士 2013 育学院 文学类 38 英语 文学学士2003 日语 文学学士 新闻学 文学学士 2004 传媒学院 第3页
第3页 表 1 2018 年西安培华学院本科学科专业布局 序号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获批时间 所属学院 1 管理学类 会计学 管理学学士 2004 会计与金融 学院 2 财务管理 管理学学士 2004 3 审计学 管理学学士 2013 4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学士 2006 5 旅游管理 管理学学士 2008 6 行政管理 管理学学士 2007 7 电子商务 管理学学士 2005 8 物流管理 管理学学士 2008 9 市场营销 管理学学士 2003 10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学士 2004 11 投资学 暂无 2016 12 金融工程 暂无 2017 13 理学类 药学 理学学士 2006 医学院 14 护理学 理学学士 2010 15 管理学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 暂无 2018 16 工学类 医学信息工程 暂无 2017 17 艺术学类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学学士 2009 建筑与艺术设 计学院 18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学学士 2006 19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学士 2003 20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学学士 2013 21 环境设计 艺术学学士 2003 22 服装与服饰设计 艺术学学士 2003 23 动画 艺术学学士 2006 24 工艺美术 暂无 2016 25 工学类 建筑学 工学学士 2008 26 土木工程 工学学士 2010 27 工程造价 工学学士 2013 28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学士 2004 智能科学与信 息工程学院 29 通信工程 工学学士 2005 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学士 2003 31 物联网工程 暂无 2015 32 软件工程 暂无 2016 33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暂无 2018 34 法学类 法学 法学学士 2004 人文与国际教 育学院 35 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文学学士 2003 36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学士 2005 37 朝鲜语 文学学士 2013 38 英语 文学学士 2003 39 日语 文学学士 2014 40 新闻学 文学学士 2004 传媒学院
41 广告学 文学学士 2010 网络与新媒体 暂无 2016 43教育学类 体育教育 暂无 2018 体育中心 33个有学位 7个学院 合计8个学科门类 43个专业 授予权 (中心)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017-2018学年我校在校生共计21242人,本科生15308人,专科生5934 人,本科生占全校在校生比例为7206%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8年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生源较充足,质 量逐年稳步提高。2018年计划招收本科生4185人,其中陕西省计划招生本科 2640人,占全部计划的6308%;其他24个省市区计划招生1545人,占全部计 划的3692%。实际录取4185名,计划完成率为100%,报到3997名,报到率为 9551%。陕西省录取新生中,本科层次文史类高出控制线789分,理工类高出 控制线532分,均为第一志愿录取。 (五)留学生教育、本科生海外培养及交流情况 学校不断拓展开放性办学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方式,加强 与境外、国外大学、教育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深化 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做大做优交流生计划及优秀学生海外实习研修项目。为学 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开阔国际视野搭建广阔平台。近年来,本科生对外交流人数 稳步增长,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交流层次也有了较大提高 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 高校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多层次的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涉及 到商科类、工程类、医学类、艺术类、教育类等多个领域。与国际中国环境基金 会、日本友广集团、法国宜世高等精神运动与康复学院等3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 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打造学生学历提升、实习就业,学校境外校企合 作平台。 学校先后与日本友广集团、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建立联合培养项目 计划开设中日及中德护理班,实现定制培养,境外就业;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签 订交换生项目,为药学和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对口专业的交换学校渠道;还积极 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座、授课、成立工作坊。承办各种国际会议, 第4页
第4页 41 广告学 文学学士 2010 42 网络与新媒体 暂无 2016 43 教育学类 体育教育 暂无 2018 体育中心 合计 8 个学科门类 43 个专业 33 个有学位 授予权 7 个学院 (中心)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017-2018 学年我校在校生共计 21242 人,本科生 15308 人,专科生 5934 人,本科生占全校在校生比例为 72.06%。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8 年学校面向全国 25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生源较充足,质 量逐年稳步提高。2018 年计划招收本科生 4185 人,其中陕西省计划招生本科 2640 人,占全部计划的 63.08%;其他 24 个省市区计划招生 1545 人,占全部计 划的 36.92%。实际录取 4185 名,计划完成率为 100%,报到 3997 名,报到率为 95.51%。陕西省录取新生中,本科层次文史类高出控制线 78.9 分,理工类高出 控制线 53.2 分,均为第一志愿录取。 (五)留学生教育、本科生海外培养及交流情况 学校不断拓展开放性办学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方式,加强 与境外、国外大学、教育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深化 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做大做优交流生计划及优秀学生海外实习研修项目。为学 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开阔国际视野搭建广阔平台。近年来,本科生对外交流人数 稳步增长,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交流层次也有了较大提高。 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 高校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多层次的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涉及 到商科类、工程类、医学类、艺术类、教育类等多个领域。与国际中国环境基金 会、日本友广集团、法国宜世高等精神运动与康复学院等 30 多所国外知名大学、 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打造学生学历提升、实习就业,学校境外校企合 作平台。 学校先后与日本友广集团、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建立联合培养项目, 计划开设中日及中德护理班,实现定制培养,境外就业;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签 订交换生项目,为药学和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对口专业的交换学校渠道;还积极 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座、授课、成立工作坊。承办各种国际会议
紧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为各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和文化交流创造条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的理念,遵循“优化结构、提升能力、造 就名师”的方针,坚持“内培和外引并举”的原则,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 急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加 强管理,健全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素质优良、忠于事业、教学 改革意识强、科研应用能力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 (一)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8人,外聘教师252人,生师比17.98:1。2017-2018 学年授课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508名,占4756%。专任教师中具有 高级职称的45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42%;中级职称443人,占比4148% 初级职称93人,占比8.7%,未评级79人,占比74%。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 学位的67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82%。 近年来,学校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先后修(制)订了《西安培华学院高层 次人才引进办法》、《西安培华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 通过媒体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参加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招聘、全校教职工积极 推荐、人力资源公司推荐等方式引进人才。 2017-2018学年,学校新引进各类高层次教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7 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29人(含博士14人),高层次人才中有 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32人,占新入职高层次人才教师的68%,充实了专业带 头人队伍,师资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加强财务管理改革力度,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并通过制度保障、预算 保障、执行保障、条件保障、激励保障和服务保障等措施,保证教学经费投入能 及时足额到位和合理有效使用。 2017年度学校教学经费总支出11,90824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95237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840.71元;教学改革支出3908万元 实践教学支出1,65919万元;生均实践教学经费108006元。 第5页
第5页 紧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为各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和文化交流创造条 件。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的理念,遵循“优化结构、提升能力、造 就名师”的方针,坚持“内培和外引并举”的原则,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 急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加 强管理,健全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素质优良、忠于事业、教学 改革意识强、科研应用能力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 (一)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068 人,外聘教师 252 人,生师比 17.98:1。2017-2018 学年授课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 508 名,占 47.56%。专任教师中具有 高级职称的 453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2.42%;中级职称 443 人,占比 41.48%; 初级职称 93 人,占比 8.7%,未评级 79 人,占比 7.4%。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 学位的 671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2.82%。 近年来,学校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先后修(制)订了《西安培华学院高层 次人才引进办法》、《西安培华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 通过媒体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参加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招聘、全校教职工积极 推荐、人力资源公司推荐等方式引进人才。 2017-2018 学年,学校新引进各类高层次教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 47 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 29 人(含博士 14 人),高层次人才中有 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 32 人,占新入职高层次人才教师的 68%,充实了专业带 头人队伍,师资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加强财务管理改革力度,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并通过制度保障、预算 保障、执行保障、条件保障、激励保障和服务保障等措施,保证教学经费投入能 及时足额到位和合理有效使用。 2017 年度学校教学经费总支出 11,908.24 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952.37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840.71 元;教学改革支出 39.08 万元; 实践教学支出 1,659.19 万元;生均实践教学经费 1,080.06 元
(三)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情况 截止到2017年底,学校教学行政用房3152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4.68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2亿元。校内实验、实习、实训 场所278个,使用面积总计252万平方米。共建成财会实验教学中心、中兴电 信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医学示范教学中心、大商科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截止到2017年底,学校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2,168672册,当年新增纸质 图书122516册,生均纸质图书101册,各类数据库11个,校园网主干带宽 1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2,10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8700个,基本 能够满足师生需求。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我校专业建设与发展遵照“控制规模,突出特色,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的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精心打造优势 品牌专业,着力扶持特色专业,适度发展社会急需的新办专业,逐步淘汰无竞争 优势的专业,以形成面向行业的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 我校目前已有4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管、工、理、艺术学、教育学 8个学科门类,其中文、法、经、管类专业23个,占专业总数的5349%;理学 工学类专业11个,占专业总数的2558%艺术类专业8个,占专业总数的1863%, 教育学1个,占专业总数的23%。 2.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打造一流专业 学校长期重视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了以培养能力 为核心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会计学、通信电子、电子商 务、护理学、通信工程等优势专业。我校会计学专业获批为“一流专业”建设项 目,电子商务、护理学、通信工程获批“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我校将举全校之 力将上述四个专业打造成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专业,进而提升我 校校誉和知名度。 第6页
第6页 (三)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情况 截止到 2017 年底,学校教学行政用房 31.52 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4.68 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1.52 亿元。校内实验、实习、实训 场所 278 个,使用面积总计 2.52 万平方米。共建成财会实验教学中心、中兴电 信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医学示范教学中心、大商科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中心 5 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截止到 2017 年底,学校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 2,168,672 册,当年新增纸质 图书 122,516 册,生均纸质图书 101 册,各类数据库 11 个,校园网主干带宽 1,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 2,10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 8,700 个,基本 能够满足师生需求。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我校专业建设与发展遵照“控制规模,突出特色,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的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精心打造优势 品牌专业,着力扶持特色专业,适度发展社会急需的新办专业,逐步淘汰无竞争 优势的专业,以形成面向行业的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 我校目前已有 43 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管、工、理、艺术学、教育学 8 个学科门类,其中文、法、经、管类专业 23 个,占专业总数的 53.49%;理学、 工学类专业 11 个,占专业总数的 25.58%;艺术类专业 8 个,占专业总数的 18.63%, 教育学 1 个,占专业总数的 2.3%。 2.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打造一流专业 学校长期重视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了以培养能力 为核心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会计学、通信电子、电子商 务、护理学、通信工程等优势专业。我校会计学专业获批为“一流专业”建设项 目,电子商务、护理学、通信工程获批“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我校将举全校之 力将上述四个专业打造成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专业,进而提升我 校校誉和知名度
(二)课程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出台了《西安培华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管理办 法》,对各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与建设,以课程为单元,各教学单位成立 了课程建设团队,共同探讨研究应用型课程的改革问题。本学年全校共开设课程 1050门,课堂教学规模适中,各专业都能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认真落实教学 任务,确保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有效完成实践环节教学,择优安排优秀教师 教授、副教授任课,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授课教师充 分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参与,积极思考,把学生放在学习过程的中心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 到课堂学习中。全校累计开发应用型课程400余门,校级精品课程50门,省级 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 2.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我校教师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 课比赛中先后斩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有3人受聘为教育 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讲师团成员。 我校教师在第三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教学创新三等奖 及优秀奖多项,是全国民办本科唯一获奖高校;此外,我校教师还摘得全国应用 技术教师创课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有一名教师获得陕西省技术状元称号。 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举办的2017年应用型人才教学技能大赛之 国泰安·赛名师杯”教师创课大赛中,我校4名教师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 3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 3.应用型课程建设成果得到了推广 2018年8月20日至24日,我校和兰州文理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联合主办了“应用型课程建设专题培训班”。共有6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期培 训活动。本期培训班旨在进一步加深教师对应用型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全面提高 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进程。通过此次培训活动,不仅 让参训教师学到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一些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而且为我校和兄 弟院校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必将对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应用型课 程建设与实施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第7页
第7页 (二)课程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出台了《西安培华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管理办 法》,对各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与建设,以课程为单元,各教学单位成立 了课程建设团队,共同探讨研究应用型课程的改革问题。本学年全校共开设课程 1050 门,课堂教学规模适中,各专业都能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认真落实教学 任务,确保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有效完成实践环节教学,择优安排优秀教师、 教授、副教授任课,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1.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授课教师充 分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参与,积极思考,把学生放在学习过程的中心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 到课堂学习中。全校累计开发应用型课程 400 余门,校级精品课程 50 门,省级 精品资源共享课 10 门。 2.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我校教师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 课比赛中先后斩获一等奖 6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并有 3 人受聘为教育 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讲师团成员。 我校教师在第三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教学创新三等奖 及优秀奖多项,是全国民办本科唯一获奖高校;此外,我校教师还摘得全国应用 技术教师创课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有一名教师获得陕西省技术状元称号。 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举办的 2017 年应用型人才教学技能大赛之 “国泰安•赛名师杯”教师创课大赛中,我校 4 名教师获得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4 项的好成绩。 3.应用型课程建设成果得到了推广 2018 年 8 月 20 日至 24 日,我校和兰州文理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联合主办了“应用型课程建设专题培训班”。共有 60 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期培 训活动。本期培训班旨在进一步加深教师对应用型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全面提高 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进程。通过此次培训活动,不仅 让参训教师学到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一些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而且为我校和兄 弟院校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必将对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应用型课 程建设与实施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