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函安培華學院 西安培华学院2017-2018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安培华学院 二O一八年十二月
西安培华学院 2017-2018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安培华学院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目录 序言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五)留学生教育、本科生海外培养及交流情况 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二)教学经费投入 (三)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情况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二)课程建设 (三)教学改革 45556667811 (四)教材建设 (五)实践教学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三)强化专业培养能力 (四)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五、质量保障体系. 44599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 (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情况 六、学生学习效果 23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3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 (三)大学生各类课外竞赛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情况 七、特色发展. (一)优化专业集群,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二)深化应用型课程改革,助推学校转型发展 (三)“政产学研用”融合,培养创新创业时代型人才 (四)秉承“职教+女教”传统,打造民办教育特色窗口 (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丰富现代民办大学办学实践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目 录 序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2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4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4 (五)留学生教育、本科生海外培养及交流情况...............................................................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5 (一)师资队伍基本情况.......................................................................................................5 (二)教学经费投入...............................................................................................................5 (三)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情况...........................................................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6 (一)专业建设.......................................................................................................................6 (二)课程建设.......................................................................................................................7 (三)教学改革.......................................................................................................................8 (四)教材建设.....................................................................................................................11 (五)实践教学.....................................................................................................................11 四、专业培养能力.........................................................................................................................14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14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14 (三)强化专业培养能力.....................................................................................................14 (四)重视创新创业教育.....................................................................................................15 五、质量保障体系.........................................................................................................................19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19 (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 (三)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情况.............................................................................................22 六、学生学习效果.........................................................................................................................23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23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23 (三)大学生各类课外竞赛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情况.............................................24 七、特色发展.................................................................................................................................24 (一)优化专业集群,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24 (二)深化应用型课程改革,助推学校转型发展.............................................................25 (三)“政产学研用”融合,培养创新创业时代型人才 .....................................................25 (四)秉承“职教+女教”传统,打造民办教育特色窗口...................................................26 (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丰富现代民办大学办学实践...................................................27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28 (一)进一步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28
(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28 (三)掀起“课堂革命”,打造“金课工程” (四)加强学情调研,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五)提升危机意识,抓实审核评估教学指标建设
(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28 (三)掀起“课堂革命”,打造“金课工程”..........................................................................28 (四)加强学情调研,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9 (五)提升危机意识,抓实审核评估教学指标建设.........................................................29
序言 西安培华学院坐落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古都西安,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的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具有90年的办学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女性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传统和特色。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28 年由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办、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西安第一女子平 民职业学校”。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由著名教育家 姜维之先生在恢复原“培华女子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重建了新中国首家专 门招收女性学生,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2003年经 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兼收),2007 年成为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学校于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 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4年获得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 年获批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 学校总占地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52亿元。学校设有9 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3个,其中14个为新办专业。形成了以财经、医学 和女性教育为主,经、管、文、法、理、工、医、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 格局。学校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1472人,其中本科生15362人。学校有教 职工1382人,其中专任教师106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占4298% 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占3897%。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 书21686余万册,电子图书170.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1个。建成了万兆光纤 互联的校园网,建有全橡胶标准体育场、体育馆、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运 动场所 截至2017年,西安培华学院获得一系列省部级教改质量评优,专业结构得 到进一步优化,会计学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电子商务、护理 学、通信工程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此外,还获批5个省级专 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教学团队;4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等 两年来,我校在应用型课程改革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国内高校的广泛关 注,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比赛中 我校教师先后荣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3人受聘为教育部学 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讲师团成员,并受邀参加宁夏自治区教 第1页
第1页 序言 西安培华学院坐落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古都西安,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的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具有 90 年的办学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女性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传统和特色。学校前身可追溯到 1928 年由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办、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西安第一女子平 民职业学校”。1984 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由著名教育家 姜维之先生在恢复原“培华女子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重建了新中国首家专 门招收女性学生,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2003 年经 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兼收),2007 年成为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学校于 2013 年以优异的成绩 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4 年获得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 年获批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 学校总占地面积 130 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 1.52 亿元。学校设有 9 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 43 个,其中 14 个为新办专业。形成了以财经、医学 和女性教育为主,经、管、文、法、理、工、医、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 格局。学校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 21472 人,其中本科生 15362 人。学校有教 职工 1382 人,其中专任教师 1068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占 42.98%, 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占 38.97%。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 2.6 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 书 216.86 余万册,电子图书 170.7 万册,中外文数据库 11 个。建成了万兆光纤 互联的校园网,建有全橡胶标准体育场、体育馆、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运 动场所。 截至 2017 年,西安培华学院获得一系列省部级教改质量评优,专业结构得 到进一步优化,会计学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电子商务、护理 学、通信工程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此外,还获批 5 个省级专 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 个省级教学团队;4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 个省级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0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等。 两年来,我校在应用型课程改革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国内高校的广泛关 注,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比赛中, 我校教师先后荣获一等奖 6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3 人受聘为教育部学 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讲师团成员,并受邀参加宁夏自治区教
育厅、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梧州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部 门与高校主办的各类研修班进行分享交流,受到广泛好评。近年来,先后有南 宁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兰州文理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 校主动联系来我校交流,吸取经验,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以“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 强不息,开拓前进”为校训,充分考虑学校多年的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着眼于 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为基层企事业单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 住、干得好”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为使命形成了清晰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定位与发展目标: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规模适度、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管理体制先进、教学质量优良、办学效益显著、优势特色突岀、综合实力较强 社会声誉较高,力争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先进行列、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地 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特色鲜明的一流民办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 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善于学习、 富于创新、勤于实践、勇于开拓,能在基层从事生产、管理、服务、设计、创意、 创业、教育、培训和咨询等方面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以服务陕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己任,辐射西北,面向全 国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为适应地方经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产业,调整专业,形成了结 构优化、具有特色、布局合理的专业设置。2018年,我校共设43个本科专业, 涵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 如表1所示。 第2页
第2页 育厅、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梧州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部 门与高校主办的各类研修班进行分享交流, 受到广泛好评。近年来,先后有南 宁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兰州文理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 校主动联系来我校交流,吸取经验,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以“校誉至上,质量第一 自 强不息,开拓前进”为校训,充分考虑学校多年的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着眼于 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为基层企事业单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 住、干得好”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为使命,形成了清晰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定位与发展目标: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规模适度、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管理体制先进、教学质量优良、办学效益显著、优势特色突出、综合实力较强、 社会声誉较高,力争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先进行列、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地 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特色鲜明的一流民办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 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善于学习、 富于创新、勤于实践、勇于开拓,能在基层从事生产、管理、服务、设计、创意、 创业、教育、培训和咨询等方面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以服务陕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己任,辐射西北,面向全 国。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为适应地方经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产业,调整专业,形成了结 构优化、具有特色、布局合理的专业设置。2018 年,我校共设 43 个本科专业, 涵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 8 个学科门类, 如表 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