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I、课程概况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药物化学 总学时数:92学时 理论学时:68学时 实验学时:24学时 课外实践: 学时 学 分:5.5学分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药学、中药学、食品检验与安全、卫生检验与检疫 Ⅱ、课程简介 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有机化学与药学渊源深厚。该课程要求药学、中药学、 食品检验与安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系统地、扎实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继续深造,为将来利用有机化学,服 务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的教学,把有机化学与药学紧密结合起来,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要着重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 光谱性质、常用制备方法和用途。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深入理解各类有 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的规律,机理,立体化学。 2.教学组织与方法:课堂讲授,板书和多媒体结合。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自 学、辅导、讨论多种形式,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课以大班授课为 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幻灯、录像及多媒体等多种 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实验课分组(小班教学,单人单做),通过实 验,验证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相关化学基础。 3.教学保障:多媒体,投影仪等。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 ①选用教材:《有机化学》(7),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用有机化学实验》(1),李尚德主编,科学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有机化学》(5),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Ⅰ、课程概况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药物化学 总学时数:92 学时 理论学时:68 学时 实验学时:24 学时 课外实践: 学时 学 分:5.5 学分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药学、中药学、食品检验与安全、卫生检验与检疫 Ⅱ、课程简介 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有机化学与药学渊源深厚。该课程要求药学、中药学、 食品检验与安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系统地、扎实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继续深造,为将来利用有机化学,服 务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的教学,把有机化学与药学紧密结合起来,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要着重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 光谱性质、常用制备方法和用途。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深入理解各类有 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的规律,机理,立体化学。 2.教学组织与方法:课堂讲授,板书和多媒体结合。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自 学、辅导、讨论多种形式,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课以大班授课为 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幻灯、录像及多媒体等多种 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实验课分组(小班教学,单人单做),通过实 验,验证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相关化学基础。 3.教学保障:多媒体,投影仪等。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 ① 选用教材: 《有机化学 》(7),陆涛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用有机化学实验》(1),李尚德 主编,科学出版社。 ② 参考书目:《有机化学 》(5),倪沛洲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3),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③教学网站:http:l/202.192.112.108/webapps/portal/frameset.jsp Ⅲ、课时分配安排 理论课 序号 讲课内容 课时分配 1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5 3 第三章 烯烃 4 4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3 5 第五章 立体化学基础 4 6 第六章芳香烃 4 7 第七章 卤代烷 6 第八章醇、酚和醚 4 9 第九章 醛和酮 8 10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4 11 第十一章 羧酸衍生物 4 12 第十二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 6 13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6 14 第十四章 杂环化合物 4 15 第十五章糖类 2 16 第十六章氨基酸、多肽、 蛋白质和核酸 2 合计 68 实验课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类型 课时分配 实验一 常压蒸馏 1 验证型 3 实验二沸点的测定 2 实验四水蒸气蒸馏 验证型 3
2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3),陆涛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③ 教学网站:http://202.192.112.108/webapps/portal/frameset.jsp Ⅲ、课时分配安排 理论课 序号 讲课内容 课时分配 1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5 3 第三章 烯烃 4 4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3 5 第五章 立体化学基础 4 6 第六章 芳香烃 4 7 第七章 卤代烷 6 8 第八章 醇、酚和醚 4 9 第九章 醛和酮 8 10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4 11 第十一章 羧酸衍生物 4 12 第十二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 6 13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6 14 第十四章 杂环化合物 4 15 第十五章 糖类 2 16 第十六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 2 合计 68 实验课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类型 课时分配 1 实验一 常压蒸馏 实验二 沸点的测定 验证型 3 2 实验四 水蒸气蒸馏 验证型 3
3 实验五 熔点的测定 验证型 3 实验八液-液萃取 4 验证型 实验十六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5 实验九重结晶提纯法 验证型 3 实验十七柱色谱 6 验证型 实验十八薄层色谱 7 实验二十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验证型 3 8 实验二十二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验证型 合计 24 注:实验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 V、正文 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有机化学结构理论、有机酸碱概念以及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二)熟悉有机化合物按照碳骨架和官能团分类的原则。 (三)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及与药学和医学检验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概念。 (二)共价键的本质,杂化轨道理论。 (三)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四)有机酸碱概念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烷烃的构造异构体: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
3 3 实验五 熔点的测定 验证型 3 4 实验八 液-液萃取 实验十六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验证型 3 5 实验九 重结晶提纯法 验证型 3 6 实验十七 柱色谱 实验十八 薄层色谱 验证型 3 7 实验二十一 乙酸乙酯的制备 验证型 3 8 实验二十二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验证型 3 合计 24 注:实验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 Ⅳ、正文 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有机化学结构理论、有机酸碱概念以及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二)熟悉有机化合物按照碳骨架和官能团分类的原则。 (三)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及与药学和医学检验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概念。 (二)共价键的本质,杂化轨道理论。 (三)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四)有机酸碱概念。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烷烃的构造异构体;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
仲、叔氢原子等概念: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 (二)掌握单环环烷烃的命名、环烷烃的加成反应、游离基的稳定性规律。 (三)理解游离基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环烷烃的构象异构现象及环己烷的 优势构象分析。 (四)了解烷烃的燃烧、取代、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 二、教学内容 (一)烷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二)乙烷、工烷和环烷烃的构象异构及稳定性分析。 (三)烷烃的卤代及反应机理、游离基的构型及其稳定性。 (四)环烷烃的命名和小环烷烃的稳定性分析。 (五)小环烷烃的化学反应。 第三章 烯烃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烯烃的结构、命名。 (二)掌握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以及书写方式。 (三)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 (四)掌握亲电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自由基加成的反应机理。 二、教学内容 (一)烯烃的命名和构型异构体。 (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 (三)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 (四)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及其对马氏规则的解释。 (五)饱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分析。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炔烃的结构特点:sp杂化、C=C三键。 (二)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端基炔的酸性及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4 仲、叔氢原子等概念;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 (二)掌握单环环烷烃的命名、环烷烃的加成反应、游离基的稳定性规律。 (三)理解游离基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环烷烃的构象异构现象及环己烷的 优势构象分析。 (四)了解烷烃的燃烧、取代、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 二、教学内容 (一)烷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二)乙烷、丁烷和环烷烃的构象异构及稳定性分析。 (三)烷烃的卤代及反应机理、游离基的构型及其稳定性。 (四)环烷烃的命名和小环烷烃的稳定性分析。 (五)小环烷烃的化学反应。 第三章 烯烃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烯烃的结构、命名。 (二)掌握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以及书写方式。 (三)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 (四)掌握亲电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自由基加成的反应机理。 二、教学内容 (一)烯烃的命名和构型异构体。 (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 (三)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 (四)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及其对马氏规则的解释。 (五)饱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分析。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炔烃的结构特点:sp 杂化、C≡C 三键。 (二)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端基炔的酸性及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三)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四)熟悉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共轭效应。 (五)掌握共轭二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 二、教学内容 (一)炔烃的结构特点:sp杂化、C=C三键。 (二)炔烃的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加卤素、加卤化氢、加硫酸)、氧化反应、 端基炔的酸性及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三)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四)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共轭效应。 (五)结合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分析各种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六)共轭二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1,2-加成与1,4-加成) 和D-A反应。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旋光度α、比旋光度[α]、手性分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 体、外消旋体的概念。 (二)掌握含一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手性分子的旋光性、手性分子的表示 方法、费歇尔投影式。 (三)掌握用DL和R/S标示构型的次序规则。含二个手性碳的分子的光学 异构和构型的标示。 (四)熟悉绝对构型、相对构型、赤型、苏型、差向异构的概念。 (五)了解含更多个手性碳的分子的光学异构、外消旋体拆分、烷烃卤代反 应中手性分子的立体化学。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旋光度a、比旋光度[a] 2对映异构体和手性
5 (三)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四)熟悉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共轭效应。 (五)掌握共轭二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 二、教学内容 (一)炔烃的结构特点:sp 杂化、C≡C 三键。 (二)炔烃的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加卤素、加卤化氢、加硫酸)、氧化反应、 端基炔的酸性及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三)了解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四)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共轭效应。 (五)结合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分析各种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六)共轭二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1,2-加成与 1,4-加成) 和 D-A 反应。 第五章 立体化学基础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旋光度 α、比旋光度[α]、手性分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 体、外消旋体的概念。 (二)掌握含一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手性分子的旋光性、手性分子的表示 方法、费歇尔投影式。 (三)掌握用 D/L 和 R/S 标示构型的次序规则。含二个手性碳的分子的光学 异构和构型的标示。 (四)熟悉绝对构型、相对构型、赤型、苏型、差向异构的概念。 (五)了解含更多个手性碳的分子的光学异构、外消旋体拆分、烷烃卤代反 应中手性分子的立体化学。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旋光度 α、比旋光度[α] 2 对映异构体和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