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4-2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 验收,正式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该矿为单一煤层开采,主采煤层为 二叠系山西组二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煤厚平均4.96m,属优质无烟煤。矿井开拓 方式为立井,采煤方法为倾斜分层走向长臂全部陷落采煤法,实际生产能力**万吨 /年。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和混合式,二1煤为有突出危险煤 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属不易自燃煤层,地温未见异常。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较复 杂为三类二型。古汉山矿的一四、一六采区隔方庄断层、北碑村断层与九里山矿 三、一五采区相邻,古汉山矿一四采区生产已接近尾声,一六采区正在生产 3)九里山乡三矿 经核实采矿证范围内有1个小煤矿,为九里山乡三矿,1990年建井并投产,开 采二煤层,1997年在小煤窑整顿中停产,其采空区范围不详,故矿井在其周边生 产开拓时,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目前,除古汉山矿正常生产外,其它相邻矿山均因资源枯竭停产闭坑,九里山 矿与古汉山矿以北碑村断层相隔,均按规定留设有保安煤柱或断层防水煤柱。古汉 山矿靠近北碑村断层的古汉山矿一四采区生产已接近尾声,一六采区正在生产,根 据古汉山矿提供的地面塌陷预测范围,与九里山矿地面塌陷预测范围未产生交叉, 双方约定在相邻边界附近引发的采空塌陷由各自负责治理
27 图 1.4-2 相邻矿山分布示意图 验收,正式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该矿为单一煤层开采,主采煤层为 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煤厚平均 4.96 m,属优质无烟煤。矿井开拓 方式为立井,采煤方法为倾斜分层走向长臂全部陷落采煤法,实际生产能力***万吨 /年。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和混合式,二 1 煤为有突出危险煤 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属不易自燃煤层,地温未见异常。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较复 杂为三类二型。古汉山矿的一四、一六采区隔方庄断层、北碑村断层与九里山矿一 三、一五采区相邻,古汉山矿一四采区生产已接近尾声,一六采区正在生产。 3)九里山乡三矿 经核实采矿证范围内有 1 个小煤矿,为九里山乡三矿,1990 年建井并投产,开 采二 1 煤层,1997 年在小煤窑整顿中停产,其采空区范围不详,故矿井在其周边生 产开拓时,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目前,除古汉山矿正常生产外,其它相邻矿山均因资源枯竭停产闭坑,九里山 矿与古汉山矿以北碑村断层相隔,均按规定留设有保安煤柱或断层防水煤柱。古汉 山矿靠近北碑村断层的古汉山矿一四采区生产已接近尾声,一六采区正在生产,根 据古汉山矿提供的地面塌陷预测范围,与九里山矿地面塌陷预测范围未产生交叉, 双方约定在相邻边界附近引发的采空塌陷由各自负责治理
图1↓-1矿区采空区分布平面圄
28 图 1.4-1 矿区采空区分布平面图
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风和日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较少。雨量适中,日照2200~2400小时, 无霜期216—240天。据历年气象资料,最低气温-199℃(1971年),最高气温43.3℃ (1966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气温在142℃~14.8℃之间。最大冻土厚为190mm (1977年1月) 年降水量4576mm(1986年)~689mm(1988年),年平均降水量552.45mm。 降水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617%,其次5、6、10三个月,占年 降水量的32.7%,1、2月份降水最少,仅占年降水量的1.5%。年蒸发量为1700 200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风向5~9月份以东风、东南风为主,10月份至翌年4月份以西风、西北风为主, 般风速2-3级,最大11级(1978年6月30日晚)。西北风频率较大,对本地区 气候影响也较大。 (二)水文 该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井田外东部有石门河,井田外西部有山门河,均发 源于太行山,且为季节性河流,河水在山口外20-25km全部渗漏地下,成为煤矿的 主要充水水源。据近年资料表明,除雨季外,平时河床干枯。河流上游建了不少中、 小型水库,基本上无洪泛危害。 九里山矿区内无河流,仅东侧有一条冲沟,经聩城寨、大陆村向东南流散,平 时无水,雨季排洪。据访问聩城寨村民,历年最高洪水位为1929年。195年9月在 聩城寨实测洪水位为+101.76m,高于地下水位10余米,按实际河道断面计算流量为 456m3/s。在亮马村、高寨、大陆村、蒋村以南建井前冲积层浅部有泉水溢出,雨季 有大片沼泽地出现,现因井下排水及生产、生活、灌溉等开采浅层潜水量增加,区 域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沼泽、泉水已干涸断流。区域地表水系分布见图2.1-1
29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风和日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较少。雨量适中,日照 2200~2400 小时, 无霜期 216—240 天。据历年气象资料,最低气温-19.9℃(1971 年),最高气温 43.3℃ (1966 年),平均气温 15º,年平均气温在 14.2℃~14.8℃之间。最大冻土厚为 190mm (1977 年 1 月)。 年降水量 457.6mm(1986 年)~689mm(1988 年),年平均降水量 552.45mm。 降水多集中于 7、8、9 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 61.7%,其次 5、6、10 三个月,占年 降水量的 32.7%,1、2 月份降水最少,仅占年降水量的 1.5%。年蒸发量为 1700~ 2000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风向 5~9 月份以东风、东南风为主,10 月份至翌年 4 月份以西风、西北风为主, 一般风速 2-3 级,最大 11 级(1978 年 6 月 30 日晚)。西北风频率较大,对本地区 气候影响也较大。 (二)水文 该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井田外东部有石门河,井田外西部有山门河,均发 源于太行山,且为季节性河流,河水在山口外 20~25km 全部渗漏地下,成为煤矿的 主要充水水源。据近年资料表明,除雨季外,平时河床干枯。河流上游建了不少中、 小型水库,基本上无洪泛危害。 九里山矿区内无河流,仅东侧有一条冲沟,经聩城寨、大陆村向东南流散,平 时无水,雨季排洪。据访问聩城寨村民,历年最高洪水位为 1929 年。1955 年 9 月在 聩城寨实测洪水位为+101.76m,高于地下水位 10 余米,按实际河道断面计算流量为 456m3 /s。在亮马村、高寨、大陆村、蒋村以南建井前冲积层浅部有泉水溢出,雨季 有大片沼泽地出现,现因井下排水及生产、生活、灌溉等开采浅层潜水量增加,区 域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沼泽、泉水已干涸断流。区域地表水系分布见图 2.1-1
图21-1区域地表水系分布图 (三)地形地貌 本区属太行山山前平原冲洪积扇的边缘地带(图2.1-2)。总体地形平坦,海拔 85~117m,一般在90m左右。全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地面坡降3~8‰。西部九 里山残山上断续出露石炭、奥陶系灰岩。矿区地形地貌见图2.1-3、照片2.1-1 图21-2区域地貌图
30 图 2.1-1 区域地表水系分布图 (三)地形地貌 本区属太行山山前平原冲洪积扇的边缘地带(图 2.1-2)。总体地形平坦,海拔 85~117m,一般在 90m 左右。全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地面坡降 3~8‰。西部九 里山残山上断续出露石炭、奥陶系灰岩。矿区地形地貌见图 2.1-3、照片 2.1-1。 图 2.1-2 区域地貌图
图21-3矿区地形地貌遥感图 照片21-1矿区地形地貌
31 图 2.1-3 矿区地形地貌遥感图 照片 2.1-1 矿区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