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皓月当空的 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 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之时,风 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 我们甚至会恶意地 风暴早些到来。 A.夜晚 枕戈待旦 向往 B.良宵 枕戈待 日 祈盼 C.夜晚 夜不能寐 向往 D.良宵 夜不能 祈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夜晩:晚上,天黑之后。良宵: 泛指,景色美好的夜晚。枕戈待旦: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 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这里指时刻准备与“风暴”作战。夜不能寐,形容因 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向往:思慕;理想;追求。祈盼:指恳切地盼 望 2.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攝英雄泪? B.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这部小说,历经数百年,有些东西虽然被历史淘汰 了,但基本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现在,你说这个格局有多大? B.《玉秀》就是让我成长的关键作品,它使我意识到,作家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人物的命运全在他手里,这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天大的事情。 C.当初在参加普通高考和面向盲人学生的单招单考之间,盲人学生王宠选择了 普通高考,就是希望拥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大学生活是他的理想。 D.“子午觉”是不错的养生方式,但是,近日有德国学者指出,体重超标20%、 血压低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三类人群午睡反而有利无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语序不当,“虽然”应 该放在“有些东西”之前。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是他的理想”或删去“就 是希望”。D项,不合逻辑,“有利无弊”应为“有弊无利” 点睛: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 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 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 是否有语病,再检査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 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江苏省南通 2018 届高三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皓月当空的 ,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 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 之时,风 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 我们甚至会恶意地 风暴早些到来。 A. 夜晚 枕戈待旦 向往 B. 良宵 枕戈待 旦 祈盼 C. 夜晚 夜不能寐 向往 D. 良宵 夜不能 寐 祈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夜晚: 晚上,天黑之后。良宵: 泛指,景色美好的夜晚。枕戈待旦: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 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这里指时刻准备与“风暴”作战。夜不能寐,形容因 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向往:思慕;理想;追求。祈盼:指恳切地盼 望 。 2. 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 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答案】A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这部小说,历经数百年,有些东西虽然被历史淘汰 了,但基本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现在,你说这个格局有多大? B. 《玉秀》就是让我成长的关键作品,它使我意识到,作家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人物的命运全在他手里,这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天大的事情。 C. 当初在参加普通高考和面向盲人学生的单招单考之间,盲人学生王宠选择了 普通高考,就是希望拥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大学生活是他的理想。 D. “子午觉”是不错的养生方式,但是,近日有德国学者指出,体重超标 20%、 血压低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三类人群午睡反而有利无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 项,语序不当,“虽然”应 该放在“有些东西”之前。C 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是他的理想”或删去“就 是希望”。D 项,不合逻辑,“有利无弊”应为“有弊无利”。 点睛: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 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 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 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 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 家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 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 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①⑥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⑤①⑥③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要瞻前顾后 所给文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分析所给六个句子,⑤ 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緊密。①中“但” 是对⑤的转折,⑥中的“这”是指“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 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结尾又提到了“冷” 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 5.下列诗句中不含有神话传说的一项是 A.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D.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不是神话传说,是真人真事。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归有光 公姓周氏,讳书,字夺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始家昆 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 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 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 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 殆成聚落,无他族。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婿。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 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婿,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 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竟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 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 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晩得末疾,不能 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 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 家。 。 。 。 。 。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 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 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 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 ①⑥③②④⑤ B. ⑤③②④①⑥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⑤①⑥③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要瞻前顾后。 所给文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分析所给六个句子,⑤ 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①中“但” 是对⑤的转折,⑥中的“这”是指 “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 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结尾又提到了“冷”, 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 5. 下列诗句中不含有神话传说的一项是 A.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B.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D.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 不是神话传说,是真人真事。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归有光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始家昆 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 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 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 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 殆成聚落,无他族。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壻。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 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壻,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 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竟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 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 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 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 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
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 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 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 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 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 得貤封如其官。金绯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 节,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 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緊:相当于“是”。②金绯:金印红袍,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 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赀:钱财 B.以病,不克卒业。 卒:完成 C.公甫冠,为晏翁揹 冠:帽子 D.延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B.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C.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D.貤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 (2)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 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 【答案】6.C 7.B 8.(1)在为母亲张硕人服丧期间,号哭哭坏了身子;孩儿们给他劝解,他哭得更 加哀伤 (2)二哥曾经生腹胀的病,抬来家中,早晚都不肯离开他的身旁,喝的水吃的药 必定亲自调好后送上。 9.恪守礼节,宽容大度,砥砺志向,重教律己 【解析 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冠:举行冠礼。“公甫冠”中 “公”为主语,“甫”为副词,后面应该跟动词谓语,所以“冠”解释为名词“帽 子”错 点睛: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步骤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具 体地说就是:学新带旧,以旧证新。可采用代入法,联系上下文、根据语法特征 等方法正确判断。 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的理解与识记。正确的排序应该是伯、 仲、叔 点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 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 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 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 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 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 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 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①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 得貤封如其官。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 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 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相当于“是”。②金绯 :金印红袍,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 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赀:钱财 B. 以病,不克卒业。 卒:完成 C. 公甫冠,为晏翁壻 冠:帽子 D. 延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 15 至 20 岁。 B. 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C. 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D. 貤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 (2) 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 9.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 【答案】6. C 7. B 8. ⑴ 在为母亲张硕人服丧期间,号哭哭坏了身子;孩儿们给他劝解,他哭得更 加哀伤。 ⑵ 二哥曾经生腹胀的病,抬来家中,早晚都不肯离开他的身旁,喝的水吃的药 必定亲自调好后送上。 9. 恪守礼节,宽容大度,砥砺志向,重教律己。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冠:举行冠礼。“公甫冠”中 “公”为主语,“甫”为副词,后面应该跟动词谓语,所以“冠”解释为名词“帽 子”错。 点睛: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步骤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具 体地说就是:学新带旧,以旧证新。可采用代入法,联系上下文、根据语法特征 等方法正确判断。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的理解与识记。正确的排序应该是伯、 仲、叔、季。 点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 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 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 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8.试题分析:此题考査重要句子的翻译。此题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 注意重点词要译准确:(1)关键词:忧,这里指母亲去世;号,号哭,;毁, 毁坏;语句要通顺。(2)关键词:病,生病;舆舁,抬;进,送上。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筛选概括文章信息,鉴赏人物形象特点。做这题要回到 原文,找到传主有关事迹,加以概括,结合作者评价性的词语进行整合。比如“虽 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其它内外 宗党,待之曲有恩礼”可以看出他恪守礼节;“人有犯……置不与较”可见宽容 大度;砥砺志向,“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积官十余 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可见律己;“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 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可见重教。 参考译文 公姓周,名书,字存中。他的祖先是汴梁人。宋靖康末年,随侍皇帝出行至临安。 到了贵一公的时候,才开始在昆山的吴家桥安家。贵一养了儿子思聪,思聪养了 士贤,士贤养了周显,周显养了周明,这就是耕乐翁,耕乐翁有好的品行,学士 吴文定刻他的墓碑说“刚直君子”。周明又生四子:长子周璇,这就是乐清翁: 其余依次是周玑、周玉、周衡。周衡是太学生。其家世代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 从事农田生产,到了太学,才因为学问渊博成为监生。但是兄弟都凭借资财在乡 里称雄。吴家桥在城南千墩浦边。直桥并至小溪往东,只有周家居住在那里;大 概逐渐成为周家聚集的村落,没有其他家族。那南边只有晏翁家。 乐清翁养了四个儿子,周存中是最小的。母亲张氏。存中刚二十岁的时候,便做 了晏翁的女婿。虽然住在宾馆,还是在家的近旁。常常来家看望父母,早晩请安, 父母因为他外出做了晏翁家的女婿,疼爱他,他来家的时候,父母都非常高兴。 存中年少时在学业上有志向,成为博士弟子,更加砥砺自己的学识情操。因为生 病,不能完成最终的学业。他的病是由气管积痰而引起的呼吸不畅、心跳、出汘 等症状,终年不能痊愈。即使好了,一个月之后会再次发作。但是存中生性孝顺 父母友爱兄长恭敬谨慎,不因为生病而废止礼节。在为母亲张硕人服丧期间,号 哭哭坏了身子;孩儿们给他劝解,他哭得更加哀伤。只有见到孩子们一道随他用 手拍胸以脚顿地悲痛不止,内心就稍微安慰,说:“孩子们能帮助我哀伤了 从此他的病越来越严重。乐清翁晚年得了脚病,不能行走,又时时想走。存中公 早晚搀扶他,并让孩子们在旁边读书,轮流更换。乐清翁讲这很符合他的心意 高兴地说:“我有儿有孙,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兄弟间友爱也非常深厚,不 忍心一日分离。二哥曾经生腹胀的病,抬来家中,早晚都不肯离开他的身旁,端 水送药必定亲自调好后送上。其他内亲外戚同宗之人,对待他们细致周到有礼节 见到年老之人,特别尊敬礼让。别人有冒犯,总是反省自己,说:“我难道有招 致他冒犯的原因吗?”放下来不与别人计较。自己虽是博士弟子但学业上没有遂 愿,平时常常忧郁,愁闷。所以对于教育孩子特别勤勉,请老师的礼节费用从来 不吝惜:严格规范,孩子们遵循规矩,不曾染上世间轻佻浮荡的坏毛病。二儿子 周宪副,从十五岁开始到地位显贵之日,所到之处必定与天下知名之士交游。做 官严于律己,当代士大夫都称赞他。这都是源于存中公的教诲。他做兴化知府的 时候,政绩考核上等,父母得到如他官职一样的封号。金印红袍光辉灿烂,但是 存中公惶恐不敢承当。从宪副君以进士身份,出任守郡开始,到拿着风宪官所持 的符节,专门管理海南,连续做官十多年,存中公依然住的是原有的房子,没有 瓦一椽的增加。二哥去世的时候,存中公还能步行,奋力奔跑前往,痛哭非常 哀伤,自此之后存中公就没能再站起来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重要句子的翻译。此题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 注意重点词要译准确:(1)关键词:忧,这里指母亲去世;号,号哭,;毁, 毁坏;语句要通顺。(2)关键词:病,生病;舆舁,抬;进,送上。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鉴赏人物形象特点。做这题要回到 原文,找到传主有关事迹,加以概括,结合作者评价性的词语进行整合。比如“虽 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 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 其它内外 宗党,待之曲有恩礼”可以看出他恪守礼节;“人有犯……置不与较”可见宽容 大度;砥砺志向,“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积官十余 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可见律己;“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 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可见重教。 参考译文: 公姓周,名书,字存中。他的祖先是汴梁人。宋靖康末年,随侍皇帝出行至临安。 到了贵一公的时候,才开始在昆山的吴家桥安家。贵一养了儿子思聪,思聪养了 士贤,士贤养了周显,周显养了周明,这就是耕乐翁,耕乐翁有好的品行,学士 吴文定刻他的墓碑说“刚直君子”。周明又生四子:长子周璇,这就是乐清翁; 其余依次是周玑、周玉、周衡。周衡是太学生。其家世代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 从事农田生产,到了太学,才因为学问渊博成为监生。但是兄弟都凭借资财在乡 里称雄。吴家桥在城南千墩浦边。直桥并至小溪往东,只有周家居住在那里;大 概逐渐成为周家聚集的村落,没有其他家族。那南边只有晏翁家。 乐清翁养了四个儿子,周存中是最小的。母亲张氏。存中刚二十岁的时候,便做 了晏翁的女婿。虽然住在宾馆,还是在家的近旁。常常来家看望父母,早晚请安, 父母因为他外出做了晏翁家的女婿,疼爱他,他来家的时候,父母都非常高兴。 存中年少时在学业上有志向,成为博士弟子,更加砥砺自己的学识情操。因为生 病,不能完成最终的学业。他的病是由气管积痰而引起的呼吸不畅、心跳、出汗 等症状,终年不能痊愈。即使好了,一个月之后会再次发作。但是存中生性孝顺 父母友爱兄长恭敬谨慎,不因为生病而废止礼节。在为母亲张硕人服丧期间,号 哭哭坏了身子;孩儿们给他劝解,他哭得更加哀伤。只有见到孩子们一道随他用 手拍胸以脚顿地悲痛不止,内心就稍微安慰,说:“孩子们能帮助我哀伤了。” 从此他的病越来越严重。乐清翁晚年得了脚病,不能行走,又时时想走。存中公 早晚搀扶他,并让孩子们在旁边读书,轮流更换。乐清翁讲这很符合他的心意, 高兴地说:“我有儿有孙,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兄弟间友爱也非常深厚,不 忍心一日分离。二哥曾经生腹胀的病,抬来家中,早晚都不肯离开他的身旁,端 水送药必定亲自调好后送上。其他内亲外戚同宗之人,对待他们细致周到有礼节。 见到年老之人,特别尊敬礼让。别人有冒犯,总是反省自己,说:“我难道有招 致他冒犯的原因吗?”放下来不与别人计较。自己虽是博士弟子但学业上没有遂 愿,平时常常忧郁,愁闷。所以对于教育孩子特别勤勉,请老师的礼节费用从来 不吝惜;严格规范,孩子们遵循规矩,不曾染上世间轻佻浮荡的坏毛病。二儿子 周宪副,从十五岁开始到地位显贵之日,所到之处必定与天下知名之士交游。做 官严于律己,当代士大夫都称赞他。这都是源于存中公的教诲。他做兴化知府的 时候,政绩考核上等,父母得到如他官职一样的封号。金印红袍光辉灿烂,但是 存中公惶恐不敢承当。从宪副君以进士身份,出任守郡开始,到拿着风宪官所持 的符节,专门管理海南,连续做官十多年,存中公依然住的是原有的房子,没有 一瓦一椽的增加。二哥去世的时候,存中公还能步行,奋力奔跑前往,痛哭非常 哀伤,自此之后存中公就没能再站起来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0.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1.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12.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0.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 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11.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 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12.①虛写(或“想象”)。“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 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 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借景抒情。借“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含蓄深长地表达了诗人 的闲适之情。 【解析】 0.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画面内容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提取意象,然后概 括意境特征,此题意象有断桥、夕阳、树影、鸟雀、枝头,意境特征为“和谐、 宁静”。 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 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 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11.试题分析:此题分析诗句表现的情感,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清游”“静处” 分析情感 12.试题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 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 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 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 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 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虚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卫风·氓》) (2)好问则裕, 。(《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3)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5)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 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 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 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0.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1.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12.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0.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 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11.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 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12. ①虚写(或“想象”)。“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 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 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借景抒情。借“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含蓄深长地表达了诗人 的闲适之情。 【解析】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画面内容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提取意象,然后概 括意境特征,此题意象有断桥、夕阳、树影、鸟雀、枝头,意境特征为“和谐、 宁静”。 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 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 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11. 试题分析:此题分析诗句表现的情感,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清游”“静处” 分析情感。 12. 试题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 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 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 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 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 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虚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___。(《卫风·氓》) (2)好问则裕,_______。(《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3)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4)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李白《蜀道难》)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