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 是作者幻化出的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找到“桃花源”。不同的 桃花源”,_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 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按图索骥映射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折射 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折射D.钟灵毓秀顺藤摸瓜映射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解析】第一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 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第二处,“顺藤摸瓜”比喻沿 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 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第三处,“折射”比 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 应选“折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 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香港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即将来临的复活节假期,赴日旅行团将比往年减少 一倍,约有30至40团,估计复活节档期的营业额会比去年同期减少3至4成 C.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换代的加速推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手机市 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在快速易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更难寻找永远的王者 D.这种发光中性笔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采用上圆盘型灯座和下圆盘型 灯座的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个“与”;C项汉语中不可以用“减 少一倍”这样的说法,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表达;D项搭配不当,“范围”不能 说“提高”。 3.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谢谢你的来访,送君终有一别,我就不劳步远送了。 B.这是件好事,有益于社区,我当然会玉成你办好的。 C.你远在他乡,以后不要寄奉什么物品,我们这里超市商场都有。 D.作为父执,您是长辈,诚心诚意邀请您参加我店铺开张的晚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只有在脚步的移动中,才能真正体味山的高。 到后来,我只能把自己的目 光交给那些登山者。_,_。这些沉重的脚步,气喘吁吁的脚步,负载的是整个人 类的目光。人的目光是这样沉重,一如沉重的肉身。_,。他们是要把人类的目 光背到峰顶上去! ①那些登山者从我的目光里出发②只剩下一些目光在向着天空呼救③我知道 我到不了那上面④陷在太多物质中的人类⑤每一步都要付出很多⑥只是试着 把山稍稍移过来一些
江苏省南通市 2016 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 是作者幻化出的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不同的 “桃花源”, 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 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 按图索骥 映射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折射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折射 D.钟灵毓秀 顺藤摸瓜 映射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 【解析】第一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 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第二处,“顺藤摸瓜”比喻沿 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 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第三处,“折射”比 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 应选“折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 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香港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即将来临的复活节假期,赴日旅行团将比往年减少 一倍,约有 30 至 40 团,估计复活节档期的营业额会比去年同期减少 3 至 4 成。 C.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换代的加速推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手机市 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在快速易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更难寻找永远的王者。 D.这种发光中性笔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采用上圆盘型灯座和下圆盘型 灯座的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 【解析】A 项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个“与”;C 项汉语中不可以用“减 少一倍”这样的说法,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表达;D 项搭配不当,“范围”不能 说“提高”。 3.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 分) A.谢谢你的来访,送君终有一别,我就不劳步远送了。 B.这是件好事,有益于社区,我当然会玉成你办好的。 C.你远在他乡,以后不要寄奉什么物品,我们这里超市商场都有。 D.作为父执,您是长辈,诚心诚意邀请您参加我店铺开张的晚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只有在脚步的移动中,才能真正体味山的高。 , 。到后来,我只能把自己的目 光交给那些登山者。 , 。这些沉重的脚步,气喘吁吁的脚步,负载的是整个人 类的目光。人的目光是这样沉重,一如沉重的肉身。 , 。他们是要把人类的目 光背到峰顶上去! ①那些登山者从我的目光里出发 ②只剩下一些目光在向着天空呼救 ③我知道 我到不了那上面 ④陷在太多物质中的人类 ⑤每一步都要付出很多 ⑥只是试着 把山稍稍移过来一些
A.⑤②③①④⑥B.③⑥①⑤④② C.①②④⑤③⑥D.⑥③⑤①④②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解析】按照逻辑顺序解题。这段话主要是写登山者的勇气与精神。③⑥是写自 己能力有限,有些气馁;①⑤接着“我只能把自己的目光交给那些登山者”,艰 难出发;④②则是通过普通人的弱小突出登山者的伟大 5.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3分)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结合漫画的标题和画面内容,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中心人物、事件或物的动 作、表情、语言等,结合标题,联系社会,分析寓意 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 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 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 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 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増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 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 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 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肋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 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 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 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 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 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 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笃而辞质笃:深厚B.得归省视省:问候 C.会合不可以期期:期待D.惟各勖励以慰索居勖:勉励 【答案】C
A.⑤② ③① ④⑥ B.③⑥ ①⑤ ④② C.①② ④⑤ ③⑥ D.⑥③ ⑤① ④②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 【解析】按照逻辑顺序解题。这段话主要是写登山者的勇气与精神。③⑥是写自 己能力有限,有些气馁;①⑤接着“我只能把自己的目光交给那些登山者”,艰 难出发;④②则是通过普通人的弱小突出登山者的伟大。 5.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 )(3 分)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析】结合漫画的标题和画面内容,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中心人物、事件或物的动 作、表情、语言等,结合标题,联系社会,分析寓意。 二、文言文阅读(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 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 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 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 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 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 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 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肋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 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 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 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 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 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 不 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得归省视 省:问候 C.会合不可以期 期:期待 D.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勖:勉励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 含义。“会合不可以期”意思是“以后的相聚会和是难以约定的”,“期”在这 里是“约定”的意思。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苞以十月下旬至家斧斤以时入山林 B.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穷经而著书去今之墓而葬焉 D.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今君乃亡赵走燕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理 【解析】D.两句的“乃”均表转折,竟然、却。A.第一句的“以”,在;第二 句的“以”,介词,按照。B.第一句的“之”代词,指上面提的庄子、陶潜; 第二句的“之”结构助词,的。C.第一句的“而”连词,表并列;第二句的“而” 连词,表修饰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4分) 译文 (2)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4分) 译文: 【答案】(1)梦中时常见到兄长你与褐甫抵掌言谈,新老朋友嬉笑欢呼的情景, 醒来(每每)就增添离群索居的伤感。(4分)(2)每想到这事,就好像身上 附着不治的重病,半夜起来,绕着屋子彷徨不已。(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用五 字法(留、换、删、补、调)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 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 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 9.文章是方苞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当时作者第二次落第,心情非常抑郁。文中 作者向好友倾诉了哪些心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分别以后的离索之感;欲做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川观而不得的 遗憾:韶光流逝,时不我待的失措感、落寞感、无助感:“不敢一刻自废”的进 取之意。(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问题核心作岀选择和辨别,这就需要在通读 全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确认信息所在的区限, 【参考译文】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理解)。 【解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 含义。“会合不可以期”意思是“以后的相聚会和是难以约定的”,“期”在这 里是“约定”的意思。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苞以十月下旬至家 斧斤以时入山林 B.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穷经而著书 去今之墓而葬焉 D.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 今君乃亡赵走燕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B(理 解)。 【解析】D.两句的“乃”均表转折,竟然、却。A.第一句的“以”,在;第二 句的“以”,介词,按照。B.第一句的“之”代词,指上面提的庄子、陶潜; 第二句的“之”结构助词,的。C.第一句的“而”连词,表并列;第二句的“而” 连词,表修饰。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1)梦中时常见到兄长你与褐甫抵掌言谈,新老朋友嬉笑欢呼的情景, 醒来(每每)就增添离群索居的伤感。(4 分)(2)每想到这事,就好像身上 附着不治的重病,半夜起来,绕着屋子彷徨不已。(4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用五 字法(留、换、删、补、调)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 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 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 9.文章是方苞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当时作者第二次落第,心情非常抑郁。文中 作者向好友倾诉了哪些心情?请简要概括。(4 分) 【答案】分别以后的离索之感;欲做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川观而不得的 遗憾;韶光流逝,时不我待的失措感、落寞感、无助感;“不敢一刻自废”的进 取之意。(4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 B(理解)。 【解析】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问题核心作出选择和辨别,这就需要在通读 全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确认信息所在的区限。 【参考译文】
自从斋中分别,再也没有见面。接到你的书信,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就是古代 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过这样的。我出门游学交友,其间已将近十年,志趣相投, 相处很深的,没有再比得过兄长你了! 离开都门,乘船向南,算是远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如同受到洗涤,为之开阔: 又因为长年不能尽孝,所以应该回家问候探望(父母),忘却自身的贫贱。唯独 挂念几位好友,只能远隔异地,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梦中时常见到兄长你与戴 名世言谈热烈,新老朋友婥笑欢呼的情景,醒来(每每)就増添离群索居的伤感。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在家中八日,便被饥饿驱使,(只好)出入于宣城和歙县之 间(找事做)。走到泾河的时候,路上看到左右髙耸的山峰直指天空,水清泠见 底,崖岩参差交错,重重叠叠,风云往来不定,古木、奇藤、修竹都茂盛盘曲, 富有生机,远近聚居的人们看上去很是闲适,不由得想到古代庄周、陶潜这些人, 逍遥自乐,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世俗的琐事。天地日月山川的精 华,浸润(着它们)而让它们更加新奇勃发,那些居民也就很像这些古木、奇藤 修竹。(如果)让我能在其间有那么一亩地的房子、几顷耕田,自给自足,并能 埋首研习经典、写书,心胸豁然,不被外物侵犯扰乱,那我所得的成就未必就不 及古人。可是现在却是一年到头劳顿不已,低声下气向别人索取衣食,或山行水 宿,颠踣流离,或因为被烦事束缚不得已与人交换技艺,身心不能有一日的宽闲。 君子可以坚守穷困,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只是)实在担心神智纷乱,学问荒 废,停止,有高远的志向但最终一事无成啊 我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这样虚度时光一直下去到四十岁、五十岁,那是很容易 的事!(可是)既无益于自己,也对后人没好处,将与芸芸众生一样的渺小。每 想到这事,就好像身上附着不治的重病,半夜起来,绕着屋子彷徨不已。家里的 仆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说什么,唉,我的心事能跟那个说呢? 幸好你中了举人!士友间自然少不了庆贺之意,只是我内心还是惶惑的。韩愈说 “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只愿(用这话)时时提醒自己。 我近来要好好硏读各种经书,要打破旧说的门户,探究经书的真意。即使冒风雪 严寒,住简陋旅馆,也不敢一时一刻的松懈、荒废 日月匆匆,唯有各自勉励来慰藉这索居的苦寒。 三、古诗词鉴赏(共11分) 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观别 元好问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 缘底事,淡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冷胭脂。为问世间离别泪, 何日是、滴休时? (1)“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一句颇妙,它运用了怎样的表达 技巧?试简析。(5分) (2)李渔《窥词管见》中说:“作词料不过情景二字……说得情出,写得景明, 即是好词。”试据此简要分析这首词。(6分) 【答案】(1)拟人手法,因为诗人之情感伤,故其笔下之景也就失色(淡无姿) 了;比喻手法,说原来青山的青色仿佛是被染上去一样;衬托手法,哀情(离别 的痛苦)与哀景(无姿青山)相互映衬。(5份)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赏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自从斋中分别,再也没有见面。接到你的书信,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就是古代 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过这样的。我出门游学交友,其间已将近十年,志趣相投, 相处很深的,没有再比得过兄长你了! 离开都门,乘船向南,算是远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如同受到洗涤,为之开阔; 又因为长年不能尽孝,所以应该回家问候探望(父母),忘却自身的贫贱。唯独 挂念几位好友,只能远隔异地,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梦中时常见到兄长你与戴 名世言谈热烈,新老朋友嬉笑欢呼的情景,醒来(每每)就增添离群索居的伤感。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在家中八日,便被饥饿驱使,(只好)出入于宣城和歙县之 间(找事做)。走到泾河的时候,路上看到左右高耸的山峰直指天空,水清泠见 底,崖岩参差交错,重重叠叠,风云往来不定,古木、奇藤、修竹都茂盛盘曲, 富有生机,远近聚居的人们看上去很是闲适,不由得想到古代庄周、陶潜这些人, 逍遥自乐,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世俗的琐事。天地日月山川的精 华,浸润(着它们)而让它们更加新奇勃发,那些居民也就很像这些古木、奇藤、 修竹。(如果)让我能在其间有那么一亩地的房子、几顷耕田,自给自足,并能 埋首研习经典、写书,心胸豁然,不被外物侵犯扰乱,那我所得的成就未必就不 及古人。可是现在却是一年到头劳顿不已,低声下气向别人索取衣食,或山行水 宿,颠踣流离,或因为被烦事束缚不得已与人交换技艺,身心不能有一日的宽闲。 君子可以坚守穷困,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只是)实在担心神智纷乱,学问荒 废,停止,有高远的志向但最终一事无成啊。 我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这样虚度时光一直下去到四十岁、五十岁,那是很容易 的事!(可是)既无益于自己,也对后人没好处,将与芸芸众生一样的渺小。每 想到这事,就好像身上附着不治的重病,半夜起来,绕着屋子彷徨不已。家里的 仆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说什么,唉,我的心事能跟那个说呢? 幸好你中了举人!士友间自然少不了庆贺之意,只是我内心还是惶惑的。韩愈说: “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只愿(用这话)时时提醒自己。 我近来要好好研读各种经书,要打破旧说的门户,探究经书的真意。即使冒风雪 严寒,住简陋旅馆,也不敢一时一刻的松懈、荒废。 日月匆匆,唯有各自勉励来慰藉这索居的苦寒。 三、古诗词鉴赏(共 11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观别 元好问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 缘底事,淡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冷胭脂。为问世间离别泪, 何日是、滴休时? (1)“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一句颇妙,它运用了怎样的表达 技巧?试简析。(5 分) (2)李渔《窥词管见》中说:“作词料不过情景二字……说得情出,写得景明, 即是好词。”试据此简要分析这首词。(6 分) 【答案】(1)拟人手法,因为诗人之情感伤,故其笔下之景也就失色(淡无姿) 了;比喻手法,说原来青山的青色仿佛是被染上去一样;衬托手法,哀情(离别 的痛苦)与哀景(无姿青山)相互映衬。(5 份)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解析】回答表达技巧题,要考虑修辞、表达方式(古诗一般是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特别要注意景与情,或景情相生、相融,或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哀 情,要细加分辨。 【答案】(2)“说得情出”就是情感分明,从王维的送别诗说起,一直到“两 相思”,又说现在岂须再作伤别,最后追问人世间离别的泪水哪天停滴呢。离别 之情、同情之情流露在诗句中。“写得景明”:“旗亭”是喝酒送别之地,“垂 杨”“折残枝”是挽留、惜别的场景,“青山”“淡无姿”是因离别而失色的眼 前景,“芙蓉、秋露冷胭脂”是为离别作渲染、烘托之景。这些景中寄寓真情 (6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査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解析】此题实际上就是结合诗句阐释李渔的评论,把“情”一一找出,把“景 如何衬情的逐点写出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诗经·卫风·氓》) (2) 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与元九书》)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 夜游》)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8)牢骚太盛防肠断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答案】(1)泣涕涟涟(2)往者不可谏(3)纫秋兰以为佩(4)直挂云帆济沧海(5)歌 诗合为事而作(6)水中藻荇交横(7)苟利国家生死以(8)风物长宜放眼量。(每 空1分,错别字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能力层级为A(识记) 【解析】默写复习,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记准字形,要注意不 添字,不漏字,特别是容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记牢。切忌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 五、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山峡中 艾芜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 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 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象也在伯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 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一群被世界抛弃的山贼趁着月色住进 座破败荒凉的神祠。 几个人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咸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从没 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 声声叫骂。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
【解析】回答表达技巧题,要考虑修辞、表达方式(古诗一般是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特别要注意景与情,或景情相生、相融,或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哀 情,要细加分辨。 【答案】(2)“说得情出”就是情感分明,从王维的送别诗说起,一直到“两 相思”,又说现在岂须再作伤别,最后追问人世间离别的泪水哪天停滴呢。离别 之情、同情之情流露在诗句中。“写得景明”:“旗亭”是喝酒送别之地,“垂 杨”“折残枝”是挽留、惜别的场景,“青山”“淡无姿”是因离别而失色的眼 前景,“芙蓉、秋露冷胭脂”是为离别作渲染、烘托之景。这些景中寄寓真情。 (6 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解析】此题实际上就是结合诗句阐释李渔的评论,把“情”一一找出,把“景” 如何衬情的逐点写出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 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与元九书》) (6)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 夜游》) (7)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 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答案】(1)泣涕涟涟(2)往者不可谏(3)纫秋兰以为佩(4)直挂云帆济沧海(5)歌 诗合为事而作(6)水中藻荇交横 (7)苟利国家生死以 (8)风物长宜放眼量。(每 空 1 分,错别字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能力层级为 A(识记)。 【解析】默写复习,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记准字形,要注意不 添字,不漏字,特别是容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记牢。切忌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 五、现代文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山峡中 艾 芜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 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 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象也在伯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 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一群被世界抛弃的山贼趁着月色住进 一座破败荒凉的神祠。 几个人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咸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从没 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一 声声叫骂。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