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4期 ·专题研究· 从西柏坡到莫斯科:毛泽东宣布向苏联“一边倒” 一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再讨论(之二) 沈志华 摘要】1949年2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斯大林了解到中共的意向,双方明确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一 致性:7至8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毛泽东知道了苏共的态度,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各项方针政策的一致 性。至此,中苏同盟的政治基础己经确立,毛泽东不再考虑与美国接触,公开宣布向苏联“一边倒”。 关键词】米高扬访华;刘少奇访苏:中苏关系;一边倒:司徒雷登 〔中图分类号〕D232D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15(2009)-04-0014-20 From Xiba po toM oscow:Mao Zedong's A nnouncement of"Leaning to One Side" -Re-discussions on the Background and Basis of Sno-Soviet A lliance Shen Zhihua Abstract Anastas Ivanovich M koyan pail a visit to X baipo n February 1949 Th ough ths visit Staln got to know the n ten tion of the CPC and the wo sides reached unani ity n ileology Lu Shaoqiv sited M oscow n Ju l and August the same year w ith h is vis itM ao Zedong was ab le to know the attitude of the Soviet Comm un ist Party and both siles realized their cons stency n general and specife poliies By now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of the Si no-Sovet alliance had been hid andM ao Zedong no bnger willing to have any contacts w ih theU nited States open ly announced the CPC's policy of"eaning to one side"-the Sov iet Un on 从1947年夏天到1949年初,经过一年半 往来函电的沟通和试探,中苏两党领导人的直 接会面终于实现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 本研究得到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B406。本 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 高扬受斯大林委托秘密访问西柏坡,这是苏共 (05BSS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领导人第一次踏上中国的领土,也是莫斯科迈 参见沈志华《球之不易的会面:中苏两党领导人之 出的与未来新中国缔结同盟的第一步。4个月 间的试探与沟通一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 后,刘少奇、高岗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名义上 的再讨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 是东北人民政府贸易代表团)访问苏联,也是 第1期)。 ④关于米高扬访华见M°”··%AB 自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和共产国际解散后,到 AN..oMN无士30A女(「oa-u5a 苏联访问的第一批中共高层领导人,而这次访 1949e)11A⅓fμ2A3AAM%±1995, 问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毛泽东公开宣布向苏联 %2496~111,3.94-105。关于刘少奇访 “一边倒”的建国方针。 苏见就”..e10A3A炉A主。 关于这两次中苏两党领导人互访的情况, A%A°A°Ei%AwA。0AB30D-a60万 十几年前俄国披露了一些文献,但不够系统, 1949611AA2%刷fμ1A2AA%±1996%4 b66~83%548494。中方的史料主要参见师 而中方的史料只有当事人的回忆录④。2005年以 哲《在历史巨人身边一师哲回忆录》.李海文整 来,俄国和中国都大量公布或开放了相关的档案 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忠恭党史研究nki.nc
中共党史研究 2009年第 4期 # 专题研究 # 从西柏坡到莫斯科: 毛泽东宣布向苏联 /一边倒 0 * ) ) ) 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再讨论 (之二 ) 沈 志 华 1摘要2 1949年 2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斯大林了解到中共的意向, 双方明确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一 致性; 7至 8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 毛泽东知道了苏共的态度, 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各项方针政策的一致 性。至此, 中苏同盟的政治基础已经确立, 毛泽东不再考虑与美国接触, 公开宣布向苏联 / 一边倒0。 1关键词2 米高扬访华; 刘少奇访苏; 中苏关系; 一边倒; 司徒雷登 1中图分类号2 D232; D829 1文献标识码2 A 1文章编号2 1003- 3815( 2009) - 04- 0014- 20 F rom Xiba ipo toM oscow: M ao Zedong. s Announcement of / Leaning to One Side0 ))) Re-discussions on the Background and Basis of Sino-Soviet A lliance Shen Zhihua Abstrac t: Anastas Ivanov ich M ikoyan pa id a v isit to X ibaipo in Feb ruary 1949. Th rough th is v isit S ta lin got to know the in ten tion o f the CPC and the tw o sides rea ched unanim ity in ideo logy. Liu Shaoqi v isited M oscow in Ju ly and August the sam e yea r; w ith th is v isitM ao Zedong was ab le to know the a ttitude of the Sov iet Comm un ist Party and bo th sides rea lized the ir consistency in gene ra l and spec ific po lic ies. By now the po litica l foundation of the S-i no-Sov ie t a lliance had been la id andM ao Zedong, no longer w illing to have any contacts w ith theU nited States, open ly announced the CPC. s po licy o f / leaning to one side0 )) ) the Sov iet Un ion. 从 1947年夏天到 1949年初, 经过一年半 往来函电的沟通和试探, 中苏两党领导人的直 接会面终于实现了 ¹ 。苏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米 高扬受斯大林委托秘密访问西柏坡, 这是苏共 领导人第一次踏上中国的领土, 也是莫斯科迈 出的与未来新中国缔 结同盟的第一 步。 4个月 后, 刘少奇、高岗率中共中央 代表团 (名义上 是东北人民政府贸易代表团 ) 访问苏联, 也是 自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和共产国际解散后, 到 苏联访问的第一批中共高层领导人, 而这次访 问的结果, 直接导致了毛泽东公开宣布向苏联 / 一边倒 0 的建国方针。 关于这两 次中苏 两党领 导人互 访的 情况, 十几年前俄国 披露了一 些文献, 但不够 系统, 而中方的史料只有当事人的回忆录º。 2005年以 来, 俄国和中国都大量公布或开放了相关的档案 * 本研究得到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 B4 06)。本 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0 ( 05BSS005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¹ 参见沈志华 5求之不易的会面: 中苏两党领导人之 间的试探与沟通 ) ) ) 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 的再讨论 (之一 ) 6 ( 5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6 20 09年 第 1期 )。 º 关 于 米 高 扬 访 华 见 ¶µÀ³Ã¼º» . . ¶¼Â¶Ä¿±Ñ ¾ ºÃÃºÑ . . º¼À Ñ¿±³ º ı» ( Ñ¿ ± -ƶ ± 1949´. ) / / ÂÀ²½¶¾ Í µ±½Î¿ ¶´À ³ÀÃÄÀ¼±, 1995, l 2, Ã. 96 ~ 111, l 3, Ã. 94 - 105。关于刘少奇访 苏见 ¶µÀ³Ã¼º» . . º¹ºÄ ³ Àü³Å µ¶½¶´±È ºº À¾ ¾ Å¿º ÃĺɶüÀ» ±Âĺº º Ä±Ñ ³ ºÐ ¿¶-± ´Åö 1949´. / /  À²½¶¾ Í µ±½Î¿ ¶´À ³ÀÃÄÀ¼±, 1996, l 4, Ã. 66 ~ 83, l 5, Ã. 84~ 94。中方的史料主要参见师 哲 5在历史巨人身边 ) )) 师哲回忆录 6, 李海文整 理,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年。 # 14# 中共党史研究
文献'。尽管从中可以看出还有一些核心文献尚 (布)的帮助下于1921年成立的”,“1924年 未解密,但总体来说。研究者根据这些史料可 前,列宁领导的苏联帮助了我们,列宁逝世后 以对中苏领导人最初接触的过程和内容进行基 斯大林领导的苏联也给了我们帮助。在这一阶 本分析,特别是由此可以解开以往一些令人误 段斯大林写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文章”,“1927年 解或不解的谜团。 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才摆 脱了机会主义的领导”。毛泽东还两次谈到 米高扬访问西柏坡的积极成果 1937年7月王稼祥从共产国际带回的纲领性指 米高扬(化名安德列耶夫)于1949年1月 示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帮助中共纠正了错误。 26日从莫斯科出发,30日到达西柏坡,同行的 关于苏共在思想观念上对中共的帮助,毛泽东 有苏共中央驻中共中央代表·.科瓦廖夫和一 特别列举了1946年2月斯大林关于军事历史问 名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科瓦廖夫④。根据目 题的一封信,这封信指出,撤退也是一种斗争 前公布的俄国档案文件,到2月8日离开中国, 的合理形式。”至于在中国内战时期,毛泽东指 米高扬与中共领导人共进行了12次正式会谈, 出,“从1947年起林彪经常向莫斯科要求这样 即1月30日、1月31日、2月3日、2月4日、 或那样的援助”,“你们对满洲的军事援助占苏 2月5日(两次)和2月6日同毛泽东的会谈 联对外援助的1/4这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刘、周、任、朱列席),2月1日(两次)同 周恩来和朱德的会谈,2月2日同任弼时和朱德 4”· eA0E%6·, NAA 的会谈,2月3日同刘少奇和朱德的会谈,2月 .(.)AAX AA化社。名A,A#V,A栌iM- 7日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未参加)的集 wA士1AAE11946-u万a1950t± 体会谈四。在这些会谈中,中共领导人详细而全 21949-μ万a。1950⊕,A般土幽N成W 面地介绍了中共的历史和中国的现状,以及在 ⅢBB面bK2005《建国以来刘少奇文 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中共正在或即 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键国以 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将实行的方针和政策。米高扬主要是听汇报, 在2004年开放的中国外交部档案中,也有几件与此 偶尔回答一些问题或插话,有时也根据斯大林 相关的重要文件。 的指示表明苏共在某些问题上的主张和立场。 %Ai无6教°AN. ·A士 斯大林非常重视这次访问,米高扬在西柏坡期 Ab(Toa-u5a194阳)11 AA2%1 a0▣山&1995№2104 间,苏共中央政治局每天都开会研究和讨论米 四1949年1月30日至2月7日米高扬与中共领导人的 高扬的电报。会谈结束后,斯大林要求米高扬 谈话备忘录,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Ⅱ. 尽快返回莫斯科,详细汇报与中方会谈的各种 39Ⅲ.14.39%1-95AA-A女01 Ⅲo山珍5e33~93。以下所引西柏坡会谈内容均 情况。%需要指出的是,1995年人们看到的米 出自这些文件,不再一一注出。 高扬关于中国之行的报告,是在中苏关系开始 米高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报告(1960年9月22日), 恶化的时候提交的,其中难免有片面和责难的 ,u.3Ⅲ.65a606发1-1711AA2⅓1 倾向,研究者在利用这一文件时大多也过于关 ao中Ⅲ81995%2:109。遗憾的是俄 注中苏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其实,仔细阅读这 国没有公布来自莫斯科的指示电.不过可以认为, 米高扬讲话都是斯大林授意或同意的内容。 12份备忘录及以后几个月的大量往来电报就会 米高扬报告列举的主要是他认为有问题的谈话内容, 发现,西柏坡会谈的主要成果是积极的,即使 见AA2%fμ出1 TA AARA%±1995施26105~ 有一些意见分歧,或者当时没有充分表露出来, 107。学者对此的反应参见SergeiN.Goncharox John 或者中共立即就表示赞同莫斯科的看法,至少 W.Lew s and Xue Liai Uncernin Parmer Sulin Maa and he K oren War Stan ford Stn ford Universi 在表面上是这样。 yPe5s1993pp41~43°⅓··A值M- 给人最明显的感觉是,中共领导人在谈话 A业4》A直%A%B张oKn攻bKΓ. 中反复和明确地表现出亲苏的立场。毛泽东在 AA炉土 ,2000.73.74迪特·海因 2月3日和4日谈到中共的历史时,一再高度评 茨希著,张文武等译:仲苏走向同盟的艰难历程》 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269页。 价苏共对中共的领导、指导和帮助。他说:“中 %斯大林给拉辛的信(1946年2月23日).《斯大林 国共产党是在苏联十月革命直接影响和联共 文选》,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455~461页。 20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文献¹ 。尽管从中可以看出还有一些核心文献尚 未解密, 但总体来说, 研究者根据这些史料可 以对中苏领导人最初接触的过程和内容进行基 本分析, 特别是由此可以解开以往一些令人误 解或不解的谜团。 米高扬访问西柏坡的积极成果 米高扬 (化名安德列耶夫 ) 于 1949年 1月 26日从莫斯科出发, 30日到达西柏坡, 同行的 有苏共中央驻中共中央代表 . . 科瓦廖夫和一 名中央机关工作人员 . . 科瓦廖夫º。根据目 前公布的俄国档案文件, 到 2月 8日离开中国, 米高扬与中共领导人共进行了 12次正式会谈, 即 1月 30日、 1月 31日、 2月 3日、 2月 4日、 2月 5日 (两次 ) 和 2月 6日同 毛泽东的会谈 (刘、周、任、朱列席 ), 2月 1日 (两次 ) 同 周恩来和朱德的会谈, 2月 2日同任弼时和朱德 的会谈, 2月 3日同刘少奇和朱德的会谈, 2月 7日与中共中央领导人 (毛泽东未参加 ) 的集 体会谈 »。在这些会谈中, 中共领导人详细而全 面地介绍了中共的历史和中国的现状, 以及在 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 中共正在或即 将实行的方针 和政策。米 高扬主 要是听 汇报, 偶尔回答一些问题或插话, 有时也根据斯大林 的指示表明 苏共在 某些问题 上的主张 和立场。 斯大林非常重视这次访问, 米高扬在西柏坡期 间, 苏共中央政治局每天都开会研究和讨论米 高扬的电报。会谈结束后, 斯大林要求米高扬 尽快返回莫斯科, 详细汇报与中方会谈的各种 情况。¼ 需要指出的是, 1995 年人们 看到的米 高扬关于中国之行的报告, 是在中苏关系开始 恶化的时候提交的, 其中难免有片面和责难的 倾向, 研究者在利用这一文件时大多也过于关 注中苏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½ 。其实, 仔细阅读这 12份备忘录及以后几个月的大量往来电报就会 发现, 西柏坡会谈的主要成果是积极的, 即使 有一些意见分歧, 或者当时没有充分表露出来, 或者中共立即就表示赞同莫斯科的看法, 至少 在表面上是这样。 给人最明显的感觉是, 中共 领导人在谈话 中反复和明确地表现出亲苏的立场。毛泽东在 2月 3日和 4日谈到中共的历史时, 一再高度评 价苏共对中共的领导、指导和帮助。他说: /中 国 共产 党是 在苏联 十月 革命 直接 影响 和联共 (布 ) 的帮 助下于 1921年成立的 0, / 1924年 前, 列宁领导的苏联帮助了我们, 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领导的苏联也给了我们帮助。在这一阶 段斯大林写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文章 0, / 1927年 8月, 在共产国 际的帮助下, 中 国共产党才摆 脱了机 会 主 义 的 领 导 0。 毛泽 东 还 两 次 谈 到 1937年 7月王稼祥从共产国际带回的纲领性指 示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 帮助中共纠正了错误。 关于苏共在思想观念上对中共的帮助, 毛泽东 特别列举了 1946年 2月斯大林关于军事历史问 题的一封信, 这封信指出, 撤退也是一种斗争 的合理形式。¾ 至于在中国内战时期, 毛泽东指 出, /从 1947年起林彪经常向莫斯科要求这样 或那样的援助 0, / 你们对满洲的军事援助占苏 联对外援助 的 1 /4, 这起了极 为重要的作用 0。 2009年第 4期 # 15# ¹ º » ¼ ½ ¾ ¶µÀ³Ã¼º» . . , ºÂÀ³ºÈ¼±Ñ . . , Ñÿº¼À³ . . ( ÃÀà . ) ÅÃüÀ-¼ºÄ±»Ã¼º¶ ÀÄ¿ ÀÊ ¶¿º¶ ³ XX ³¶¼¶, À¼Å¾ ¶¿ ÄÍ º ¾±Ä¶Âº±½Í , À ¾ V, À³¶ÄüÀ- ¼ºÄ±» üº¶ ÀÄ¿ ÀÊ ¶¿º¶, 1946 - ƶ ± 1950, ¿ º´± 2: 1949 - ƶ ± 1950´´. , Àü³±: ±¾ ÑÄ¿ º¼º ºÃ À ºÉ¶Ã À» à º, 2005; 5建国以来刘少奇文 稿6 第 1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年; 5建国以 来周恩来文稿6 第 1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年。 在 2004年开放的中国外交部档案中, 也有几件与此 相关的重要文件。 ¶µÀ³Ã¼º» . . ¶¼Â¶Ä¿±Ñ ¾ º ÃÃºÑ . . º¼À Ñ¿±³ º ı» ( Ñ¿ ± -ƶ ± 1949´. ) / / ÂÀ²½¶¾ Í µ± ¿¶´À Àà À ±, 1995, l 2, Ã. 104. 1949年 1月 30日至 2月 7日米高扬与中共领导人的 谈话备忘录,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 ) , Æ. 39, À . 1, µ. 39, ½. 1 - 95, ÅÃüÀ-¼ºÄ±» üº¶ À ¿À ¶¿º¶, c. 33 ~ 93。以下所引西柏坡会谈内容均 出自这些文件, 不再一一注出。 米高扬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报告 ( 1960年 9月 22日), , Æ. 3, À . 6 5, µ. 606, ½. 1- 17 / / ÂÀ²½¶¾ Í µ± ¿¶´À Àà À ±, 1995, l 2, Ã. 109。遗憾的是俄 国没有公布来自莫斯科的指示电, 不过可以认为, 米高扬讲话都是斯大林授意或同意的内容。 米高扬报告列举的主要是他认为有问题的谈话内容, 见 ÂÀ²½¶¾ Í µ±½Î¿¶´À ³ÀÃÄÀ¼±, 1995, l 2, Ã. 105 ~ 107。学者对此的反应参见 SergeiN. G onch arov, John W. Lew is, and Xu e L ita,i Uncerta in P artn er: S ta lin, Ma o, and theK orean Wa r, Stan ford: S tan ford Un ivers-i ty Press, 1993, pp. 41 ~ 43; Žº¼ . . À³¶ÄüÀ- ¼ºÄ±» üº» ±üÀ½: ºÉº¿ º Àà ¶µÃ ºÑ, Àü³±: , 2000, Ã. 73 ~ 74; 迪特 # 海因 茨希著, 张文武等译: 5中苏走向同盟的艰难历程 6, 新华出版社, 2 001年, 第 269页。 斯大林给拉辛的信 ( 1946年 2月 2 3日 ), 5斯大林 文选6, 人民出版社, 1962年, 第 455~ 461页
“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我们未必能取得今天的 情报局,而应建立以中共为首的共产党东亚国家 胜利”。鉴于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在多次讲话 局(DAAA%AiP》AiA士AiAE就A》1o). 中指责斯大林在历史上对中国革命犯下诸多错 最初可以由三个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日本共 误,他的上述表白是否反映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产党和朝鲜共产党组成,以后逐步吸收其他政 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很明显,毛泽东当时要让 党。毛泽东随后问到,是否可以就成立情报局 莫斯科明白,中共对苏共和斯大林本人是心存 的问题与日本和朝鲜共产党进行联系,米高扬 “感激之情”的。 当场表示同意。显然,斯大林此时已经考虑到 同时,中共领导人反复强调要向苏共学习, 要让中共成为亚洲革命的领导者。 并决心与苏共站在一起。毛泽东首先声明:“我 除了对苏共表示感激、亲近和友好外,在 们大大落后于俄因,我们是幼稚的共产党人”, 涉及与苏联的关系问题时,中共领导人谈得最 并几次坚持说自己是斯大林的学生。在谈到党 多的就是要求莫斯科给予援助。为此,他们讲 的队伍建设、理论学习、工业管理、城市工作、 述了中共所面临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不是来 青年和妇女工作、民族问题以及农业合作化运 自军事方面一毛泽东称,中国革命的军事阶 动时,毛泽东和刘少奇都一再说到苏联经验的 段实际上己经结束,打败蒋介石只用缴获的武 重要性,表明了虚心学习的态度。在谈到南斯 器就够了一而在于中共完全没有管理城市和 拉夫的问题时,毛泽东称铁托就是中国的张国 发展经济的经验。刘少奇谈到了这样的情况: 焘,是叛徒;在谈到两党之间的联系问题时, 进入大城市的初期,中共按照在农村打土豪、 毛泽东提出请苏共“在中共中央设立代表机 分田地的做法,把资本家的企业分给了工人, 构”,周恩来则表示“真希望苏联离中因共产党 结果工人们把企业全部拆光卖掉了:有的地方 的距离近些”,因为“主要问题要在莫斯科解 强迫企业主提高工人的工资,以致他们无法经 决”。毛泽东还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 营,不得不关闭店门,结果反而造成大量工人 一部分,因此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失业。毛泽东反复强调,中共十分缺乏懂得城市 “中国应该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营一 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干部,为此,甚至不得不推迟 边”,“对我们来说中间道路是没有的”。为了 对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城市的进攻和占领。' 说明这一点,尽管认识到中国的国情与苏联不 刘少奇和任弼时也多次谈到,中共不知道应该 同,中国的发展还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对民 如何制止通货膨胀,如何对待外国企业,如何 族资产阶级的政策要谨慎,还不能马上搞集体 在盐业、烟草和酒类方面实行国家垄断,也不 农庄等,但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反复强调:中国 知道如何对四大家族和大买办的资产实行国有 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因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 化,如何对外贸实行垄断。这给米高扬留下了 义。在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中,“我们主张加强 深刻印象,他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写到:中共 国家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成分”,而按其性质来 领导人对一般政治问题、党务问题、国际问题、 说国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 农民问题和经济问题,都“非常内行,很有自 主义的。“我们的目的是用加强经济中的计划成 信”,但是对经营管理问题却“知之不多”, 分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对工业、运输业和银行的概念模糊”,对中因 尽管米高扬多次表示不同意中共那些过于 的企业和经济状况不了解,也不知道应该如何 谦虚的说法,并认为中国的革命具有历史意义, 去做。总之,“他们处在闭塞的农村,脱离现实”。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但对于中共反复表明的亲 正因为如此,会谈中,中共领导人特别强 苏立场,斯大林显然是感到满意的。下面一个 调在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方面需要苏联给予大 情况可以说明这一点。在2月3日谈到亚洲各 国共产党之间的联合行动时,毛泽东建议在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米高扬在1960年报告中所说,中 国局势稳定后,应该尽快成立像欧洲共产党情报 共“对党组织中的无产阶级成分没有给予足够重 视”,他们“避免夺取大城市而努力占领农村,如不 局那样的共产党亚洲国家局(DAAA4A°》 想夺取上海”云云(AA2%%fμ出1A3AAA%士 a ka b KBb ao)。对此,米高扬当即提出,按 1995%2b105),完全误解(或有意歪曲)了毛 照苏共中央的意见,中共不应参加现在的共产党 泽东的原意。 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恭党史研究nki.n
/ 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 我们未必能取得今天的 胜利 0。鉴于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在多次讲话 中指责斯大林在历史上对中国革命犯下诸多错 误, 他的上述表白是否反映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很明显, 毛泽东当时要让 莫斯科明白, 中共对苏共和斯大林本人是心存 / 感激之情 0 的。 同时, 中共领导人反复强调要向苏共学习, 并决心与苏共站在一起。毛泽东首先声明: /我 们大大落后于俄国, 我们是幼稚的共产党人 0, 并几次坚持说自己是斯大林的学生。在谈到党 的队伍建设、理论学习、工业管理、城市工作、 青年和妇女工作、民族问题以及农业合作化运 动时,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一再说到苏联经验的 重要性, 表明了虚心学习的态度。在谈到南斯 拉夫的问题时, 毛泽东称铁托就是中国的张国 焘, 是叛徒; 在谈 到两党 之间 的联 系问 题时, 毛泽东 提出 请苏 共 / 在中 共 中央 设立 代 表机 构 0, 周恩来则表示 / 真希望苏联离中国共产党 的距离近些 0, 因为 / 主要 问题要在 莫斯科解 决 0。毛泽东还指出, /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 一部分, 因此 局 部利 益 必须 服 从整 体 利益 0, / 中国应该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营一 边 0, / 对我们来说中间道路是没 有的 0。为了 说明这一点, 尽管认识到中国的国情与苏联不 同, 中国的发展还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 对民 族资产阶级的政策要谨慎, 还不能马上搞集体 农庄等, 但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反复强调: 中国 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 义。在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中, /我们主张加强 国家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成分 0, 而按其性质来 说国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 合作经济是半社会 主义的。 /我们的目的是用加强经济中的计划成 分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0。 尽管米高扬多次表示不同意中共那些过于 谦虚的说法, 并认为中国的革命具有历史意义,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但对于中共反复表明的亲 苏立场, 斯大林显然是感到满意的。下面一个 情况可以说明这一点。在 2月 3日谈到亚洲各 国共产党之间的联合行动时, 毛泽东建议在中 国局势稳定后, 应该尽快成立像欧洲共产党情报 局那样的共产党亚洲国家局 ( Ð ÂÀ ¼À¾Á±Âĺ» ± º± à ºÇ à ±¿)。对此, 米高扬当即 提出, 按 照苏共中央的意见, 中共不应参加现在的共产党 情报局, 而应建立以中共为首的共产党东亚国家 局 ( Ð ÂÀ ¼À¾ Á±Âĺ» Ãı¿ ÀÃÄÀÉ¿À» ¹ºº )。 最初可以由三个政党, 即中国共产党、日本共 产党和朝鲜共产党组成, 以后逐步吸收其他政 党。毛泽东随后问到, 是否可以就成立情报局 的问题与日本和朝鲜共产党进行联系, 米高扬 当场表示同意。显然, 斯大林此时已经考虑到 要让中共成为亚洲革命的领导者。 除了对苏共表示感激、亲近 和友好外, 在 涉及与苏联的关系问题时, 中共领导人谈得最 多的就是要求莫斯科给予援助。为此, 他们讲 述了中共所面临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不是来 自军事方面 ))) 毛泽东称, 中国革命的军事阶 段实际上已经结束, 打败蒋介石只用缴获的武 器就够了 ))) 而在于中共完全没有管理城市和 发展经济的经 验。刘少奇 谈到了 这样的 情况: 进入大城市的 初期, 中共 按照在 农村打 土豪、 分田地的做法, 把资本家 的企业 分给了 工人, 结果工人们把企业全部拆光卖掉了; 有的地方 强迫企业主提高工人的工资, 以致他们无法经 营, 不得不关闭店门, 结果反而造成大量工人 失业。毛泽东反复强调, 中共十分缺乏懂得城市 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干部, 为此, 甚至不得不推迟 对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城市的进攻和 占领。¹ 刘少奇和任弼时也多次谈到, 中共不知道应该 如何制止通货膨胀, 如何对待外国企业, 如何 在盐业、烟草和酒类方面实行国家垄断, 也不 知道如何对四大家族和大买办的资产实行国有 化, 如何对外贸实行垄断。这给米高扬留下了 深刻印象, 他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写到: 中共 领导人对一般政治问题、党务问题、国际问题、 农民问题和经济问题, 都 / 非常内行, 很有自 信 0, 但是 对 经 营 管 理 问 题 却 / 知 之 不 多 0, / 对工业、运输业和银行的概念模糊 0, 对中国 的企业和经济状况不了解, 也不知道应该如何 去做。总之, /他们处在闭塞的农村, 脱离现实 0。 正因为如此, 会谈中, 中 共领导人特别强 调在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方面需要苏联给予大 # 16# 中共党史研究 ¹ 从这里可以看出, 米高扬在 1960年报告中所说, 中 共 / 对党组织中的无产阶级成分没有给予足够重 视0, 他们 / 避免夺取大城市而努力占领农村, 如不 想夺取上海 0 云 云 ( ÂÀ²½¶¾ Í µ±½Î¿¶´À ³ÀÃÄÀ¼±, 1995, l 2, Ã. 105 ), 完全误解 (或有意歪曲 ) 了毛 泽东的原意
力帮助。在这方面,除了希望苏联提供保卫大对我们,我们将给予坚决的回击”。周恩来没有 城市的高射炮,发展经济的贷款(3亿美元), 全面地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显然是担心引起 制止通货膨胀的白银、纸张和油墨,以及其他 斯大林的怀凝和不满。谈到与美国和西方国家 物资援助外,主要就是需要苏联派来大批的顾 关系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介绍了中共 问和专家。在2月1日的会谈中,周恩来强调: 的一些基本方针或做法,如原则上主张没收外 “我们想请求苏联给我们派来一些专家和提供制 国的企业,尽管执行时会灵活一些:禁止外国 造武器的设备,并派遣一些顾问帮助我们训练 人在中国境内使用电台;停止或限制外国通讯 部队、建立军事院校和组织包括军事工业在内 社、出版社和报刊在中国的活动:对美国在解 的后勤工作。”2月2日的会谈专门讨论了在发 放区的领事馆采取排挤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感 展工业方面中苏合作的问题。任弼时指出,在 到困难而主动撤离,对其工作人员则视为侨民: 因民经济计划中,中共将把东北放到显著地位, 切断美国在华军事基地与外界的联系,逼迫他 力争把它变成国防基地。在东北工业开发上, 们撤离,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显然是考虑到 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援助的方式可以是建立 苏联在东北的特殊利益,周恩来特别提到要把 苏中联合企业、苏联提供贷款和向苏联提供租 外国势力赶出东北,“在满洲和外国之间筑起一 让企业。任弼时强调,东北工业开发需要高级 道铁壁铜墙”。至于苏联在中国的报刊,中共建 技术专家,而在鞍山的治金企业中现在不得不 议在名义上委托中国的民主人士办理,而苏联 利用日本专家。因此,“我们请求苏联派遣不少 的领事机构也可以在实际上继续自己的活动。 于500名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专家到中国来”。 毛泽东和周恩来还提出了未来新中国政府与外 在2月3日的会谈中,刘少奇说:“如果没有苏 国建交的问题.鉴于有消息说美英可能会承认 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 中共政权,中共领导人考虑了两种方案,或者 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帮助对我 争取各国立即承认(希望苏联首先承认),或者 们将起决定性作用。我们考虑,可以采取以下 不急于与各国建交,拖上一年半载。中共倾向 几种形式:1提供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经验。 第二个方案,并希望苏共对此提出建议。至于 2向我们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料,为我们派来各 贸易问题,中共将首先与苏联和新民主主义国 种经济顾问和技术人员。3.为我们提供资金。” 家做生意,只有多余的产品才卖给西方国家。 “有了苏联的帮助,我们将更快地走向社会主 对这些问题,米高扬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 义。”“我们想尽早知道苏联方面究竞能给予我 说到没收国外企业时,两次提出对日本、英国 们多大规模的援助.以便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 和法国的资产应该实行国有化,但对美国的财 计划时考虑这个问题。”毛泽东则在2月4日提 产“应当采取谨慎的政策”,在中国局势稳定以 出:“中国共产党需要联共(布)提供全面的 后,“根据形势和美国的态度再作决定”。或许, 援助。需要两方面的顾问,即经济方面和财政 斯大林此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考虑成熟,不过 方面的顾问。”对于中共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米 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不能刺激美国。 高扬在原则上表示同意。 会谈也涉及了中苏两国关系中一些长期存 会谈时另一个比较集中的话题是中共与美 在的敏感问题,主要是外蒙古、新疆和东北问 国的关系,在这方面,中共领导人的谈话比较 题。不过,双方对这些问题都只是试探性地表 谨慎。周恩来在2月1日的会谈中介绍了中共 示了看法,而无意进行深入的讨论。 与美国关系的历史。周恩来说:中共与外界的 在2月4日的会谈中,当米高扬指出苏联 联系是从1944年美军观察团到延安开始的,那 主张在中国实行民族自治而不是民族独立的政 时中共坚持了“禁止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政 策时,毛泽东显得很高兴,随即提出了外蒙古 策”。同样,马歇尔使华时中共也拒绝参加中美 的问题。虽然米高扬己经表明苏联不支持外蒙 调停委员会。此后就中断了与美国的关系,即 古和内蒙古联合的建议,毛泽东仍坚持说,两 使与中间人有一些接触,也仅限于了解情况。 年以后,当中共政权得到巩固时,外蒙古便可 接着,周恩来谈到战后中共与美国的六次冲突, 以与内蒙古合并,回到中国了。米高扬反驳说, 并总结说:“我们不会挑起事端,但如果美因反 外蒙古早己独立,而且得到了中国政府和苏联 20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enki.n
力帮助。在这方面, 除了希望苏联提供保卫大 城市的高射炮, 发展 经济的贷款 ( 3亿美元 ), 制止通货膨胀的白银、纸张和油墨, 以及其他 物资援助外, 主要就是需要苏联派来大批的顾 问和专家。在 2月 1日的会谈中, 周恩来强调: / 我们想请求苏联给我们派来一些专家和提供制 造武器的设备, 并派遣一些顾问帮助我们训练 部队、建立军事院校和组织包括军事工业在内 的后勤工作。0 2月 2 日的会谈专门讨论了在发 展工业方面中苏合作的问题。任弼时指出, 在 国民经济计划中, 中共将把东北放到显著地位, 力争把它变成 国防基地。在东北 工业开 发上, 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援助的方式可以是建立 苏中联合企业、苏联提供贷款和向苏联提供租 让企业。任弼时强调, 东北工业开发需要高级 技术专家, 而在鞍山的冶金企业中现在不得不 利用日本专家。因此, /我们请求苏联派遣不少 于 500名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专家到中国来 0。 在 2月 3日的会谈中, 刘少奇说: / 如果没有苏 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 在解放后的中 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帮助对我 们将起决定性作用。我们考虑, 可以采取以下 几种形式: 1. 提供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经验。 2. 向我们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料, 为我们派来各 种经济顾问和技术人员。 3. 为我们提供资金。0 / 有了苏联的 帮助, 我们将 更快地走 向社会主 义。0 / 我们想尽早知道苏联方面究竟能给予我 们多大规模的援助, 以便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 计划时考虑这个问题。0 毛泽东则在 2月 4日提 出: /中国共产党需要联共 ( 布 ) 提供全面的 援助。需要两方面的顾问, 即经济方面和财政 方面的顾问。0 对于中共提出的要求和建议, 米 高扬在原则上表示同意。 会谈时另一个比较集中的话题是中共与美 国的关系, 在这方面, 中共领导人的谈话比较 谨慎。周恩来在 2月 1日的会谈中介绍了中共 与美国关系的历史。周恩来说: 中共与外界的 联系是从 1944年美军观察团到延安开始的, 那 时中共 坚持 了 / 禁止 美国 干 涉我 国内 政 的政 策 0。同样, 马歇尔使华时中共也拒绝参加中美 调停委员会。此后就中断了与美国的关系, 即 使与中间人有 一些接触, 也仅限 于了解 情况。 接着, 周恩来谈到战后中共与美国的六次冲突, 并总结说: /我们不会挑起事端, 但如果美国反 对我们, 我们将给予坚决的回击 0。周恩来没有 全面地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 显然是担心引起 斯大林的怀疑和不满。谈到与美国和西方国家 关系的现实问题, 毛泽东和周恩来介绍了中共 的一些基本方针或做法, 如原则上主张没收外 国的企业, 尽管执行时会灵活一些; 禁止外国 人在中国境内使用电台; 停止或限制外国通讯 社、出版社和报刊在中国的活动; 对美国在解 放区的领事馆采取排挤的方法, 让他们自己感 到困难而主动撤离, 对其工作人员则视为侨民; 切断美国在华军事基地与外界的联系, 逼迫他 们撤离, 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显然是考虑到 苏联在东北的特殊利益, 周恩来特别提到要把 外国势力赶出东北, / 在满洲和外国之间筑起一 道铁壁铜墙 0。至于苏联在中国的报刊, 中共建 议在名义上委托中国的民主人士办理, 而苏联 的领事机构 也可以在 实际上继 续自己 的活动。 毛泽东和周恩来还提出了未来新中国政府与外 国建交的问题, 鉴于有消息说美英可能会承认 中共政权, 中共领导人考虑了两种方案, 或者 争取各国立即承认 (希望苏联首先承认 ), 或者 不急于与各国建交, 拖上一年半载。中共倾向 第二个方案, 并希望苏共对此提出建议。至于 贸易问题, 中共将首先与苏联和新民主主义国 家做生意, 只有 多余的产 品才卖 给西方 国家。 对这些问题, 米高扬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只是 说到没收国外企业时, 两次提出对日本、英国 和法国的资产应该实行国有化, 但对美国的财 产 /应当采取谨慎的政策 0, 在中国局势稳定以 后, /根据形势和美国的态度再作决定 0。或许, 斯大林此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考虑成熟, 不过 有一点是确定的, 即不能刺激美国。 会谈也涉及了中苏两国关系中一些长期存 在的敏感问题, 主要是外蒙古、新疆和东北问 题。不过, 双方对这些问题都只是试探性地表 示了看法, 而无意进行深入的讨论。 在 2月 4日的会谈中, 当米高扬指出苏联 主张在中国实行民族自治而不是民族独立的政 策时, 毛泽东显得很高兴, 随即提出了外蒙古 的问题。虽然米高扬已经表明苏联不支持外蒙 古和内蒙古联合的建议, 毛泽东仍坚持说, 两 年以后, 当中共政权得到巩固时, 外蒙古便可 以与内蒙古合并, 回到中国了。米高扬反驳说, 外蒙古早已独立, 而且得到了中国政府和苏联 2009年第 4期 # 17#
政府的承认。即使有朝一日外蒙古与内蒙古合 月爆发的伊犁事件,确实也与苏联背后的大力 并,也只能是一个独立的蒙古。这时,任弼时 支持有密切关系一苏联不仅为起事者训练军 提醒说:内蒙古有300万人,而外蒙古只有100 队,而且提供了武器和军事顾问。不过,此后 万人。不过,毛泽东表示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苏联又改变了政策,这主要是担心自己的边疆 外蒙古独立对苏联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刺激性的 地区同样会受这股分裂势力的伤害。1945年, 问题。战后苏联对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 为使中苏条约尽快签字,斯大林许诺帮助平息 把外蒙古的独立地位固定下来,使其成为保障 新疆事件一他确实也做到了。“无论如何,毛 苏联安全的缓冲地带。所以,尽管毛泽东已经 泽东的几句话对中共提前解决新疆问题还是起 表示收回自己的意见,在2月6日的会谈中, 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米高扬仍然传达了斯大林的意见:外蒙古领导 在接下来谈到东北问题时,双方就没有那 人热心于把整个蒙古联合起来,但苏联反对这 样直接了。在谈到废除蒋介石的卖国条约时, 个计划,因为其结果是中国将失去大片领土。 毛泽东说:他曾向民主党派领导人解释,有些 斯大林在这里说的不完全是实话。外蒙古宣布 具有爱国性质的条约不能废除,如关于中长铁 独立后,1946年2月,在讨论苏蒙友好同盟条 路和旅顺港的苏中条约。米高扬要求说明这种 约问题时,蒙古领导人乔巴山确实向斯大林表 说法的根据,毛进一步解释说:“苏联不是作为 示了要把内蒙古和兴安岭地区并入蒙古共和国 帝国主义的势力,而是作为社会主义力量来到 的想法,斯大林担心这样做会引发与中国的战 中长铁路和旅顺港,目的是保卫共同的利益”。 争,但答应乔巴山“可以悄悄地进行”宣传鼓 接到斯大林的电报指示后,在2月6日的会谈 动工作。'现在,斯大林当然不会再考虑把内蒙 中,米高扬指出,苏联认为“关于旅顺地区的 古合并到外蒙古的问题.但是要让外蒙古回到 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苏联政府决定废除这个 中国,也是万万行不通的④。 条约”,等对日和约签订以后,苏联将从旅顺撤 新疆问题也是在2月4日会谈中毛泽东主 出军队。如果中共认为需要立即撤军,苏联也 动提出的,但这一次未等毛泽东把话题展开, 准备这样做。但是,米高扬接着指出,中长铁 米高扬就抢先说:新疆伊犁发生的独立运动是 路主要是靠俄国的资金建成的,所以这个条约 中国政府采取的错误政策引发的。但是,“如果 让新疆少数民族享有自治权,那可能会留下独 ,斯大林与乔巴山会谈记录(1946年2月22日), 立运动的土壤”。苏联“不想造成新疆的独立, (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 也不觊觎新疆的领土”,我们认为新疆是中国的 u.17Ⅲ.1164262%1-4。 一部分。苏联只是要与新疆进行经济合作和贸 ④乔巴山的继任者泽登巴尔曾告诉索尔兹伯里,“毛泽 易往来。这时,毛泽东插话说:白崇禧告诉他, 东掌握政权后首先采取的行动就是要求斯大林归还 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斯大林拒绝了这个要求, 伊犁暴动者使用的是苏式武器。米高扬立即说: 并加强了对这个与中国有1500英里边界线的战路地 对此事不清楚,但苏联没有支援过新疆的独立 区的控制”。Harrison E.Salis由bury“m age and R ealiy 运动。随后,毛泽东谈了三层意思:中共准备 n Indoch na",Foreign Affairs Vol 49 Ne3 A pril 给予新疆像内蒙古一样“完全的自治权”:对新 1971pp387~388 AMA3.%A⅓比BA士1%士A西1945- 疆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石油很感兴趣;建议在新 1956©/AA2%1μ当1iA3AA%±2002N2 疆修建铁路把中苏连接起来,这具有战略意义。 c116 最后,在2月6日谈话时毛泽东说:按计划 “参见沈志华《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 “我们将在1951年进驻新疆”。毛泽东在这里又 (19441950)》(《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五%°元。°元1EB无手·AA。iA-A女 提出了一个对于苏联来说非常敏感的问题,而 Ⅲo▣少K1937-1946B/AA2%fμ1A 米高扬迫不及待的解释和辩白给人的感觉就是 2AMA4土2000%1✉8495。 “此地无银三百两”。苏联对新疆的确是非常关 ”在刘少奇到达莫斯科之前,斯大林就建议毛泽东应 注的,远的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 “对新疆予以认真注意”,还说“占领新疆事不宜迟”。 斯大林致科瓦廖夫电(1949年6月18日), 在华的12个驻外机构中有8个都在新疆,可见 u.45,Ⅲ.1A331%119AA-A女1 这一地区在莫斯科心目中的地位。网1944年11 Ⅲo▣5c148。 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恭党史研究nki.n
政府的承认。即使有朝一日外蒙古与内蒙古合 并, 也只能是一 个独立的蒙古。这时, 任弼时 提醒说: 内蒙古有 300万人, 而外蒙古只有 100 万人。不过, 毛泽东表示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外蒙古独立对苏联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刺激性的 问题。战后苏联对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 把外蒙古的独立地位固定下来, 使其成为保障 苏联安全的缓冲地带。所以, 尽管毛泽东已经 表示收回自己 的意见, 在 2 月 6 日的会 谈中, 米高扬仍然传达了斯大林的意见: 外蒙古领导 人热心于把整个蒙古联合起来, 但苏联反对这 个计划, 因为其 结果是中 国将失 去大片 领土。 斯大林在这里说的不完全是实话。外蒙古宣布 独立后, 1946年 2月, 在讨论苏蒙友好同盟条 约问题时, 蒙古领导人乔巴山确实向斯大林表 示了要把内蒙古和兴安岭地区并入蒙古共和国 的想法, 斯大林担心这样做会引发与中国的战 争, 但答应乔巴山 /可以悄悄地进行 0 宣传鼓 动工作。¹ 现在, 斯大林当然不会再考虑把内蒙 古合并到外蒙古的问题, 但是要让外蒙古回到 中国, 也是万万行不通的º。 新疆问题也是在 2月 4日会谈中毛泽东主 动提出的, 但这 一次未等 毛泽东 把话题 展开, 米高扬就抢先说: 新疆伊犁发生的独立运动是 中国政府采取的错误政策引发的。但是, / 如果 让新疆少数民族享有自治权, 那可能会留下独 立运动的土壤 0。苏联 /不想造成新疆的独立, 也不觊觎新疆的领土 0, 我们认为新疆是中国的 一部分。苏联只是要与新疆进行经济合作和贸 易往来。这时, 毛泽东插话说: 白崇禧告诉他, 伊犁暴动者使用的是苏式武器。米高扬立即说: 对此事不清楚, 但苏联没有支援过新疆的独立 运动。随后, 毛泽东谈了三层 意思: 中共准备 给予新疆像内蒙古一样 /完全的自治权 0; 对新 疆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石油很感兴趣; 建议在新 疆修建铁路把中苏连接起来, 这具有战略意义。 最后, 在 2 月 6 日 谈 话 时 毛 泽东 说: 按 计划 / 我们将在 1951年进驻新疆 0。毛泽东在这里又 提出了一个对于苏联来说非常敏感的问题, 而 米高扬迫不及待的解释和辩白给人的感觉就是 / 此地无银三百两 0。苏联对新疆的确是非常关 注的, 远的不说, 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 苏联 在华的 12个驻外机构中有 8个都在新疆, 可见 这一地区在莫斯科心目中的地位。» 1944年 11 月爆发的伊犁事件, 确实也与苏联背后的大力 支持有密切关系 )) ) 苏联不仅为起事者训练军 队, 而且提供了 武器和军事顾 问。不过, 此后 苏联又改变了政策, 这主要是担心自己的边疆 地区同 样会受这股分 裂势力的伤 害。 1945 年, 为使中苏条约尽快签字, 斯大林许诺帮助平息 新疆事件 ))) 他确实也做到了。¼ 无论如何, 毛 泽东的几句话对中共提前解决新疆问题还是起 了很大的推动作用½ 。 在接下来谈到东北问题时, 双方就没有那 样直接了。在谈 到废除蒋 介石的 卖国条 约时, 毛泽东说: 他曾向民主党派领导人解释, 有些 具有爱国性质的条约不能废除, 如关于中长铁 路和旅顺港的苏中条约。米高扬要求说明这种 说法的根据, 毛进一步解释说: /苏联不是作为 帝国主义的势力, 而是作为社会主义力量来到 中长铁路和旅顺港, 目的是保卫共同的利益 0。 接到斯大林的电报指示后, 在 2月 6日的会谈 中, 米高扬指出, 苏联认为 / 关于旅顺地区的 条约是不平等条约 0, / 苏联政府决定废除这个 条约 0, 等对日和约签订以后, 苏联将从旅顺撤 出军队。如果中共认为需要立即撤军, 苏联也 准备这样做。但 是, 米高扬接着 指出, 中长铁 路主要是靠俄国的资金建成的, 所以这个条约 # 18# 中共党史研究 ¹ º » ¼ ½ 斯大林与 乔巴山会谈 记录 ( 1946年 2 月 22 日 ), (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 ), Æ. 17, À . 116, µ. 2 62, ½. 1 - 4。 乔巴山的继任者泽登巴尔曾告诉索尔兹伯里, / 毛泽 东掌握政权后首先采取的行动就是要求斯大林归还 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斯大林拒绝了这个要求, 并加强了对这个与中国有 15 00英里边界线的战略地 区的控制0。H arrison E. S alisbury, / Im age and R eality in Indoch ina0, F oreig n Affairs, Vo.l 4 9, l 3, A pril 1971, pp. 38 7~ 388。 ÀÄ ÂÀ³ . ¾ ¶Âº¼±¿Ã¼±Ñ ±¹³¶µ¼±³ ºÄ±¶, 1945) 1956 ´´. / /  À²½¶¾ Í µ±½Î¿ ¶´À ³ÀÃÄÀ¼±, 2 002, l 2, c. 1 16. 参见沈志华 5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 ( 1944) 1950 ) 6 ( 5近代史研究 6 1999年第 3期 ); ±Â¾ º¿ . º¿ Îȱѿ ³ ºÃÄÀºº ÃÀ³¶ÄüÀ-¼ºÄ±» À ¿À ¶¿º» 1937) 1946´´/ / ÂÀ²½¶¾ Í µ±½Î¿¶´À ³ÀÃÄÀ¼±, 2000, l 1, Ã. 84~ 95。 在刘少奇到达莫斯科之前, 斯大林就建议毛泽东应 / 对新疆予以认真注意0, 还说 / 占领新疆事不宜迟0。 斯大林致科瓦廖夫电 ( 1949年 6月 18日 ), , Æ. 45, À . 1, µ. 331, ½. 119, ÅÃüÀ-¼ºÄ±» üº¶ À ¿À ¶¿º¶, c.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