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概形成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等大的分支学科外,还有旅游生态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旅游行为学等,使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和研究有了更多更广阔的视野。在这个庞大的学科体系中,旅游学阐述的是从总体上阐述有关旅游活动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和专业理论,其内容将涵盖旅游活动的各主要方面,因此,在吸纳有关学科知识与理论时一般仅限于同其内容紧密相关的个别原理或部分理论。旅游分支学科由于是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分别研究旅游活动的不同侧面,因面该学科的理论能比较多或比较全面地渗透到旅游的研究中,是对旅游研究的进步深化。所以,旅游学与其分支学科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旅游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可用图1-1来表示。区域科学地理学农业科学社会学美学历史学/文物学旅游学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文化学/人类学管理学市场学经济学法律学图1-1,旅游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旅游学的学科体系现代哲学家尼格尔认为,一且出现解释必须系统化和由事实证据来支配,科学就产生了;在解释原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组织和分类正是各门科学的有区别的目标。实际上,尼格尔规范了一种社会现象被作为一门学科(科学的门类)研究时的条件,这一观点对于旅游学科的研究很有指导意义。14—
第一章概述旅游学概论在大量的旅游实践的基础上对各种旅游事象做出系统解释,并对相关知识加以分类和组合,就奠定了旅游学科的性质并区别了旅游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旅游学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终形成,其原因在于系统的科学解释和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也就是说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构架。一个学科基础的形成常常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旅游学科的形成有待于旅游实践活动的推进和旅游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将是一个漫长的、逐渐积累的过程。我国旅游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外可借鉴国外旅游研究的丰硕成果,内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和新兴学科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应当尽快构筑一个全新的旅游学科体系。按照一般的内部规律,旅游学科也应由它的基础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资源学、文化学等以及更细致的分支和层次结构而成,这是一个巨大的学科体系。在我国,由于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并呈非常规模式,人们对旅游学的认识基本上是在十分被动的情况下逐渐产生的,起初确实有儿分盲人摸象的味道。人的思维都有一定的惯性或者说情性,往日形成的带有明显局限性的学科体系结构认识,在国家新颁布的学科目录中被确定下来。目前出现的将庞大的旅游学科限制在旅游管理的狭小范围中显然是不符合旅游学科发展的规律的,也远远满足不了旅游学科发展和旅游实践的需要。对复杂的旅游学科内部结构做出完全科学的认识实属不易,但通过众多研究人员的努力最终将能建立一个体系完整、结构严谨的旅游学科构架。在旅游学学科体系中,从事有关旅游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教学的有旅游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等;从事旅游活动宏观管理和经济关系的研究和教学,涉及旅游现象的外壳的有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等方面;从事旅游现象内涵的研究与教学的有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旅游环境与生态学等;从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包括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从事旅游涉外专门问题的研究和教学的有按语种来设置方向的多门学科。同其他许多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一样,旅游研究也需要经过“感性”、“知性”、“理性”三个阶段。即先从旅游现象和情报信息系统开始研究,实际上是对形形色色的旅游现象进行观察,广泛采集旅游行业部门和旅游学研究部门的各种信息,并使之系统化后成为可用的信息资源,为旅游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再对具体旅游问题进行深人探索和认识,即进人知性阶段;最后是对旅游规律的理性分析,即对上述“感”、“知”所得进行理论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成为一种指导旅游业实践需要的普遍原理,以指导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实践需要,并参考国外旅游基础理论-15
第一章概旅游学概论研究的成果和学科构架的思路,对旅游学学科体系构建如下:在以上主要分支中,根据分支学科的内涵,还可以有次一级的分支,如:旅游管理学可以细分为饭店管理学,旅行社管理学、旅游景区管理学、旅游行政管理学、旅游投资管理学等;旅游经济学又可以细分为旅游产业经济学、旅游环境经济学、旅游资源经济学等。随着人们对旅游活动认识的逐步深人,旅游学科内涵、分支间关系等深层次的问题也将为人们所掌握,人们对旅游活动的内部规律揭示得越清楚,则旅游学科的结构越严谨。这一点可从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上得到验证,将呈现出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性构架(见图1-2)。旅游社会学/人类学基旅游行为学「心理学础研究性质旅游生态学/环境学旅游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学旅游法学旅游规划学应用研究性质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景观设计学旅游市场学图1-2旅游学学科体系构架16 -
旅游学板论第一章概述第四节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我国关于旅游学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处于不断地培育和发展之中,即使在旅游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作为一门独立的旅游学科,在学术领域中也尚未得到完全的确立,它的知识领域在不断扩大,学科体系也在发展中不断变化和调整。近年来我国旅游学界一些专家学者,特别是一批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旅游学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体系,对以前教材和专著中的某些观点提出批评、修正和补充,这种创造精神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肯定,它将使我国的旅游学科走向成熟和完善。一般认为旅游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一、实证研究与借鉴研究理论来自实践,并用来指导实践。旅游学是一项实践性、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它的概念、范畴和原理都与旅游活动、旅游业密切相关。纯思辨的方法不适宜于旅游学科的研究,对旅游学的理论探讨也只能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旅游学发展的迟缓虽然影响了其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但也避免了学科发展过程中大量艰菩的摸索和反复过程,可以更真接地借鉴发达国家旅游研究的经验和我国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西方国家的现代旅游业比较发达,旅游科学的研究起步较早,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它们的许多研究成果值得借鉴。但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条件、社会状况、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条件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经济环境、发展道路和所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各国旅游业发展应有自己的特色和道路,在借鉴国外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时应该考虑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在移植某些外来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时候,必须做到木土化,克隆和翻版的做法是不利于我国旅游学科的发展的,必须联系我国不同阶段旅游实践的具体情况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适应我国旅游发展的需求和形势。我国旅游业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应该借鉴过来为旅游研究所用。二、系统集成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法是通过引进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来研究旅游过程,并通过有效实施来控制旅游系统。国外旅游规划界称为“IntegratedApproach”。20:-17
第一章概述旅游学概论世纪60年代以前的方法都是一种非集成方法(NonintegratedApproach),20世纪60年代初,尽管大面复杂的管理技术方法和新的商业应用技术被采用,规划方法并没有实质性变化。该方法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开发和规划研究之中,要求规划师列出广泛的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确定一些较具体的任务,借助于系统模型来求得将采取若干可能的行动方向,随后根据这些任务和可能的财力来评价各个比较方案,最后采取行动来实施最优方案。把规划过程看做一个动态控制过程。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是户外休闲产品分析序列规划法,并用此法进步制定出一个非线性、动态规划过程,即系统规划法。该方法由四个部分构成,即开发计划、监控系统、反馈和校正系统和重新规划过程。这一系统规划思想强调需要有一个很强的产品分析主线贯穿到规划之中,注重对政策的制定、选择以及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主要是成本效益研究),而把具体规划不作为主要部分。系统规划法后来成为指导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和产业开发的基本方法。三、可持续发展思想1990年,在加拿大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倡导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Ed-wardInskeep在他的《旅游规划:"-个综合和可持续发展方法》中提出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认为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的目的是让其自然和文化资源不枯竭,不退化,并维护成一种可靠的资源,作为将来继续利用的基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特别是在那些环境敏感地区,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指出:“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旅游发展规划:(1)提倡总体规划。(2)制定政策,加强旅游与其他重要经济部门的相互配合。(3)交通(交流),如媒体、信息领域和运输三类。(4)制定长期资金计划,尽可能地与总体发展目标保持一致。(5)寻找激励因索,组织促销活动。(6)制定监督、评价工作计划与实施过程的方法。《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和《行动计划》均明确了旅游开发与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导思想。1997年6月,世界地理理事会、地球理事联合会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联合制定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该《议程》亦把“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的规划”作为其行动框架中一个重要的优先领域。1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