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旅游学第四版谢彦磊著5The商Com稻
基础旅游学第四版開谢彦君著商稻印書馆The Commercial Press创于18972015年·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基础旅游学/谢彦君著.一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ISBN978-7-100-10896-6L①基.Ⅱ?谢II①旅游学一教材IV.①F590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73142号所有权利保留。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基础旅游学(第四版)谢彦君著商务印书馆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政编码100710)商务印书馆发行北京冠中印刷厂印刷ISBN978-7-100-10896-62015年2月第1版开本787×10921/16印张24%2015年2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48.00元
内容摘要旅游学至今仍是一门尚未定型的新兴学科。对这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争论持续至今,而结论却很不统一。本书企图在比较基本的层次上展开对旅游现象的系统考察,努力在一个明晰的框架里建立起旅游学研究的概念和理论系统。从这个思想出发,本书的逻辑思路是:首先用分析的方法探讨旅游现象的本质规定性及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的特征,从内核的角度对旅游加以界定。然后,继续用这种方法认识催动旅游活动发生和运动的内在构成因素,从静止的角度对这些因素的内涵和特征予以解剖。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分析的维度中加入了时间因素,但仍然仅仅保持在对个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发生及运动过程的关注上。在此后的章节中,试图通过综合的方法对大众旅游现象的运动特点、外部效应进行考察,并自然地引申出对旅游现象加以规范、引导和管理的结论。本书之所以没有对旅游活动构成中的旅游产业活动展开更全面的讨论,是因为作者认为,旅游者活动是旅游活动中所存在的矛盾的主导方面,因此对旅游者活动规律的研究也就构成了旅游学研究的主体和基础,这也是本书名之为《基础旅游学》的原因之一。下面概要地介绍一下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本书的第一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对各种理论观点的评介,为确立作者有关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个人观点做了铺垫。按照作者的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研究对象的规定性决定了旅游学必然地是一门跨学科,并拥有独特的学科构成体系和研究方法。本书的第二章里,作者运用分析的方法来阐释旅游的本质和特征。当认识到旅游的内核是对一种异地的愉悦性休闲体验的追求时,我们就会发现,旅游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所以,从历史上来看,由于自由时间的客观存在,由于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完整化(社会审美和自然审美相继出现并分化独立),由于休闲娱乐对任何历史时期的人类的普遍积极意义,我们可以断言,旅游现象应该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这种认识又从另一方面帮助我们建立起认识旅游的本质与特征的综合框架,那就是,旅游现象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要想全面认识它就需要有全面的视角。作者的观点是,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它是一种消费行为
2基础旅游学(第四版)7休闲行为和社会行为,表现为异地和暂时这两个基本特征。当然,如果从旅游者的个体行为来看,由于上述旅游本质和特征所规定,这些行为还可能呈现责任约束松弛和占有意识外显这样的明显倾向。基于以上分析,作者对旅游的定义是: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简言之,旅游是个人的异地性休闲体验本书的第三章是对旅游活动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一章,也是对旅游学当中传统的重要概念努力加以统一协调的一章。作为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业以及其他众多的范畴,需要用联系的观点予以解释和界定,这样才能保证旅游学研究不是建立在一些相互矛盾的假设前提之上,也才能保证人们在讨论相关问题时会站在可以沟通的同一世界里。这便是本章努力做的事情。本章最突出的一点,应该是明确了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之间的关系,并在全新的角度上定义了旅游产品的概念,认为各种媒介性产品在本质上仅仅是旅游产品的追加利益成分,它们单独是不能称为旅游产品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基至是本书立论的基点之一。-第四章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旅游现象的产生过程。在这一章中,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需求和旅游决策过程是最重要的概念。作者的观点是,旅游是社会教给人的,但最终又内化成为个人的心理需要的社会现象,它对应于人类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但受到人类自身的社会变量和经济变量的制约,这种制约在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本章在阐述上述观点的过程中,大量地介绍并整合了国内外有关旅游者旅游动机和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第五章是本书的主体。旅游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旅游体验的目的是获得异地性的休闲快感,这种为旅游所独有的愉悦体验在这里被进一步分解为审美愉悦和世俗愉悦。为了获得这两种性质有所差异(但不意味着道德层次上有高下之分)的愉悦体验,旅游者会选择不同的体验方式。所以,在这一章中,详细地阐述了旅游体验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旅游体验过程中满足旅游期望的影响因素。应该说,作为旅游体验方式的旅游观赏、旅游交往、旅游模仿甚至旅游消费,这些概念和问题在学术界探讨得还很不充分,因此本章的这部分内容带有某种探索的成分。在这一章中,尽管对各种主要的旅游体验方式是分别阐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认为它们在一个旅游者身上会以决然分裂的形式表现出来。实际上,旅游体验常常是通过这些方式的相互结合或相互补充而实现的。第一种旅游体验方式是旅游观赏。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感知、情感、联想、想象和理解等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是形成旅游者美感体验的源泉。当旅游者面对以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形态存在的观赏对象时,审美愉悦便由此而产生。旅游交往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与他人互动的典型形式。作者在这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