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时,各国美术教育者都前往伦敦参观这一展览。之 后,齐泽克的儿童美术教学实践传播到世界各地。齐泽克被誉为创造主义美术教 育的先驱。他的主张与实践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在美术教育史上树立了一个 里程碑。 (2)20世纪初美国的美术教育 20世纪初,美国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受到儿童研究、手工艺训练运动、自然研 究运动以及早期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美术教育家 要求教师在制订图画教案时遵循三项原则:第一,让儿童了解材料的价值,选择 容易处理的材料。第二,在教学中,不能无视儿童的特性与自发活动的特点。第 三,图画科目与实业教育密切相关。教学内容为:让儿童描绘身边的事物,学习 色彩,画记忆画。从1903年到1912年的《学校艺术指南》杂志上,可以得知当 时的美术教学内容有自然写生画、模型画和实物画、色彩与设计。七年级以上的 学生去美术博物馆研究图案,这也是美国当时图画教学的特色之一。总之,这时 的美术教育已从图画发展为包括设计、手工艺、美术鉴赏等在内的更为广泛的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因的美术教 育逐渐成为创造性自我表现的一种途 径,与注重艺术经验的进步主义数教育 學小常尋 思想基本上取得了一致。20世纪20年 帖畫定新 代,一大批美术家受雇于私立学校, 年 这些具有个性的艺术家把各自的艺术 第 用 创造方法导入教学活动中。他们提倡 自我表现,以游戏、讨论、鼓励等各 省部文 种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表现欲望,并以 图3-3 此作为教学重点,奥地利的齐泽克所提 《新定画帖》第一学年教师用书封面 出的不干涉主义的教学原理在美国的 美术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3)20世纪初日本的自由画教育 回 运动 日本在进入明治20年代(1887~ @ 1896)后,曾发生过一场有关铅笔画 与毛笔画教育的争论。这场争论的闺 点在于“究竞是用铅笔来表现西洋科 学的美呢?还是用毛笔来表现东方精 神的美呢”。到了明治43年(1910), 图3- 日本文部省编写与出版了因定教科书 《寻常小学新定面帖》配色图第168页
6 图 3-3 《新定画帖》第一学年教师用书封面 认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时,各国美术教育者都前往伦敦参观这一展览。之 后,齐泽克的儿童美术教学实践传播到世界各地。齐泽克被誉为创造主义美术教 育的先驱。他的主张与实践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在美术教育史上树立了一个 里程碑。 (2)20 世纪初美国的美术教育 20 世纪初,美国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受到儿童研究、手工艺训练运动、自然研 究运动以及早期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美术教育家 要求教师在制订图画教案时遵循三项原则:第一,让儿童了解材料的价值,选择 容易处理的材料。第二,在教学中,不能无视儿童的特性与自发活动的特点。第 三,图画科目与实业教育密切相关。教学内容为:让儿童描绘身边的事物,学习 色彩,画记忆画。从 1903 年到 1912 年的《学校艺术指南》杂志上,可以得知当 时的美术教学内容有自然写生画、模型画和实物画、色彩与设计。七年级以上的 学生去美术博物馆研究图案,这也是美国当时图画教学的特色之一。总之,这时 的美术教育已从图画发展为包括设计、手工艺、美术鉴赏等在内的更为广泛的内 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美术教 育逐渐成为创造性自我表现的一种途 径,与注重艺术经验的进步主义教育 思想基本上取得了一致。20 世纪 20 年 代,一大批美术家受雇于私立学校, 这些具有个性的艺术家把各自的艺术 创造方法导入教学活动中。他们提倡 自我表现,以游戏、讨论、鼓励等各 种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表现欲望,并以 此作为教学重点,奥地利的齐泽克所提 出的不干涉主义的教学原理在美国的 美术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3)20 世纪初日本的自由画教育 运动 日本在进入明治 20 年代(1887~ 1896)后,曾发生过一场有关铅笔画 与毛笔画教育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焦 点在于“究竟是用铅笔来表现西洋科 学的美呢?还是用毛笔来表现东方精 神的美呢”。到了明治 43 年(1910), 日本文部省编写与出版了国定教科书 图 3-4 《寻常小学新定画帖》配色图第 168 页
《新定画帖》,在小学实施。《新定画帖》的登场标志着这一争论的最终解决。因 为,当时的人们己认识到图画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眼与手的练习”,还应该培 养美的感觉。因此,《新定画帖》(图3-3、图3-4)的内容不仅仅包括铅笔画和毛 笔画,而且引进了图案、色彩、透视图与投影图等内容,并尽量减少临摹画的教 学内容。围定教料书一发行就被大量采用」 这一时期,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教育运动、特别是艺术教育运动对日本产生 了很大的影向。当时的日本羊术教音者从尊重与匣解儿童心、理、学习活动的主体 向儿童转移等角度出发,开始发现儿童画中所呈现的、与成人作品不同的趣味性 和美。 当时,日本画家山本鼎深受“大正民主主义”运动的影响,倡导了一场“自 由画教有”运动。山本鼎遵循尊重儿童个性和自由的教育观念,倡导脱离临摹的 束缚。他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写生,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自由画 教育”运动以1919年在长野县小县郡神川小学举办的“第一届儿童自由画展览会 为契机,其影响从长野县迅速地扩展到日本全国各地。 但当时许多己经习惯于临摹教学的教师并没有掌握如何去引导儿童发现适合 自己的表现方法的教学方法,因此部分儿童开始临墓那些受到高度赞扬的“自由 画”,形成了一种“自由画”的模式。这一运动由于没能形成可以广泛推广的具 体的教学方法而衰退,最终划上了休止符。尽管如此,只进行了短短十年的“自 由画教育”还是对日本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校美术教学也以该运动为 分水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写生画的大量出现以及易于表现多种技法的蜡笔的 使用使学校美术教学呈现出与日本学校美术教学开端时期不同的新面貌。 (三)20世纪学科中心主义美术教育 1.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 主旨的教有思想的影响下,以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和古力为代表提出了“以学 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理论。DBAE理论强调通时严革的美术课程以指导学生学 习美术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这一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 本质论”。换言之,这一理论强调美术是人类文化生活及日常经验中最为珍贵的部 分,对人生具有无法由人生的其他活动所替代的、难能珍贵的独特经验。 在美术教学实践方面,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学和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学 皆重视美术创作活动,但对于学生创作的指导及评估则有者明显的差异。前者主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日木美术教有课程内容的变迁),发表于(200亚太地区美术教有 :日)都筑邦春 《山木恭0自由画教有莲動》,发表于《美菊教有史一卜》,束京:阅隆堂出版株式 ,会 会议论文集》
7 《新定画帖》,在小学实施。《新定画帖》的登场标志着这一争论的最终解决。因 为,当时的人们已认识到图画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眼与手的练习”,还应该培 养美的感觉。因此,《新定画帖》(图 3-3、图 3-4)的内容不仅仅包括铅笔画和毛 笔画,而且引进了图案、色彩、透视图与投影图等内容,并尽量减少临摹画的教 学内容。国定教科书一发行就被大量采用。 这一时期,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教育运动、特别是艺术教育运动对日本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的日本美术教育者从尊重与理解儿童心理、学习活动的主体 向儿童转移等角度出发,开始发现儿童画中所呈现的、与成人作品不同的趣味性 和美。1 当时,日本画家山本鼎深受“大正民主主义”运动的影响,倡导了一场“自 由画教育”运动。山本鼎遵循尊重儿童个性和自由的教育观念,倡导脱离临摹的 束缚。他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写生,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自由画 教育”运动以 1919 年在长野县小县郡神川小学举办的“第一届儿童自由画展览会” 为契机,其影响从长野县迅速地扩展到日本全国各地。2 但当时许多已经习惯于临摹教学的教师并没有掌握如何去引导儿童发现适合 自己的表现方法的教学方法,因此部分儿童开始临摹那些受到高度赞扬的“自由 画”,形成了一种“自由画”的模式。这一运动由于没能形成可以广泛推广的具 体的教学方法而衰退,最终划上了休止符。尽管如此,只进行了短短十年的“自 由画教育”还是对日本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校美术教学也以该运动为 分水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写生画的大量出现以及易于表现多种技法的蜡笔的 使用使学校美术教学呈现出与日本学校美术教学开端时期不同的新面貌。3 (三)20 世纪学科中心主义美术教育 1.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 主旨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以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和古力为代表提出了“以学 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理论。DBAE 理论强调通过严谨的美术课程以指导学生学 习美术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这一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 本质论”。换言之,这一理论强调美术是人类文化生活及日常经验中最为珍贵的部 分,对人生具有无法由人生的其他活动所替代的、难能珍贵的独特经验。 在美术教学实践方面,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学和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学, 皆重视美术创作活动,但对于学生创作的指导及评估则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主 1 (日)向野康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日本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的变迁》,发表于《2000 亚太地区美术教育 会议论文集》,香港:香港教育学院,2001 年版,第 115 页。 2 (日)都筑邦春:《山本鼎の自由画教育運動》,发表于《美術教育史ノート》,東京:開隆堂出版株式 会社,1983 年版,第 43 页。 3 (日)向野康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日本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的变迁》,发表于《2000 亚太地区美术教育 会议论文集》,香港:香港教育学院,2001 年版,第 115 页
张以美术创作作为课程的重心,后者却强调除了创作之外,还必须导入美术的其 他领域,即美学、美术批评及美术史方面的教学内容。 2.艾斯纳的美术教有观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 贡献。关术能力不是自然成长中的结果,是经由后天适当的关术学习而获得的。 适当的美术学习有赖于良好课程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活 动及评量方式 艾斯纳提出的美术课程目标为:协助儿童创造具有美感与表现性的作品;培 养学生对视觉对象具有审美判断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美术在文化发展上所扮演的 角色及功能。根据这一目标,美术教学内容向三个领域发展,即创作领域、批讯 领域、历史领域.这三个领域的教学指导必须采用有效的媒介来捕助学习活动的 开展。艾斯纳强调将三个领域组合编排亚谨的美术果程。这一课程必须具有连续 性和完整性,即每一教学单元应作为下一教学单元的预备。他指出,惟有在这井 然有序的关系中,学生对美术的技能及原理的认识,才会逐步加深。 3.古力的美术教育观 美国学者古力与艾斯纳持有相同的美术教育主张,即强调从美术的本质去探 求美术教学的价值。他提出了以四个领域:美学(Aesthetics)、美术史(Art History)、美术批评(Art Criticism)、美术创作(Art Production)为基础内 容的美术教育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简称DBAE)。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涵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及美术创作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教学内容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 第三,课程设计书面化而教学实施系统化。 从这三项特征中,可以发现DBAE是注重美术学科本体的、以课程中心为导向 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美术经验。为了推行DBE思潮所倡导的美术教 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方式,美国盖蒂艺术教育中心组织了许多教师培训活动和研究 活动,致力于推进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4.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 自从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理论提出后,在教有圈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当 若:《关术教自展 ,分析并将分析作清。以为断艺术品之优劣(学习方 构的 美术史:美术品的归属(时间、地点、作者)风格,起源及功能(探讨范围):认识美术史上的主要作品, 意象,善用材料,以展示作品(学习方向)。 历量等计范):发现创作的观念,了解创作的语言或 8
8 张以美术创作作为课程的重心,后者却强调除了创作之外,还必须导入美术的其 他领域,即美学、美术批评及美术史方面的教学内容。 2.艾斯纳的美术教育观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 贡献。美术能力不是自然成长中的结果,是经由后天适当的美术学习而获得的。 适当的美术学习有赖于良好课程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活 动及评量方式。 艾斯纳提出的美术课程目标为:协助儿童创造具有美感与表现性的作品;培 养学生对视觉对象具有审美判断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美术在文化发展上所扮演的 角色及功能。根据这一目标,美术教学内容向三个领域发展,即创作领域、批评 领域、历史领域,这三个领域的教学指导必须采用有效的媒介来辅助学习活动的 开展。艾斯纳强调将三个领域组合编排严谨的美术课程。这一课程必须具有连续 性和完整性,即每一教学单元应作为下一教学单元的预备。他指出,惟有在这井 然有序的关系中,学生对美术的技能及原理的认识,才会逐步加深。1 3.古力的美术教育观 美国学者古力与艾斯纳持有相同的美术教育主张,即强调从美术的本质去探 求美术教学的价值。他提出了以四个领域:美学(Aesthetics)、美术史(Art History)、美术批评(Art Criticism)、美术创作(Art Production)为基础内 容的美术教育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简称 DBAE)。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涵括美学2、美术批评3、美术史4及美术创作5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教学内容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 第三,课程设计书面化而教学实施系统化。 从这三项特征中,可以发现 DBAE 是注重美术学科本体的、以课程中心为导向 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美术经验。为了推行 DBAE 思潮所倡导的美术教 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方式,美国盖蒂艺术教育中心组织了许多教师培训活动和研究 活动,致力于推进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4.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 自从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理论提出后,在教育圈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当 1 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编著:《美术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79 页。 2 美学:美学经验、美术品本质、艺术品形成特质、艺术品优劣(探讨范围);美术品特质,对美术品反应作 分析并将分析作演绎,以判断艺术品之优劣(学习方向)。 3 美术批评:美术作品呈现的主题形象与事件,内涵的显著性及重要性(探讨范围);学生能叙述作品所呈 现之主题,形、色、调子与纹理,分析作品结构,解释作品的意义,判断作品的显著性或重要性(学习方向)。 4 美术史:美术品的归属(时间、地点、作者)风格,起源及功能(探讨范围);认识美术史上的主要作品, 分析各种风格,了解美术品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学习方向)。 5 美术创作:美术创作的独创性、知识、技能、程序等(探讨范围);发现创作的观念,了解创作的语言或 意象,善用材料,以展示作品(学习方向)
中不乏支持者,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计划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从20世纪80 年代后,美国的不少学者批判DBAE的做法。 批评者认为:DBAE理论及实践忽视学生个人的成长,不注重整体的学习:DBAE 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西洋美术和纯粹美术;DBAE的提出者未能解决四个学习领域之 间的协调关系:DBAE的推行者推广在全美各地区通用的、划一的课程与教学方法, 无视了学生和教师的个性。 针对以上批评,盖蒂艺术教育中心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 有”(Multicultural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MDAE)。到了20世 纪90年代后期,盖蒂艺术教育中心顺应社会与美术的发展,为了更加全面地包容 各范畴的视觉艺术领或,DBAE改名为“全面综合的美术教有”(Comprehensive art Education)。自此,DBAE的理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的特点是对美术作广义的认识,强调美术在普通教育 中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它以美术作品为中心,涉及四方面的内容:美学、美术批 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其目的在于培养所有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学生们进行美 术创作,在文化和历史环境中对作品进行讨论和解释,研究社会中和个人生活中 美术的不同目的和功能。 (四)小结 自19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在中小学设置“图画科”和“手工科”以来,至今 学校美术教育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了。其间,各国学校美术教育受到创造主义美 术教有思潮、学科中心主义美术教育思潮、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思潮和视觉文化艺 术教有思潮的影响,不断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 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者又开始进行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一轮改革,以此推动学校美 术教有不断向前发展。 四、当代各国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 (一)美国的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 1.《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的视觉艺术标准 1994年,美国公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其中,视觉艺术的内容标准分为 六个方面: (1)理解和应用煤体、技法和过程 (2)运用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③)选择和评价一定范围的学科材料、符号和观念 (4)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⑤)思考和评估他人作品的特点和优缺点
9 中不乏支持者,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计划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美国的不少学者批判 DBAE 的做法。 批评者认为:DBAE 理论及实践忽视学生个人的成长,不注重整体的学习;DBAE 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西洋美术和纯粹美术;DBAE 的提出者未能解决四个学习领域之 间的协调关系;DBAE 的推行者推广在全美各地区通用的、划一的课程与教学方法, 无视了学生和教师的个性。 针对以上批评,盖蒂艺术教育中心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 育”(Multicultural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 MDAE)。到了 20 世 纪 90 年代后期,盖蒂艺术教育中心顺应社会与美术的发展,为了更加全面地包容 各范畴的视觉艺术领域,DBAE 改名为“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Comprehensive Art Education)。自此,DBAE 的理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 “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的特点是对美术作广义的认识,强调美术在普通教育 中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它以美术作品为中心,涉及四方面的内容:美学、美术批 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其目的在于培养所有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学生们进行美 术创作,在文化和历史环境中对作品进行讨论和解释,研究社会中和个人生活中 美术的不同目的和功能。2 (四) 小结 自 19 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在中小学设置“图画科”和“手工科”以来,至今 学校美术教育已有近 150 年的历史了。其间,各国学校美术教育受到创造主义美 术教育思潮、学科中心主义美术教育思潮、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思潮和视觉文化艺 术教育思潮的影响,不断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 21 世纪后的今天, 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者又开始进行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一轮改革,以此推动学校美 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四、当代各国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 (一)美国的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 1.《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的视觉艺术标准 1994 年,美国公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其中,视觉艺术的内容标准分为 六个方面: (1)理解和应用媒体、技法和过程; (2)运用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3)选择和评价一定范围的学科材料、符号和观念; (4)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5)思考和评估他人作品的特点和优缺点; 1 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编著:《美术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81 页。 2 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 66~68 页
(6)建立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 这一标准体现了以发展学生视觉艺术能力以及其他相关能力为本的教育思 想,并呈现出在重视视觉艺术学科结构的同时融合多学科的倾向。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强调体验、理解视觉艺术的媒体、技法,结构和过程,并提倡自由选择以 及创造性地应用材料、符号和观念:第二,强调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 系;第三,注重评估,学段的划分与各学段的成就标准富有弹性,有利于针对不 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视觉艺术成就开展评估:第四,注重视觉艺术与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 2.视觉艺术教科书 根据这一课程标准,美国多家出版社出版了视觉艺术教材。其中,美国戴维 斯出版社(Davis Publications)编写并出版了各学段的视觉艺术教科书和教学 资原。最近,该出版社义推出了新的视觉艺术教科书。 Kindergarter 】 图3-5 图3- 图3- 图3-10 《艺术探索》3册、4册、5册教材 1关国艺术教有联盟编,刘沛译:《艺术教有课程标准》中的戏剧课程标准,1991年板,1998年北京国际关 术教育研过会资料
10 图 3-5 图 3-6 图 3-7 《艺术探索》K 册、1 册、2 册教材 图 3-8 图 3-9 图 3-10 《艺术探索》3 册、4 册、5 册教材 (6)建立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 这一标准体现了以发展学生视觉艺术能力以及其他相关能力为本的教育思 想,并呈现出在重视视觉艺术学科结构的同时融合多学科的倾向。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强调体验、理解视觉艺术的媒体、技法, 结构和过程,并提倡自由选择以 及创造性地应用材料、符号和观念;第二,强调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 系;第三,注重评估,学段的划分与各学段的成就标准富有弹性,有利于针对不 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视觉艺术成就开展评估;第四,注重视觉艺术与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 2.视觉艺术教科书 根据这一课程标准,美国多家出版社出版了视觉艺术教材。其中,美国戴维 斯出版社(Davis Publications)编写并出版了各学段的视觉艺术教科书和教学 资源。最近,该出版社又推出了新的视觉艺术教科书。 1 美国艺术教育联盟编,刘沛译:《艺术教育课程标准》中的戏剧课程标准,1994 年版,1998 年北京国际美 术教育研讨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