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发达国家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 ·本章探索的问题 1.学校美术教育开端于哪一时期? 2.创造主义美术教育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长处与弊端? 3.学科中心主义美术教育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长处与弊端? 4.你认同哪一种美术教育的思想或观点?其理由是什么? 5.从各国美术教学的案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本章的主要目的 本章将提供与上述问题相关的基本信息,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发达国家 美术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特点,并通过教学实践案例帮 助理解。以此为基础,加上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将理解各种美术教育理 论及其诞生的原因:能归纳这些教育理论,对各自的长处与弊端作出独自的评论: 进而从各国中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中,吸取值得借鉴的经验,以改善自己的教学。 一、美术教育 (一)美术 美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造视觉、触觉形象的造型表现活动 或作品,以及由这些活动和作品所触发的现象;美术具有表现性、技术性、审美 性、视觉性、触觉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性: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 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影、电视)等门类:美术能 引起接触造型表现活动和作品的人的情感上的共鸣,并增强其视觉脑的感知能力, 发展视觉智能。美术是扩展的、探索性的,永远不是静止的,具有无限可延伸性 总而言之,美术既包括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造型表现活动和作品,也包 括由造型表现活动和作品所触发的现象(或称为“美术事件”),还包括作为接受 主体的观者的审美活动及其反应。更值得指出的是,美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 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将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对美术的理解应 是动态的、富有变化的,而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 (二)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亦称“视觉艺术教育”等。不同的名称体现了对美术教育涵义的 不同理解。以往的美术教育主要指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四大门类的知识和技 法的教与学的活动。“视觉艺术教育”的提法超越了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等传
1 当代发达国家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 钱初熹1 ·本章探索的问题 1.学校美术教育开端于哪一时期? 2.创造主义美术教育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长处与弊端? 3.学科中心主义美术教育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长处与弊端? 4.你认同哪一种美术教育的思想或观点?其理由是什么? 5.从各国美术教学的案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本章的主要目的 本章将提供与上述问题相关的基本信息,概括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发达国家 美术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特点,并通过教学实践案例帮 助理解。以此为基础,加上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将理解各种美术教育理 论及其诞生的原因;能归纳这些教育理论,对各自的长处与弊端作出独自的评论; 进而从各国中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中,吸取值得借鉴的经验,以改善自己的教学。 一、美术教育 (一)美术 美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造视觉、触觉形象的造型表现活动 或作品,以及由这些活动和作品所触发的现象;美术具有表现性、技术性、审美 性、视觉性、触觉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性;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 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影、电视)等门类;美术能 引起接触造型表现活动和作品的人的情感上的共鸣,并增强其视觉脑的感知能力, 发展视觉智能。美术是扩展的、探索性的,永远不是静止的,具有无限可延伸性。 总而言之,美术既包括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造型表现活动和作品,也包 括由造型表现活动和作品所触发的现象(或称为“美术事件”),还包括作为接受 主体的观者的审美活动及其反应。更值得指出的是,美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 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将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对美术的理解应 是动态的、富有变化的,而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2 (二)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亦称“视觉艺术教育”等。不同的名称体现了对美术教育涵义的 不同理解。以往的美术教育主要指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四大门类的知识和技 法的教与学的活动。“视觉艺术教育”的提法超越了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等传 1 钱初熹著:《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三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2 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1~12 页
统美术门类的界限,其学习内容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和现象,强调视 觉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又出现 了“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提法,其范围进一步扩展为“每天日常生活中能建构 并传达个人的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引导学生建立对其 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能力。 在欧美国家的中小学课程中,较多采用“视觉艺术”的名称。而在我国仍然 采用“美术教育”的提法,但其涵义不再局限于以往所界定的范畴,而主要采取 “视觉艺术教育”的涵义,同时也吸取“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部分涵义。即美 术教育的范畴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 影像,既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也包括新兴的设计 摄影、摄像及未来的视觉艺术作品和现象,还包括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 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视觉阅 读、表达和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对经典美术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种视觉影像 进行思考与解读。? (三)学校美术教育 学校美术教育,一般指中小学美术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美术 课程与教学。学校美术教育是传递美术经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活动。它主要 句括课内外的美术创作教学活动和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功能, 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二、学校美术散育的开端 (一)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 19世纪下半叶,普通学校美术教育首先在英国开展,紧接着,芬兰、法国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逐渐开始在中小学设置图画或手工的科目。 在欧洲,以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为契机,从提高工业产品的设计质量的实 用主义的目的出发,普通教育中导入图画教育的必要性在英国达成了共识。1860 年,英国的小学中,“图画”被列为必修科目。1866年,芬兰的小学中,“图画” 被列为必修科目。1869年,法国的小学中,“图画”被列为必修科目。1872年, 德国的小学中,“图画”被列为必修科目。 在美国,1870年马萨诸塞州的议会通过了一项免费图画教育法令,指出“在 学习科目中加入图画”,“要求公立学校教授包括图画在内的所有这些科目”,从而 确立了“图画”科目作为中小学必修科目的地位。 在亚洲,1872年(明治5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学制,从制度上规定全国儿 杭菲流年视觉文化与艺本教有》,转列引自黄玉来主编。(化木与人文教有》(上所),合北。桂冠图 :钱初熹著:《美术教有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5年版,第18页
2 统美术门类的界限,其学习内容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和现象,强调视 觉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又出现 了“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提法,其范围进一步扩展为“每天日常生活中能建构 并传达个人的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引导学生建立对其 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能力。1 在欧美国家的中小学课程中,较多采用“视觉艺术”的名称。而在我国仍然 采用“美术教育”的提法,但其涵义不再局限于以往所界定的范畴,而主要采取 “视觉艺术教育”的涵义,同时也吸取“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部分涵义。即美 术教育的范畴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 影像,既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也包括新兴的设计、 摄影、摄像及未来的视觉艺术作品和现象,还包括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 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视觉阅 读、表达和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对经典美术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种视觉影像 进行思考与解读。2 (三)学校美术教育 学校美术教育,一般指中小学美术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美术 课程与教学。学校美术教育是传递美术经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活动。它主要 包括课内外的美术创作教学活动和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功能, 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二、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 (一)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 19 世纪下半叶,普通学校美术教育首先在英国开展,紧接着,芬兰、法国、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逐渐开始在中小学设置图画或手工的科目。 在欧洲,以 1851 年伦敦万国博览会为契机,从提高工业产品的设计质量的实 用主义的目的出发,普通教育中导入图画教育的必要性在英国达成了共识。1860 年,英国的小学中,“图画”被列为必修科目。1866 年,芬兰的小学中,“图画” 被列为必修科目。1869 年,法国的小学中,“图画”被列为必修科目。1872 年, 德国的小学中,“图画”被列为必修科目。 在美国,1870 年马萨诸塞州的议会通过了一项免费图画教育法令,指出“在 学习科目中加入图画”,“要求公立学校教授包括图画在内的所有这些科目”,从而 确立了“图画”科目作为中小学必修科目的地位。 在亚洲,1872 年(明治 5 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学制,从制度上规定全国儿 1 郭祯祥著:《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转引自黄壬来主编:《艺术与人文教育》(上册),台北:桂冠图 书,2002 年版,第 326~333 页。 2 钱初熹著:《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8 页
童必须接受学校教育。在此学制中,设置了名为“野画”的科目。在同年8月中 旬改定的学制中,设置了名为“图画”的科目。1904年,中国清政府颁布了《奏 定学堂章程》,中小学堂的科目中包括“图画”和“手工”的科目。1904年,缔结 了日韩协约。1906年,在日本人的参与下,韩国统监府发布了一系列学校法令。 “图画”被列为普通学校(小学)的科目之一。1908年,公布了教科书审定制度」 1909年,韩国政府制定了普通学校法令,“图画科”被列为必修科。 (二)各国学校美术教育初期的特点 虽然,各导入美术教有的时间有着先后的差别,但有两点却是相以的。第 一,从各国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各国在中小学中创设“图画”科目的出发点是大致 相同的,那就是振兴产业,富国强民。第二,与现在的美术教学不同的是,当时 的图画教学中包含着诸如绘制地图等制图方面的内容,这是与“振兴产业”的目 的相吻合的。 三、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19世纪的图画教学 1.19世纪末欧美的图画教学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学校美术教学大都以图画教学为中心 其教学目的大致为:通过图画教学,练习眼和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绘能 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大都以描绘现实中存在的物体为主,并普遍 采用教师示范描绘步骤、学生临摹的教学方法,明显呈现出重视传授描绘技术的 倾向 19世纪末,美国的图画教学深受英国的影响。这是因为来自英因的图画教师 史密斯(Walter Smith)在美国波士顿制定了一项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 的图画教学计划。1872年,史密斯在波士顿小学各年级中开设了图画课程,其中 包括徒手画、模型画和记忆画等内容。徒手画教学与当时英国的图画教学法相似 由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图形的画法,低年级学生在石板上用石墨临墓,中年级学生 在纸上临幕。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模型画教学也采用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模型(圆 柱体、圆锥体和花瓶等)的画法。记忆画教学则要求儿童根据记忆重新画出他们 曾画过的物体。到了中学,模型画教学中导入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并让学生了 解构图的规律 2.19世纪末亚洲的图画教学 19世纪末,亚洲各国的图画教学与同时期的欧美各国的图画教学相似。但有 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亚洲各国的图画教学中加入了本国传统绘画的内容。 1881年,日本制定了《小学校教则纲领》,分为初等(小学1~3)、中等(小 学4~6)和高等(初中1~2)。图画教学的目的、内容及方法为:“图画,中等科 钱初熹著:《关术教有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3
3 童必须接受学校教育。在此学制中,设置了名为“罫画”的科目。在同年 8 月中 旬改定的学制中,设置了名为“图画”的科目。1904 年,中国清政府颁布了《奏 定学堂章程》,中小学堂的科目中包括“图画”和“手工”的科目。1904 年,缔结 了日韩协约。1906 年,在日本人的参与下,韩国统监府发布了一系列学校法令。 “图画”被列为普通学校(小学)的科目之一。1908 年,公布了教科书审定制度。 1909 年,韩国政府制定了普通学校法令,“图画科”被列为必修科。 (二)各国学校美术教育初期的特点 虽然,各国导入美术教育的时间有着先后的差别,但有两点却是相似的。第 一,从各国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各国在中小学中创设“图画”科目的出发点是大致 相同的,那就是振兴产业,富国强民。第二,与现在的美术教学不同的是,当时 的图画教学中包含着诸如绘制地图等制图方面的内容,这是与“振兴产业”的目 的相吻合的。1 三、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19 世纪的图画教学 1.19 世纪末欧美的图画教学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学校美术教学大都以图画教学为中心。 其教学目的大致为:通过图画教学,练习眼和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绘能 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大都以描绘现实中存在的物体为主,并普遍 采用教师示范描绘步骤、学生临摹的教学方法,明显呈现出重视传授描绘技术的 倾向。 19 世纪末,美国的图画教学深受英国的影响。这是因为来自英国的图画教师 史密斯(Walter Smith)在美国波士顿制定了一项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 的图画教学计划。1872 年,史密斯在波士顿小学各年级中开设了图画课程,其中 包括徒手画、模型画和记忆画等内容。徒手画教学与当时英国的图画教学法相似, 由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图形的画法,低年级学生在石板上用石墨临摹,中年级学生 在纸上临摹。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模型画教学也采用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模型(圆 柱体、圆锥体和花瓶等)的画法。记忆画教学则要求儿童根据记忆重新画出他们 曾画过的物体。到了中学,模型画教学中导入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并让学生了 解构图的规律。 2.19 世纪末亚洲的图画教学 19 世纪末,亚洲各国的图画教学与同时期的欧美各国的图画教学相似。但有 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亚洲各国的图画教学中加入了本国传统绘画的内容。 1881 年,日本制定了《小学校教则纲领》,分为初等(小学 1~3)、中等(小 学 4~6)和高等(初中 1~2)。图画教学的目的、内容及方法为:“图画,中等科 1 钱初熹著:《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 54 页
先从直线、曲线及简单的形体开始,逐渐画图案、器具、花叶和家屋,到高等科, 先画草木、禽兽、虫鱼,逐渐至山水,兼传授几何画法,以眼和手的练习为主 先画轮廓,之后画阴影。” 1904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明确指出:图画教学 “要义在练习手眼”,“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而图画教学内容及方法为:“在使 之观察实物形体及临本,由教员指授画之。”由此可见,中国学校美术教育从诞生 之日起就深受西方的影响。但是,中国不同于西方之处在于,图画教学内容中包 括毛笔画,即中国画画法,实行的是中、西美术教学的双轨制度。 1910年,韩闲学部编写了普诵学校的指导书《普桶教育学》。其中,图画科的 要旨为:观察物体,并加以正确识别:磨练正确地描绘日常形体的技能:涵养美 感。图画科的内容分为:临画、写生画与考案画。1909年,出版了4册《图画临 本》,教科书的编写者在参考日本国定图画教科书的同时,也编入与韩国王室有关 的内容。《图画临本》第1、2册,以线与简单的形为主。第3、4册中出现的形比 较复杂,并施于浓淡。 (二)20世纪创造主义美术教育 1.美术教育观念转变的起因 从19世纪后半叶起,美术教育观念开始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是因为 一方面 当时科学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开始取代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而哲学思想的转变 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达尔文的进化论促使心理学研究得到了新 的发展,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对美 术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883年,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影响的美国教育家霍尔发表了《入学儿童的 心理》。霍尔认为生物学家所提出的个体发展遵循物种进化的模式,同样也适合人 类的心理发展。如果要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就必须研究儿童的发展过程,并认 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是不同的,在教育中应该体现出这种区别 1890年至1905年期间,美国的一批学者开始进行儿童绘画研究。根据霍尔的 普通心理分析法,得出了儿童所经历的一系列发展阶段与从野蛮到文明的人类进 化所经历的阶段是一致的结论,并由此推断出儿童艺术与部落艺术相类似。当时 有不少学者选取大量的儿童画作品,进行儿童艺术与部落艺术的比较研究。与选 取一批儿童画作品进行研究的方式不同,1890年至1897年,厄尔·巴恩斯(Ear1 Barness)?及其学生则集中围绕一个人的绘画发展过程以及一幅儿童画展开分析研 究。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集约于1896年至1897年出版的《教育研究》(二卷)论文集 中。 (日)金子一夫:《美衡科教有0方法論上睡史(新訂增辅)》,束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04年版
4 先从直线、曲线及简单的形体开始,逐渐画图案、器具、花叶和家屋,到高等科, 先画草木、禽兽、虫鱼,逐渐至山水,兼传授几何画法,以眼和手的练习为主, 先画轮廓,之后画阴影。”1 1904 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明确指出:图画教学 “要义在练习手眼”,“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而图画教学内容及方法为:“在使 之观察实物形体及临本,由教员指授画之。”由此可见,中国学校美术教育从诞生 之日起就深受西方的影响。但是,中国不同于西方之处在于,图画教学内容中包 括毛笔画,即中国画画法,实行的是中、西美术教学的双轨制度。 1910 年,韩国学部编写了普通学校的指导书《普通教育学》。其中,图画科的 要旨为:观察物体,并加以正确识别;磨练正确地描绘日常形体的技能;涵养美 感。图画科的内容分为:临画、写生画与考案画。1909 年,出版了 4 册《图画临 本》,教科书的编写者在参考日本国定图画教科书的同时,也编入与韩国王室有关 的内容。《图画临本》第 1、2 册,以线与简单的形为主。第 3、4 册中出现的形比 较复杂,并施于浓淡。2 (二)20 世纪创造主义美术教育 1.美术教育观念转变的起因 从19世纪后半叶起,美术教育观念开始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是因为,一方面, 当时科学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开始取代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而哲学思想的转变 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达尔文的进化论促使心理学研究得到了新 的发展,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对美 术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883年,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影响的美国教育家霍尔发表了《入学儿童的 心理》。霍尔认为生物学家所提出的个体发展遵循物种进化的模式,同样也适合人 类的心理发展。如果要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就必须研究儿童的发展过程,并认 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是不同的,在教育中应该体现出这种区别。 1890年至1905年期间,美国的一批学者开始进行儿童绘画研究。根据霍尔的 普通心理分析法,得出了儿童所经历的一系列发展阶段与从野蛮到文明的人类进 化所经历的阶段是一致的结论,并由此推断出儿童艺术与部落艺术相类似。当时 有不少学者选取大量的儿童画作品,进行儿童艺术与部落艺术的比较研究。与选 取一批儿童画作品进行研究的方式不同,1890年至1897年,厄尔·巴恩斯(Earl Barness)及其学生则集中围绕一个人的绘画发展过程以及一幅儿童画展开分析研 究。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集约于1896年至1897年出版的《教育研究》(二卷)论文集 中。 1 (日)金子一夫:《美術科教育の方法論と歴史(新訂増補)》,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04 年版, 第 145 页。 2 (韩)金香美:《韓国近代美術教育の成立(Ⅱ)》,发表于《美術教育学》,東京:日本美術科教育学 会誌,1995 年版,第 121~127 页
儿童绘画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儿童美术的看法,确立了儿童艺术家 的地位,从而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创造主义美术教有 进入20世纪中期,在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美术研究的影响下,学校美术教育思 想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齐泽克、英国 的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他们继承了法国哲学家让·雅 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自然主义教有观和美国教育家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提倡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活动,以促进个性的健 全发展。这种以创造主义教学为核心的,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被 称作美术教育的工具论。(详见第一章) (1)维也幼的川童美术数宝 在美术教学实我方面,奥地利的齐泽克堪 称为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齐泽克早在189 年就在维也纳开设了私立美术数室,讲行了关 术教学实验。1904年,在维也纳工艺学校中开 设了齐泽克的儿童美术教室。从1904年直至 1938年的34年间,他在那里进行了富有革命 意义的美术教学实践。(图3-1、图3-2) 图3-1 齐泽克的墓碑 齐泽克所进行的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在于:突破临幕的局限,也避免写生、透视法 的传授,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儿童自发探求造 型表现的方法。从当时的教学记录上,可以得 ROLF LAVEN 知他的教学方法是以自由联想与童话故事刺激 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他认为 儿帝与成人的绘画表现不同,儿帝不仅画看见 的东西,还象征性地表现印象:美术教师的任 务是律立创浩的氛围.因此给儿童爱与安心,感 是很必要的:无论什么场合,美术教育的方法 应尊从儿童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发辉独特的书 术,否定固定的技术教育:儿童美术的第一目 的是发展创造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益。 1919年,在伦敦召开了齐泽克主特的儿童 美术教室的作品展,其实践成果得到了普遍的 图3- 齐泽克和孩子们在一起 公
5 图 3-1 图 3-2 齐泽克和孩子们在一起 图 3-1 齐泽克的墓碑 儿童绘画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儿童美术的看法,确立了儿童艺术家 的地位,从而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创造主义美术教育 进入20世纪中期,在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美术研究的影响下,学校美术教育思 想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齐泽克、英国 的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他们继承了法国哲学家让·雅 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美国教育家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提倡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活动,以促进个性的健 全发展。这种以创造主义教学为核心的,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被 称作美术教育的工具论。(详见第一章) (1)维也纳的儿童美术教室 在美术教学实践方面,奥地利的齐泽克堪 称为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齐泽克早在 1897 年就在维也纳开设了私立美术教室,进行了美 术教学实验。1904 年,在维也纳工艺学校中开 设了齐泽克的儿童美术教室。从 1904 年直至 1938 年的 34 年间,他在那里进行了富有革命 意义的美术教学实践。(图 3-1、图 3-2)1 齐泽克所进行的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在于:突破临摹的局限,也避免写生、透视法 的传授,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儿童自发探求造 型表现的方法。从当时的教学记录上,可以得 知他的教学方法是以自由联想与童话故事刺激 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他认为, 儿童与成人的绘画表现不同,儿童不仅画看见 的东西,还象征性地表现印象;美术教师的任 务是建立创造的氛围,因此给儿童爱与安心感 是很必要的;无论什么场合,美术教育的方法 应遵从儿童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发挥独特的技 术,否定固定的技术教育;儿童美术的第一目 的是发展创造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益。2 1919 年,在伦敦召开了齐泽克主持的儿童 美术教室的作品展,其实践成果得到了普遍的 1 图片来源于 http://image-search.yahoo.co.jp/search?ei=UTF-8&fr=top_ga1_sa&p=franz+cizek 2 (日)宮脇理主编:《新版美術科教育の基本知識》,東京:建帛社,1991 年版,第 4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