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5 月份考试 高一语文 第I卷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 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 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 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 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 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 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 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 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 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 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 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 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 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 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 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 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 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 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 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 (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 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 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 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 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 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 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内涵的一项是()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5 月份考试 高一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 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 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 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 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 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 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 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 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 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 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 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 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 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 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 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 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 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 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 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 (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 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 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 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 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 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 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内涵的一项是( )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 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书之体势, 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 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 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 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毛笔的 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 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 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 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 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C、“书者,如也。”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 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 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 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日:“孝妇事我勤 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 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 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 咎当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 车。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 狱:案件 B.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姑自经死 自经:上吊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 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书之体势, 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 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 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 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毛笔的 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 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 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 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 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C、“书者,如也。”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 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 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 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日:“孝妇事我勤 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 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 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 咎当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 公。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 车。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 狱:案件。 B.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姑自经死 自经:上吊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至定国为丞相 ②今不速往,恐为他人所先 B.①其父于公为县狱吏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①郡中为之生立祠 ②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 ①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定国的父亲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 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 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 就是她 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她,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 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 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 (2)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8分) 水龙吟·落叶 (宋)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 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压半没①,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②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蜇③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①重压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②题红:《云溪友议》载, 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 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 ③蜇 Jlang:蝉。 8.“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 》中的名句“ ”。(2分) 9.赏析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6分) 10.名句默写(10分) (1) 到黄昏,点点滴滴。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千古江山 献愁供恨 (5)人生如梦 谁怕? 尽西风,季鹰归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至定国为丞相 ②今不速往,恐为他人所先 B.①其父于公为县狱吏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①郡中为之生立祠 ②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 D.①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定国的父亲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 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 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 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她,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 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 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 (2)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8 分) 水龙吟·落叶 (宋)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 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压半没①,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②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③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①重厓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②题红:《云溪友议》载, 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 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 ③螀 jiāng:蝉。 8.“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 》中的名句“ ”。(2 分) 9.赏析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6 分) 10.名句默写(10 分) (1)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 (5)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8)吾所以为此者, 、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题。 写字 毕飞宇 当父亲的做决定往往是心血来潮的,这是父性的特征之一。一清早父亲把我叫到他的面 前,用下巴命令我坐下来。父亲说:“从今天起,你开始学写字。”这个决定让我吃惊。 我才七岁,离“上学”这种严肃正确的活法还有一段日子。更关键的是,现在刚刚是暑 假,父亲的决定在这个时刻显得空前残酷。他是学校里仅有的两个教师之一,而另一位教师 恰恰就是我的母亲。我坐在小凳子上,拿眼睛找我的母亲。母亲不看我,只给我一块背。我 知道她和父亲已经商量好了,有了默契,就像宰猪的两个屠夫,一个拿刀,一个端盆。过去 母亲可不是这样的。过去父亲一对我瞪眼,我就把脸侧到母亲那边去,而母亲一定会用两眼 斜视我的父亲。①那样的目光就像电影上的无声手枪,静悄悄地就把事情全办掉了。 父亲是教识字的老师,母亲教的是识数。识字和识数构成了这所乡村小学的全部内容与 终极目标。可关键是我才七岁,而刚刚又放了暑假。这段日子里我忙于观察我的南瓜,是我 亲手种的。我用我的小便哺育了它。即使在很远的地方我也会把小便保留在体内,到家之后 幸福地奉献给我的南瓜。可是我的南瓜长得很慢,就像我的个子,一连四五天都不见起色 成长实在是一种烦恼 现在,一切都停下来了。成长现在放在了写字之外,成了副业。 学校总是有一块操场的,而这块操场在暑期里头就是我家的天井了。操场不算大,但是 相对于天井来说它又显得辽阔了。因为写字,我整天被关在这个天井里头。我望着操场上的 太阳光,它们锐利而又凶猛,泥土被晒得又白又亮。写字的日子里我被汉字与大太阳弄得很 郁闷,在父亲午睡的时候我望着太阳光,能做的事情只有叹息和流汗。我的暑期分外寂寞。 这样的时刻陪伴我的是我的南瓜。乡村故事和乡村传说大部分缠绕在南瓜身上,被遗忘 的南瓜往往会成精,而另一种说法更迷人,当狐狸在遭受追捕时它们会扑向南瓜藤,在千钧 发之际狐狸会十分奇妙地结到瓜藤上,变成瓜。这样的事情我都没有见过,但是,我向往 南瓜身上的鬼狐气息,基于这种心情,我主动向父亲询问了“南瓜”、“瓜藤”这一组汉字的 写法。但是父亲拒绝了“狐狸”这两个字。由于没有“狐狸”这两个汉字做约束,狐狸的样 子在我的想象里头越发活蹦乱跳了,水一样的不能成形 我的功课完成得相当顺畅,在专制下面我才华横溢,会写的字越来越多。我甚至主动要 求写字,以积极巴结的心情去迎合奉承专制。我在下课的时候十分讨好地说:“再写几个吧。” 父亲便拉下脸来,说:“按我说的做。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说多少,做多少。”②专制不领
(8)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 题。 写字 毕飞宇 当父亲的做决定往往是心血来潮的,这是父性的特征之一。一清早父亲把我叫到他的面 前,用下巴命令我坐下来。父亲说:“从今天起,你开始学写字。”这个决定让我吃惊。 我才七岁,离“上学”这种严肃正确的活法还有一段日子。更关键的是,现在刚刚是暑 假,父亲的决定在这个时刻显得空前残酷。他是学校里仅有的两个教师之一,而另一位教师 恰恰就是我的母亲。我坐在小凳子上,拿眼睛找我的母亲。母亲不看我,只给我一块背。我 知道她和父亲已经商量好了,有了默契,就像宰猪的两个屠夫,一个拿刀,一个端盆。过去 母亲可不是这样的。过去父亲一对我瞪眼,我就把脸侧到母亲那边去,而母亲一定会用两眼 斜视我的父亲。①那样的目光就像电影上的无声手枪,静悄悄地就把事情全办掉了。 父亲是教识字的老师,母亲教的是识数。识字和识数构成了这所乡村小学的全部内容与 终极目标。可关键是我才七岁,而刚刚又放了暑假。这段日子里我忙于观察我的南瓜,是我 亲手种的。我用我的小便哺育了它。即使在很远的地方我也会把小便保留在体内,到家之后 幸福地奉献给我的南瓜。可是我的南瓜长得很慢,就像我的个子,一连四五天都不见起色。 成长实在是一种烦恼。 现在,一切都停下来了。成长现在放在了写字之外,成了副业。 …… 学校总是有一块操场的,而这块操场在暑期里头就是我家的天井了。操场不算大,但是 相对于天井来说它又显得辽阔了。因为写字,我整天被关在这个天井里头。我望着操场上的 太阳光,它们锐利而又凶猛,泥土被晒得又白又亮。写字的日子里我被汉字与大太阳弄得很 郁闷,在父亲午睡的时候我望着太阳光,能做的事情只有叹息和流汗。我的暑期分外寂寞。 这样的时刻陪伴我的是我的南瓜。乡村故事和乡村传说大部分缠绕在南瓜身上,被遗忘 的南瓜往往会成精,而另一种说法更迷人,当狐狸在遭受追捕时它们会扑向南瓜藤,在千钧 一发之际狐狸会十分奇妙地结到瓜藤上,变成瓜。这样的事情我都没有见过,但是,我向往 南瓜身上的鬼狐气息,基于这种心情,我主动向父亲询问了“南瓜”、“瓜藤”这一组汉字的 写法。但是父亲拒绝了“狐狸”这两个字。由于没有“狐狸”这两个汉字做约束,狐狸的样 子在我的想象里头越发活蹦乱跳了,水一样的不能成形。 我的功课完成得相当顺畅,在专制下面我才华横溢,会写的字越来越多。我甚至主动要 求写字,以积极巴结的心情去迎合奉承专制。我在下课的时候十分讨好地说:“再写几个吧。” 父亲便拉下脸来,说:“按我说的做。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说多少,做多少。”②专制不领
巴结的情,只有服从。这是专制的凌厉处,也是巴结的无用处。然而,我写字的瘾是吊上来 了。在父亲给我放风的时候,我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尖刀走上了操场。操场上热浪滚滚。我蹲 在操场上,开始了书写。一上来我就不由自主地写下了这样的一行 我是爸爸 接下来就是批判。我用“坏”、“狗屁”等词汇向我的敌人进行了疯狂攻击。“打倒小刚 坏吃狗屁”。我一定要用粉笔把这句狗屁不通的话写到他家的土基墙上去。我的字越写越大, 越写越放肆。我甚至用跑步这种方式来完成我的笔画了。整个夏季空无一人,我站在空旷的 操场上,一地的汉字淹没了我。那些字大小不一,丑陋不堪,伴随了土地的伤痕和新翻的泥 土,但是我痛快。我望着满地的疯话,它们难于解读,除了天空和我,谁都辨不清楚。我的 心中充盈了夏日里的成就感,充盈了夏日黄昏里痛苦的喜悦。我是爸爸。 夜里下了场雷暴雨。我听到了,睡得很凉快。 这个上午令我最为愉快的是操场。一夜的暴雨把操场洗刷得又平整又熨帖,干干净净 发出宁和的光。所有的字都让雨水冲走了。我守望着操场,舍不得从上面走。我在等太阳。 太阳一出来操场就会晒硬的,到那时,平展熨帖的操场没有负担,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 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我决定在这一天从父亲那里把“狐狸”两个字学过来,把我知道的狐狸的故事都写下来 写满整个操场。…… 但是父亲没有告诉我“狐狸”的写法,而操场也面目全非了 操场的毁坏关系到一个人,王国强。一夜的雷暴雨冲坏了他们家的猪圈。为了修理猪舍 王国强,这个狗屁东西,居然把他家的老母猪和十六只小猪崽赶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我的 光滑平整的操场表面被一群猪弄得满目疮痍。我自己都舍不得下脚,居然让猪糟蹋了,我对 这群猪怒目而视,可它们不理我。我回到家,对母亲大声说:“你看,操场全弄破了!” 夏日里的阳光说刺眼就刺眼了。太阳照在操场上,那些丑陋的、纷乱的猪爪印全让太阳 烤硬了,成了泥土表面的浮雕。这些猪爪印像用烙铁烙在了我的心坎上,让我感受到疼痛与 折皱,成为一种疤,抚不平了 (节选自《写字》,有删改) (1).小说中的“我”第一次用小刀在操场上写的一句话是“我是爸爸”,请问这反映了 “我”怎样的内心想法?(6分) (2).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6分) (1)分析画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3分) (2)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3分) (3).文中“我”的形象非常突出,特点鲜明。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这一形象的特 点。(6分) (4).文中学校的操场是“我”的主要活动空间。在学写字的过程中,“我”对操场的感受
巴结的情,只有服从。这是专制的凌厉处,也是巴结的无用处。然而,我写字的瘾是吊上来 了。在父亲给我放风的时候,我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尖刀走上了操场。操场上热浪滚滚。我蹲 在操场上,开始了书写。一上来我就不由自主地写下了这样的一行: 我是爸爸。 接下来就是批判。我用“坏”、“狗屁”等词汇向我的敌人进行了疯狂攻击。“打倒小刚 坏吃狗屁”。我一定要用粉笔把这句狗屁不通的话写到他家的土基墙上去。我的字越写越大, 越写越放肆。我甚至用跑步这种方式来完成我的笔画了。整个夏季空无一人,我站在空旷的 操场上,一地的汉字淹没了我。那些字大小不一,丑陋不堪,伴随了土地的伤痕和新翻的泥 土,但是我痛快。我望着满地的疯话,它们难于解读,除了天空和我,谁都辨不清楚。我的 心中充盈了夏日里的成就感,充盈了夏日黄昏里痛苦的喜悦。我是爸爸。 夜里下了场雷暴雨。我听到了,睡得很凉快。 这个上午令我最为愉快的是操场。一夜的暴雨把操场洗刷得又平整又熨帖,干干净净, 发出宁和的光。所有的字都让雨水冲走了。我守望着操场,舍不得从上面走。我在等太阳。 太阳一出来操场就会晒硬的,到那时,平展熨帖的操场没有负担,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 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我决定在这一天从父亲那里把“狐狸”两个字学过来,把我知道的狐狸的故事都写下来, 写满整个操场。…… 但是父亲没有告诉我“狐狸”的写法,而操场也面目全非了。 操场的毁坏关系到一个人,王国强。一夜的雷暴雨冲坏了他们家的猪圈。为了修理猪舍, 王国强,这个狗屁东西,居然把他家的老母猪和十六只小猪崽赶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我的 光滑平整的操场表面被一群猪弄得满目疮痍。我自己都舍不得下脚,居然让猪糟蹋了,我对 这群猪怒目而视,可它们不理我。我回到家,对母亲大声说:“你看,操场全弄破了!” 夏日里的阳光说刺眼就刺眼了。太阳照在操场上,那些丑陋的、纷乱的猪爪印全让太阳 烤硬了,成了泥土表面的浮雕。这些猪爪印像用烙铁烙在了我的心坎上,让我感受到疼痛与 折皱,成为一种疤,抚不平了。 (节选自《写字》,有删改) (1).小说中的“我”第一次用小刀在操场上写的一句话是“我是爸爸”,请问这反映了 “我”怎样的内心想法?(6 分) (2).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6 分) (1)分析画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3 分) (2)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3 分) (3).文中“我”的形象非常突出,特点鲜明。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这一形象的特 点。(6 分) (4).文中学校的操场是“我”的主要活动空间。在学写字的过程中,“我”对操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