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座菌属 (四)腔菌纲 Loculoascomycetes 1.主要特征:子囊果是子囊座,单个子囊散生在子座组织中,或许多子囊成束 或成排着生在子座内的子囊腔中。子囊双层壁,子囊孢子多数为多胞。有横隔或 砖隔。许多是植物病原菌 2.子囊座:内生子囊的子座。子座组织溶解成子囊腔,内生子囊。子囊座有的 垫状、块状,有的呈子囊壳形(瓶形,有口)。子囊座中的产囊丝伸入正在发育过 程的子座组织中,随着产囊丝发育,随后形成子囊腔 3.假囊壳:有的子囊座内只有一个子囊腔,外形似子囊壳。假子囊壳的外壁是 子座组织。子囊腔内有的仅有一个子囊,多数有多个子囊,子囊有的并列、有的 串生,子囊之间有拟侧丝(是由子座组织形成的剩余菌丝),有的无 4.子囊:子囊双层壁。有圆形、近圆形、棍棒形,外壁薄,坚硬无弹性,内壁 厚有弹性,释放子囊孢子。 5.腔菌纲分5个目,其中与植病有关的是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和隔孢腔目。仅 介绍3个目。 (一)多腔菌目 Myriangiales 主要特征是子囊座内有多个子囊腔,每个腔内仅有一个子囊。 子囊圆形或近圆形,子囊孢子多孢 子囊座表生或半埋生。形态多种多样,垫状、块状、球形。 本目有一百个种左右,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多为腐生、少数寄生,可寄生 在植物体上,有的寄生昆虫(介壳虫)。 只介绍一个属:痂囊腔菌属 32.痂囊腔菌属 ELsinore 多腔菌科 子囊在子囊腔中不规则散生,每个子囊腔只有一个球形子囊,子囊孢子长圆筒形, 3隔4胞、·无色。·为害植物主要是无性世代,在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 (痂圆孢属 Sphaceloma)我国有性世代未发现,主要无性。 代表:葡萄黑痘病。 (二)座囊菌目 Dothideales 1.子囊束生在具有多个子囊腔的子囊座或假囊壳内;子囊倒棍棒形或短圆筒形, 双层壁,没有拟侧丝。 2.多为腐生,少数为植物病原菌,引致叶斑、腐烂,产生霉状物或小黑点。 3.共8个科,与植病有关仅一科,座囊菌科,只介绍2属。 33.球腔菌属 Mycosphaerella 子囊座着生在寄主叶片表皮层下;假囊壳为埋生、球形,或扁圆形,孔口扁平或 呈乳头状突起。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双胞大小相等。无性世代包括许多属, 如叶点菌属 Phyllosticta,茎点菌属 Phoma,尾孢属 Cercospora 代表:禾本科植物黑霉病
疔座菌属 (四)腔菌纲 Loculoascomycetes 1.主要特征:子囊果是子囊座,单个子囊散生在子座组织中,或许多子囊成束 或成排着生在子座内的子囊腔中。子囊双层壁,子囊孢子多数为多胞。有横隔或 砖隔。许多是植物病原菌。 2.子囊座:内生子囊的子座。子座组织溶解成子囊腔,内生子囊。子囊座有的 垫状、块状,有的呈子囊壳形(瓶形,有口)。子囊座中的产囊丝伸入正在发育过 程的子座组织中,随着产囊丝发育,随后形成子囊腔。 3.假囊壳:有的子囊座内只有一个子囊腔,外形似子囊壳。假子囊壳的外壁是 子座组织。子囊腔内有的仅有一个子囊,多数有多个子囊,子囊有的并列、有的 串生,子囊之间有拟侧丝(是由子座组织形成的剩余菌丝),有的无。 4.子囊:子囊双层壁。有圆形、近圆形、棍棒形,外壁薄,坚硬无弹性,内壁 厚有弹性,释放子囊孢子。 5.腔菌纲分 5 个目,其中与植病有关的是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和隔孢腔目。仅 介绍 3 个目。 (一)多腔菌目 Myriangiales 主要特征是子囊座内有多个子囊腔,每个腔内仅有一个子囊。 子囊圆形或近圆形,子囊孢子多孢。 子囊座表生或半埋生。形态多种多样,垫状、块状、球形。 本目有一百个种左右,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多为腐生、少数寄生,可寄生 在植物体上,有的寄生昆虫(介壳虫)。 只介绍一个属:痂囊腔菌属 32.痂囊腔菌属 Elsinoe 多腔菌科 子囊在子囊腔中不规则散生,每个子囊腔只有一个球形子囊,子囊孢子长圆筒形, 3 隔 4 胞、•无色。•为害植物主要是无性世代,在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 (痂圆孢属 Sphaceloma)我国有性世代未发现,主要无性。 代表:葡萄黑痘病。 (二)座囊菌目 Dothideales 1.子囊束生在具有多个子囊腔的子囊座或假囊壳内;子囊倒棍棒形或短圆筒形, 双层壁,没有拟侧丝。 2.多为腐生,少数为植物病原菌,引致叶斑、腐烂,产生霉状物或小黑点。 3.共 8 个科,与植病有关仅一科,座囊菌科,只介绍 2 属。 33.球腔菌属 Mycosphaerella 子囊座着生在寄主叶片表皮层下;假囊壳为埋生、球形,或扁圆形,孔口扁平或 呈乳头状突起。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双胞大小相等。无性世代包括许多属, 如叶点菌属 Phyllosticta,茎点菌属 Phoma,尾孢属 Cercospora。 代表:禾本科植物黑霉病
34.球座菌属 Guignardia 本属与上属形态基本一致,本属子囊孢子单胞(假双孢)。无性世代很发达,包 括在叶点菌属和茎点菌属。 葡萄黑腐病菌 G. biwellii 葡萄房枯病菌G. baccae (三)格孢腔目 Pleaporales 1.子囊座内为单个子囊腔(假囊壳):子囊之间有拟侧丝,子囊长圆柱形,子囊 孢子常见的多为隔或砖隔。 2.腐生或寄生,寄生在茎或叶片上,有些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35.黑星菌属 Venturia 1.假子囊壳很小,表面生有刚毛,埋生或表生。子囊孢子椭圆形,双胞大小不等, 淡色,个别褐色,可为害植物叶片和果实。无性黑星孢 Fusicladium 2.代表病害:梨黑星病V. pirina苹果黑星病V. inaequalis检疫性病害,仅发 生在吉林、黑龙江的小苹果上。目前分布辽宁沈阳到鞍山 36.旋孢腔菌属 Cochliobolus 子囊圆筒形,子囊孢子丝状多胞,表面光滑无膨大细胞或溢缩部。子囊孢子在子 囊中呈螺旋状排列。无性世代平脐蠕孢属 麦类根腐病C. sativus禾旋孢腔菌 玉米小斑病 C heterostrophus异旋孢腔菌 37.格孢腔菌属 Pleospora 子囊孢子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纵横隔膜,暗色。无性世代很发达,包括茎点菌属、 链格孢属。 代表病害:大葱黑斑病P. herbarum (五)盘菌纲 Discomycetes 1.子囊果为子囊盘( apothecium),典型的子囊盘呈盘状或杯状,有柄。子实层由 排列整齐的子囊和侧丝组成 2.大多数盘菌无性阶段不重要,甚至不发生。 3.盘菌纲分为7个目,大多为腐生菌。如羊肚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只有星裂菌 目和柔膜菌目。 38.核盘菌属 Sclerotinia 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真菌核和假菌核),菌核萌发后可形成长柄子囊盘,子囊 棍棒状,平行排列,有拟侧丝。子囊孢子椭圆形或仿缍形,单胞无色。无性世代 不发生 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32科160多种植物。 代表:油菜、·向日葵菌核病
34.球座菌属 Guignardia 本属与上属形态基本一致,本属子囊孢子单胞(假双孢)。无性世代很发达,包 括在叶点菌属和茎点菌属。 葡萄黑腐病菌 G.biwellii 葡萄房枯病菌 G.baccae (三)格孢腔目 Pleaporales 1.子囊座内为单个子囊腔(假囊壳);子囊之间有拟侧丝,子囊长圆柱形,子囊 孢子常见的多为隔或砖隔。 2.腐生或寄生,寄生在茎或叶片上,有些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35.黑星菌属 Venturia 1.假子囊壳很小,表面生有刚毛,埋生或表生。子囊孢子椭圆形,双胞大小不等, 淡色,个别褐色,可为害植物叶片和果实。无性黑星孢 Fusicladium 2.代表病害:梨黑星病 V.pirina 苹果黑星病 V.inaequelis 检疫性病害,仅发 生在吉林、黑龙江的小苹果上。目前分布辽宁沈阳到鞍山 36.旋孢腔菌属 Cochlioblus 子囊圆筒形,子囊孢子丝状多胞,表面光滑无膨大细胞或溢缩部。子囊孢子在子 囊中呈螺旋状排列。无性世代平脐蠕孢属。 麦类根腐病 C.sativus 禾旋孢腔菌 玉米小斑病 C.heterostrophus 异旋孢腔菌 37.格孢腔菌属 Pleospora 子囊孢子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纵横隔膜,暗色。无性世代很发达,包括茎点菌属、 链格孢属。 代表病害:大葱黑斑病 P.herbarum (五)盘菌纲 Discomycetes 1.子囊果为子囊盘(apothecium),典型的子囊盘呈盘状或杯状,有柄。子实层由 排列整齐的子囊和侧丝组成。 2.大多数盘菌无性阶段不重要,甚至不发生。 3.盘菌纲分为 7 个目,大多为腐生菌。如羊肚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只有星裂菌 目和柔膜菌目。 38.核盘菌属 Sclerotinia 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真菌核和假菌核),菌核萌发后可形成长柄子囊盘,子囊 棍棒状,平行排列,有拟侧丝。子囊孢子椭圆形或仿缍形,单胞无色。无性世代 不发生。 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 32 科 160 多种植物。 代表:油菜、•向日葵菌核病
第五节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真菌概述 1.担子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为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类型。 2.担子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孢子,简称担孢子。担孢子 产生于担子上,每个担子一般形成4个担孢子。 3.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上形成子实层,这种担子菌 的产孢结构叫担子果( basidiocarp)。常见的各种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 都是担子菌的担子果 担子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是非常发达的有隔菌丝体,细胞壁为几丁质。 担子菌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菌丝体。既初生菌丝体和次生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单核菌丝体。在黑粉菌和锈菌明显。 初生菌丝体阶段较短,很快通过体细胞融合的方式进行质配而形成双核菌丝体。 2)次生菌丝体:两根初生菌丝发生细胞融合形成的双核菌丝体。在担子 菌中很发达,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菌丝。 次生菌丝体在发育一定阶段形成繁殖体,形成发达的担子果。一般把构成担子果 的菌丝体叫三生菌丝(包括生殖菌丝、骨干菌丝和联络菌丝),三生菌丝的作用是 形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果。 担子菌的锁状联合 概念: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一种锁状联合结 构,这种过程可以保持菌丝的双核化。 过程:首先在次生菌丝上产生分枝,在分枝处不同来源的两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 形成4个核,然后产生隔膜,一个核进入侧枝,最后侧枝的核回归到原来的细胞 中。这种锁状联合可以保证来源不同的两个细胞核均匀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担子菌的繁殖 多数担子菌没有无性繁殖阶段。 少数担子菌的担子可以芽殖或以菌丝体断裂方式产生无性孢子 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比较简单。除锈菌外,一般没有持殊分化的性器官,主要 是由两个担孢子或两个初生菌丝细胞进行质配;有的是通过孢子与菌丝或受精丝 结合进行质配。担子菌质配后形成双核的次生菌丝体,一直到形成担子和担孢子 时才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所以有较长的双核阶段。 典型的担子棍棒状,是从双核菌丝体的顶端细胞形成的 典型担子和担子孢子形成的过程 担子( basidium)是担子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当顶端细胞开 始膨大时,其中的双核进行核配形成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核,接着进 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细胞核。每个细胞核形成一个单核的担 孢子,着生在担子的小梗上。担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的初生菌丝体。由此可见, 担子和担孢子形成的过程与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 程是很相似的
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 一、担子菌亚门真菌概述 1.担子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为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类型。 2.担子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孢子,简称担孢子。担孢子 产生于担子上,每个担子一般形成 4 个担孢子。 3.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上形成子实层,这种担子菌 的产孢结构叫担子果(basidiocarp)。常见的各种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 都是担子菌的担子果。 担子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是非常发达的有隔菌丝体,细胞壁为几丁质。 担子菌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菌丝体。既初生菌丝体和次生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单核菌丝体。在黑粉菌和锈菌明显。 初生菌丝体阶段较短,很快通过体细胞融合的方式进行质配而形成双核菌丝体。 (2)次生菌丝体:两根初生菌丝发生细胞融合形成的双核菌丝体。在担子 菌中很发达,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菌丝。 次生菌丝体在发育一定阶段形成繁殖体,形成发达的担子果。一般把构成担子果 的菌丝体叫三生菌丝(包括生殖菌丝、骨干菌丝和联络菌丝),三生菌丝的作用是 形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果。 担子菌的锁状联合 概念: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一种锁状联合结 构,这种过程可以保持菌丝的双核化。 过程:首先在次生菌丝上产生分枝,在分枝处不同来源的两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 形成 4 个核,然后产生隔膜,一个核进入侧枝,最后侧枝的核回归到原来的细胞 中。这种锁状联合可以保证来源不同的两个细胞核均匀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担子菌的繁殖 多数担子菌没有无性繁殖阶段。 少数担子菌的担子可以芽殖或以菌丝体断裂方式产生无性孢子。 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比较简单。除锈菌外,一般没有持殊分化的性器官,主要 是由两个担孢子或两个初生菌丝细胞进行质配;有的是通过孢子与菌丝或受精丝 结合进行质配。担子菌质配后形成双核的次生菌丝体,一直到形成担子和担孢子 时才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所以有较长的双核阶段。 典型的担子棍棒状,是从双核菌丝体的顶端细胞形成的。 典型担子和担子孢子形成的过程 担子( basidium) 是担子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当顶端细胞开 始膨大时,其中的双核进行核配形成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核,接着进 行减数分裂形成 4 个单倍体的细胞核。每个细胞核形成一个单核的担 孢子,着生在担子的小梗上。担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的初生菌丝体。由此可见, 担子和担孢子形成的过程与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 程是很相似的
冬孢菌纲真菌的繁殖特征 冬孢菌纲真菌的核配和减数分裂不是在担子发育的同一部位进行的,一般将担子 进行核配的部位称作原担子(又称下担子),进行减数分裂的部位称作后担子(又 称上担子 锈菌的双核菌丝体可以形成称作冬孢子的双核厚壁休眠孢子,其中的两个细胞核 在萌发时进行核配,减数分裂是在萌发后形成的先菌丝中进行的。先菌丝横隔成 4个细胞,在每个细胞的小梗上形成一个担孢子。因此,锈菌的冬孢子实质上是 厚壁的原担子,先菌丝是后担子。黑粉菌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的担子上没有小梗, 担孢子直接生于担子上。 担子菌的担子果 多数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担子果上 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有裸果型、半被果型和被果型三种。 子实层从一开始就暴露的为裸果型,如非褶菌目真菌:子实层最初有一定的包被, 在担子成熟前开裂露出子实层的为半被果型,如伞菌;子实层包裹在子实体内, 担子成熟时也不开裂,只有在担子果分解或遭受外力损伤时担孢子才释放出来, 为被果型,如马勃。 有些担子菌不产生担子果,如锈菌、黑粉菌 二、担子菌的分类 根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担子菌亚门分为3个纲,已知有16000 多种。 1冬孢菌纲( Teliomycetes):没有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 子。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 2层菌纲( Hy men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 层,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大都是腐生物,极少数是寄生物 3腹菌纲( Gaster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 无隔担子 (一)冬孢菌纲 冬孢菌纲是低等的担子菌,不形成担子果,形成分散或成准的冬孢子(厚壁的原 担子)。 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无菌丝分化为有隔或无隔的担子,不形成子实层。 菌丝体发达,有初生菌丝体,但主要是双核的次生菌丝体。有的双核菌丝体可以 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双核孢子,有的以担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 绝大多数是高等植物的寄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冬孢菌纲分锈菌目( Uredinales)和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 (一)锈菌目 锈菌目真菌一般称作锈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大都引起局部侵染,在病斑表 面往往形成称作锈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为锈病,常引起农作物的严 重损失。已知约6000个种。 锈菌目的特征是:冬孢子萌发产生的先菌丝内产生横隔特化为担子;担子有4个 细胞,每个细胞上产生1个小梗.小梗上着生单胞、无色的担孢子;担孢子释放
冬孢菌纲真菌的繁殖特征 冬孢菌纲真菌的核配和减数分裂不是在担子发育的同一部位进行的,一般将担子 进行核配的部位称作原担子(又称下担子),进行减数分裂的部位称作后担子(又 称上担子)。 锈菌的双核菌丝体可以形成称作冬孢子的双核厚壁休眠孢子,其中的两个细胞核 在萌发时进行核配,减数分裂是在萌发后形成的先菌丝中进行的。先菌丝横隔成 4 个细胞,在每个细胞的小梗上形成一个担孢子。因此,锈菌的冬孢子实质上是 厚壁的原担子,先菌丝是后担子。黑粉菌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的担子上没有小梗, 担孢子直接生于担子上。 担子菌的担子果 多数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担子果上。 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有裸果型、半被果型和被果型三种。 子实层从一开始就暴露的为裸果型,如非褶菌目真菌;子实层最初有一定的包被, 在担子成熟前开裂露出子实层的为半被果型,如伞菌;子实层包裹在子实体内, 担子成熟时也不开裂,只有在担子果分解或遭受外力损伤时担孢子才释放出来, 为被果型,如马勃。 有些担子菌不产生担子果,如锈菌、黑粉菌。 二、担子菌的分类 根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担子菌亚门分为 3 个纲,已知有 16000 多种。 1 冬孢菌纲( Teliomycetes ):没有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 子。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 2 层菌纲( Hymenomycetes ):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 层,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大都是腐生物,极少数是寄生物。 3 腹菌纲( Gasteromycetes ):有担子果,裸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 无隔担子 (一 )冬孢菌纲 冬孢菌纲是低等的担子菌,不形成担子果,形成分散或成准的冬孢子(厚壁的原 担子)。 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无菌丝分化为有隔或无隔的担子,不形成子实层。 菌丝体发达,有初生菌丝体,但主要是双核的次生菌丝体。有的双核菌丝体可以 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双核孢子,有的以担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 绝大多数是高等植物的寄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冬孢菌纲分锈菌目( Uredinales )和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 )。 (一) 锈菌目 锈菌目真菌一般称作锈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大都引起局部侵染,在病斑表 面往往形成称作锈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为锈病,常引起农作物的严 重损失。已知约 6000 个种。 锈菌目的特征是:冬孢子萌发产生的先菌丝内产生横隔特化为担子;担子有 4 个 细胞,每个细胞上产生 1 个小梗.小梗上着生单胞、无色的担孢子;担孢子释放
时可以强力弹射。 通常认为锈菌是专性寄生的,但是已有少数锈菌如小麦禾柄锈菌( Puc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等10多种锈菌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锈菌有两种营养菌丝体,即单核的初生菌丝体和双核的次生菌丝体。 有些锈菌两种菌丝体都能侵染寄主植物并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分别产生单核的和 双核的孢子,如禾柄锈菌( Puccinia graminis)。 锈菌的双核菌丝体很少有锁状联合。寄生在寄主细胞间的菌丝体一般都形成吸器 伸入寄主细胞内 有的锈菌是单主寄生的,即在一种寄主植物上生活就可以完成生活史;有的是转 主寄生的,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需要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许多锈菌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一个完整的生活史最多的可以产生5种类型的孢 子,如禾柄锈菌。为了便子叙述,锈菌的不同孢子常用代号表示。 锈菌的多型现象 0.性孢子( Pycniospore):性孢子单细胞,单核,产生在性孢子器内,其作 用是与受精丝进行交配。性孢子器( pycnium)是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体侵染寄主形成的一种有孔口、近球形的结构,性孢子器中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 Ⅰ.锈孢子( aeciospore):锈孢子双核,单细胞,产生在锈孢子器内。锈孢 子器( aeclum)和锈孢子是由性孢子器中的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 丝体产生的,因此锈孢子器和锈孢子一般是与性孢子器和性孢子伴随产生 Ⅱ.夏孢子( urediospore):夏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成堆的双核孢子,夏 孢子萌发形成双核菌丝可以继续侵染寄主,在生长季节中可连续产生多次,作用 与分生孢子相似,但两者性质不同。许多夏孢子聚生在一起形成夏孢子堆 ( medium)。 Ⅲ.冬孢子( teliospore):冬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厚壁双核孢子,一般 是在生长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冬孢子是锈菌双核进行核配的场所。许多冬孢子 聚生在一起形成冬孢子堆( helium)。 Ⅳ.担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先菌丝转化为有隔担子,担子的小梗上 产生担孢子。冬孢子是原担子,先菌丝是后担子。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子, 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孢子。 锈菌生活史类型 各种锈菌产生孢子的种类多少是不同的,构成了锈菌生活史的多样性 禾柄锈菌形成5种孢子,它们的生活史可用0、Ⅰ、Ⅱ、Ⅲ、Ⅳ表示。梨胶锈菌 ( 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不产生夏孢子,它的生活史是0、I、ⅢⅣ 通常将锈菌生活史中除双核的冬孢子外,还有一种双核孢子(锈孢子或夏孢子) 的称为长生活史型;冬孢子为唯一双核孢子的为短生活史型。 长生活史型的锈菌有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两种;短生活史型的则都是单主寄生。 有的将锈菌的生活史分为全锈型即生活史中产生所有5种孢子;半锈型即生活史 中缺夏孢子,短锈型即冬孢子为唯一的双核孢子等生活史型。末发现或没有冬孢 子的锈菌,一般称作“不完全锈菌”。 锈菌生活史中的转主寄生现象 禾柄锈菌是转主寄生的,担孢子只能侵染小檗,不能侵染麦类作物。担孢子随风 传播到小檗上,侵入后产生初生菌丝,几天后在小檗叶片上表皮下形成性孢子器
时可以强力弹射。 通常认为锈菌是专性寄生的,但是已有少数锈菌如小麦禾柄锈菌( Puc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等 10 多种锈菌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锈菌有两种营养菌丝体,即单核的初生菌丝体和双核的次生菌丝体。 有些锈菌两种菌丝体都能侵染寄主植物并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分别产生单核的和 双核的孢子,如禾柄锈菌( Puccinia graminis )。 锈菌的双核菌丝体很少有锁状联合。寄生在寄主细胞间的菌丝体一般都形成吸器 伸入寄主细胞内。 有的锈菌是单主寄生的,即在—种寄主植物上生活就可以完成生活史;有的是转 主寄生的,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需要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许多锈菌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一个完整的生活史最多的可以产生 5 种类型的孢 子,如禾柄锈菌。为了便子叙述,锈菌的不同孢子常用代号表示。 锈菌的多型现象 0.性孢子( Pycniospore ):性孢子单细胞,单核,产生在性孢子器内,其作 用是与受精丝进行交配。性孢子器( pycnium )是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体侵染寄主形成的一种有孔口、近球形的结构,性孢子器中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 Ⅰ.锈孢子( aeciospore ):锈孢子双核,单细胞,产生在锈孢子器内。锈孢 子器( aecium)和锈孢子是由性孢子器中的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 丝体产生的,因此锈孢子器和锈孢子一般是与性孢子器和性孢子伴随产生。 Ⅱ.夏孢子( urediospore ):夏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成堆的双核孢子,夏 孢子萌发形成双核菌丝可以继续侵染寄主,在生长季节中可连续产生多次,作用 与分生孢子相似,但两者性质不同。许多夏孢子聚生在一起形成夏孢子堆 ( uredium )。 Ⅲ.冬孢子( teliospore ):冬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厚壁双核孢子,一般 是在生长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冬孢子是锈菌双核进行核配的场所。许多冬孢子 聚生在一起形成冬孢子堆( telium )。 Ⅳ.担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先菌丝转化为有隔担子,担子的小梗上 产生担孢子。冬孢子是原担子,先菌丝是后担子。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子, 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孢子。 锈菌生活史类型 各种锈菌产生孢子的种类多少是不同的,构成了锈菌生活史的多样性。 禾柄锈菌形成 5 种孢子,它们的生活史可用 0、Ⅰ、Ⅱ、Ⅲ、Ⅳ表示。梨胶锈菌 ( 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不产生夏孢子,它的生活史是 0、Ⅰ、Ⅲ、Ⅳ 。 通常将锈菌生活史中除双核的冬孢子外,还有一种双核孢子(锈孢子或夏孢子) 的称为长生活史型;冬孢子为唯一双核孢子的为短生活史型。 长生活史型的锈菌有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两种;短生活史型的则都是单主寄生。 有的将锈菌的生活史分为全锈型即生活史中产生所有 5 种孢子;半锈型即生活史 中缺夏孢子,短锈型即冬孢子为唯一的双核孢子等生活史型。末发现或没有冬孢 子的锈菌,一般称作“不完全锈菌”。 锈菌生活史中的转主寄生现象 禾柄锈菌是转主寄生的,担孢子只能侵染小檗,不能侵染麦类作物。担孢子随风 传播到小檗上,侵入后产生初生菌丝,几天后在小檗叶片上表皮下形成性孢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