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拉丁固定词尾 界 Kingdom 无 门 Phy lum 亚门Sub-- (mycotica) 纲 Class (mycetes 亚纲 Subclass (-mycetidea) 目 Order 科Fam 属 Genas 无 种 pecies 无 (二)真菌的分类概念 1.种( species) 真菌种的建立主要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种与种之间在主要形态上 应该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差异,具有生物学意义。 2.变种 Variety(var.) 在种以下,有一些细微的形态差异 3.专化型( Forma specialis)(f.sp.) 根据植物病原真菌种对不同寄主属的寄生专化性差异,在真菌种下面划分为若 干个专化型。如禾柄锈菌可根据寄生麦类情况划分为6个专化型。危害小麦的是 其中一个专化型: Puccinia graminis f.sp. tritici. 4.生理小种( Physiological race) 指在专化型以下,在形态上没有差异,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 而划分的生物 5.生物型( Biotype) 在遗传上完全一致的个体叫生物型。如单孢菌系( Clone)。 六、真菌的命名 真菌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林耐提出的拉丁双名法。 属名+种名+(最初定名人)最终定名人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 et Curt.)Rostov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真菌( 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概述 1.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无性产生具1-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通常 称作鞭毛菌。 2.鞭毛菌有性产生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 3.鞭毛菌营养体从原质团到无隔菌丝体,属低等真菌。 4.鞭毛菌大多具有水生习性,因此只有在高湿、多雨、低洼积水和通风透光不 好的条件下,侵染植物导致病害。 、鞭毛菌分纲 鞭毛菌亚门分4个纲,共1100多种。分纲依据是游动孢子鞭毛的数目、类
英文 拉丁固定词尾 界 Kingdom 无 门 Phylum (-mycota) 亚门 Sub-- (-mycotina) 纲 Class (-mycetes) 亚纲 Subclass (-mycetidea) 目 Order (-ales) 科 Family (-aceae) 属 Genas 无 种 Species 无 (二)真菌的分类概念 1.种(species) 真菌种的建立主要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种与种之间在主要形态上 应该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差异,具有生物学意义。 2.变种 Variety (Var.) 在种以下,有一些细微的形态差异。 3.专化型 (Forma specialis) (f. sp.) 根据植物病原真菌种对不同寄主属的寄生专化性差异,在真菌种下面划分为若 干个专化型。如禾柄锈菌可根据寄生麦类情况划分为 6 个专化型。危害小麦的是 其中一个专化型: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4.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 指在专化型以下,在形态上没有差异,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 而划分的生物群。 5.生物型(Biotype)• 在遗传上完全一致的个体叫生物型。如单孢菌系 (Clone)。 六、真菌的命名 真菌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林耐提出的拉丁双名法。 属 名 + 种 名 + (最初定名人) 最终定名人 Pseudoperonospra cubensis (Berk.et Curt.) Rostov.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Mastigomycotina) 一、鞭毛菌概述 1.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无性产生具 1-2 根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通常 称作鞭毛菌。 2.鞭毛菌有性产生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 3.鞭毛菌营养体从原质团到无隔菌丝体,属低等真菌。 4.鞭毛菌大多具有水生习性,因此只有在高湿、多雨、低洼积水和通风透光不 好的条件下,侵染植物导致病害。 二、鞭毛菌分纲 鞭毛菌亚门分 4 个纲,共 1100 多种。分纲依据是游动孢子鞭毛的数目、类
型及着生位置。 1.根肿菌纲:游动孢子前端具2根长短不等尾鞭。 2.壶菌纲:游动孢子后端具1根尾鞭 3.丝壶菌纲:游动孢子前端具1根茸鞭。 4.卵菌纲:游动孢子具1根尾鞭和1根茸鞭 后生尾鞭 壶菌纲 (1)单鞭 前生茸鞭 丝壶菌纲 前生双不等尾鞭-——根肿菌纲 (2)双鞭 前茸,后尾 卵菌纲 (一)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营养体是原质团,整体产果。休眠孢子在寄主细胞内是分散的,有的可结合成团 球形休眠孢子在萌发时可产生一个或几个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不清楚,一般推测 形成合子。 本纲一目一科8属35种,与植物病害有关的3属 1.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形态:休眠孢子在寄主内分散,呈鱼卵状,寄生在根部,形成肿瘤,细胞内专性 寄生。典型病害:白菜根肿病 分布:仅发生在辽宁,福建等4省,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2.粉痂菌属 spongospora 休眠孢子成熟后形成海绵状孢子球,中间多空隙,胞内可有多个球,侵染根 部或块茎。形成粉痂或瘤肿。典型病害:马铃薯粉痂病 分布:福建、广东、吉林。检疫对象 (二)壶菌纲 Chytridiomycetes 营养体:变化较大,寄生在细胞内,可以是原质团,高等的可形成假根或假菌丝 体。无性繁殖:从游动孢子囊中产生单根尾鞭的鞭毛。条件合适孢子囊薄壁,不 合适为厚壁。有性繁殖:一种产生合子,另一种游动配子和藏卵器结合。 有三个目,仅壶菌目与植病有关。 3.节壶菌属( Physoderma) 营养体:有根状菌丝,有细胞壁,分体产果。无性繁殖:每个膨大细胞形成一个 休眠孢子,后期发育成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单生,休眠孢子囊有盖,厚壁,黄 色,休眠孢子囊萌发从盖口释放许多单鞭毛的游动孢子 有性繁殖:不清楚,有可能产生合子。 代表病害:玉米褐斑病(分类上有意义),经济为害不大。 卵菌纲(0 oomycetes) 特征: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病原菌,菌丝体发达,无隔菌丝,细胞壁为纤维素,产 生游动孢子,双鞭毛,茸鞭十尾鞭。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型及着生位置。 1.根肿菌纲:游动孢子前端具 2 根长短不等尾鞭。 2.壶菌纲:游动孢子后端具 1 根尾鞭。 3.丝壶菌纲:游动孢子前端具 1 根茸鞭。 4.卵菌纲:游动孢子具 1 根尾鞭和 1 根茸鞭。 后生尾鞭─---------壶菌纲 (1) 单鞭-------- 前生茸鞭————---丝壶菌纲 前生双不等尾鞭-----根肿菌纲 (2)双鞭-------- 前茸,后尾-----------卵菌纲 (一) 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营养体是原质团,整体产果。休眠孢子在寄主细胞内是分散的,有的可结合成团。 球形休眠孢子在萌发时可产生一个或几个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不清楚,一般推测 形成合子。 本纲一目一科 8 属 35 种,与植物病害有关的 3 属。 1. 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形态:休眠孢子在寄主内分散,呈鱼卵状,寄生在根部,形成肿瘤,细胞内专性 寄生。典型病害:白菜根肿病。 分布:仅发生在辽宁,福建等 4 省,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2.粉痂菌属 Spongospora 休眠孢子成熟后形成海绵状孢子球,中间多空隙,胞内可有多个球,侵染根 部或块茎。形成粉痂或瘤肿。典型病害:马铃薯粉痂病。 分布:福建、 广东、 吉林。检疫对象。 (二) 壶菌纲 Chytridiomycetes 营养体:变化较大,寄生在细胞内,可以是原质团,高等的可形成假根或假菌丝 体。无性繁殖:从游动孢子囊中产生单根尾鞭的鞭毛。条件合适孢子囊薄壁,不 合适为厚壁。有性繁殖:一种产生合子,另一种游动配子和藏卵器结合。 有三个目,仅壶菌目与植病有关。 3.节壶菌属(Physoderma) 营养体:有根状菌丝,有细胞壁,分体产果。无性繁殖:每个膨大细胞形成一个 休眠孢子,后期发育成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单生,休眠孢子囊有盖,厚壁,黄 色,休眠孢子囊萌发从盖口释放许多单鞭毛的游动孢子。 有性繁殖:不清楚,有可能产生合子。 代表病害:玉米褐斑病(分类上有意义),经济为害不大。 三、卵菌纲(Oomycetes) 特征: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病原菌,菌丝体发达,无隔菌丝,细胞壁为纤维素,产 生游动孢子,双鞭毛,茸鞭+尾鞭。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四个目,与植病有关的两个目。 藏卵器内有多个卵孢子——水霉目 藏卵器内有一个卵孢子——霜霉目 (一)水霉目( Saprolegniales) 1.习性:均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土壤,多为腐生,少数为弱寄生,能寄生受伤或弱 的植物根部、幼芽和鱼。 2.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长圆筒形,成熟时 不脱落。游动孢子囊分初生和次生游动孢子囊。初生一般生在营养菌的顶端或侧 面。次生孢子囊有的层生,有的侧生。初生游动孢子梨形,顶生两根鞭毛。次生 游动孢子肾形,侧生两根鞭毛。动孢子双游或单游。 3、有性生殖:在藏卵器内产生卵孢子,藏卵器双层壁内的原生质进行多次割裂 形成多个卵孢子,无造孢剩质。雄器在形态上较小,棒状,同宗或异宗,产生受 精丝。卵孢子球形(直径=20um),原生质浓厚,有的可进行孤雌生殖。 4.分类:水霉目5个科,与植病有关的1个科——水霉科 4.水霉属( Saprolegnia) 次生游动孢子囊层生,极少数侧生。游动孢子在囊内排成多排,游动孢子双游 代表:水稻绵腐病(S.miκta),引起水稻烂秧,尤其在低温,长期淹水的条件下, 5.绵霉属( Achlya) 次生游动孢子囊侧生,游动孢子在囊内多排,游动孢子单游,初生游动孢子不清 楚 代表:水稻绵腐病,辽宁。水稻早春育苗,低温,寡照,长期淹水。 防治:a.种子处理,Cu制剂防效很好。b.防止种子受伤。c.培育壮苗。 喜碱不喜酸,敌克松很重要的就是可以造成酸性的条件 (二)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1.习性:水生、两栖、陆生均有。由腐生到寄生。 2.症状特点:病状形成坏死或腐烂,病症为霉状物或白瓷状物 3.有很多重要的植物病害:烟草霜霉病(前20-30年),马铃薯晚疫病(英),·葡 萄霜霉病(法国) 4.形态:菌丝无隔,发达。菌丝纤细,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梗, 游动孢子。梗是由菌丝特化而来的,是重要的分科依据。 (1)孢子囊梗和菌丝无区别—腐霉科。 (2)孢子囊梗棍棒状 白锈科。 (3)孢子囊梗特化成分枝状——霜霉科。 5.游动孢子囊有的为长形、棒形、圆形、洋梨形。游动孢子囊产生的游动孢子多 为次生游动孢子,最高级的游动孢子囊可以直接萌发,类似分生孢子。 6.有性生殖,在一个藏卵器内仅形成一个卵孢子,有造孢剩质 6.腐霉属( Pythium) 孢子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孢子囊呈袋状,有的呈袋状叶瓣状。成熟时不脱 落,萌发时形成泡囊,由泡囊产生游动孢子,有性产生一个卵孢子
四个目,与植病有关的两个目。 藏卵器内有多个卵孢子──水霉目 藏卵器内有一个卵孢子──霜霉目 (一)水霉目(Saprolegniales) 1.习性:均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土壤,多为腐生,少数为弱寄生,能寄生受伤或弱 的植物根部、幼芽和鱼。 2.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长-圆筒形,成熟时 不脱落。游动孢子囊分初生和次生游动孢子囊。初生一般生在营养菌的顶端或侧 面。次生孢子囊有的层生,有的侧生。初生游动孢子梨形,顶生两根鞭毛。次生 游动孢子肾形,侧生两根鞭毛。动孢子双游或单游。 3、有性生殖:在藏卵器内产生卵孢子,藏卵器双层壁内的原生质进行多次割裂 形成多个卵孢子,无造孢剩质。雄器在形态上较小,棒状,同宗或异宗,产生受 精丝。卵孢子球形(直径=20um),原生质浓厚,有的可进行孤雌生殖。 4. 分类: 水霉目 5 个科,与植病有关的 1 个科──水霉科 4.水霉属(Saprolegnia) 次生游动孢子囊层生,极少数侧生。游动孢子在囊内排成多排,游动孢子双游。 代表:水稻绵腐病(S.mixta ),引起水稻烂秧,尤其在低温,长期淹水的条件下。 5.绵霉属(Achlya) 次生游动孢子囊侧生,游动孢子在囊内多排,游动孢子单游,初生游动孢子不清 楚。 代表:水稻绵腐病,辽宁。水稻早春育苗,低温,寡照,长期淹水。 防治:a.种子处理,Cu++制剂防效很好。b.防止种子受伤。c.培育壮苗。 喜碱不喜酸,敌克松很重要的就是可以造成酸性的条件。 (二)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习性:水生、两栖、陆生均有。由腐生到寄生。 2.症状特点:病状形成坏死或腐烂,病症为霉状物或白瓷状物。 3.有很多重要的植物病害:烟草霜霉病(前 20-30 年),马铃薯晚疫病(英),•葡 萄霜霉病(法国)。 4.形态:菌丝无隔,发达。菌丝纤细,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梗, 游动孢子。梗是由菌丝特化而来的,是重要的分科依据。 (1)孢子囊梗和菌丝无区别───腐霉科。 (2)孢子囊梗棍棒状───白锈科。 (3)孢子囊梗特化成分枝状───霜霉科。 5.游动孢子囊有的为长形、棒形、圆形、洋梨形。游动孢子囊产生的游动孢子多 为次生游动孢子,最高级的游动孢子囊可以直接萌发,类似分生孢子。 6.有性生殖,在一个藏卵器内仅形成一个卵孢子,有造孢剩质。 6.腐霉属(Pythium) 孢子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孢子囊呈袋状,有的呈袋状叶瓣状。成熟时不脱 落 , 萌发 时形 成 泡囊 ,由 泡囊 产生 游 动孢 子, 有性 产 生一 个卵 孢子
·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引起幼苗猝倒病。由伤口侵入造成根系腐烂。 乙磷铝、百菌清 7.疫霉属( Phytophthora) 寄生能力较弱,可为害地上的绿色部分。①孢囊梗和菌丝有区别或没区别,即使 有区别,也很少,能继续生长。②游动孢子囊柠檬形、椭圆形、卵形。③萌发直 接产生游动孢子,不产生泡囊。有性生殖产生一个卵孢子,需异宗配合 代表: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P. infestans),瓜果疫霉 霜霉科( Peronosporaceae) 陆生,专性寄生,存在生理小种。形成霉层,通称 downy mildew 孢子囊梗分叉,梗的末端着生孢子囊,一般为椭圆形,成熟后孢子囊脱落。 孢子囊萌发:a.产生游动孢子 b.湿度小时,直接萌发产生芽管。 防治要点:a.铜制剂波尔多液,乙磷铝,瑞毒霉。 b.专性寄生一选育抗病品种,黄瓜,葡萄。 8.指梗霉属( Sclerospora) 孢子囊梗短粗,末端为不规则的二叉状分枝,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也可直 接产生芽管。 谷子白发病S. graminicola 9.单轴霉属( Plasmopara) 也称直梗霉属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分枝末端平钝 ·葡萄霜霉病(·P. viticola) 10.霜霉属( Peronospora)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萌发形成芽管。 白菜霜霉病··波菜霜霉病 11.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孢子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主要寄生葫芦科植物 黄瓜霜霉病P. cubensis 12.盘梗霉属( Bremia)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寄生菊科植物 莴苣霜霉病(B. lactucae) 13.白锈菌属( Albugo 孢子囊梗棍棒形,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下。游动孢子囊串生,扁球状,在叶背表 皮下寄生,形成白瓷状物。卵孢子单生在寄主细胞。 寄生十字花科、苋科。引致白锈病
• 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引起幼苗猝倒病。由伤口侵入造成根系腐烂。 乙磷铝、百菌清。• 7.疫霉属(Phytophthora) 寄生能力较弱,可为害地上的绿色部分。①孢囊梗和菌丝有区别或没区别,即使 有区别,也很少,能继续生长。②游动孢子囊柠檬形、椭圆形、卵形。③萌发直 接产生游动孢子,不产生泡囊。有性生殖产生一个卵孢子,需异宗配合。 代表: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P.infestans),瓜果疫霉。 霜霉科(Peronosporaceae) 陆生,专性寄生,存在生理小种。形成霉层,通称 downy mildew。 孢子囊梗分叉,梗的末端着生孢子囊,一般为椭圆形,成熟后孢子囊脱落。 孢子囊萌发:a. 产生游动孢子。 b. 湿度小时,直接萌发产生芽管。 防治要点:a. 铜制剂波尔多液,乙磷铝,瑞毒霉。 b.专性寄生─选育抗病品种,黄瓜,葡萄。 8.指梗霉属(Sclerospora) 孢子囊梗短粗,末端为不规则的二叉状分枝,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也可直 接产生芽管。 谷子白发病 S.graminicola 9.单轴霉属(Plasmopara) 也称直梗霉属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分枝末端平钝。 •葡萄霜霉病(•P.viticola) 10.霜霉属(Peronospora)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萌发形成芽管。 白菜霜霉病•• • 波菜霜霉病 11.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孢子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 2-3 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主要寄生葫芦科植物 黄瓜霜霉病 P.cubensis 12.盘梗霉属(Bremia)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寄生菊科植物 莴苣霜霉病(B.lactucae) 13.白锈菌属(Albugo) 孢子囊梗棍棒形,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下。游动孢子囊串生,扁球状,在叶背表 皮下寄生,形成白瓷状物。卵孢子单生在寄主细胞。 寄生十字花科、苋科。引致白锈病
霜霉目三科特点比较: 目 腐霉科 白锈科 霜霉科 生 态水生,两栖 陆生 陆生 寄生性腐生,弱寄生 专性 专性 吸 器有或无 有 有(很发达) 孢子囊形态不规则 扁球形 梨形,卵圆形 孢子囊是否脱落不脱落或脱落 脱落 脱落 孢子囊萌发产生次生游动孢次生游动孢子次生游动孢子或 芽管 传 播水,风 风 风 孢子囊梗无分化 有分化 明显分化 卵菌纲真菌小结 鞭毛菌亚门小结 1.根肿菌纲 鞭毛菌亚门小结 卵菌纲 水霉目:水霉属 绵霉属 霜霉目: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 霜霉科一-指梗霉属、单轴霉属、假霜霉属、霜霉属、盘梗霉属; 白锈科一白锈菌属 第三节接合菌亚门真菌( Zy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概述 1.习性:陆生,分布广泛,寄生性教弱,多为腐生,少数寄生于昆虫,有些菌可 为害植物,但只能在植物生长衰弱时才能寄生,易引起产后病害。 2.营养体:菌丝繁茂,无隔,有的具假根,匍匐枝。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3.无性生殖:产生孢囊孢子 4.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通常“十”和“一”同型配子囊接合产生。表面粗 糙,壁厚,可抵御不良环境,萌发产生芽菅。 5.分类:下设2个纲、7个目 毛菌纲一昆虫寄生菌 接合菌纲一一虫霉目:昆虫寄生菌 捕虫霉目:寄生原生动物和线虫 毛霉目:少数引起植物产后病害 14.根霉属 Rhizopus 有假根和匍匐丝,孢囊梗与假根对生。黑根霉引起贮藏甘薯软腐病。 15.毛霉属Mcor 无假根,无匐伏枝,孢囊梗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贮藏果实腐烂病。 16.梨头霉属 Absidia
霜霉目三科特点比较: 项 目 腐霉科 白锈科 霜霉科 生 态 水生,两栖 陆生 陆生 寄 生 性 腐生,弱寄生 专性 专性 吸 器 有或无 有 有(很发达) 孢 子 囊 形 态 不规则 扁球形 梨形,卵圆形 孢子囊是否脱落 不脱落或脱落 脱落 脱落 孢 子 囊 萌 发 产 生 次生 游 动 孢 子 次生游动孢子 次 生 游动 孢 子 或 芽管 传 播 水,风 风 风 孢 子 囊 梗 无分化 有分化 明显分化 卵菌纲真菌小结 鞭毛菌亚门小结 1.根肿菌纲 鞭毛菌亚门小结 3.卵菌纲 水霉目:水霉属 绵霉属 霜霉目:腐霉科--腐霉属、 疫霉属; 霜霉科--指梗霉属、单轴霉属、假霜霉属、霜霉属、盘梗霉属; 白锈科--白锈菌属 第三节 接合菌亚门真菌(Zygomycotina) 一、接合菌亚门概述 1.习性:陆生,分布广泛,寄生性教弱,多为腐生,少数寄生于昆虫,有些菌可 为害植物,但只能在植物生长衰弱时才能寄生,易引起产后病害。 2.营养体:菌丝繁茂,无隔,有的具假根,匍匐枝。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3.无性生殖:产生孢囊孢子 4.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通常“+”和“-”同型配子囊接合产生。表面粗 糙,壁厚,可抵御不良环境,萌发产生芽菅。 5.分类:下设 2 个纲、7 个目: 毛菌纲─昆虫寄生菌 接合菌纲——虫霉目:昆虫寄生菌 ——捕虫霉目:寄生原生动物和线虫 ——毛霉目:少数引起植物产后病害 14.根霉属 Rhizopus 有假根和匍匐丝,孢囊梗与假根对生。黑根霉引起贮藏甘薯软腐病。 15.毛霉属 Mucor 无假根,无匐伏枝,孢囊梗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贮藏果实腐烂病。 16.梨头霉属 Absidia